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

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

當自嘲、忌憚、屈辱的心情涌上曹丕心頭的時候,他的欣喜之情已經蕩然無存。

而曹丕臉色的變化,亦被他身旁的一衆大臣看在眼中。

隨着曹丕與劉放的一問一答,一衆曹魏大臣都知道曹丕的臉色之所以會有這番變化,想來又是那糜暘搞得鬼。

ωωω✿ ттκan✿ C○

諸位大臣紛紛好奇,到底糜暘寫出怎樣的悼文,纔會讓曹丕的情緒變化的如此之快,又變化的如此之徹底。

諸位大臣臉上好奇的臉色,並沒有瞞過曹丕。

當察覺到這一幕後,曹丕臉上的陰沉之色已然到達極致。

他深知當這篇悼文傳遍天下的時候,他之前想的利用關羽的死訊,來穩定人心的目的已然失敗。

而且相反的是,魏軍的軍心士氣將會進一步受到打擊。

這便是一篇佳作能得到的攻心效用。

只是哪怕知道這一點,曹丕也沒下令讓劉放毀掉這篇悼文。

因爲他知道既然糜暘會寫出這篇悼文,那肯定是做好了後續的一切準備。

步步爲營,這纔是那頭鹿的作風,不是嗎?

想到這一點的曹丕,心中開始浮現冷意。

他的腦海中突然浮現一種想法,要是這次病死的是糜暘該多好。

關羽再如何用兵如神,英勇蓋世,他已然是一位老人,終究會有死去的那一日。

數年時間,他等得起。

但是糜暘今年纔不過二十有餘,太年輕了!

他等的起嗎?

當腦海中浮現這個想法之後,身穿上佳皮襖的曹丕卻不禁打了個冷顫。

見曹丕有着涼的跡象,諸位大臣紛紛對曹丕投來關心的目光,他們建議曹丕早點到溫暖的御駕中。

在羣臣的建議下,曹丕在郭貴嬪的攙扶之下,再度擡腳踏上了御駕的臺階之上。

只是當曹丕的雙腳踏上臺階,邁入御駕中之後,雖然御駕中燃燒的火爐爲他帶來了溫暖的環境,但是他心中的寒意卻一點都未曾消散。

坐在御駕中的曹丕掀起身旁的車簾,他的目光看向了新野的方向,目光中充滿着忌憚。

在遙望着那個方向良久後,曹丕將目光轉向了他身前的一面銅鏡上。

帝王所用的銅鏡,當然是世間最好的鏡子。

經過多道工序打磨的銅鏡,雖然不如後世的玻璃鏡清楚,但也將曹丕這時的相貌映照的頗爲清楚。

在看到鏡子中的自己之後,曹丕的臉上浮現一股頗爲悲傷的神色。

他伸出手撫向他鬢間的那絲絲白髮。

這鬢間的白髮,是當年他在奪嫡之時就有的。

在做完這個舉動後,曹丕又讓自己的手,撫向頭上最近一年才變白的頭髮。

指尖傳來的真實觸感,告訴曹丕他現在所看到的一幕,並不是假的。

可是就是如此,才讓曹丕心中的悲傷情緒更加濃厚。

隨侍在曹丕身旁的郭貴嬪,看着曹丕的這副動作,她差點就直接哭了出來。

這一年來,曹丕所經受的打擊太多了。

只是曹丕內心中雖充滿了悲傷,但他的思緒並沒有完全被悲傷的情緒所擾亂。

他輕敲車窗,喚來了中書監劉放。

當劉放來到寬敞的御駕中後,曹丕對着他言道:

“爲朕寫一封信給劉備,朕有些交易要與他做。”

聽到曹丕的這句話後,劉放的臉上浮現了驚訝之色。

與先帝在世時與劉備還偶爾有書信來往不同,曹丕自繼位後,可能是因爲瞧不上劉備,所以一直以高傲的姿態面對劉備。

沒想到今日曹丕竟然主動要求,爲他寫一封信給劉備。

劉放懷抱着一些疑問的語氣問曹丕道:“敢問陛下,信中是何內容?”

面對劉放的詢問,曹丕將他要與劉備交易的內容,大致說給了劉放聽。

而劉放在聽完曹丕的話,他臉上浮現不確定之色。

很明顯他是對劉備是否會接受這樣的交易表示存疑。

只是雖然心中有所懷疑,但身爲曹丕近臣的他,只需要乖乖按曹丕的吩咐行事就好。

所以劉放在對着曹丕一拜後,便緩緩退出了御駕。

在劉放退出後,曹丕的臉上浮現了疲憊之色。

劉放剛纔臉上的不確定的神色,他當然也看到了。

只是他與劉放不同,他堅信劉備一定會接受這樣的交易。

因爲他是帝王,劉備也是帝王。

縱算他與劉備的執政風格迥然不同,但只要是帝王,都一定會以穩固江山社稷爲首念。

懷抱着這種自信,曹丕在御駕內發出一聲低不可聞的嘆息:

“有些人,總得救回來的。”

在曹丕發出這聲嘆息後,他發出了出發的指令。

當曹丕出發的指令傳遍全軍時,護衛曹丕返回洛陽的上萬中軍開始緩緩行進起來。

宛城外陰雲連綿千里,而正在行進的上萬魏人的心情亦是低沉至極。

上萬人的魏軍隊伍,一個個垂頭喪氣的,就像精氣神都被抽走的行屍走肉一般。

這時的他們,完全沒有當初南下時的驕傲。

他們的驕傲,已然在荊州被漢軍踐踏殆盡。

正如當初他們在許都,肆意踐踏大漢的威嚴一般。

天道有常,自有循環。

曹丕的鑾駕返回洛陽的消息,第一時間就被探子送到糜暘的手中。

在糜暘得到這個消息後,他並沒有浮現詫異的神色。

早在之前糜暘探知司馬懿成爲曹魏安南將軍的消息後,他便已然知道曹丕心中有了退意。

相比於曹丕領軍返回洛陽的消息,糜暘還是對司馬懿成爲曹魏荊州方面一把手的消息更感興趣。

糜暘記得歷史上亦是在最近幾年,司馬懿成爲了宛城的鎮守都督。

沒想到兜兜轉轉,今世還是這司馬懿承擔起鎮守宛城的重任。

司馬懿的才能自不必說,不提歷史上他立下的那樁樁戰功。

歷史上他能率軍抵擋住諸葛亮的進攻,儘管是因爲他背後有着曹魏強大的國力爲支撐,但他自身的才能也很重要。

在今世中司馬懿雖然在糜暘與關羽的手下都吃過虧,但那兩場戰敗,實則真怪不到司馬懿的頭上。

客觀重視司馬懿的才能,纔是對付他這個敵人最正確的態度。

只是雖然對司馬懿有着重視,但是也僅此而已了。

還是那句話,以糜暘現今在天下的威望,應該是司馬懿怕他纔是。

糜暘收到曹丕率軍回宛的情報後,他馬上令人將這則情報快馬報回襄陽給劉備。

在完成這件事後,糜暘將目光看向了眼前的州泰。

之前糜暘建議李嚴擔任義陽太守的奏疏,劉備已經給了回覆。

在劉備的回覆中,糜暘知道劉備已然同意他的推薦。

只是目前李嚴正在益州,以當世的交通條件,李嚴要想到達義陽郡中履職,恐怕還得一段時間。

所以在短時間內,糜暘必須還得承擔起義陽太守的職責。

而就在這段時間中,義陽郡中發生了一件事。

而這件事正是州泰所引起的。

在之前冠軍侯國的長吏名單中,糜暘雖然發現了州泰這個人才。

但是以糜暘現在的身份,他不可能專門派出使者,突然前去冠軍侯國徵召一位無甚名聲的人。

況且史書上對州泰的記載並不多,糜暘並不能十分肯定州泰的能力。

所以糜暘在發現州泰這個人才後,他只是順勢將州泰任命爲冠軍侯國的國相,他想着看看州泰的能力到底如何。

可是就在州泰被委任爲冠軍侯國的國相後,剛剛走馬上任的州泰馬上就做出了一件事。

這件事讓之前還是國相的州泰,現在卻成爲一個階下囚,被一衆士卒五花大綁的押在糜暘的身前。

糜暘看着眼前身形頗爲瘦削的州泰,他的眼中浮現了思考之色。

這時在糜暘手中有着兩封報告,一封報告的內容是冠軍侯國中的諸長吏,聯名上告州泰有謀逆之心。

而另一封報告則是丁封寫給糜暘的,關於“州泰謀逆”這件事的調查報告。

在丁封的調查報告中,糜暘才終於明白了整件事的來龍去脈。

冠軍侯國本質上是一個大縣,既然是大縣,那麼縣內的豪族自然衆多。

豪族一多,倚仗家世爲非作歹的人肯定就不會少。

在州泰剛剛成爲國相的第一日,他便明法嚴刑,禁暴鋤奸。

冠軍侯國內有個豪族出身的奸吏,作惡多端,州泰爲嚴正法紀,便將他當衆鞭死。

州泰的這一舉動極大震懾了冠軍侯國內的不法之衆時,亦讓那奸吏的族人感到義憤填膺。

只是州泰畢竟是糜暘親自委任的冠軍侯國國相,在糜暘的威望之下,奸吏的族人亦不敢明面反對州泰。

他們只是花錢買通大多的國中長吏,與他們共同向巡視至冠軍侯國的督郵丁封,舉告州泰有謀逆之心。

這種舉告無疑是很有效的,一下就引起了丁封的注意。

哪怕丁封不會聽信一面之詞,但面對大多數長吏的共同舉告,丁封也不會掉以輕心。

丁封當機立斷的先將州泰逮捕起來送來新野。

在逮捕了州泰之後,丁封留在冠軍侯國中,細細探查整件事的前因後果。

儘管那位奸吏的族人勾連了大多數長吏,但還是有一部分長吏不願意同流合污的。

再加上州泰所做的事,乃是利民的好事,所以冠軍侯國中的百姓是很同情州泰的遭遇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丁封經過認真調查後,終於查清了事情的真相。

而在收到丁封的調查報告後,糜暘召見了之前一直被關押在獄中的州泰。

在糜暘看着州泰的時候,州泰亦在暗中打量着離他不遠的,在之前只出現在傳說中的糜暘。

州泰見糜暘雖年紀不大,但他的身上自帶一股令人不寒而慄的威勢。

這讓州泰顯得有些緊張。

人的名,樹的影。

糜暘的威名是由數場威震天下的戰功,十數萬敵人的骸骨所堆積出來的。

就連魏帝曹丕聽到糜暘的名字都會感到無比忌憚,何況是現在在天下間籍籍無名的州泰呢?

而且在州泰暗中打量糜暘的時候,他亦看到了糜暘那清澈睿智的目光。

這更讓州泰感到緊張不已,好似他的秘密都被糜暘看穿了一般。

只是州泰畢竟不是一般的百姓,他倒也不會被糜暘的威勢嚇得六神無主。

最重要的是州泰還知道,他今日能被糜暘這樣的大人物所接見,可能是他這輩子都再也不會遇到的際遇了。

這樣的際遇,他必須把握住。

州泰亦知道他被丁封逮捕的緣由是什麼,但是清者自清,只要糜暘能親自聽他申辯,那他自然能爲自己開脫。

只是讓州泰沒想到的是,在糜暘打量他許久之後,開口問出的話卻是這個。

糜暘換了個休閒的姿勢坐好,這讓他身上的氣勢減弱了一些,然後他開口問州泰道:

“義陽新歸大漢,人心不穩。我在之前曾下令囑咐各方長吏,理政時要以德化爲先,以期能儘快穩定住義陽郡的民心。

而你蒞任不久就驟開殺戒,這樣執政未免太過殘酷了。”

聽到糜暘責問的是這個,州泰臉上一時浮現不解之色。

只是糜暘話語中雖有責問之意,但他的臉色尚算溫和。

所以州泰很快就想好了措辭,然後以一副平靜的語氣回答糜暘道:

“君侯說的是對的。

然泰以爲治安定之國可以用禮,理混亂之邦必須用法。

君侯不以泰爲無能,讓泰擔任君侯的國相,如此信任讓泰一心一意,要爲君侯剷除兇**猾之徒。

否則若冠軍侯國百姓慘遭蹂躪,那麼損害的便是君侯的名聲。

如今泰才殺掉一個奸賊,還有許多惡徒尚未伏法,君侯的侯國尚未大治。

如果君侯因我不能除盡殘暴、肅清枉法者而要懲罰我,我豈敢不甘受嚴懲以謝辜負君侯之罪?

但就現在的情況而論,我因懲罰奸惡而被君侯定爲“爲政殘酷”,臣寧死亦不敢接受這個罪名。”

州泰在回答糜暘的時候,或許真的認爲他做得是對的,所以他的語氣越來越平靜。

只是在州泰解釋完後,糜暘的嘴角卻露出一些笑意。

或許州泰鞭殺奸吏有以上他所說的原因,但是州泰的想法不會那麼簡單。

糜暘看向州泰而後緩緩言道:“你所言雖然有理,但是依大漢體制,侯國相位同縣令。

大漢有哪條律法言明,縣令有權隨意誅殺縣吏了?”

“你久爲縣吏,這一點伱不會不知道。

知不可爲而爲之,必有所求,那麼你所求爲何呢?”

糜暘並沒有否認州泰如此做的可行性,只是縣令不是太守,可沒有太守那麼大的職權。

當糜暘的這句話說出來後,被看透所有心思的州泰,他的心中頓時一驚。

只是州泰既然敢做出逾權之事,那麼他的膽量自然不低。

對於糜暘的這個問題,州泰擡起頭,用希冀的目光看向糜暘,他答道:

“非如此,君侯的侯國無法在短時間內大治。”

“若無法令君侯的侯國大治,我又何來政績能夠得到君侯的惠顧呢?”

這便是他州泰的所求。

他不想再籍籍無名了。

來點月票唄。

(本章完)

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354章 領軍抓捕 吳懿驚起第101章 將帥失和 (再來追讀!)第81章 先破鹿鳴,再梟羽首 (求追讀)第七百二十三章 糜暘枷鎖 避實擊虛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50章 夜襲第37章 魏王吐血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213章 人心莫測 扇動翅膀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164章 諸葛東來 商議婚事第483章 二人相疑 風雪仗兵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讀!)第95章 你快死了吧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362章 馬謖入樑 攻心提點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628章 無一男兒 運動作戰第186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第182章 竭心盡力 諸葛抱膝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關中地第463章 空城計第259章 見招拆招 送信武當第432章 姜維去處 兵分三路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106章 公安內應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238章 突然襲擊 城門大開第513章 願爲卿怒 膝行赴會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場景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第22章 出獄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213章 人心莫測 扇動翅膀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第562章 戰局已變 召喚孫權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推兩本書第169章 孝直再現 將兵迎質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11章 關羽的欣賞與意外第606章 錦侯之願 星落之日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50章 夜襲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552章 所見略同 呼喚援軍第262章 卻月卻月 關公擂鼓第218章 糜暘密奏 君王三觀第322章 又愛又忌 何人鎮宛第492章 懸釜而炊 漢人自強第396章 郝昭鎮陳 諸葛告誡第641章 內裡赤紅 丕之末日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捲天下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498章 黃金搭檔 再坑曹真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612章 遷都鄴城 鳩佔鵲巢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565章 大魏忠臣 有所防範第583章 連殺敵將 趙雲神威第197章 呂乂誘耽 河谷之宴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672章 三杯相敬 極盡暢快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劉封 誓殺吳狗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658章 仲父有負 今日當解第391章 風雨將來 陣陣悲泣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624章 了卻遺憾 天命所歸第92章 馬上君王(求追讀!求票!)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532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第52章 魂斷鬱陵第567章 三人密謀 請敵赴死第35章 糜暘聲名初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