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

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

劉備口中的博陸侯指的是霍光。

在漢朝四百年的歷史中,或許因爲白馬之盟導致臣子最高的爵位只能止步列侯。

但是在其他方面,老劉家對有大功的臣子有時還是大方的。

就單單拿葬禮這一項來說,不提衛霍死後他們的葬禮規格有多高,就說在霍光死後劉詢將他的喪葬規格提到一個無與倫比的地步。

“與天子同儀”。

這種恩賞不說在漢代是絕無僅有的,就是在後世的王朝之中也很難遇見,再受寵的大臣最多隻能獲得諸侯王的喪葬規格而已。

所以費禕之前有想到過劉備會提升關羽的喪葬規格,但他之前還以爲劉備會如常理一般以諸侯王的禮儀安葬關羽。

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劉備是要仿“孝宣故事。”

若是沒有孝宣帝的這個故事,那麼今日劉備今日所下達的詔書,可能會在公佈開後引發極大的爭議。

但有着孝宣帝的故事在前,這個爭議可能會有,但不會太大。

再加上霍光的家族雖然下場不好,但他本人的功績數百年來無有漢臣有異議。

就連親手埋葬霍光家族的漢孝宣帝,也是如此認爲。

正因爲如此,霍光至今還是世人公認的漢室大功臣,“伊霍之功”更是所有漢臣心中最高的奮鬥目標。

這兩位皆是人盡皆知的權臣,但至少在目前,還是人盡皆知的忠臣。

論跡不論心,從這一方面來看這兩點並不矛盾。

而劉備賜予關羽與霍光一樣的喪葬規格,說明在劉備的心中,關羽便是他的伊霍之臣。

這一點足以可以將關羽的死後哀榮,提到一個人臣難以企及的高度。

所以費禕在聽到劉備要他草擬的詔書後,他臉上雖有震撼之色,但終究並沒有對劉備的這道聖旨有所異議。

而劉備在下達完這道詔令後,又讓費禕草擬一道加封張飛的詔令。

在這道詔令中,劉備明確指出張飛是荊州的下一任都督。

費禕在聽完劉備這道詔書中的內容中,他臉上浮現的卻是解憂之色。

新野城中近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張糜之爭”費禕當然知道。

不過身爲劉備近臣的他,從天然的立場上來說就不可能加入這場爭論中。

並且在他的心中,他其實並沒有偏向張飛與糜暘任何一方。

相反的,費禕之前還因爲兩派大臣之間的激烈爭論而感到憂心。

所以他在聽到劉備終於對這件事做出決斷後,費禕心中鬆了一口氣。

在連續聽完劉備下達的兩道詔令見劉備再沒有言語的意思之後,費禕懷抱着心中的某個疑惑恭敬的退出了靈堂之外。

在關羽的靈堂之中,是沒有筆墨紙硯的,劉備的天子璽印亦不在此處。

所以費禕要前往劉備真正的寢室之中,爲劉備草擬好詔書,然後再交給尚書令劉巴審覈。

在劉巴審覈無誤後,他最後才能以大漢天子的名義將這兩道詔書發出去。

在費禕離開之後,劉備最後將目光看向了糜暘。

“留下來與朕一起爲雲長守靈吧。”

聽到劉備這句話後,糜暘毫不遲疑的對着劉備一拜。

劉備的這個命令,正遂了他的心願。

而在費禕離開的不久後,文采極好的他馬上就潤色好了劉備讓他寫就的兩道詔書。

只是在費禕將這兩道詔書交給尚書令劉巴審查之後,劉巴的臉色卻十分不好。

劉巴倒不是對關羽的喪葬規格有何不滿。

哪怕關羽在世時,他因爲自身清高的性格也不怎麼瞧得起關羽。

但是有着孝宣故事在前,再加上關羽身前立下的大功,劉巴倒也能勉強接受劉備的這副安排。

但是荊州何等重要,似此等大州,怎麼能讓一位臣子繼續專擅權柄?

之前大將軍關羽在世時讓他一人督掌荊州大權,劉巴心中就有着諸多意見。

劉巴心中最佩服的人其實是曹操。

這除去曹操那時代表着漢室大義之外,還因爲曹操的權謀制衡之手段,很對劉巴的胃口。

正因爲與曹操在處事上有着頗多相似的想法,所以劉巴曾多次密奏劉備讓他多注意這點。

只是之前劉備對劉巴的屢次密奏,並未曾有所迴應。

本來劉巴以爲在關羽死後,劉備會在自己之前的密奏下,回心轉意改變荊州的政治格局。

至少不會再讓任何一人獨掌荊州大權。

但讓他萬萬沒想到的,劉備依然我行我素。

而本來就對張飛不屑一顧的劉巴在得知他成爲荊州都督後,劉巴的臉色愈發難看。

只是謹慎的性格讓劉巴並沒有在費禕面前表現出什麼異常,他將心中的不滿暫時壓在了心底。

而在尚書令劉巴沒有明確表示反對意見的情況下,劉備的這兩道詔書快速地從費禕的手中發了出去,並且以極快的速度在新野城中傳播開來。

不久後,這兩道詔書中的內容在各方探子及信使的報送下,正在以常人難以想象的速度朝着新野的四面八方散播開來。

及至最後傳至天下。

而隨着這兩道詔書內容迅速傳遍天下的,還有之前襄樊一戰的結果。

就在漢朝天子劉備因爲關羽之死將自己關在房內的時候,在數百里之外的宛城中,大魏天子曹丕亦在不同的情況下,採取了與劉備一樣的做法。

離襄樊大戰至今已然過去數日,數日的時間中足夠陸續將一些消息傳達至宛城之中。

在漢魏兩軍襄樊大戰結束的那日,在糜暘率領漢軍突襲樊城的情況下,剛剛逃至樊城的曹休等諸多魏將,便踏上了棄城而逃的路途之中。

因爲那一日樊城中魏軍處在極爲混亂的狀態,再加上曹休等魏將逃的極快。

所以跟隨在他們身邊的並沒有多少魏軍,甚至他們都沒有隨身攜帶多少糧食。

而在缺少糧食及馬匹的情況下,曹休等魏將逃往宛城的路途充滿了艱辛。

按常理說,樊城與宛城之間還有着衆多大魏城池。

曹休完全可以隨便先找一座城池休養生息,並親自寫一封軍事急報報送給宛城中的曹丕。

但相比於遙遠的宛城,無疑樊城附近的大魏城池,是更容易並且更快得知襄樊一戰的戰況的。

所以曹休等一衆魏將,根本不敢隨意投往任何一座城池。

他們怕自己成爲那些城池獻給劉備的投名狀。

疑心,是大魏君臣得通病。

在這種情況下,曹休等一衆魏將在上百魏軍的護衛下,極其艱苦的在許多日後纔到達宛城之外。

而當他們到達宛城之外時,宛城早已經成爲一座油鍋。

身處在宛城之中的一衆魏臣,就像是身處油鍋之中的命懸一線的螞蟻一般,到處急切的不斷派人外出探查消息。

爲何一衆魏臣會如此失態呢?

乃是因爲就在前日,前線已經有一些不好的消息傳回宛城之中了。

宛城雖然離得與樊城不近。

但是在數日的時間中,不論是宛城中之前派出的探子,還是一些靠近樊城的縣城,都在最近傳回了關於襄樊會戰的最新消息。

而讓宛城中的大魏君臣感覺到晴天霹靂的是,那些消息全都是壞消息。

儘管因爲時間尚短,而且大部分參戰的魏將尚未回到宛城中,所以很多戰爭的細節,宛城中的大魏君臣都不知道。

他們襄樊會戰中他們敗的有多慘。

但從探子回報的消息中可知,現在漢軍甚至已經入駐進樊城之中。

單單從這個消息中就可以論斷出一點,那便是那場由曹丕親自統籌指揮,傾注着大魏君臣上下所有注意力的大戰,魏軍肯定是敗了的。

在得知這點後,宛城中的大部分魏臣全都被嚇的不知所措。

誠然襄樊一戰中,漢軍面對的並不是完全體的魏軍。

但儘管如此,單單張遼率領的那三萬魏軍中軍,就已經讓許多魏臣懷抱着極大的信心。

更何況除去那三萬魏軍中軍之外,還有着四萬餘曹丕從各地徵調來的外軍。

一共七萬大軍,加上張遼、曹休、許褚等一衆名將參戰,這是一股多麼強大的力量呀。

至少在得知樊城丟失的消息之前,大部分魏臣心中都是認爲己方是必勝的。

畢竟這場大戰展開的時候,乃是一場堂堂正正的大會戰,沒有瑰麗的計策摻雜其中。

這一場大戰,代表着就是魏軍與漢軍之間力與力的正面對抗。

而在當世,魏軍與世上任何一支軍隊正面大戰時,又何曾有輸過?

兵員、糧草、將領、甚至武器,全都是魏軍佔優。

在這種硬實力之下,魏軍怎麼會輸?

魏軍怎麼可以輸!

這是自曹操時代就流傳在曹魏上下的一種共識,更是他們自奉爲華夏正朔,天朝大國的一種驕傲。

但在漢軍入駐樊城的這個事實之下,這種共識已然成爲笑話,那種驕傲更是一種看似不切實際的意淫。

由關羽所率領的漢軍,用一場看似不可能的大勝,狠狠擊碎了宛城中一衆曹魏君臣的內心。

正因爲如此,所以在得知樊城陷落的消息後,宛城中的大部分魏臣全都嚇得不知所措。

他們紛紛派出各自的探子,全都去探查關於襄樊一戰的詳細戰況。

現在襄樊一戰魏軍戰敗的這個結果,已然是板上釘釘的事實,所以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要儘快探查出這一戰,他們到底敗的有多慘。

七萬魏軍的戰損有多少,而一衆參戰的魏將是死是俘?

這些都是接下來能夠深刻影響曹魏國策的事,更是一衆魏臣心中最後的希望了。

而就在許多魏臣派出探子之時,如難民逃難逃回的曹休等魏將亦終於來到了宛城之外。

在這一衆魏將來到宛城之外時,不要說普通士卒了,就是連曹休這等身份貴重的大將,他此刻也是一副蓬頭垢面,猶如一副乞丐的樣子。

這不是曹休等魏將不注意外表的打理,實在是在逃亡過程中,一衆魏將過的實在是太苦了。

甚至爲了逃命,那一衆魏將在過去的時日中,都未曾好好休息過。

要不是心中一直抱着一股強大的信念,恐怕這一衆魏將在艱苦的環境下早就撐下不去了。

現在的這些魏將就猶如當年被他們驅逐殺害的無數難民一般,心中充滿着驚慌、忐忑以及對死亡的深切畏懼。

但就在一衆魏將看到宛城城門的那一刻,他們連日來緊繃的一顆心終於徹底放了下來。

在看到宛城內外那井然有序巡邏的魏軍之後,一衆魏將的眼神中更是飽含熱烈。

他們終於活下來了。

正如當初到達樊城外一般,這上百人的從樊城中逃出的魏軍隊伍,正鼓起身體中的最後一口氣朝着宛城奔去。

他們的樣子狼狽至極,慌亂可笑。

他們這上百人的隊伍之中有着曹魏宗親曹休,有着天子好友朱鑠,有着天下聞名的名士趙儼,但這時什麼身份的表現都是一樣的。

一樣的不堪。

可就是這上百人猶如乞丐般,又猶如難民般的隊伍不斷逼近宛城時,他們的行動很快就被宛城外巡邏的魏軍所發現。

因爲看不清這上百人到底是由什麼成分組成,所以巡邏的魏軍很快以箭矢逼停了這上百人的靠近。

得幸虧是曹休這從樊城逃出的上百人,儘管因爲逃難身上多是髒污,但是土黃色的軍服還是頗爲明顯的,這讓宛城外巡邏的魏軍有所手軟。

否則的話,一場三國史上最著名的烏龍案就將產生。

而在逼停這上百位乞丐後,巡邏的魏軍小隊的隊長,快速駕馬來到他們身前的不遠處,然後用居高臨下的語氣呵斥這上百人道:

“你們是何部軍卒?”

這名隊長的問話暴露出他對這上百人身份的看法,那便是從前線敗逃回的魏軍潰軍。

只是任這名隊長再如何也想不到,眼前站在他身前的那些人,全都是往日在曹魏中權勢煊赫一時的大人物。

不過也不能怪這名魏軍隊長眼拙,實在曹休等人這時身上的裝扮實在是太過邋遢。

而在這名隊長的印象中,那些大人物往日中不都是光鮮亮麗的嗎?

一名小小的隊長竟然敢對自己展示呵斥的語氣,一衆魏將不禁被氣笑了。

往日之中,這種小人物甚至都沒資格與他們談話。

但是氣憤歸氣憤,曹休等魏將又不傻,他們不會在這時候去擺他們的譜。

站在隊伍之前的曹休,爲了自證身份,他命身後的親衛取出了一物。

那是一根髒到無以復加,但仔細看還能看清原貌的曹魏天子節杖。

這名魏軍隊長在看到節杖後,他的臉上瞬間流露出驚駭之色。

襄樊一戰到底他們敗的有多慘?

竟然讓他身前的這些大人物,都變成了這副鬼模樣!

今天就一章。

關於一些讀者的疑問,醬油在此回答下。

這是季漢輔佐文。

劉備與關羽對主角那麼好,主角不會效王曹之事。

(本章完)

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662章 君臣低泣 赤色漫天第七百二十七章 四方求援 眼前一黑第180章 擊掌盟誓 永不相負第259章 見招拆招 送信武當第494章 狼狽撤退 褒漢可用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89章 糜芳的進擊(四更求追讀)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600章 滿腔憤慨 請換青天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第317章 君臣無儀 倚天落地第558章 欲引天火 佈局長安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七百零六章 烹殺前奏 要戰便戰第155章 君志當承 糜暘之策第463章 空城計第七百零四章 何時開戰 今日始也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117章 請君入甕 (十更,求首訂!)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豬曹爽 許昌告急第113章 糜暘所謀(十更,求首訂!)第七百二十二章 飢渴諸將 糜暘定計第239章 兩勸滿寵 局勢轉變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224章 天地赤紅 漢將挺立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485章 孫禮救場 慘不忍睹第284章 雲長用意 三虎同帳第六百九十一章 兩份供狀 魚入網中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103章 虞翻二入公安第229章 強徵私兵 軍心崩喪第482章 學習糜暘 興奮姜維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548章 張郃出手 霹靂震空第六百九十九章 衣食共享 全國皆兵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210章 天不祚爾 漢統斷絕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64章 公安大拆遷(求追讀,求票票)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56章 呂蒙之謀(求追讀,求票)第254章 老臣文和 關羽集將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第400章 劉曄獻計 備兵十萬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52章 魂斷鬱陵第150章 三英重聚 魏軍流言第522章 上頭劉備 句句昭烈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160章 士載之恨 漢水交接(求追讀,衝精品第252章 知人用人 調教魏延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55章 此子該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386章 攻擊開始 天子離座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475章 斬山爲梯 引發營嘯第437章 成都炸了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七百零四章 何時開戰 今日始也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70章 如此孫桓(三更求追讀)第328章 蔣濟送信 百年基業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第117章 請君入甕 (十更,求首訂!)推兩本書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476章 自相殘殺 大獲全勝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116章 得償所願 (十更,求首訂)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第552章 所見略同 呼喚援軍第224章 天地赤紅 漢將挺立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579章 一國軍權 曹真沉默第570章 奮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524章 天子親送 軍臨褒斜第七百一十章 數日之差 力排衆議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