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

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

漢延康元年九月,蜀地中盛傳天子劉協爲曹丕所殘害。

漢中王劉備聽聞這個消息後,悲痛不能自已,他親自爲天子劉協制服發喪,並且追諡劉協爲孝愍皇帝。

因漢天子劉協已經爲曹丕所殘害,加上在之前益州各地中祥瑞不斷,所以在成都中一些地位不高的大臣,開始正式公開上書向劉備上書勸進。

這些大臣爲議郎陽泉侯劉豹、青衣侯向舉、偏將軍張裔、黃權、.勸學從事張爽、尹默、譙周等。

這些大臣基本都是出身益州士族,在益州有着廣泛的名氣。

他們在勸進劉備的上書中,大多以經書、圖讖爲理由來勸諫劉備稱帝。

很明顯這些益州大臣正在用自己在益州本地的影響力,爲劉備稱帝之舉建立輿論基礎。

在這些益州大臣上書勸進的數日之後,那些真正執掌大權或者地位崇高的大臣,開始了他們的正式勸進。

衛將軍于禁、太傅許靖、安漢將軍糜竺、軍師將軍諸葛亮、太常賴恭、光祿勳黃柱、少府王謀等紛紛上言:

“曹丕篡弒,湮滅漢室,竊據神器,劫迫忠良,酷烈無道。人鬼忿毒,鹹思劉氏。今上無天子,海內惶惶,靡所式仰。

羣下前後上書者八百餘人,鹹稱述符瑞,圖、讖明徵。間黃龍見武陽赤水,九日乃去。孝經援神契曰'德至淵泉則黃龍見',龍者,君之象也。

易幹九五'飛龍在天',大王當龍升,登帝位也。

又前關羽圍樊、襄陽,今糜暘誅曹仁、戮賊軍,煌煌戰功,正應此理。

襄陽男子張嘉、王休獻玉璽,璽潛漢水,伏於淵泉,暉景燭耀,靈光徹天。

夫漢者,高祖本所起定天下之國號也,大王襲先帝軌跡,亦興於漢中也。

今天子玉璽神光先見,璽出襄陽,漢水之末,明大王承其下流,授與大王以天子之位,瑞命符應,非人力所致。

昔周有烏魚之瑞,鹹曰休哉。二祖受命,圖、書先著,以爲徵驗。今上天告祥,羣儒英俊,並進河、洛,孔子讖、記,鹹悉具至。

伏惟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本支百世,幹祇降祚,聖姿碩茂,神武在躬,仁覆積德,愛人好士,是以四方歸心焉。

考省靈圖,啓發讖、緯,神明之表,名諱昭著。

宜即帝位,以纂二祖,紹嗣昭穆,天下幸甚。臣等謹與博士許慈、議郎孟光,建立禮儀,擇令辰,上尊號。”

在成都中能叫得上名字的各位大臣都正式上書勸進後,劉備不再推辭,他下令讓羣臣商討稱帝日期及稱帝地點。

而在成都中的大臣在經過數日的緊急磋商之後,終於將劉備稱帝的地點及日期給確定下來。

成都西北武擔山處。

在經過諸葛亮等衆位大臣的商討之後,他們將武擔山確定爲劉備舉辦登基大典的地方。

之所以諸葛亮等大臣會將武擔山作爲劉備登基的地點,是因爲武擔山位於成都西北,而在易經中幹位在西北。

幹者,皇者之位也。

在確定下劉備登基的地點及日期後,成都中的各位大臣就在諸葛亮的主持下,在武擔山上下開始了緊鑼密鼓的佈置準備。

一段時間後,劉備登基儀式的一切準備都已經就緒。

而劉備登基的日子,也已經到來。

漢延康元年九月十八,哪怕是惜字如金的史書上,將來也會對今日記載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時在武擔上的山下,一衆大臣早已經按照各自的次序站好。

他們的身後及周圍,是數萬甲冑齊整,身形彪悍的漢軍持槍衛士。

在往常之中,大臣與衛士之間的身份可能有着差距。

但是今時今日他們聚集在此,都是爲了一個人,爲了一件事。

他們是要目睹一位王者化爲雲龍翱翔九天,他們是要見證一件足以改變天下格局的大事的發生。

當盛大禮樂響起時,一輛尊貴莊嚴的車駕在數千甲士的護衛下,開始出現在數萬雙眼睛中。

數百位大臣的眼神跟隨着車駕的行進,在不斷地流動着。

在那數百雙目光中,有着興奮、有着激動、有着感慨、亦有着敬畏等不一而足的神色。

這時代表着希望與光明的陽光,正肆意的傾灑這數百位大臣的臉上。

在和煦明媚的陽光照耀下,數百位大臣的神色最終化爲一種統一的神采,那便是火熱。

車架中坐着的那人是他們的王,亦即將成爲他們的皇!

本來成都的天氣自進入秋季以來,大多以陰沉爲主,偶爾還會夾雜着有些陰冷的秋雨。

之前在選擇劉備登基稱帝的日子時,諸葛亮等大臣還爲這事擔心過。

豈不料在他們選定九月十八爲劉備登基的日子後,成都城內外的天氣卻突然漸漸好轉。

及至今日,雲陰悉斂,日光皎然!

這一幕讓一衆大臣的心中都長長地鬆了一口氣,更讓他們的內心中浮起一種別樣的情緒。

在古人的眼裡,天氣有時是上天的一種暗示。

陰沉的天氣突然放晴,這種現象讓他們覺得劉備的登基,正如他們所上書的那般乃是天命所歸。

這種暗示讓數百位大臣臉上的火熱神情更加洋溢,他們紛紛朝着那輛車駕俯身拜去。

而數萬漢軍衛士雖然因爲職責所在,他們的身形不能有一絲的移動。

但是他們的目光卻如數百大臣一般,在注視着那輛車駕。

他們眼神中的火熱一點都不比大臣眼中的少。

時值秋季,秋風颯爽。

當一陣夾雜着稻穗香氣的秋風快速的吹拂過武擔山下時,數萬漢軍兜鍪上的白羽迎風飄揚。

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的白羽,在迎風飄揚之下朝着車駕的方向彎曲,這一幕就像這數萬漢軍甲士在向車架中的劉備低首參拜一般。

數百公卿俯身,數萬羽林低首,這是專屬於大漢天子的榮耀。

當劉備的車駕離武擔山越來越近時,那數萬羽林衛士自發地舉起手中的長槍,用長槍的末端重重地敲擊着地面。

數萬聲長槍敲擊地面的聲音,從齊整的大地上響起。

這聲音越來越大聲,及至最後似乎這陣陣響聲,都已經將整座武擔山包裹其中。

當這響亮的長槍撞地聲與武擔山下的莊嚴禮樂聲交雜之下,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更加動人心魄的聲音。

就像天空中的神明在吟唱一般。

很是讓人感到血脈噴張。

成都距離武擔山並不遠,隨着天地間無言的歡呼聲越來越響,劉備的車駕已經來到了武擔山下。

當車駕停穩之後,已經換上漢天子冕服的劉備從車駕中緩緩現出了他的身形。

劉備身長七尺五寸,這種身材在當世已經算是高挑。

他相貌又與常人不同,給人一股不怒自威的感覺。

而漢天子冕服經過兩漢四百年的發展,經過各代大儒的不斷完善,顯得十分威嚴。

當威嚴的天子冕服穿在相貌不凡的劉備身上時,更顯得今日的劉備貴氣懾人。

所以當劉備穿着漢天子冕服從車駕中出現後,武擔山下的數萬雙眼睛都流露出敬畏拜服的神色。

雖未正式完成登基儀式,但現在的劉備,已經成爲了這數萬人心中的天子。

何爲天子?

天子受四海之圖籍,膺萬國之貢珍,內撫諸夏,外綏百蠻。

天子是這天地間,至高無上的存在。

當劉備走下車駕的那一剎那,成都城外的整個天地間,瞬間被一陣無比熱烈的歡呼聲所覆蓋。

“萬歲!萬歲!”

無數聲火熱高漲的歡呼聲在武當山下拔地而起,快速的朝着天上的雲霄衝去。

這種高漲熱烈的歡呼聲,似乎要將劉備所處的這片天地震碎。

無數飛鳥被這響亮的歡呼聲從密林中驚起,不停地盤旋在天空中。

而當這由數萬人發出的響亮傳遍這片天地之際,在武擔山上亦似乎隱隱傳來回聲。

這是山呼!

當年孝武帝封禪泰山時,隨從的大臣們都聽到了山中隱隱傳來了三聲高呼萬歲的聲音。

至此歷代漢天子將此事作爲一個極大的祥瑞看待。

五色雲起,拂鳥揚空;萬歲山呼,震天動地。

這便是如今劉備踏下車駕後,所看到的盛大景象。

這副景象讓劉備的心中浮現激動亢奮的心情。

他耳中聽着那似乎永久都不會斷絕的萬歲聲,他看着眼前那數萬爲他俯首歡呼的大漢子民,他的臉上變得越來越越潮紅。

沒有一個男人,能抗拒這種場面。

在盛大的歡迎儀式下,劉備朝着武擔山緩緩走去。

他用來告祭天地的祭壇,就在那武擔山上。

劉備老而彌堅,他的腳步雖慢卻相當穩健。

武擔山距離他並不遠。

當劉備的腳踏在武擔山下的第一層臺階上時,武擔山下數萬人的目光便已經齊齊迴轉,朝着他有着日月星辰的背後看去。

感受着腳下的石階,劉備昂首挺胸,他一步步朝着他人生中的至高點走去。

在劉備一步步往武擔山上走的時候,他的腦海中回憶起了他以前所經歷的一切。

數十年來,他被人揹叛過,他被人誹謗過,他被人恥笑過。

他最落魄的人,身邊隨從不過一二人。

他最危險的時候,敵人的刀刃幾乎要砍在他的身上。

但在這數十年來,無論他遭遇多大的磨難,他卻始終沒有放棄心中的那個理念。

榮華富貴以他的名望來說,只是唾手可得之物。

他本可以爲了榮華富貴,功名利利而隨波逐流,放棄他心中的那個理想。

但是那絕無可能。

磨難又如何,死亡又如何?

若想讓他劉備向這吃人的,利慾薰心的世道屈服,那他寧願選擇在敵人的刀槍劍戟中,守住他心中的清明。

今日他所得到的榮耀,是靠他永不放棄的信念而得到的。

將來縱使世事更爲艱難,但他依然會堅定、毫不猶豫的繼續走下去。

正如他現在這般。

劉備年近六旬,山路崎嶇,臺階陡峭,本來這樣的路況是不適合他這個老人行走的。

而在朝着山頂步步逼近之時,劉備其實已經感受到了疲累。

但是就在這時,他的身體中爆發出一股叫做信念的力量。

在這種力量的影響下,劉備的步伐反而越來越穩健,他看向山頂的眼神也越來越堅定。

而在劉備踏上武擔山上之時,一衆大臣在許靖與于禁的帶領之下,分列兩側跟隨在劉備的身後,朝着武擔山的山頂緩緩走去。

武擔山並不高,很快劉備就率先到達祭壇之上。

而當劉備到達祭壇上之後,他身後爲首的大臣亦在離祭壇五步遠的地方停住了腳步。

唯有太傅許靖手持一篇祭文,跟隨劉備來到祭壇之上。

在劉備點燃祭壇上的三處柴堆之後,身爲劉備手下名望最高的許靖,當即展開手中的祭文朗讀了起來。

“惟延康元年九月丙午,皇帝備敢用玄牡,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祇:

漢有天下,歷數無疆。曩者王莽篡盜,光武皇帝震怒致誅,社稷復存。今曹操阻兵安忍,戮殺主後,滔天泯夏,罔顧天顯。操子丕,載其凶逆,竊居神器。

羣臣將士以爲社稷墮廢,備宜修之,嗣武二祖,龔行天罰。

備惟否德,懼忝帝位。詢於庶民,外及蠻夷君長,僉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業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無主。

率土式望,在備一人。備畏天明命,又懼漢阼將湮於地,謹擇元日,與百寮登壇,受皇帝璽綬。修燔瘞,告類於天神,惟神饗祚於漢家,永綏四海!”

當許靖鼓起他平生最大的力氣朗讀完手中的這篇祭文後,祭壇之下的文武百官在祭壇上謁者的指揮下,齊齊對着祭壇上的劉備作揖參拜道:

“陛下萬年,大漢萬年。”

因爲數百位大臣按照次序分別站立在不同的臺階之上,所以他們的參拜聲很快就陸續的傳遞到山下。

當山下的謁者聽到大臣們的參拜聲後,山下的謁者馬上指揮起山下的樂隊奏響了天子禮樂。

莊重而又不失愉悅的禮樂,在上千鼓吹的奏響之下,開始快速地在武擔山下響起。

而當這天子禮樂傳到山上的祭壇之後,山下數萬士卒的歡呼聲再次響徹在這片天地間。

今日,大漢法統續立!

天氣冷,手速有些慢,問題不大。

今晚有三章。

(本章完)

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267章 北伐戰略 關公病情第371章 身死族滅 孤即梁州第567章 三人密謀 請敵赴死第254章 老臣文和 關羽集將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293章 虎侯再動 木人承淵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推書《三國之銀狐》第81章 先破鹿鳴,再梟羽首 (求追讀)第123章 急召陸遜 孫權擔憂(4000字!求追讀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411章 王平爲輔 二蠻呆滯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遺臭萬年第32章 小心有詐第61章 有部衆五千,可乎(求追讀,求月票)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第195章 賜字崇業 大軍可用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177章 不法則罪 昭烈之風(5000字!)番外:亡國之恨第151章 劉封生死 曹仁之憂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488章 大將軍,大事不好啦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485章 孫禮救場 慘不忍睹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暘北上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關中地第521章 燭影佳略 滿堂喝彩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322章 又愛又忌 何人鎮宛第76章 糜公大明 (求追讀,求票)第33章 誰敢殺我?第109章 關侯長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252章 知人用人 調教魏延第376章 借刀殺人 天水幼麟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307章 雲長暈厥 玄德得訊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492章 懸釜而炊 漢人自強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訂婚啦第552章 所見略同 呼喚援軍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327章 卑微上貢 私下任務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173章 升壇歃盟 大婚之日(終!)第422章 多智雍闓 上元夜襲第515章 郭淮妙計 維成棄子第233章 人生贏家 魏帝咆哮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279章 寒風如刀 驃騎憂懼第220章 斷髮認罪 曹仁親征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遺臭萬年第259章 見招拆招 送信武當第602章 亡國之象 效法魏武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278章 女裝送丕 驃騎旗揚第151章 劉封生死 曹仁之憂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428章 武帝之望 漢軍染瘴第92章 馬上君王(求追讀!求票!)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406章 歷史遺憾 不必重演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345章 千里追隨 三省雛形請假一日第499章 借場東風 贈你精兵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無前第147章 高臺受賞 升階封拜(5000字)第574章 強漢將歸 魏軍險境第30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一)作者的話,請進來觀看第453章 將帥不合 駱谷魏軍第384章 欲先取之 開大朝會第141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279章 寒風如刀 驃騎憂懼第261章 召虎出征 今日收穫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363章 熱臉白貼 整改大軍第535章 張郃曹彰 輪番上場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526章 各有選擇 長安震恐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156章 用心深遠 張飛安危第53章 你可知五溪蠻?第488章 大將軍,大事不好啦第270章 張遼心思 三拜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