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

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

聽到關嫣如此分析,糜暘不禁聯想起歷史上劉曄對孫權的一番評價。

“.外盡禮事中國,使其國內皆聞之,內爲無禮以怒陛下。

陛下赫然發怒,興兵討之,乃徐告其民曰:‘我委身事中國,不愛珍貨重寶,隨時貢獻,不敢失臣禮也,無故伐我,必欲殘我國家,俘我民子女以爲僮隸僕妾。’

吳民無緣不信其言也。信其言而感怒,上下同心,戰加十倍矣。”

這是歷史上曹丕在考慮該如何處理與孫權之間的關係時,劉曄對曹丕的進言。

劉曄的這番話是說,別看孫權現在很恭敬,但他這是做給天下人看的。

劉曄料定孫權在天下人面前做出無可指摘的臣服姿態後,肯定會暗中想方設法激怒曹丕,引得曹丕主動攻打他。

一旦等到了那日,孫權便可將黑鍋都甩在曹丕的身上,從而達到讓江東上下民衆與他同心同德的效果。

劉曄的這番判斷,可以說將孫權的性格捉摸的十分清楚,而後續的發展,也盡不出劉曄所料。

而將劉曄的那番判斷用來具體分析孫權現在的行爲,便很好理解孫權的所作所爲了。

一方面孫權對劉備表現出十分臣服的姿態,讓天下人都無可指摘他的“忠心。”

另一方面孫權不派遣使者向張飛通好,原因就恰恰在於糜暘與他,與江東有着血海深仇。

在這種情況下孫權卻還遣使與糜暘通好,這是他“認錯”乃至於可以說是“卑微”的一種表現,這種行爲是可以得到世人理解並支持的。

而若是糜暘對他的遣使通好行爲表示抗拒,或者說如關羽一般辱罵拒絕的話,那麼天下人就會覺得糜暘不通情理。

同樣孫權可以藉助糜暘的這種不通情理行爲,營造出一種他無可奈何,並因此感到惶恐不安的輿論效果。

畢竟糜暘目前不是寂寂無名的漢將,他乃是大漢中位高權重的一方都督。

糜暘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着大漢官方的態度。

而只要這種效果在天下人的心間成功營造起,孫權就可以爲將來背叛大漢尋找到一個名義上的理由。

就如歷史上他背信棄義,轉而反叛曹丕一般。

要知道孫權歷史上在對曹丕這麼幹的時候,他名義上亦是魏臣。

歷史上鎮守荊州的關羽,亦被孫權這種作爲所設計過。

及至後世,還是有一部分人認爲孫權偷襲荊州是無奈之舉。

因爲關羽太過驕橫,數次辱罵吳使,正如呂蒙所說的“關羽強橫,不可爲盟友”一樣,這當然會“逼得”孫權下定決心偷襲荊州了。

表明上極盡卑微之舉引得世人同情,實際上心中打的卻是要背信棄義的準備,這便是孫權的勾踐之奇。

在關嫣的提醒下,結合歷史上孫權的種種行爲,糜暘終於明白了孫權此舉對他的利害關係。

在明白這點後,糜暘用感激的眼神看向關嫣。

要不是有着關嫣的提醒,他可能就一時不慎中了孫權的奸計了。

孫權這人真擅長給人堆火堆。

同時糜暘心中對她的這個夫人的智慧,又有了一種新的認識。

面對糜暘感激讚賞的目光,關嫣只是微微一笑。

她能看出這點並提醒糜暘,倒不是說她的智慧就比糜暘多。

一部分原因是因爲糜暘當局者迷,還有一部分原因是由於關嫣自小在關羽身邊長大。

當年孫權第一次遣使拜訪荊州,荊州諸臣商討這件事的時候,關嫣正好陪侍在側聽到了當時一位智者的分析。

那位智者,便是如今的大漢丞相諸葛亮。

孫權的心思再如何詭譎,他瞞不住劉曄,自然也瞞不住諸葛亮。

可惜的是在諸葛亮在的時候,關羽還會好好聽從諸葛亮的勸諫。

但等諸葛亮一走之後,性格高傲的關羽哪怕明知孫權的用心,但還是選擇我行我素的方式。

現在隨着局勢的發展孫權又將這番心思用在糜暘身上時,關嫣當然希望糜暘能有種更好的處理方法。

在明白孫權的險惡用心後,糜暘便知道他不能對孫權的使者避而不見了。

因爲隨着孫權使者的一路北上,想來現在天下間有許多人的目光都注視在他身上。

而他避而不見或者說怒罵來使的行爲,或許正中孫權的下懷。

既然不能不見,那麼現在糜暘就要思考他該如何見孫權的使者。

正如關嫣所說的那般,糜暘不見孫權的使者對孫權有好處,糜暘若見了孫權的使者,對孫權亦是有好處的。

雖說糜暘現在在大漢中位高權重,但他既非漢帝,又非執政,怎能單獨與孫權的使者見面?

孫權名爲漢臣,實爲一方諸侯也。

由於與江東有着血海深仇,世人也許不會誤會他有投向江東的想法。

只是若是他真的在新野城中接見來自江東的使者,甚至應下孫權給他的一系列好處。

那麼一部分世人或者說他的政敵,難免會以此爲口實來懷疑將來他對江東的立場。

哪怕是糜暘拒絕孫權給他的好處,可誰又真的知道,糜暘私底下有沒有接受孫權的什麼好處?

目前大漢內的有識之士,都知道大漢來日或許與江東必有一戰。

而若是這場仗開打了,本來無論從各方面來講,糜暘都會是大漢方面征伐江東的第一主將人選。

想來孫權怕的也正是這點,或者說糜暘來日掛帥出征江東,是江東士民最害怕的一件事。

所以孫權想的是若糜暘真接受他的通好了,那麼以他熟知的政治規則來說。

縱算劉備再如何信任糜暘,他也會顧忌到朝野之間的疑慮,從而不會選擇讓糜暘掛帥出征。

人言可畏。

畢竟糜暘是第一人選不錯,但他不是唯一人選。

而只要不是糜暘掛帥出征,那麼來日江東若真的反叛大漢了,江東的勝算亦會多上幾分。

這便是孫權的通盤用心。

糜暘見與不見對他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無論糜暘如何做,對他,對江東都是有利的。

只是糜暘現在雖能看出孫權的通盤用心,但是糜暘倒是一時之間沒有太好的辦法來解決這件事。

糜暘自穿越以來,經歷的多是兵爭上面的事,對於這種政治上的陷阱,他並未有什麼應對的經驗。

可能劉備也正是知道這一點,所以他纔想着以此事來鍛鍊糜暘。

因爲心中的煩悶,糜暘不斷地在內室中來回踱步。

糜暘現在終於明白他當年離開成都之時,糜竺所囑咐他的那句話的含義了。

“政治上的暗箭,是比戰場上的明槍更加難以提防的。”

在不斷的踱步之下,糜暘心中在一直思考着可以找何人商量此事。

人各有長,既然他不擅長處理這些事,那麼他可以找人來爲他出謀劃策。

但是尷尬的是,糜暘左思量右思量,自覺麾下人才濟濟的他,一時之間卻無法找出一個合適的人選來爲他排憂解難。

正所謂人以類聚,糜暘乃是以顯赫戰功聞名當世的,所以聚集在他身邊的一衆賢才大多都是軍爭之才。

就拿鄧艾來說,若讓他闡述兵爭謀略那他可謂是頭頭是道。

但是讓他針對政治上的一系列利害關係來爲他出謀劃策,那可真是大大的難爲他了。

歷史上鄧艾的死亡,與他在政治上的愚鈍,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最後在左右思量之下,糜暘的心中出現了一個人選。

那人便是孟達。

孟達此人雖說有時心術不正,但他出身名門,當世凡是出身名門的人,對於政治的敏銳性一般都不會太差。

而從孟達歷史上的表現來說,他能以一降將的身份,在曹魏那裡混的風生水起的,並且深得曹丕的信任,由此可見他的政治智慧一定是不低的。

在這種想法之下,糜暘讓人快速召來了孟達。

孟達自那日被糜暘威懾之後,就一直十分安分守己的待在新野城中。

除去之前他跟隨糜暘北上之外,別說新野城他沒怎麼出去了,就連自己的房門,他也是儘量能不出就不出。

但是孟達在聽到糜暘召喚他後,他立馬就一咕隆從塌上起身,然後忙不迭地跟着糜暘的親衛離開了他的房屋之中。

孟達知道糜暘對他不算很信任,但是正因爲如此,糜暘無要事不會輕易召見他的。

現在糜暘毫無徵兆的召見他,說明糜暘一定是有要事與他商量。

心中有着這種判斷的孟達,可謂是懷抱着激動的心情來到了糜暘的身前。

他不擔心糜暘不信任他,他擔心的只是糜暘沒有用得到他的地方。

只是雖然心中再如何激動,在表面上孟達還是表現出一副恭敬的樣子來到了糜暘的面前。

糜暘是在外堂接見孟達的。

在孟達到來後,糜暘並沒有拐彎抹角,他當即將心中的憂慮對孟達言明。

而孟達在聽完糜暘心中的憂慮後,他在細細思索一番後,點出了一點糜暘之前從未注意過的問題。

“按照禮制,外臣使者拜會天子不得久留,因此張溫若想北上,必先得到陛下的允肯。

而陛下歷經世事,又豈會不知道孫權的險惡用心呢?”

當孟達指出這一點後,糜暘心中閃過恍然大悟之色。

是呀,他怎麼將這點給遺忘了。

孟達的有些話雖然沒有明說,但是糜暘知道孟達的意思。

糜暘現在面臨的處境與關羽並不同。

在孫權遣使向關羽通好的時候,劉備並不在荊州,所以很多事需要關羽自己做出決斷。

可是目前在荊州,別說劉備在荊州了,大漢官場中的一衆人精都在荊州。

他們又豈會沒有一人,看出孫權的險惡用心呢?

所以從常理推斷,張溫的北上,一定是劉備的有意爲之。

在意識到這點關鍵點後,糜暘幾乎是頃刻之間就在心中做出一個判斷:

這是劉備對他的一場考驗。

所以要想妥善解決這件事,糜暘就必須帶入劉備的視角去看待這件事。

劉備的想法一定是讓糜暘見張溫,否則他無須如此做。

這也符合一個帝王在全局上的考慮。

劉備的考驗應該是想看看,糜暘在接見張溫的前提下,以何種辦法來打消朝野之間對他的疑慮。

從而不讓孫權的奸計得逞。

而在什麼情況下,兩位手握重兵的外臣私下聯絡,不會引起朝野之間的疑慮呢?

在有了這種思路之後,糜暘的心中瞬間浮現豁然開朗之色。

而孟達看着糜暘臉上的醒悟之色,他只是默默地退到一旁等待着糜暘的命令。

糜暘是劉備的臣子,他則是糜暘的屬下。

從小受父親教導的孟達知道,這時他只需要等着糜暘的命令就好。

果然不出孟達的所料,糜暘不一會兒就看着孟達言道:

“子度,我不想張溫等人進入新野城中。”

聽到糜暘的這個命令,孟達嘴角流露出一絲笑意,他躬身答道:

“唯。”

襄陽城,劉備行宮。

剛剛見完兩位女兒的劉備,雙目通紅的躺在御座上。

從不久前的初次見面中,劉備經過多番試探,已然初步確認州泰帶來的兩位女子,正是當年他失散在亂軍中的女兒。

劉備不是無情之人,當年兩位女兒失散在亂軍之中,他事後亦派人尋找過。

但是在當時兵兇戰危的情況下,劉備又豈能順利尋找到他的這兩位女兒。

而且當時還不斷有謠言傳出,他的這兩位女兒死在了亂軍之中,所以後來劉備也漸漸放棄了尋找的打算。

只是讓劉備沒想到的是,在十數年後的今天,他竟然能與她們再度重逢。

這算是一件能夠大大緩解他心中內疚感的喜事了。

因爲內心中的愧疚,所以這段時間以來,劉備幾乎是每天召見這二位女兒,而他幾乎是見一次,哭一次。

不過在這數日來的相處中,劉備亦從這二位女兒的口中,聽聞了那日糜暘在棘陽城外的所作所爲。

從他二位女兒的語氣中,足以體現那日糜暘的所作所爲有多振奮人心,亦有多收盡人心。

就在劉備沉浸在舐犢之情的美好中想着要午睡一會的時候,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亂了他的思緒。

劉備睜開眼看到是費禕來到,他便好奇地問費禕道:

“卿有何事?”

面對着劉備的這句詢問,費禕臉上流露出一些難以言明的神色,似在強忍着笑意。

他對着劉備一拜道:“冠軍侯率軍南下了。”

末了費禕還特地加重語氣言道:

“冠軍侯避開張溫的使團,率軍南下了。”

而聽到費禕補充說明後的劉備,他臉上的睡意一下子消失。

這小子!

孝直的反客爲主,他倒是學的有模有樣的。

不好意思,昨晚太累了,睡過頭了,這是昨天的第一章。

幾個小時後,還會有第二章。

(本章完)

第646章 防備江東 提議封王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549章 局勢突變 以勢破敵第199章 申氏末日 關門打狗第62章 校場比鬥(追讀呀,票票呀)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151章 劉封生死 曹仁之憂第256章 先鋒傅肜 出乎意料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第341章 張溫愕然 初爲州牧第七百七十五章 孫權猜疑 密詔殺呂第467章 置之死地 自有風骨第64章 公安大拆遷(求追讀,求票票)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436章 需守多久 我死之後第182章 竭心盡力 諸葛抱膝第七百二十七章 四方求援 眼前一黑第36章 麋鹿破槽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223章 火在水上 團團包圍第562章 戰局已變 召喚孫權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爺來也第32章 小心有詐第351章 治中直諫 鎮北興奮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機密 三問三答第670章 齊侯新號 天策上將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74章 取糜暘首級,賞千金 (求追讀)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318章 真氣吐血 召會要臣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第295章 漢軍危機 他真的在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六百七十九章 挾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489章 曹真咆哮 劉曄黯然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7章 懾服徐詳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235章 岌岌可危 司馬挫敗第400章 劉曄獻計 備兵十萬第97章 呂蒙的秘密武器(求追讀!不要養啦!第522章 上頭劉備 句句昭烈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30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一)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432章 姜維去處 兵分三路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劉禪求教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447章 殘酷當世 劍鳴長空第439章 驃騎將軍不可!第463章 空城計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234章 無翅雄鷹 御駕親征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勢逆轉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315章 天子規格 佈告天下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131章 以守代攻 伯言已至(求訂閱,求票!第606章 錦侯之願 星落之日第482章 學習糜暘 興奮姜維第406章 歷史遺憾 不必重演第578章 非死不退 劍履上殿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豬曹爽 許昌告急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劉封 誓殺吳狗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劉禪求教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第607章 陽謀逼軍 魏營告破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101章 將帥失和 (再來追讀!)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171章 糜暘警陸 意欲抱殺(5000字!)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560章 急而興師 必致覆沒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