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

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

面對曹丕明顯帶着責難口氣的詢問,曹泰情不自禁地感覺到害怕起來。

雖然他是曹氏宗親,但是當今大魏的掌舵人的人可不是武帝。

武帝在世時執法甚嚴,對臣民皆是如此,可是對於宗親卻總是優待的很。

若說在曹丕還是太子的時候,曹丕對待宗親的態度還不算明朗的時候,當曹丕繼位成爲魏王乃至於天子後,一些端倪也漸漸顯露出來。

曹洪身爲與曹仁資歷同等的宗親,在曹丕稱帝后雖被封爲驃騎將軍,進封野王侯,進邑千戶,並前二千一百戶,位特進。

但是那只是曹丕對於曹氏宗親的一種籠絡手段。

曹泰以前曾聽曹仁提起過,曹丕數次在卞太后面前表現對曹洪的不滿,並且好幾次在朝會上對曹洪的禮節進行苛責。

這些事在大魏官場中早已經不是秘密。

特別是曹泰最近還聽說,在曹丕打算御駕親征前,任城侯曹彰曾毛遂自薦過。

但就因爲曹彰的毛遂自薦,所以曹丕才決意御駕親征。

曹丕的這副舉動,引得大魏朝野上下猜測不已。

若說曹洪與曹丕的關係並不親密且往日有過節的話,但是曹彰那可是曹丕的同胞兄弟呀。

連自己的同胞兄弟都不能完全信任,何況他曹泰呢?

只是雖然心中怕被曹丕處罰,但是曹丕繼位後的一系列手段早已樹立起個人的威望。

所以面對曹丕的質問,曹泰最後還是鼓起勇氣將他所知道的一切都說了出來。

這一點是瞞不了曹丕的,縱算他不說,曹丕的心腹司馬懿與蔣濟,亦會將他們所看到的一切如實以告。

當曹泰詳細的敘說當日戰場中的一切經過後,當在場的一衆曹魏大臣聽到關羽大軍擺出一種卻月的陣型後,臉上都流露出詫異之色。

而隨着曹泰繼續的敘說,腦海中浮現當日戰場情形的,曹魏大臣臉上的詫異之色愈發濃厚。

這卻月陣的威力如此大嗎?

那難不成以後北方的利器騎軍,豈不是再無用武之地。

但這只是大多數不知兵的曹魏大臣的想法,在場知兵的大臣在聽曹泰講完整場經過後,都意識到卻月陣的威力雖大,卻有着很大的侷限性。

關羽佈下的卻月陣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賴當時特殊的地形。

否則若是沒有廣袤的漢水作爲漢軍的後盾的話,己方騎軍一旦從後方對漢軍發動襲擊,那麼這卻月陣很可能就會破了。

但是現在明白這些又有何用?

數千魏軍鐵騎已然喪命當場,更多的魏軍騎軍逃散四方,一時之間是無法招攬聚集成軍的了。

騎軍機動力高,相比於步軍的逃散,他們往往會跑得更遠。

只不過在曹泰的敘說之下,衆位大臣都明白當日是夏侯霸率先對漢軍的卻月陣發動襲擊。

並且也是在他的召喚之下,各處的魏軍騎軍這才齊聚到一處。

跪在曹泰身後的的夏侯霸也知道現在的局勢對他不利,所以他馬上開口爲自己辯解。

在夏侯霸看來,之前魏軍騎軍對漢軍步卒佔據着莫大的優勢,所以當時他纔會大意。

當初曹丕不正是聽到這消息後,還特地派出一萬騎軍南下去擴大戰果的嗎?

夏侯霸所率領的數千騎軍,正是那一萬騎軍中的一支。

在夏侯霸看來,奉曹丕命令南下擴大戰果的他,在見到漢軍又如以往上岸後,自己主動對他們發動襲擊,乃是情有可原之事。

至於當時自己率先撤退一事,夏侯霸又不傻,當然不會承認。

夏侯霸所說的這種情況,在場的曹魏大臣都知道。

但是現在縱觀全局想想,漢軍之前一直被魏軍騎軍戲弄,而關羽始終沒做出反制的措施,很可能就是他的驕兵之計。

因爲騎兵的作戰風格是,所以曹魏大將中能擔任騎將的都是性格剛猛之輩,是最容易中這種計策的。

畢竟在以往卻月陣出現之前,擁有強大的北地騎軍一直是曹魏的驕傲,誰也不會提前想到,關羽會想着這種詭異的卻月陣來以步克騎。

在曹泰與夏侯霸的敘說下,爲了不承擔太多的罪過,他們都儘量將自己從戰敗的責任中摘出。

或許曹泰與夏侯霸說的不是沒有道理,但是在座的張遼在看到這一幕後,卻在心中發生一聲嘆息。

雖然張遼被曹丕任命討伐糜暘,但是步軍出征不像騎軍可以說走就走。

數萬步軍出征單單準備糧草一項就要一段時間,所以目前張遼還在宛城中。

張遼是在建安三年末投降曹操的。

那時曹操雖然已然奉迎天子,剿滅呂布,成爲中原地區的霸主,但是那時的曹軍周圍還有着許多強敵。

那時的曹軍勢力根本無法與現在的大魏相比。

但是那時的曹軍上下一衆將領在曹操的帶領下,全都是衆志成城,想着共克強敵。

就算有將領戰敗,第一反應想的也是自責罪過並且反思,絕對不是互相推諉。

曹泰與夏侯霸的先輩曹仁與夏侯淵便是如此,而當時他們的年紀亦與現在曹泰的、夏侯霸相差不遠。

畢竟天下又哪裡有不敗將軍呢?

在這種良好的風氣下,曹軍才能在霸主曹操的帶領下一步步壯大,北克河北,西滅羣雄,南吞荊州,最後成就大魏的基業。

但這種良好的風氣,卻在曹操建立魏公國後漸漸消失。

曹軍往日之中的那種進取心已然消失,剩下的越來越多便是爭權奪利的思想。

任何人都想在即將到來的新的朝代中,佔據着一席之位。

從那以後,大魏對戰敵人就勝少敗多,這在以往是難以想象的。

若是大魏能恢復以往那種進取,不避個人榮辱的風氣,憑藉現今大魏強大的國力,縱使劉備與孫權合力又有何懼?

可惜。

張遼內心中的惋惜曹丕並不知道,他現在已然被曹泰與夏侯霸的話語給徹底點燃怒火。

曹丕一腳踹向曹泰,而後他對着曹泰怒吼道:“兩萬騎軍,兩萬我大魏精心培養的鐵騎,就因爲你們的愚蠢招致一場大敗。”

“大敗之後,你們不知反省,反而互相推諉,你們對的起朕的信任嗎?

數千健兒含忿戰死沙場,伱們怎麼還有臉回來見朕!”

曹丕的怒吼聲瞬間響徹在整個大廳中。

在曹丕充滿憤怒的怒吼聲下,大廳中的各位大臣全都嚇得俯下身體,就怕曹丕將怒火撒到他們身上。

但是所有人都可以躲避,作爲這次兩萬魏軍鐵騎主將的曹泰卻沒辦法躲。

方纔曹丕的那一腳乃是爲泄憤而踢出,再加上曹丕絕不是什麼文弱書生。

所以當曹丕的那一腳踹到曹泰的胸膛上時,曹泰只感覺胸口處立馬傳來一陣火辣辣的疼痛。

甚至於他的身軀,都因爲曹丕的這一腳而向後倒去。

但就在曹泰倒下之後,他還是強忍着身體上的疼痛,捂着胸口從地上爬起,然後跪在曹丕的身下。

這就是爲臣者的悲哀,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只是曹泰的表現沒有讓曹丕有所憐惜,見曹泰復又跪倒在自己身前,曹丕再次提腳踹去。

當曹丕的腳再次重重地落在曹泰的胸膛上時,曹丕的怒吼聲再次傳出:

“你父是何等英雄人物,爲何你要讓朕如此失望!”

曹丕之所以會如此憤怒,不是因爲兩萬騎軍的喪失動搖了大魏的國本。

勝敗乃兵家常事,這點曹丕當然知道。

曹丕憤怒的是,兩萬魏軍鐵騎敗的太慘,太憋屈了。

可以說若是兩萬魏軍步卒被關羽率軍正面擊敗,只要那員統兵大將敗的情有可原,曹丕亦不是不能原諒。

而現在是兩萬魏軍鐵騎被兩千多步卒打敗,曹泰與夏侯霸還是他一力任命的統兵大將。

這場戰役是他真正意義上作爲主帥的第一場戰役,所以曹丕纔會感到如此憤怒。

這場戰役,讓他的面子大大受損了。

毫無意外的曹泰被曹丕的腳再次踹倒,而當他再次爬起之時,他的嘴角已然掛上一絲血跡。

在古代,是真的有人被踹死的先例的。

在場中的大臣看到這一幕後,臉上都浮現不忍之色。

雖然在場的大臣大多是士族出身,與曹氏宗親一向不太對付。

但是兔死狐悲,曹丕對宗親都如此狠心,何況其他人呢?

而前段時間曹丕與曹泰那副兄弟情深的景象,還在諸位大臣中的腦海中揮之不去呢。

往日與今日對比之下,足可體現曹丕現在的憤怒與他刻薄寡恩的性格。

但是雖然曹泰在曹丕的猛踹之下已然受了傷,他卻繼承了曹仁那副堅韌的性格。

哪怕是在已經受傷的情況下,曹泰依然掙扎着起身,在曹丕的面前跪好。

而曹泰的這副表現,卻在無形中繼續激怒着曹丕。

就在曹丕要朝着曹泰繼續踹出第三腳的時候,一位老臣的聲音及時傳出。

“陛下,安東將軍是故車騎將軍之長子。”

這位老臣正是賈詡。

因爲年事已高,所以賈詡在宛城中時而參與議事,時而不參與。

今日因爲兩萬魏軍騎軍戰敗的事,所以曹丕特意邀請賈詡出席議事。

而賈詡哪怕是參與議事,他的性格是隻要不到他出言的時候,那他決計不會說一句話。

但是目前場中的情形,賈詡若是再不出言的話,他覺得曹泰可能會被盛怒中的曹丕活活踹死。

而曹丕在聽到賈詡的這句提醒時,他踹向曹泰的右腳頓時停止在半空,最後只能無力的放下。

賈詡一言道出了關鍵。

曹泰身爲兩萬魏軍鐵騎的主將,這場大敗無疑他是要負主要責任。

但是曹泰的身份不一般。

曹泰不僅僅是曹氏宗親,他的父親曹仁還是在魏國大軍中有着顯著威望的魏國勳臣。

雖然曹仁現在已經死,但曹仁遺留下的威望還在。

再加上曹仁剛剛爲國捐軀,如果現在曹泰在大庭廣衆之下被曹丕踹死,就算曹泰死有餘辜,但是這件事所造成的的影響無疑會非常大。

要知道曹真與曹休都還在世,曹家並非沒有雋才。

曹丕的政治才能不差,在賈詡的提醒下,他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在對於那種嚴重性的考量之下,曹丕最終選擇放下他的腳。

但是曹丕現在卻也不想再看到曹泰、夏侯霸、司馬懿等人。

他揮揮手讓人將曹泰等人帶下去,在曹泰等人離去之後,曹丕平復了一下自己的思緒。

他知道現在自己決不能亂。

在經過一會的沉思之後,曹丕轉眼看向張遼道:“文遠,當今情勢有變,若無援軍在外鼓舞士氣,關羽神勇,樊城恐有傾覆之威。”

“現朕打算讓你轉道領軍支援樊城,你可敢前往!”

曹丕問張遼可敢前往,可不是多此一舉。

水淹七軍,卻月大勝,這兩場看似不可能的大勝,已然讓關羽的個人威望達到不可想象的高度。

對於關羽,就連曹丕都是有畏懼心理的,所以曹丕纔會問出這句話。

但是在曹丕問完張遼之後,張遼卻趕忙出來對着曹丕一拜道:

“陛下勿憂,臣願往!”

當初曹丕讓張遼前去擊破糜暘時,張遼回答的是效死,現在張遼回答的是願。

效死可以理解爲,張遼拼死都會爲曹丕擊破糜暘,這也算是一種自信。

而願則代表當張遼轉變目標爲關羽之後,連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將來會是如何,所以只能回答一個主觀上的想法。

看着張遼這副勇敢的樣子,曹丕陰鬱的臉上流露出些許笑意。

張遼可以算他目前最爲器重的大將了。

在給張遼定下新的任務後,曹丕讓張遼下去準備一下,儘早出征。

想來大軍所需的糧草,在之前已然準備的差不多了。

而在張遼退下後,曹丕讓大廳中的各位大臣紛紛退下,他只留下賈詡一人。

在衆人都離去後,曹丕甚至屏退了自己的內侍。

而後他緩步走到賈詡面前,自顧自的搬來一個坐席在賈詡的對面坐下。

曹丕的這個舉動讓賈詡的眼皮狂跳。

眼前大廳中的這副場景,像極了當初曹丕私下裡請求他如何謀奪太子之位的場景。

(本章完)

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246章 左將軍暘 夜論孫權第234章 無翅雄鷹 御駕親征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22章 出獄第26章 早知道不去公安了第300章 火德不滅 遼之人頭第344章 返回南鄭 法邈五問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322章 又愛又忌 何人鎮宛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七百章 錦衣夜行 正方不方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548章 張郃出手 霹靂震空第85章 寧爲玉碎(四更求追讀)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205章 窮途末路 坐血拜謝第569章 曹彰發笑 魏軍昇天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367章 演武之效 三長制出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第七百一十八章 疑兵之計 無名之輩第七百零四章 何時開戰 今日始也第522章 上頭劉備 句句昭烈第432章 姜維去處 兵分三路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535章 張郃曹彰 輪番上場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587章 赤龍翻滾 以快打慢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場景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番外:亡國之恨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六百七十九章 挾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411章 王平爲輔 二蠻呆滯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讀!)第206章 開展度田 當斬則斬第50章 夜襲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爲餌 東吳爲援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53章 你可知五溪蠻?第32章 小心有詐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維跨步 追求幸福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662章 君臣低泣 赤色漫天第490章 擔憂生亂 密林驚遇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七百章 錦衣夜行 正方不方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668章 五美諸葛 重啓相國第322章 又愛又忌 何人鎮宛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606章 錦侯之願 星落之日第38章 司馬懿的毒計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89章 糜芳的進擊(四更求追讀)第293章 虎侯再動 木人承淵第570章 奮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428章 武帝之望 漢軍染瘴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450章 謀攻祁山 吳懿憤慨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274章 三英再會 益德妙用第252章 知人用人 調教魏延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407章 於衛將軍 八字要訣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七百四十七章 夜襲公安 心跳欲停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第七百一十章 數日之差 力排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