第380章 譙瑜毒計 糜暘劫難

第380章 譙瑜毒計 糜暘劫難

李邈出身廣漢郡李氏。

而廣漢郡,蜀郡以及巴郡,是益州經濟最繁華的三郡,也是益州士族力量最強的三郡。

可以說當今大漢朝野上下的官員,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由這三郡中選拔而出。

有着如此出身的李邈,他自年少起就在益州很有聲名。

不止他有聲名,就連他的三個兄弟李朝、李邵、李立也都是益州聞名遐邇的大名士。

當世的益州人們將李朝、李邵以及李立合稱爲“李氏三龍”,由此可見李氏在益州的聲望。

而至於爲什麼人們不將李邈與他的兄弟合稱爲“李氏四龍”呢?

這是因爲李邈的性格疏狂率直,得到了一些當權者的不喜。

例如劉備就十分討厭他。

劉備討厭李邈,不是沒有緣由的,這源於當年的一件事。

李邈早年是益州牧劉璋的屬吏,劉備拿下益州後,因爲廣漢李氏的名聲,就將李邈徵召爲益州從事。

後來就在第二年的正旦期間,劉備讓下屬官員斟酒向他慶賀,這本來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但李邈在向劉備敬酒時,竟公然譴責劉備:“劉璋信任你,你卻奪取益州,這不是應該做的事。”

正旦對一個君主來說是很重要的節日,百官雲集。

而李邈儘管語氣說的有些委婉,但實際上卻是在譴責劉備狼心狗肺,忘恩負義,這讓劉備一下子就不高興了。

這要是換做曹操,李邈可能已經就地去世了。

但劉備卻只是在不喜之餘,不屑的問李邈道:“你知道我做得不對,那伱當初怎麼不幫助劉璋,反而要接受我的徵召呢?”

由求田問舍的典故可知,劉備一生最討厭的就是腐儒,這一點與劉邦頗爲相似。

以劉備的智慧,他當然看的出來李邈名義上是在爲公義譴責他,實際上卻是想借助譴責他獲得聲望。

並且那時因爲《蜀科》的頒佈,的確有許多益州士族十分懷念劉璋,想着劉備早些敗亡。

面對劉備這個充滿諷刺意味的反問,李邈一下子就被噎住了。

最後實在沒辦法,他只能說出一句至今還流傳在成都,被各大元從系、荊州系大臣引爲笑談的話:

“不是不敢,只是能力做不到。”

李邈的這句回答充分暴露了他假仁假義的面目。

若匡扶“公義”之前還瞻前顧後,那這還是真的想匡扶公義嗎?

李邈的這句回答在後世人看來沒什麼。

但是當世人眼中卻是一個十足的笑話。

當世人論跡不論心。

因爲當時李邈如小丑般的口嗨,所以就有執法官想將李邈法辦。

是諸葛亮出來救了李邈一命。

也許諸葛亮都沒想到,就在他死後第一個想讓他身敗名裂的人,竟是他當初救下的人。

可是令在場衆人都沒想到的是,有着當初差點喪命教訓的李邈,現在還會公然提出這樣不着調的建議。

譙周的族父譙瑜立即冷哼一聲說道:“你若想死你儘管去,我們可不想白白陪你送死。”

聽到自己平白受了教訓,李邈的臉上立馬浮現不服之色。

他也是在爲大家的利益考慮,譙瑜怎麼能教訓他?

況且單單論輩分地位的話,自己一點也不比他差。

在不滿意之下,李邈當即就欲要當面駁斥譙瑜,但幸虧他的家族中還是有明事理的人。

那人正是“李氏三龍”之一的李朝。

李朝能被稱爲龍,又是當代廣漢李氏的族長,他的見識自然是不低的。

他見弟弟有要發作的意思,立馬就開口解釋道:“我們比陛下與丞相先一步得到消息,因此今夜才能聚集在一起密會。

若是我等在陛下與丞相還未收到梁州消息的情況下,率先向陛下與丞相彈劾糜暘,陛下與丞相會如何想?

是認爲吾等公忠體國呢?還是認爲吾等廣佈暗探,結黨營私?”

聽到李朝的這番提醒,李邈立即就嚇出一身冷汗。

什麼樣的探子,會比朝廷的信使速度還快。

而佈置這樣的探子,又是爲了什麼?

他身爲臣子如此想,都已經覺得內中不簡單,要是被身爲君主的劉備意識到這一點,那劉備會是認爲誰想謀反呢?

別到時候參不倒糜暘,反倒將自己送上斷頭臺。

而在提醒完這番後,李朝看着在場的諸位好友,他又着重提醒道:“就算陛下與丞相收到消息後,吾等亦不能集體上奏,明面上阻止糜暘。”

聽到李朝的這番話,在場的大多數人臉上都流露不解之色。

唯有幾人在聽完李朝的話後,臉上流露出思索之色。

那幾人之中,就包括尚年輕的譙周。

見在場的大多數人都不明白的他用意,李朝開口解釋道:

“陛下與丞相對我等芥蒂甚深,而他們對糜暘又親如子侄。

正所謂疏不間親,我等若貿然集體上奏阻止糜暘改革,陛下與丞相難免會懷疑我們用心不正。

再加上陛下之前曾明發詔書,讓糜暘無須事事上奏,可便宜行事,所以於法於情來說,我們並無確切罪狀可以讓糜暘伏法。”

李朝的解釋,讓衆人盡皆恍然大悟。

以李邈方纔的建議,衆人若上奏彈劾糜暘,是要彈劾他擅改祖宗法度,專權肆意。

若沒有劉備那道詔書的話,糜暘的行爲的確夠得上這等罪狀。

但是在劉備之前發的那道“譴責”糜暘的詔書之下,這等罪狀卻又不是那麼站得住腳。

至於改動祖宗法度一事,莫說兩漢四百年以來諸多帝王經常做這事,就是爲人臣者有這種先例的也不是沒有。

畢竟糜暘是一方牧伯,這樣的身份本就爲他帶來極大的施政自主權。

李邈知道要想參倒糜暘這樣一個已然漸漸成勢的“權臣”,那就必須要一擊即中,不能抱着太多的不確定去行事。

否則一旦這次被他逃脫,那麼他將來完全掌權之日,自己這一衆益州士族就勢必更加沒有好果子吃。

只是衆人在明白李朝話中的意思後,他們的臉上又紛紛流露出擔憂的神色。

難道就這樣任由糜暘損害他們的利益嗎?

看着衆人臉上的擔憂之色,李朝與譙瑜對視一眼後,由譙瑜開口說道:“我有一法,可令糜暘這隻雄鷹折翅,令他跌落峽谷死無葬身之地。”

譙瑜的這句頗爲狠辣的話,馬上就引起了在場所有人的注意。

在場衆人臉上的擔憂之色瞬間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欣喜的神色。

大家都是知根知底的人,他們知道譙瑜雖然往日中不顯山不露水,但他並不像李邈有說大話的習慣。

譙瑜既然敢這麼說,那麼他肯定是有辦法的。

而在場的人,誰會不希望糜暘有那種下場呢?

見衆人臉露欣喜紛紛將目光注視過來,譙瑜這才緩緩開口言道:

“自他入主益州以來,我們家族的權勢已大不如往,況且他並非劉璋那般闇弱之主。

當今大漢中掌握軍權者又盡皆是他的心腹,所以我們不能明面上做出違逆他用意的舉動。”

譙瑜口中的他,指的便是劉備。

之所以譙瑜不稱呼劉備爲陛下,是因爲當年他的獨子便是死在《蜀科》之下。

有着這樣的血海深仇,譙瑜在私下時一直是以他一字來代指劉備。

在場的人都是譙瑜的好友,自然是知道譙瑜的這個習慣的。

而譙瑜所說的話,也讓在場的人都認可點了點頭。

之所以他們要淪落到只能在密室中集會,不也正是因爲譙瑜所說的這個原因嗎?

譙瑜在說完這個最基本的行動準則之後,便繼續開口說道:“儘管我們的權勢大不如往,但我們家族在益州的影響力,卻一直未曾改變。

我們或許不能左右他的決斷,但若是我們以大漢的穩定做籌碼呢?

益州是帝都所在,亦是當今整個大漢的錢糧積蓄所在,益州一旦不穩,大漢自然也就不穩。

而這一點,不正是我們可以左右的嗎?”

聽到譙瑜這麼說,在場的人眼睛都紛紛一亮。

世人皆知劉備與諸葛亮的志向是匡扶漢室,這是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但又何嘗不可以成爲他們的弱點呢?

只要善於利用己方的優勢,這一點對在場的衆多益州士族來說,並不難做到。

只是具體怎麼做,他們還在期待着譙瑜繼續說下去。

譙瑜並沒有讓衆人久等,他馬上接着說道:“我們可暗中派人,在整個益州徹底將均田制這一事宣揚開來,特別是在百姓當中。”

“而我們可以在百姓中,將均田制中的一些內容進行適當的改造,或者說誇大他的一些不足之處。

百姓皆愚昧不堪之輩,有幾人有自己的主見?

梁州之民,可切身體會糜暘之用意,益州之民又豈能做到這一點?

他們往日之中是十分信任我等的,只要我們派人去宣揚此事,那麼他們一定會對此事深信不疑。

然後我等再宣揚,當今朝廷有意將均田一制頒佈全國。

一旦此等消息廣泛流傳開來,那麼益州百姓一定會鼓譟不安。

百姓有所不安,我等又袖手旁觀的話,今時又是秋收之時,那麼整個益州的收成勢必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到那時,他與諸葛亮還會坐得住嗎?”

想要一個家族興旺,或許可以用錢財。

但要想讓一個國家興盛,最根本的物資便是糧食。

任何會影響糧食收成的事,都是攸關國家命運的大事,這一點劉備與諸葛亮不會不知道。

正因爲知道,所以他們不會對此事無動於衷。

譙瑜在說完以上的話後,便又接着繼續說道:“均田一制因爲尚未實行,所以我們無法找到明確的痛點來攻擊糜暘。

只是同樣的,在均田一制尚未實施的時候,天下間誰人可保證它帶來的一定是繁榮,而不是一種崩壞?

人心皆是有顧慮的,古往今來多少英才敗在這一點上,從而一輩子鬱郁不得志。

而在糧食收成會受到影響的情況下,他與諸葛亮心中的那份疑慮,就會被無限的放大。

一旦這一點產生,那麼均田制還能順利實施下去嗎?

到時候恐怕不需要我等出面,其他大臣亦會對這一點有所異議的。

治國當鎮之以靜,這可是諸葛亮親口說的治國之道,他自己總不會忘記這一點的。

或許他與諸葛亮不會完全否決均田制,但在這種動盪的影響之下,均田制短期之內是無法施行的。

畢竟現在的他與諸葛亮,一個是大漢的天子,一個則是大漢的丞相。

當年他們能做的一些事,再也沒辦法肆無忌憚的做了。”

在聽完譙瑜所有的話後,在場的許多人皆讚歎不已起來。

既不需要直面劉備的威勢,又可以讓糜暘的均田制實施不下去,這可謂是兩全其美。

只是在諸多讚歎的人當中,卻有一些人還抱有疑問。

譙瑜的計策雖說有很大可能,讓糜暘的均田制實施不下去。

但並非是直接掐斷糜暘的未來,這樣的話一旦來日糜暘掌權,他就很有可能會再度重啓均田制。

而這又怎麼能達到譙瑜方纔所說的,讓糜暘折翅而落的效果呢?

很快就有人將心中的這種疑慮給問了出來。

而譙瑜在聽到這層疑慮後,他的臉上浮現笑意:“你有這層見識,那些庶民會有嗎?

庶民之輩,既易於鼓動,又大多無遠大見識。

從情報中可知,糜暘已然在梁州各郡縣宣示均田制即將實施,想來這時梁州的庶民心中早已期盼萬分。

可是在這種強烈的期盼之下,若均田制一直未曾真正實施下去,到那時糜暘不但威信盡失,恐怕梁州真正的大動亂也就會來臨了!”

當譙瑜說完這番話後,在場的人反應過來的,盡皆撫掌大笑起來。

他們的笑容當中充滿着得意與暢快。

好似糜暘的敗亡就近在眼前一般。

而他們有這種反應也是很正常的。

因爲現在可不是禮義完全淪喪的魏晉南北朝,在當世信義二字是當世人最爲看重的政治資本。

一旦糜暘失去這種政治資本,他的一切好名聲都頃刻間會消失。

或許因爲他以往的功勞,他不會馬上敗亡。

但有着這層政治污點在,他這一輩子都別想到達人臣巔峰那個寶座。

他的地位,聲望,會隨着他污點的漸漸流傳,將他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慢慢吞噬殆盡。

並且除此之外,漢代可是一個非常有血性的朝代,這種血性是漢代百姓也擁有的。

或者平時他們因爲生活所迫會甘願當牛做馬。

但一旦他們知道自己被騙,分不到一寸土地之後,沒有安身立命根本的他們,會乖乖坐以待斃嗎?

可別忘了,當年席捲天下的黃巾之亂的生力軍是誰。

在衆人的大笑之中,譙周看向他的這位族父,他的心中浮現起一些意味難明的情緒。

這就是今日族父要他學習的本領嗎?

集益州士族之力,造不可抗之輿論,從而達到自己的一些目的。

真是好高的一招呀!

想來這次,糜暘逃不過這一劫了。

(本章完)

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97章 呂蒙的秘密武器(求追讀!不要養啦!第169章 孝直再現 將兵迎質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章推第262章 卻月卻月 關公擂鼓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345章 千里追隨 三省雛形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436章 需守多久 我死之後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310章 歸宿桃園 一路北上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114章 父子俱入(十更,求首訂!)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劉封 誓殺吳狗第155章 君志當承 糜暘之策第453章 將帥不合 駱谷魏軍第206章 開展度田 當斬則斬第282章 忠臣喋血 要戰便戰第239章 兩勸滿寵 局勢轉變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580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第500章 錦囊妙計 突圍而出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558章 欲引天火 佈局長安第282章 忠臣喋血 要戰便戰第77章 我們回家(求追讀,求票)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529章 伯言掛帥 智分敵勢第263章 以步克騎 奔潰無方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4章 父子對質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第467章 置之死地 自有風骨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667章 兵刃同當 尊榮同享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暘北上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98章 各位,蹦極看過沒?(無食言,求追讀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436章 需守多久 我死之後第109章 關侯長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七百四十四章 不敢觀之 且試鋒芒第97章 呂蒙的秘密武器(求追讀!不要養啦!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441章 以快打快 兩軍相遇第563章 孫大知兵 姜大運輸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391章 風雨將來 陣陣悲泣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41章 第三條路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476章 自相殘殺 大獲全勝第606章 錦侯之願 星落之日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349章 杯酒釋權 唯一主宰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爲州 造勢借勢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第278章 女裝送丕 驃騎旗揚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574章 強漢將歸 魏軍險境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第658章 仲父有負 今日當解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318章 真氣吐血 召會要臣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