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

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

在孫權的帥令之下,公安城西門外的吳軍正在陸續撤退。

他們在各自將校的指揮下開始拆卸營寨,他們要將拆卸下來的營寨運往東營繼續安營。

吳軍這反常的這一幕,很快就被西門守將關平發現,然後將這個消息傳到了糜暘耳中。

糜暘在得到這個消息後,便來到了西門城牆之上。

糜暘於城牆之上,看着吳軍正在數百步外之外,熱火朝天的拆卸着營寨。

他略微一思索,就大致猜出了孫權的目的。

糜暘對身旁的關平言道,“孫權這是要圍三闕一。”

糜暘的判斷令關平點頭。

《孫子兵法》他與糜暘皆自幼熟讀,如今公安城外的三處吳軍大營都不曾有動作,自然不會是吳軍退兵的舉動,想來符合常理的就是孫權在圍三闕一。

但是這時候圍三闕一又有何用呢?

想以此瓦解公安城內的軍心?這不是笑話麼。

不解的糜暘,於西門城牆之上,繼續觀察吳軍的動向。

只見一部分早先拆好營寨的吳軍們,他們運着拆卸下來的營寨繞城而過往着東面而去。

看到這一幕,糜暘激動得將手掌擊在身前的城垛上,他口中言道:“吾計成矣!”

看到糜暘突然這麼激動,關平不解,他問糜暘道:“子晟發現孫權的意圖了?”

面對着關平的疑惑,糜暘笑着解釋道:“之前我設下離間計,便是爲的讓孫權對他手下的將領們起疑。”

“之前我令坦之數次出城攻擊吳軍,也是在試探吳軍之軍心是否穩固。”

“那時吳軍人數雖多,但卻數次被坦之破屯,雖說有坦之善戰的緣故,但我想來,吳軍軍心不穩,定然也是原因之一。”

“今孫權無端於西城撤圍,表面上看,他是在圍三闕一。”

“但若孫權真是如此,他又何必命西城的吳軍繞城而過,前往東營呢?”

“況且,吳軍西營中的將士只有部分前往東營中。”

“吳軍西營距東營最遠。按正常做法,西門守軍在撤圍之後,應該全部併入南北二營中才是。

吳軍東營中兵馬已經最多,孫權又何必多此一舉?

他如此大費周章,繞城而過,就不怕我軍趁亂擊之嗎?”.

“既然他已經選擇冒險繞城而過,又不全部將西營吳軍調往東營。”

“故而我猜測孫權有此舉,圍三闕一是表象,他實際上是想讓西營中他放心的吳軍,前往東營中拱衛他。”

“如此足以證明,吳軍中已經上下離心。”

“可破矣。”

聽完糜暘的分析之後,關平恍然大悟,他臉上流露出興奮之色。

打吳狗什麼的,他最喜歡了。

他馬上對糜暘言道,“子晟,吾是否要領兵出城趁亂擊之?”

沒想到,糜暘在聽到關平的這個建議後,卻擺擺手言道,“不然,坦之應立即率軍如之前一般,突襲吳軍東營。”

見糜暘如此說,關平訝然。

但糜暘卻沒有解釋太多,他先指了城外密林,而後拍着關平的肩膀道,“務必要猛攻,攻到讓孫權覺得我軍已再無餘力!”

關平朝糜暘所指的方向看去,他明白了糜暘爲何阻止他趁亂出城擊敵。

因爲西門之外密林衆多,極容易深藏伏兵。

明白了糜暘的顧慮之後,關平也不再遲疑,他在對糜暘一拜後,就下了城門領兵去了。

在關平走後,糜暘馬上命人召來了于禁。

南方天氣相比與北方更加多變無常,又正值冬季,所以年紀漸老的于禁病倒了,近幾日來一直在養病。

在糜暘命人傳召下,身上裹着厚重棉服的,頭上綁着一塊熱毛巾的于禁在下人的攙扶下,來到了西門城牆之上。

看到于禁這副病懨懨的樣子,糜暘都覺得他快有些命不久矣了。

明明醫者說,于禁的身體並無大礙的。

在於禁來到城牆上之後,因爲城牆高聳,寒風更加呼嘯,所以于禁不禁打了個冷顫。

他顫顫巍巍的來到糜暘面前,問糜暘道,“子晟,吾正病重,喚吾何事?”

于禁表現出一副快去的樣子,看的糜暘有些於心不忍。

只是他有要事問于禁,糜暘看着于禁言道:“之前吾請文則公訓練公安士卒,不知近來成效如何?”

于禁爲曹魏五子良將之一,在北方時,他便以善練士卒聞名。

如今見糜暘問起了他的看家本事,于禁蒼白的流露出了自豪之色。

他答道:“先前子晟囑託之事,吾自然不曾懈怠。”

“在吾數月的調教之下,不敢說現今子晟的部衆個個以一當十,但對於火鼓之令已經頗爲熟悉,當可一用。”

見於禁這麼說,糜暘滿意的點點頭。

自從於禁知道自己已經徹底被糜暘,帶上光復漢室的大船中後,他就一直很盡心盡力。

于禁的練兵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再加上公安城中的士兵,本就都不是新兵,因爲于禁訓練起來事半功倍。

這時糜暘揮退身旁士卒,在他周遭只剩下于禁時,糜暘對着于禁曝出了一個驚天秘密。

“文則公,城中缺糧了。”

“嗯?”

“啥!!!!!”

一開始於禁因爲年老,加上城牆之上風大,一時之間他還沒聽清糜暘說了啥。

但當他聽清後,他臉上瞬間浮現了驚恐之色。

城中缺糧了?

他就知道糜暘叫他準沒好事,但沒想到糜暘要告知他的,是如此嚴重的事。

經驗豐富的于禁立刻就反應過來,城中缺糧四個字代表着什麼。

他一時間想落淚。

自他隨糜暘南下以來,就沒過過一天安生日子。

之前被十萬敵軍圍城,糜暘設下伏兵之計重創江東大軍,這讓于禁看到了曙光。

但就在他放鬆心情,等江東大軍自行退去的時候,沒想到糜暘又告訴了他這個消息。

他于禁想安享晚年就這麼難嗎?

于禁臉上浮現驚急之色,爲了怕擾亂軍心,他不敢大聲,只能小聲問糜暘道,“那如今該怎麼辦!”

“缺糧一事,若不盡早解決,公安危矣。”

“益州援軍還沒消息嗎?”

面對于禁焦急的詢問,糜暘搖搖頭,“並未有任何消息傳來。”

公安被江東大軍圍困數月,外面的消息傳不進來,裡面的消息也傳不出去。

糜暘臉露凝重道,“益州遙遠,我們不能將希望都寄託在援軍身上。”

“況且縱使益州援軍不日就將到達,彼等大部也是會去支援前將軍。

且縱算援軍攜帶了衆多糧草前來,孫權十萬大軍在側,亦不會讓一粒糧食順利運入城中的。”

孫權只是多疑,他不是傻。

江東大軍亦只是撤了一圍,並未撤軍。

當看到有糧草運往公安支援糜暘時,孫權肯定會派兵攔截。

聽到糜暘這麼說,于禁臉上涌現了潮紅之色,那是急的。

現在他好像忘記了自身的病痛,他焦急地問糜暘道,“那子晟就沒辦法了嗎?”

面對着于禁的急問,糜暘看向于禁道,“有!”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奮力一擊。”

“吾之前設下離間計,已經讓吳軍上下相疑,現今是他們戰力最弱的時候。”

“且如今城中缺糧消息尚未傳開,我軍因之前大勝,士氣亦是處在頂峰。”

“今我軍爲最強,敵軍爲最弱,正是可擊之時。”

“此時不擊,時日一久,形勢逆轉,我軍危矣。”

見糜暘心中已經有計劃,于禁想到之前糜暘吩咐他所做的,訓練城中士卒熟悉火鼓之令的事後,他馬上就猜出了糜暘的目的。

“子晟你想率軍夜襲敵軍大營!”

于禁幾乎是脫口而出。

身爲當世名將,于禁對當世一切的戰爭手法都很熟悉。

夜襲是當世名將的必修課

《國語齊語》記載:“夜戰聲相聞,足以不乖;晝戰目相見,足以相識。”

《管子小匡》又載:“夜戰,其聲相聞,足以無亂;聖戰,其目相見,足以相識。”

因爲當世之普通士卒缺乏肉食,所以大多患有夜盲症。

爲了避免在發動夜襲時,將軍無法順利指揮麾下士卒,隨着戰爭的發展,相應的,夜間指揮的發法也越發成熟起來。

當世名將在指揮夜晚時,可以用聲音辯明敵我。

後來,夜襲的理論不斷完善。

孫武認爲:“夜戰多火鼓,晝戰多旌旗,所以受人耳目也。”

孫臏提出:“夜則舉鼓,聖則舉旗。”

吳起主張:“凡戰之法,晝以旌旗幡麾爲節,夜以金鼓笳笛爲節。”

于禁自身就根據兵法所描述,成功發動過多次夜襲。

怪不得之前,一到公安之後,糜暘就令他訓練城中的士卒熟悉夜間火鼓之號,原來爲的就是有朝一日能用得上。

對於于禁的判斷,糜暘沒有反駁。

他點點頭道,“然也。”

在意識到糜暘有這種想法後,于禁的大腦開始急速轉動起來。

既然糜暘已經做好了夜襲敵軍的準備,那麼今日把他召來,自然就不是單單爲了詢問他的意見。

于禁問糜暘道,“子晟,是想令我隨你一同領兵夜襲?”

之前糜暘因爲自身經驗不足,所以每逢出征都會帶着于禁隨行。

而如今在公安城中,有過成功指揮夜襲案例的將領只有于禁了。

糜暘沒有正面回答于禁的話,他只是問于禁道,“就是不知文則公身體可行否?”

“若是身體不虞,我可以等上幾日。”

其實今日糜暘把于禁叫來,就是已經有了出兵的打算,他現在這麼問于禁,也是想看看于禁的反應。

在聽完糜暘的話後,一向畏首畏尾的于禁瞬間扯下了綁在頭上的熱毛巾。

他將熱毛巾擲於地上正色道:

“當今是破敵之良機,況城中已經缺糧,豈可因爲吾病情而有所耽誤。”

“子晟但可謀劃,汝之麾令今時指,吾今時便可戰,無須爲我病情擔憂。”

于禁雖然貪生怕死,但他是個識時務的人。

他知道現今不是他該退的時候,跟隨糜暘一起伏殺江東三將的他,早已經是江東的死仇了。

要是吳軍一旦破城,糜暘會被烹殺,他則可能會被孫權刨心挖肝,當佐料伴着鹿肉吃。

于禁的豪氣迸發,令糜暘滿意得大笑了起來。

就說這廝,沒有病的那麼嚴重嘛。

于禁雖然自跟隨糜暘南下後,一直表現的不夠勇烈,但他年輕時也是令敵軍聞風喪膽的一位豪傑。

得到了于禁的這番態度,糜暘心中對夜襲之戰,更多了幾分自信。

他對於禁讚道,“文則公高義。”

隨後糜暘負手看向那已經空蕩蕩的西門之外,他眼神幽幽。

隨着吳軍的撤去,西門外已經出現了一條寬闊大道。

離間計不足以擊敗十萬吳軍,但卻足以讓疑心大增的孫權,犯下一些致命的錯誤!

孫權正在帥帳之中小憩。

這時睡得昏昏沉沉的他,隱約聽到了他的大營之外,又傳來了喊殺聲。

被打擾了午睡的孫權,忍不住用身上的棉被裹住了自己的耳朵。

這一段時日以來,因爲內心的疑心與擔憂,他一直沒睡好。

難得現在有點睡意了,他卻又被漢軍攻打大營的喊殺聲吵醒,這讓孫權心中鬱悶至極。

但對着大營外漢軍正在攻打大營的情況,孫權心中卻並不焦慮。

這段時日以來,敵將關平幾乎每日白天都會率軍來襲,攻勢猛烈,連續攻破他數屯軍寨。

但無論他攻勢再猛,在吳軍人數的優勢下,關平率領的漢軍並沒有取得太大的成果。

糜暘此舉只是爲了擾亂軍心而已,雕蟲小技。

反正到了日暮時分,漢軍就會漸漸退去的。

想到這點的孫權,在掩蓋耳朵之下,他又沉沉睡去。

在孫權睡去後,隨着天色漸漸變暗,關平果然領着襲擊吳軍大營的漢軍退去。

朱然本想要率兵追擊,但想到如今軍中軍心不穩,完全靠着營寨的堅固才能抵擋住關平的進攻,所以他也就罷了這個心思。

看着天色已經漸漸轉暗,他下令軍營中的士卒們早日歇息。

防備關平明日又領兵前來。

卸下盔甲的朱然,想到如今江東大營中,一副死氣沉沉的模樣,朱然內心不禁悲哀:這叫打的什麼仗呀!

怎麼就是他們變守了呢?

而當關平領兵回到城中後,他在巡視了一番城防後正要去歇息,卻在這時收到了糜暘的軍令,令他到校場中候命。

得到糜暘的命令後,關平雖不解爲何,但還是很快的來到了校場中。

當他來到校場中後,卻發現此處:

數千大軍齊聚,燈火通明!

昨天碼第三更,睡着啦。剛起來。這是昨天的第三更。

有人說我昨天還欠2更,莫要污衊我這個欠章怪。

昨天的還完了。

(本章完)

第279章 寒風如刀 驃騎憂懼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576章 不爲趙括 就做白起第369章 人生抉擇 喊殺震天第3章 先斬後奏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豬曹爽 許昌告急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68章 三千公安勇士(求追讀,求票)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變故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241章 陸續撤軍 董允失態第344章 返回南鄭 法邈五問第150章 三英重聚 魏軍流言第259章 見招拆招 送信武當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爺點名第150章 三英重聚 魏軍流言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147章 高臺受賞 升階封拜(5000字)第633章 麟逆虎鬚 萬騎奔潼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345章 千里追隨 三省雛形第270章 張遼心思 三拜問安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第220章 斷髮認罪 曹仁親征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儀出城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第256章 先鋒傅肜 出乎意料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235章 岌岌可危 司馬挫敗第101章 將帥失和 (再來追讀!)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遺臭萬年第七百二十二章 飢渴諸將 糜暘定計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436章 需守多久 我死之後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463章 空城計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第62章 校場比鬥(追讀呀,票票呀)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290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579章 一國軍權 曹真沉默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儀出城第89章 糜芳的進擊(四更求追讀)第182章 竭心盡力 諸葛抱膝第560章 急而興師 必致覆沒第535章 張郃曹彰 輪番上場第570章 奮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4章 父子對質第652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400章 劉曄獻計 備兵十萬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498章 黃金搭檔 再坑曹真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334章 你方先來 以牙還牙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254章 老臣文和 關羽集將第七百一十一章 苟利國家 壯哉仲容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306章 同御一馬 傳承不息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14章 接班人第180章 擊掌盟誓 永不相負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252章 知人用人 調教魏延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150章 三英重聚 魏軍流言第588章 連破七寨 天大笑話第68章 三千公安勇士(求追讀,求票)訂婚啦第128章 季漢雙壁 春天將至第七百一十八章 疑兵之計 無名之輩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第300章 火德不滅 遼之人頭第74章 取糜暘首級,賞千金 (求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