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

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

漢中郡,沔陽縣。

沔陽自漢中郡成立以來,就一直是漢中郡中除去郡治南鄭之外的第二大縣。

當年曹操在臣下的建議之下,大量遷徙南鄭附近幾縣的人口前往關中。

在曹操的這個舉措之下,南鄭及它附近幾縣的人口銳減,他們幾縣之中的世家豪強勢力也等於受到一次重創。

但是沔陽縣更加靠近益州,再加上當年曹操遷徙漢中人口的舉動有些倉促。

所以沔陽縣中的人口並未銳減太多。

同樣的在此消彼長之下,沔陽縣一躍超過南鄭縣,成爲漢中郡中世家豪族勢力最強的根據地。

當年也正是因爲這種原因,所以劉備才特地將稱王的地點放在沔陽縣。

他爲的便是震懾在沔陽縣內外,那些在地方上的強大的世家豪強勢力。

距劉備稱帝已經過去數年。

或許當年數萬大軍雲集,上百公卿齊聚的盛大稱王活動,在很大程度上震懾了沔陽縣內外心懷不軌的世家豪強勢力。

只是隨着時間的推移,那種威懾力也在慢慢消散。

沔陽縣內外的世家豪強勢力,也在慢慢的故態復萌。

例如在沔陽縣中可稱一霸的蕭氏。

這個蕭氏便是那個敢公然質疑威脅糜暘的蕭普的家族。

時值秋季,正是田野間麥穗成熟的時機。

沔陽附近有沔水,這種優越的水利條件,讓沔陽縣外的農業生產一直是漢中郡諸縣中的翹楚。

一大片望不到盡頭的麥田橫亙在沔陽城之外,在陽光的照耀下,那一片片的麥田散發着金燦燦的光芒。

當一陣陣微風吹來時,獨屬於麥穗的香氣便頃刻間充滿了沔陽縣外的這方天地之中。

看着身前那一畝畝長滿麥穗的麥田,當想到將眼前麥田中的麥穗全部收割,會得到多少的糧食之後,蕭氏的一位族人臉上就流露着怎麼也掩飾不住的笑意。

他身前至少有上百畝良田。

這上百畝良田,雖然名義上是掛在許多庶民的戶籍之上,但實際上全都是他蕭氏的家業。

而且屬於蕭氏的田產遠遠不止這百畝,他眼前的百畝良田,僅僅只是蕭氏家產的冰山一角而已。

有着如此廣闊的家業,身爲蕭氏族人的他,又怎麼會不感到欣喜呢?

而在這位蕭氏族人身前的百畝良田之中,則有至少上千位衣不蔽體,面黃肌瘦的農民正在麥田中不斷的收割着麥穗。

這上千位正在辛勤勞作的農民,全都是屬於蕭氏一族的蔭戶,或者說是蕭氏的奴僕更爲合適。

儘管從外觀上來看,這上千位農民盡皆是營養不良,疲累不堪的樣子。

但總算如此,他們也必須得在烈日的暴曬下,一刻都不能停下手中的工作。

因爲他們的生命,並不屬於他們自己。

至於若是萬一不小心停下,會有什麼後果呢?

一位白髮蒼蒼,以皮包骨的老農用他的親身經歷在驗證着這點。

這位老農骨瘦如柴,他的手臂甚至都沒有他手中的鐮刀刀柄粗。

這足以體現他整個人,處於一種極度飢餓的狀態之下。

可儘管是如此,他還必須忍着烈日的暴曬,爲不屬於自己的良田,快速損耗着自己僅剩不多的生命在勞作着。

在年老體衰之下,這位老農不出意料的暈倒了。

可是當這位老農因爲體力不支,直接倒在麥田中的時候。

他身旁衆多和他有着相同遭遇的庶民,卻猶如看見蛇蠍一般,唯恐避開他之不及。

他們怕這位老農牽連到自己。

不出這些庶民所料,那位一直在監督上千家奴勞作的蕭氏族人,在看到那位老農倒下後,他臉上的欣喜之色頃刻間就消失不見。

可是隨之浮現他臉上的,不是關心、緊張的神色,反而是一種憤怒。

這位蕭氏族人握着手中的馬鞭,帶着身後的幾位隨從,小心翼翼的跳到麥田之中。

在前往那位老農的所在時,這位蕭氏族人及他身後隨從的動作都十分小心。

他們是在擔憂自己一個不小心,會壓壞了那些還未收割的麥穗。

可是在那位蕭氏族人來到倒地老農的所在時,看着那倒地生死不知的老農,他眼神中的謹慎之色馬上就消失不見。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淡漠到極點的冷酷神色。

特別是當看到老農倒地之後,他還壓倒了不少麥穗的情況下。

這一點更是讓這位蕭氏族人的眼神變得更加冷酷。

他毫不遲疑的舉起手中的馬鞭,不停的往倒在麥田中的老農身上抽去。

老農身上本就沒穿多少衣物,加之他渾身瘦的幾乎全是骨頭。

所以當馬鞭在這位蕭氏族人用力的揮舞之下,鞭打在他的身上時,本來處於昏迷之中的他,馬上就被身上傳來的巨大痛感所疼醒。

可是當他被巨大的疼痛給喚醒之後,等待他的卻是持續不斷的酷刑。

馬鞭在蕭氏族人的手中,一下下用力的鞭打在老農的身體之上。

由於老農的身上盡是骨頭,所以馬鞭擊打他身上的身上,像極了擊打石頭的聲音。

聲音雖然像,但老農並非是不知痛感的死物,他是有血有肉知道何爲痛苦的人!

在蕭氏族人持續不斷的鞭打之下,老農的身上早已經被道道深可見骨的血痕所包裹。

屬於老農那乾啞卻又悽慘至極的痛呼聲,響徹在金燦燦的麥田之中。

老農無助的痛呼求饒聲,任誰聽到都會於心不忍,但是這位蕭氏族人卻一點都未停下手中動作的意思。

在他的心目中,老農的賤命怎麼比得上那些被他壓倒的麥穗。

當老農的痛呼求饒聲,傳進他附近的農民耳中後,最爲令人震驚的一幕出現了。

那些農民的臉上並未浮現害怕,驚慌,乃至於一丁點的同情神色。

從始至終,掛在他們臉上的就只有麻木。

凡是人皆有情感,他們有這副表現,不是他們天生就是鐵石心腸之人。

只是在過去的歲月中,這類的事件已經發生的太多次。

見得多了,自然就麻木了。

數之不盡的麥穗依然在微風的吹拂下不斷飄揚,麥穗的陣陣香氣依然飄蕩在麥田的空氣中。

可是就在這本來代表着希望與美好的場地之中,卻在上演着一場,處處體現着絕望與麻木的人間慘劇。

隨着那位蕭氏族人的不斷鞭打,老農原本淒厲的痛呼聲已經漸漸變得微弱,及至不久之後,徹底消失在這處田野之中。

見老農被自己鞭打至死,那位蕭氏族人的臉上卻一點都沒有害怕的神色浮現。

以往他活活鞭死的人何止數十,又豈會在意再多一個呢?

當年漢太祖入關中之後,與關中子民約法三章,其中有一條就是殺人者死。

從那以後,殺人者死便成爲漢律中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

只是隨着漢代朝廷的權威在地方上越來越落,這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卻早已經成爲一句廢話。

或許可以這麼說,在這位蕭氏族人看來,他身下這位被他活活鞭打至死的老農,算是擁有和他同等地位的人嗎?

自然是不配的。

看着腳下老農的屍體,這位蕭氏族人先用力踢了幾下,證明他已經死透了之後,他就朝這位老農的屍體吐了一口口水,然後口中不滿地說道:

“真是不經打。

晦氣!”

在說完這句話之後,這位蕭氏族人將手中的馬鞭交給身後的隨從,然後他對着另外幾位隨從吩咐道:

“將它搬回府中。

正好我院子裡養的威武大將軍,想來也好久沒嘗過人肉的滋味了。”

在說完這點之後,這位蕭氏族人又用嫌棄的眼神,看了一眼骨瘦如柴的老農屍體。

他那嫌棄的眼神似乎在說:怎麼不多長點肉,如此瘦,都不知道能不能餵飽他的威武大將軍。

而在這位蕭氏族人的話音剛剛落下之時,那幾位滿臉諂媚之色的隨從,便立刻上前搬運起老農的屍體。

他們並不是蕭氏族人,他們出身於沔陽縣的中農之家。

按道理來說,漢代的中農之家,生活條件應該是不錯的,至少不至於淪落到給人當奴僕的地步。

可是曾幾何時,這位老農以前也是出身於中農之家。

可惜一次乾旱,一次官官相護,就讓這位老農將他的田畝全部賤賣給蕭氏。

連帶他自己及家人,都成爲徹底失去人身自由的蕭氏家奴。

而如這位老農這樣一般遭遇的,在沔陽不知凡幾。

他們目前腳下的這數百畝良田,一開始難道就是屬於沔陽蕭氏的嗎?

這數百畝良田,一開始是屬於那正在辛勤勞作的上千名農民的。

可是現在,那上千名農民依然在田間辛勤的勞作,但他們耕作的,卻已經不是屬於自己的田地了。

之所以會造成如今這副光景,是在過去的數十年之間,沔陽發生了太多齷齪的事。

他們之所以會願意日夜跟隨在這位蕭氏子弟的身邊,無非是爲了討好他,讓那些齷齪的事不至於落到自己的家族身上而已。

正因爲與老農有着一般的家庭背景,所以這幾位隨從之中,有一人是認識老農的。

在他的記憶之中,以前的老農和藹可親,雖說他的家族算不上豪富之家,但也算的上家庭美滿,家中還有數十畝薄田可讓他衣食無憂。

可是沒想到短短几年之間,原本擁有數十畝薄田的老農,妻死子散不說。

就是他死了之後連屍體都沒一塊立錐之地,反而要進入一隻惡狗的腹中。

這種帶有強烈反差的悲慘境遇,讓這位隨從的心中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

是悲傷,也是害怕。

可是不管他心中是何種想法,現在的他越發不敢違逆他所跟隨的這位蕭氏族人的命令。

儘管這位蕭氏族人不是蕭氏家族的嫡子,否則他也不會被安排這個監督家中奴僕勞作的任務。

但是他也是當代蕭氏族長蕭普不出五服的族子。

蕭氏一族在沔陽繁衍數百年,他家中的族人累世在郡縣中擔任官吏。

莫說在漢中郡中,就是在整個梁州中,沔陽蕭氏也是赫赫有名的一方世家豪族。

更何況據這位蕭氏族子所說,他的族長蕭普在不久前剛剛被梁州牧委任爲功曹。

以這位隨從有限的見識,他雖不具體清楚梁州牧到底有着怎樣的職權,但是他卻知道梁州牧是梁州的主宰。

蕭普能被這樣的顯赫人物看上,那他以後在梁州的權勢肯定會愈發旺盛。

這樣的強宗豪族,又是他這種普通百姓豈能招惹的起呢?

既然招惹不起,那就只能好好伺候着了。

在心中想着這些的時候,這位隨從已然與同伴將老農的屍體搬運上田野,然後放置在一輛驢車之上。

蕭氏的府邸離這處田野還有些距離,徒手搬運回去是不合適的。

在將老農的屍體搬運上驢車之後,這幾位隨從就駕駛着這輛驢車,順着麥田的土道朝着蕭府的方向走去。

可就是在他們行駛出數裡之後,那位剛纔心中有着想法在前帶路的隨從,卻發現了在道路的前方出現了一大片塵埃。

並且在那漫天的塵土之中,他還聽到了一陣陣令人膽寒的行軍聲。

在察覺到這一幕後,這位隨從立馬嚇得讓同伴將裝着老農屍體的驢車推到道路一旁。

然後他讓同伴與自己齊齊跪在地上,不要擡頭亂看。

亂世當中,兵卒有時惡於猛虎。

雖然不知道梁州的兵卒是什麼樣的,但在父輩的告誡之下,這位隨從覺得小心些總是沒錯的。

道路只有一條,這時候退回已然來不及,那就只有恭敬的跪在道路一旁。

希望那正在快速朝此處通過的兵卒,能看在他們如此恭敬的份上,放過他們一條生路吧。

在這位隨從帶領着同伴跪倒在道路一旁後不久,原本隱在塵土中的上千兵卒,已經來到了他們的不遠處。

等着距離越發接近之後,隱在塵土中的上千兵卒的身形出現在了沔陽城外的田道之上。

精甲生光,長槍林立,這上千士卒正是剛剛從南鄭趕來沔陽的精銳樑軍。

而帶領這上千樑軍的,正是剛剛受到糜暘提拔的石苞。

因爲知道心中的任務,所以石苞一直催促着身後的士卒趕路。

在遠處時,坐在馬上的他就察覺到有幾位行人推着一輛驢車前行。

只不過他並沒有在意這一點,軍紀嚴明的樑軍也不可能去打劫他們。

只是當石苞率領着上千樑軍越發接近那輛驢車的所在之時,石苞看到了驢車上正放着一具屍體。

最重要的是,他看到了那輛驢車上,插的是沔陽蕭氏的旗幟。

看到這的石苞,揮手止住了身後上千樑軍的前行。

當石苞下馬朝着驢車走近之時,他才更清楚的看到了,驢車上擺放的是一具老農的屍體。

與此同時,老農身上那密密麻麻的,慘不忍睹的鞭痕也落入了他的眼中。

這一幕無疑讓同樣爲農家出身的石苞,下意識握緊了手中的拳頭!

這一章碼了很久。

也改了很多,所以耽擱了不少時間。

也許小說是虛構的,但我真的希望,在那個年代,會有主角這樣的人,出來做一些事。

改革的意義不完全在於爭霸,也應該在於爲百姓帶來福祉。

俺也是農民出身呢。

(本章完)

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第141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4章 父子對質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七百零二章 此等父子 殺雞儆猴第270章 張遼心思 三拜問安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520章 當頭棒喝 不按章法推書《三國之銀狐》第101章 將帥失和 (再來追讀!)第116章 得償所願 (十更,求首訂)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9章 糜暘到了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195章 賜字崇業 大軍可用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第265章 曹休期望 曹丕質問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285章 桃園之約 魏軍開拔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七百一十一章 苟利國家 壯哉仲容第七百零四章 何時開戰 今日始也第189章 殺身以報 申儀心思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25章 于禁跪伏第103章 虞翻二入公安第677章 白鹿出手 冠以中祖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390章 再圍冠帶 魑魅末日第362章 馬謖入樑 攻心提點第579章 一國軍權 曹真沉默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七百章 錦衣夜行 正方不方第251章 董允獻策 法邈制延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6章 此路不通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500章 錦囊妙計 突圍而出第180章 擊掌盟誓 永不相負第41章 第三條路第74章 取糜暘首級,賞千金 (求追讀)第16章 幼時情誼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524章 天子親送 軍臨褒斜第300章 火德不滅 遼之人頭第307章 雲長暈厥 玄德得訊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112章 刀兵圍府 (十更,求首訂!)第7章 懾服徐詳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297章 龍駒騰凌 驃騎煊赫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30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一)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七百二十三章 糜暘枷鎖 避實擊虛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574章 強漢將歸 魏軍險境第155章 君志當承 糜暘之策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603章 先行安撫 再出殺招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587章 赤龍翻滾 以快打慢第53章 你可知五溪蠻?第574章 強漢將歸 魏軍險境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345章 千里追隨 三省雛形第406章 歷史遺憾 不必重演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406章 歷史遺憾 不必重演第六百九十章 數年不見 還是該罵第23章 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