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召虎已至 不好預感

第275章 召虎已至 不好預感

漢章武元年十二月,張遼率領三萬曹魏中軍,終於到達偃城之外。

張遼的大軍大約是十一月中旬從宛城出發的,本來按照正常的日程,張遼在十二月前是可以率軍到達偃城之外的。

但是因爲張遼看穿關羽的意圖,所以他採取慢道行軍的策略。

這種策略雖然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張遼的大軍不會受到敵軍的埋伏,但無疑這種策略亦大大影響了他的行軍速度。

張遼率軍到達偃城之外,比當初徐晃花費的時間幾乎多了一倍。

一開始時,對於張遼的這種安排,大軍中就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

儘管張遼是這三萬曹魏中軍的主將,但是一支如此重要、龐大的大軍哪怕曹丕再怎麼放心,他也不可能就讓張遼一人執掌。

所以在張遼出征之時,曹丕派了許多名臣在軍中輔佐。

例如曹魏名臣杜襲便是其中一位。

杜襲,字子緒,潁川郡定陵縣人。

杜襲年輕時被時人讚譽爲潁川“四大名士”之一,潁川作爲建安初年無數優秀士子的聚集地,杜襲能在其中脫穎而出可見他的優秀。

當然杜襲之所以會享受這種榮譽,與他的出身分不開。

杜襲的曾祖父杜安、祖父杜根很有名氣,乃是桓靈二帝時期的大名士並且都位居兩千石。

論出身,杜襲是根正苗紅的冠帶士族。

後來天下大亂,杜襲避亂到荊州,劉表按賓客的禮節接待他,但是杜襲卻很看不起劉表。

甚至因爲一個友人向劉表推薦他,他氣的要和那位好友斷交。

杜襲之所以如此,並不是他有多少遠見看出劉表並非明主。

乃是出身中原冠帶士族的他,他的政治舞臺就應該是北方。

這種執念,乃是當世絕大多數士子的共同想法。

因爲這種執念,杜襲歷經千辛萬苦逃離荊州於建安初年投奔曹操。

杜襲在投奔曹操之後,曹操便任命他爲西鄂長。

那時西鄂縣屬於南陽郡,毗鄰南方劉表,匪賊活動十分猖獗。

杜襲到任後先對百姓先施以恩惠,他遣送老弱百姓各自分散到家鄉從事田間勞動,留下強壯的男子防守縣城。

建安六年時荊州牧劉表派步騎一萬人攻西鄂,在這種情況下杜襲親自率領官吏百姓五十餘人,手持弓箭和石塊與他們合力拼殺。

在這種幾乎是送死的情況下,杜襲以死傷三十多人的情況,臨陣擊殺劉表軍數百人。

雖然後來劉表的一萬大軍得以攻入城,但杜襲竟然能突圍而出。

這一戰,讓杜襲名聲大噪。

於是司隸校尉鍾繇表他任議郎參軍事。後他又獲荀彧推薦,被任爲丞相軍祭酒。

曹操在世時考慮到杜襲是軍政雙全的奇才,所以他屢次被曹操付以留鎮重任,例如當年的留鎮漢中及不久前的留鎮關中。

曹丕之所以讓杜襲跟隨在張遼身邊,一是因爲杜襲有與南方軍隊交手的經歷,另一方面便是因爲杜襲那亮眼的履歷。

而現今杜襲擔任的正是衛將軍護軍一職。

曹魏與季漢的護軍一職有所不同,因爲早年曹操被許多人背叛過,所以他對於異姓將領很不放心。

每當異姓將領單獨統兵時,他都會派遣一名護軍跟隨在那名異姓將領身邊。

因爲曹操最早設立護軍一職的目的不單純,所以杜襲的護軍類比法邈的護軍,權力可謂是大的多了。

法邈護軍的主要職責是察舉將領不法事上奏,有的是監察權,他要想對某些犯罪將領進行處罰,還需要上報糜暘。

但是杜襲的護軍在特殊情況下,是可以直接奪取主將的軍權的。

杜襲之前見張遼率領大軍緩慢行軍,這很明顯與曹丕讓張遼快速救援樊城的指令違反,所以身爲護軍的杜襲便直接地對張遼問道:

“衛將軍當年擊敗孫權,只率百餘虎賁,憑着忠義輕甲向前,故能出其不意,連破賊壘,大敗賊軍。

當初我軍是守城方一方,衛將軍選擇主動出擊,現在樊城急需救援,而衛將軍卻讓大軍行動如此緩慢,這是什麼緣故呢?”

若是旁人詢問張遼定然懶得搭理,但是杜襲的身份特殊,他知道杜襲的疑問很可能是曹丕的疑問,所以他對着杜襲耐心解釋道:

“當年孫權大軍遠道而來,而我軍久居城中養精蓄銳,再加上當時於戰場形勢而言,地利在我軍。

所以我軍可以出其不意主動出擊。

但是如今樊城被賊軍圍困,樊城之兵無法外出,樊城外的地利已然不在我軍手中。

現今我軍兵力強盛,糧草豐足,而荊州貧瘠,所以這時候想速戰速決的是賊軍。

從出兵開始,我就不擔心敵人會攻打樊城,因爲樊城短時間是無法被敵軍拿下的。

我擔心的是他們會施用圍點打援的戰術,以逸待勞,半路設伏邀擊我軍。

如今敵軍士氣高昂,我軍尚未建立營帳固守,若我軍加速前進,會讓敵軍有機可乘。

兵者詭道,善因事變,正此理也。”

當張遼對杜襲這般解釋完後,杜襲的臉上浮現讚許之色。

能多次被曹操委以方面重任的杜襲,當然是知兵之人。

或許他不能如張遼一般做到見識深遠,防患於未然,但他卻是知道張遼故意緩慢行軍肯定是有緣故的。

只是他知道歸知道,有些事他還是要詢問一下,好讓後方的天子曹丕知道。

當天子未親征時,護軍可能擁有着部分臨機專斷的權力。

但是現在天子就在宛城中,那麼他這個護軍最大的任務,便是承當天子與張遼之間的溝通紐帶。

現在宛城中的天子及三公九卿,可都是將目光聚集在這場戰役之上呢。

在安撫住“杜襲”之後,張遼纔可以順利的讓三萬曹魏中軍按他的謀劃去走。

而在到達偃城之外後,一切正如劉備與關羽所預料的那般,張遼在原先徐晃紮營的舊址上開始讓大軍紮營。

偃城中的孫禮見他苦苦等待的第二撥援軍終於到達,連日來一直積壓在他心頭上的那顆大石頭終於落地。

與樊城不同,偃城並沒有漢軍所包圍。

所以當初在漢水河岸被漢軍擊敗的魏軍鐵騎,有少量逃至偃城之中。

而在那些逃出生天的魏軍騎兵的敘說下,孫禮比曹休更瞭解那一日在漢水河畔發生了什麼事。

在瞭解之下,孫禮心神震盪之時,只希望天子能儘快派出第二波援軍。

否則樊城若是因爲軍心動盪而陷落,那麼他偃城陷落也只是須臾之間的事而已。

現在孫禮在等了一個多月之後,他終於看到援軍的到來,而且來得還是張遼這等大將,這讓孫禮的心中更是輕鬆。

張遼親自領軍也許無法保證一定能擊敗關羽,但是至少可以保證不會犯下一些低級錯誤。

在張遼的大軍在偃城外紮好營後,孫禮就領着一衆部下出城前去大營中拜見張遼。

張遼目前還未被曹丕,明發詔令委託以都督之責。

但是在曹休被困在樊城中之後,作爲軍職高出孫禮許多的衛將軍張遼,當然是有權力指揮偃城中的孫禮的。

在大帳之中,孫禮見到了張遼。

在見到張遼之後,孫禮將目前所探測的消息,一一稟報給了張遼。

聽完孫禮所稟報的消息之後,張遼對着孫禮點點頭。

因爲兩萬曹魏鐵騎的潰敗,所以孫禮並沒有如之前向曹泰說明一般,告知張遼他原先爲曹休獻上的計策。

但是曹泰在敗退回到宛城之時,曾向曹丕及衆臣談及過孫禮的獻策。

不知其他大臣在得知孫禮的獻策之後是怎麼想的,反正張遼心中對孫禮的那個獻策是很滿意的。

在張遼看來,孫禮的獻策若是有好好實施,是完全有機會,不耗費太大力氣就擊退關羽的這次進攻的。

但可惜的是,就算孫禮的計策再好,一旦在實施環節出現差錯,那麼再好的計策也白搭。

只是孫禮的計策雖然在兩萬騎軍的潰敗後,已然無法再實施,但這絲毫不影響張遼對孫禮的欣賞。

張遼本身就是異姓將領,而他又是降將。

當年他在呂布麾下時,曾數次擊敗一衆曹氏、夏侯宗親。

所以在他投降曹操後,在一開始的時候其實是有受到猜疑的。

只是曹操畢竟是雄主,所以些許的猜疑並不會影響他任用張遼。

張遼亦能敏銳的察覺到曹操對他的猜疑,所以他在歸降曹操後,一直賣力征戰,想着爲曹操立下功勳來消除曹操對他的疑心。

但儘管如此,直到合肥之戰前夕,曹操都未對張遼真正放心過。

當年曹操西征前,留下樂進、張遼、李典三員大將守衛合肥。

但奇怪的是曹操並未任命當時已然假節的張遼爲合肥主將,他只是讓這三人在遇到大事時“共諮議”,這一點毫無疑問是兵家大忌。

而曹操之所以會做出這點,無非便是因爲內心對着張遼有着猜疑而已。

因爲曹操的猜疑,所以曹操在世時對張遼的封賞,是有失偏頗的。

在這種情況下,張遼心中沒有意見是不可能的。

只是他是顧全大局的人,他不會將這種意見轉變爲反叛之心,他只是會對同爲異姓將領的孫禮天然懷抱着一些好感。

早在宛城時曹丕就有向他透露過,如果他能打贏這場仗,那麼荊州一鎮的都督就由他擔任。

在這種情況下,張遼已然動了來日好好提拔孫禮的心思。

在張遼看來,隨着一代宗親的陸續離去,而二代宗親又大多還在成長中,所以現在曹魏的天下,還是要靠他們這些異姓將領來守護。

只是這種心思暫時被張遼壓在心中。

因爲他從孫禮的彙報中,得到了一個很重要的訊息。

那便是僞漢天子劉備已經到達樊城之外。

這個消息孫禮是近日方纔探得,而他也已經將這消息送往宛城。

孫禮能得知這個消息,還是因爲他之前派出的斥候回來告知他的,漢軍大營中已然插起僞漢天子的御旗。

天子的御旗與一般的軍旗是很不同的。

而因爲天子與人臣的界限相當清楚,所以若不是劉備親至漢軍大營中,那麼關羽是不可能會豎立起御旗的。

在得知這個消息後,在場的魏軍諸將臉上浮現沉重之色。

他們臉上浮現沉重的臉色,不是懼怕劉備的到來。

在曹魏一衆大臣心中,劉備雖然在漢中一戰中擊敗先帝,但那大多是仰仗法正之謀的緣故。

所以曹魏衆大臣,對劉備的帶兵能力還是不重視的。

他們之所以會感覺到沉重,是因爲覺得劉備身爲僞漢天子,現在竟然會親至樊城之外。

那就說賊軍對這次奪取樊城,懷抱着勢在必得的心情。

而這點判斷,與之前宛城中的諸卿朝議很不同。

對於關羽的這次北伐,曹丕召開過很多次公卿朝議。

在那些朝議上雖然諸位大臣對關羽北伐的目的有着各種猜測,但有一點是共識,那便是關羽的大軍打不了持久戰。

因爲這點共識,所以曹丕在收到杜襲的信息後,對着張遼的緩慢行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現在劉備親自出現在樊城之外,卻從“事實”上推翻了之前各位大臣的論斷。

大將親征,與君主親征,完全是兩碼事。

後者代表着只要有需要,君主就可以利用自身的權力,用全國的國力來支撐他打持久戰拿下樊城。

而張遼知道這恰恰是曹丕最不願意看到的。

在他率領大軍出發之前,對於樊城之戰,曹丕曾告知張遼他心中只接受兩種結果。

一種是張遼能夠速戰速決擊敗關羽大軍。

一種是正如衆多大臣所推斷的那般,只要他們堅守一段時間,關羽大軍就會因爲糧草不足自然而然會退去。

無論是哪種結果,曹丕最不能接受的便是,樊城之戰演變成如漢中之戰那般的持久戰。

原因很簡單,曹丕是很注重個人威望或者說面子的君主。

西城之敗已然讓他的威望遭到打擊,若樊城之戰又演變爲持久戰,那麼時間越久,對他來說越不利。

張遼的政治智慧並不低,在意識到劉備到來之後,他心中浮現起一個不好的預感。

可是還未等張遼開始細思他的預感,帳外就有親軍來報:

漢車騎將軍張飛率軍來營前挑戰。

今日一章。

(本章完)

第223章 火在水上 團團包圍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568章 曹彰進攻 蔣琬出場第421章 分兵武都 兵不厭詐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367章 演武之效 三長制出第144章 百騎逐虎 割須棄袍第233章 人生贏家 魏帝咆哮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第310章 歸宿桃園 一路北上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第421章 分兵武都 兵不厭詐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第110章 公安未來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424章 二擒二縱 世之良謀第444章 英雄氣短 郭淮到來第1章 江陵城中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第453章 將帥不合 駱谷魏軍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530章 隔空聯合 曹休輕敵第579章 一國軍權 曹真沉默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407章 於衛將軍 八字要訣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160章 士載之恨 漢水交接(求追讀,衝精品第37章 魏王吐血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請假一日第594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第45章 以人爲本(求追讀,求票)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600章 滿腔憤慨 請換青天第23章 誅心第91章 劉備大怒(四更求追讀!)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573章 完美助攻 威震全場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610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第606章 錦侯之願 星落之日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431章 曹真大笑 楊阜私請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393章 成都急報 南中將亂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238章 突然襲擊 城門大開第126章 孫權帥旗 不納良言第68章 三千公安勇士(求追讀,求票)第578章 非死不退 劍履上殿第38章 司馬懿的毒計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第91章 劉備大怒(四更求追讀!)第607章 陽謀逼軍 魏營告破第390章 再圍冠帶 魑魅末日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454章 得隴望蜀 我要姜維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第224章 天地赤紅 漢將挺立第200章 張嶷設計 申儀炸了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各位書友,新春快樂第330章 斷翅而亡 蠢貨孟達第33章 誰敢殺我?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450章 謀攻祁山 吳懿憤慨章推第563章 孫大知兵 姜大運輸第356章 該死則死 夏日之陽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326章 州泰獻策 孫權惶恐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第233章 人生贏家 魏帝咆哮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147章 高臺受賞 升階封拜(5000字)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讀!)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138章 恩斷情絕 劉備急催第326章 州泰獻策 孫權惶恐第514章 積蓄騎軍 千里入冀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540章 迷霧重重 司馬終動第222章 大軍出發 吃人的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