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鼎龍寨

原屬商州的所有土地,無論主人是誰,都要重新分配,按照每丁二十五畝的標準,靠近商州城的土地,主要分配給城內的居民,所有男丁,不分年齡大小、地位高低、財富多少,都是一樣。

在分配土地的同時,也在進行着人口登記,現在的商州,並不徵收人頭稅,百姓不用擔心人口問題,都是實打實登記家的人口,但凡故意冒領土地的,將受到嚴懲,甚至取消土地分配權。

在登記人口、分配土地的同時,官員們也向百姓門宣傳,從明年開始,所有的土地都要納稅,至知州、府衙公職人員,下至士兵、商人、農戶,都是十五稅一。

李自成給所有人員分發土地,乃是爲了保障人人有飯吃,商州並非商業繁華的城市,完全經商,除了少量的大戶,很難豐衣足食,有了農田,有了糧食的保障,而官員分配了土地,主要是起帶頭作用,在賦稅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有納稅的義務。

對於官員、商人們來說,自己很難有時間親自種地,但他們可以將耕地出租,除了交賦稅,以及付給代耕百姓的提成,總還有些剩餘,相當於白得,他們自然成爲納稅的先鋒。

相於農業稅,向商戶徵收工商稅,讓商戶們十分不滿。

普通的商戶,也和耕作的百姓一樣,原本也承擔着朝廷的遼餉、練餉、剿餉,只有官員、富商大戶、士紳才能倖免,但在這三餉之外,朝廷原本並不徵收工商稅。

天命軍來到商州,取消了遼餉、練餉、剿餉,無論是農民還商人,都是十分歡迎,不過農民承擔農業稅,那是天經地義,數千年來都是如此,但商人要繳納工商稅,卻是開天闢地,至少大明立國以來,很少徵稅工商稅,天命軍爲什麼要開徵工商稅?

鄔起寧、單成雄最初分配土地,都是面向城內的百姓,基本集了商州所有的工商戶,面對着這樣的難題,他們在登記人口、分配土地的時候,也挨家挨戶宣傳了天命都督府的律法:只有年收入達到五十兩的商戶,才需要繳納工商稅,年收入在五十兩以下的商戶,暫時不會徵稅。

朝廷徵稅、加稅,都是面對最下層的百姓,而天命都督府的稅法,卻是反其道而行,主要是針對財富較集的商人、士紳、官員。

也許這樣做不符合時代的要求,在工商不發達的時代,主要向百姓徵稅,可以保護工商業的萌芽,讓工商業快速壯大,等到工商業發展成熟了,可以反哺農業,甚至取消農業稅,但現在的華夏,無論是朝廷的屬地,還是天命軍的屬地,百姓都已經困苦不堪,天命都督府首先要保證百姓“有飯吃”,至於工商業的發展,李自成雖然十分看重,但地位反而退居其次了。

知州鄔起寧在分配土地的時候,都會與商戶簽訂納稅協議,拒絕簽訂納稅協議的人,都是暫緩分配土地,待土地分配完畢之後,再行處置。

也有一些商戶打政策差,明明年收入達到五十兩,卻要隱瞞部分收入,致使年收入變成五十兩之下,便不用繳納工商稅。

州府爲了給這些人改過自新的機會,也會與他們簽訂納稅的合約,如果年收入的確在五十兩之下,自然不用繳納工商稅,一旦查出偷稅漏稅,必須繳納雙倍的工商稅,必要的時候,還會取消土地分配權,甚至逮捕入獄。

祖哨典是審判官,無權干涉民政,也不參與土地分配,但他卻急急忙忙將衙門開起來,最近一段時間,並無刑名案件,聽說有商戶可能規避律法,便主動將事件攬過來,嚴格審查這些商戶的實際年收入。

天命軍今年並不徵稅,但可以作爲明年徵稅的參考,原本有些心事的商戶,見自己了審判官大人的黑名單,心不免嘀咕起來。

等商州的民政正常運轉起來,李自成帶着鄭國棟出了北城門。

次他告訴李自成,沿着丹水,在西北方向,距離商州不遠的地方,有一座鼎龍山,山可以建立小型的關隘。

實地看看,如果真能阻止西安的明軍南下,李自成自然要將原先的關隘維修城軍事要塞,如果沒有實質的作用,也不用勞民傷財了。

北城門外,沿着丹水方向,是一條古老的官道,平整度不太理想,但寬度還不錯,目測之下,至少有一丈寬,與丹水的走向基本一致。

“大都督,這是官道,也叫商山道,萬曆年間有過維修,春秋時期,據說叫商於古道……”鄭國棟駐守商州的時間較長,對這條官道的來龍去脈,已經發生在這條管道的戰爭,那是娓娓道來。

不知不覺之間,前面巍然出現一座山峰,李自成擡頭一看,山勢並不高,卻是十分陡峭,半山腰,隱隱有磚石堆積而成的一些茅草屋。

鄭國棟見李自成停下戰馬,忙道:“大都督,這是鼎龍山了!”

鼎龍山?李自成沿着山峰轉了大半圈,怎麼也看不到“龍”的跡象,鼎龍山左側依偎着山谷,無法繞行,右側基本對着官道,如果在半山腰建立工事,用弓箭可以封鎖官道。

他沒有說話,思索片刻,方纔指着半山腰的茅屋,道:“這是你所說的鼎龍寨?”

“此處只是零星的茅屋,真正的鼎龍寨,是在東面,”鄭國棟向東面一指,道:“此處原本是百姓們自發建立的村寨,但官府認爲村寨太過險要,有可能阻斷商山道,便強行將百姓遷移了。”

李自成決定看看山寨,便下了戰馬,跟着鄭國棟,沿着山間曲折小道登鼎龍山,東面的半山腰,果然有一塊百畝大小的平地,外側是一道石牆,石牆有小孔,居高臨下,可以俯瞰山下的官道。

鄭國棟跟來,道:“大都督,如果將此處建爲軍事要塞,東可視熊耳山態勢,知明兵動向;北可扼麻街,斷六百商於古道;東南出官道,可以州城爲依託;南視南秦川,可遙視從南方入商之敵。”

李自成點點頭,南面的南秦川,他已經有了想法,主要還是對付北面的來犯之敵,如果將戰場放在鼎龍山,可以保證後方商州的安全,至少不會對商州城造成破壞。

鼎龍山距離商州不過十五里,只要能守住鼎龍寨,可以從商州快速得到補給……

“國棟,依你之見,這鼎龍寨該如何修繕?”

鄭國棟得到大都督的信任,心十分高興,“大都督,這兒原先不過是百姓居住的村寨,外面的寨牆必須加厚,兩側的石牆,必須延伸至山體……”

李自成四面掃視着,覺得外側可以作戰的面太小,如果明軍來襲,鼎龍寨面向官道的一側,不到兩百步,如果是射箭,最多有二百名左右的士兵,很難真正封鎖官道,如果明軍突破官道,既可能四面圍攻鼎龍山,切斷天命軍的補給線,也有可能直接攻打商州。

他的目標,還是將鄭國棟的這個千戶,放在鼎龍寨。

“國棟,如果讓你駐守在鼎龍寨,你覺得能封鎖官道,阻止明軍南下商州嗎?”

“這個……”

“國棟,面向官道的這一側,最多能放二百弓箭手,萬一遇朝廷的大軍,即便一個千戶全部駐紮鼎龍寨,也很難封鎖官道!”

鄭國棟的面色有些不好看,支吾着道:“屬下倒沒想到這個問題……大都督……”

李自成打量着後面的鼎龍山,道:“國棟,山巨石甚多,如果將外側的寨牆建爲兩層,不,三層,可以部署更多的士兵……”

“啊……”鄭國棟一時驚呆了,他根本沒想到將防線向空發展,思索良久,方道:“屬下明白了,寨牆不僅變高了,也要增厚,還有可能抵禦火炮,只是這三層的防線……”

“這些事情,交給城的工匠們,”李自成拍拍鄭國棟的膀子,“國棟,這個鼎龍寨,我交給你了,你屬下的那個千戶,原本是士兵,稍稍操訓一斷時間,立即着他們來鼎龍山,儘快將完善鼎龍寨的石牆!”

“交給屬下……”鄭國棟大喜,忙拱手道:“屬下多謝大都督信任!”

李自成回到商州城,一面給宋傳訊,讓第七營東移,儘快佔據鎮安、山陽兩縣,將原先漢府、興安縣,與商州連成一片。

隨後召見了魯大志,給他留下五個百戶的步兵,讓他駐守商州城。

李自成帶着自己的親兵,加魯大志部五個百戶的步兵,沿着丹水沿岸的官道南下,連破龍駒寨、武關。

龍駒寨只是一個人口稍多的大鎮,既沒有城牆,也沒有明軍駐守,天命軍只是穿越而過,在向百姓宣傳天命都督府的同時,臨時徵召了一個總旗的士兵,駐守龍駒寨。

武關纔是李自成關注的重點。

武關建立在峽谷間一座較爲平坦的高地,北依高峻的少習山,南瀕絕澗,河水環東、西、南三面,“武關一掌閉秦,襄鄖江淮路不通”,關城周長三裡,城牆用土築,略成方形,東西各開一門,以磚石包砌卷洞。

城東五里有四道嶺,特別是吊橋嶺,高且陡峭,山一道,不容並騎,爲武關屏蔽,出入武關,必經吊橋嶺,史稱其“關東南門戶”,且有“百二秦關”之譽,意思是說,如果攻擊的敵軍有百萬,守軍只需兩萬即可。

萬曆年間,武關得到修繕,但沿着丹水,武關的南北,均爲朝廷的屬地,武關逐漸失去了邊疆的關隘地位,關城內實際只有兩個百戶的明軍,天命軍突然出現在背面,幾乎兵不血刃迫降了守軍。

李自成從降兵挑選了一個百戶的士兵,又從魯大志的步兵分出一個百戶,共同駐守武關。

第932章 秦王歸順第1019章 人無我有第590章 自然死亡第1391章 大將軍陣亡了第1128章 大清出事了第921章 決戰汝州第127章 選擇第563章 有孩子的人第363章 齊人之福第447章 淪落第41章 考覈第274章 盡釋前嫌第1323章 紅色爲翡,綠色爲翠第13章 我的蛋,我的蛋呀第1268章 血液循環第635章 兵部急訊第218章 禮送出境第710章 互相爭執第546章 遲疑不決第814章 很多女人第1121章 一點星火第807章 人在獄中第288章 細菌第1037章 五洲四海第1148章 深夜求見第913章 天命軍的後手第634章 漢中勝地第943章 動了南遷的念頭第390章 明軍被吊打第93章 兵血第1363章 戰爭原因第465章 關心還是欺負第372章 區別對待第1127章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1127章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306章 東征隴右(十二)第850章 失落第345章 窩裡橫第24章 舊人新婚第901章 三日爲限第1074章 皇叔父攝政王第1370章 華夏的利益第1272章 西海艦隊第1190章 值得借鑑第1195章 左翼中旗第713章 選擇的權利第478章 小旗官第606章 佈局四川第128章 婢子要做飯第1029章 遊西湖第694章 湖廣又亂了第780章 舉火爲號第1100章 五年之約第1176章 拓北團第578章 水軍基地的瘋子第1094章 村鎮制度第299章 東征隴右(五)第363章 齊人之福第40章 我們有兄弟第687章 責罰第955章 滿清使者第1179章 四面合圍第739章 戰鬥在一線第1157章 閨房私語第365章 東征關中,南下巴蜀第958章 泥菩薩首輔第747章 公子李信第1351章 標準配置第13章 我的蛋,我的蛋呀第419章 脣槍舌劍第631章 亡國之相第577章 大河壩河的決鬥第60章 看不見的敵人第677章 要挾第699章 入漢籍第744章 祭旗第225章 初爲人父第729章 幾分尷尬第1391章 大將軍陣亡了第115章 新的計劃第707章 心急如焚第1193章 草原騎兵第25章 了斷第414章 佛祖的懲罰第515章 慶功宴第765章 早有預謀第759章 城外受挫第829章 望風而降第52章 受罰第1222章 直到大海第767章 天壤之別第1048章 歸還濠鏡第776章 反戈一擊第1064章 不上朝第655章 如詩如畫第1330章 冊封李濬第932章 秦王歸順第1049章 最大利益第493章 不成功便成仁第1151章 秦晉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