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攘外安內

楊嗣昌知道張獻忠接受招撫的事,已經是四月份了,他手捧着軍報,久久不語。!

原本期待待着招撫張獻忠、羅汝才,只要張獻忠、羅汝才接受招收,湖廣算平定了,大別山一帶少量的流寇,暫時不用理會,他可以集力量將盤踞四川的天命軍剿滅,如今接到熊燦傳來的訊息,他卻高興不起來。

在前天下午,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求見了他,交給他一份厚厚的材料,全部是關於天命軍的,沒等他將訊息看完,已是驚出一身冷汗。

天命軍這是要幹什麼?爭天下嗎?

他原本打算用湖廣熊燦的士兵,不聲不響地將盤踞四川不肯離開的天命軍剿滅了,如今看來,這種想法恐怕很難實現了。

楊嗣昌越來越感覺到,天命軍不是流寇,是一刀致命,是想要結束大明江山的人!

張獻忠接受招撫,湖廣的流寇只剩下羅汝才,已經難以形成氣候,朝廷的大軍可以騰出手來,但熊燦的軍隊,打得過天命軍嗎?

楊嗣昌左思右想,還是決定稟報皇!

首先,天命軍的過去,罪責不在於自己,自己不必承擔這些責任;其次,要剿滅天命軍,出兵少了,四川肯定拿不下,出兵多了,糧餉又無着落。

似乎皇也無辦法,國庫已經告馨……

楊嗣昌預備連夜擬定了一份詳細的作戰計劃,然後求見朱由檢,但到了第二日下午,還是沒有最後定奪,他最頭痛的還是糧餉,如果不能解決糧餉問題,無論多麼周祥的計劃,皇都不會同意。

戶部沒有,兵部沒有,皇的內帑又不會出!

在楊嗣昌苦苦思索無果的時候,府丁推門進來,“老爺,遼東巡撫方大人託人給老爺帶來了一份訊息!”

“方一藻?”楊嗣昌一把搶過訊息,揮手喝退府丁,閉房門,急急打開一看,不禁大喜過望,雙手按在胸前,心臟兀自“咚咚”亂跳。

在這份訊息,方一藻告訴他,皇太極明確答覆:如有確議,則撤兵東歸!

“東歸”兩個字,一直縈繞在楊嗣昌的心頭,他的理解,一旦議和成功,韃子撤兵東歸,不但寧錦一線萬無一失,如果會談得好,可以將互市的地點放在廣寧,由大明與韃子共管。

如果真能實現這個目標,則大明不費一兵一卒,能收回半個廣寧……

關鍵是如何讓韃子同意,將互市的地點放在廣寧,楊嗣昌眉頭一皺:有了!

廣寧更加靠近韃子的都城瀋陽,對韃子更加便利;此外,廣寧是大明、韃子與科爾沁蒙古人的交匯之處,地理處於核心地位,市集也會更加繁榮!

但楊嗣昌也注意到,方一藻在訊息告訴他,皇太極並非好相與之輩,一旦和議不成,便要在秋季起兵,“仍言講款,若不許,夏秋必有舉動”!

如果皇太極在秋季興兵,楊嗣昌實在猜不透,皇太極是攻擊遼東的錦州、寧遠一線,還是像崇禎九年那樣,直接繞過寧錦,選擇從薊州、大同一帶破關而入。

不過,皇太極既然同意議和,朝廷應該抓住這個機會,“攘外必先安內”,只要解決了所有的流寇,修生養息一段時間,必能傾全國之力,一戰爾滅韃子!

楊嗣昌思索妥當,立即求見朱由檢。

朱由檢依然在乾清宮的西暖閣召見了楊嗣昌,“楊愛卿所爲何來?”

楊嗣昌端在朱由檢的面前,緩緩從衣袖掏出軍報,“皇,大喜呀,張獻忠接受招撫了!”

“張獻忠?是湖廣那最強大的流寇?”朱由檢急忙放下手的硃筆,道:“快拿來朕看看!”

楊嗣昌雙手將軍報遞過去,朱由檢接過去,連着看了兩遍,不覺大喜道:“朕說嘛,朕事必躬親、以誠待人,天下臣民必不負朕,好、好、好,張獻忠接受了招撫,還有那個……對,羅汝才,還能堅持下去嗎?”

只要羅汝才接受招撫,湖廣必將太平,紛爭了十餘年,烽火燃遍十餘省的流寇,終於要到頭了,自己這個興之君,到此時纔算實至名歸,在史書必將留下濃重的一筆!

這個楊嗣昌,是朕的興之臣,幸虧當日慧眼識珠……

朱由檢龍顏大悅,捧着軍報不肯放手,“楊愛卿,張獻忠需要多少安撫銀?不用還價,全部給他,只要張獻忠安定了,羅汝才還會遠嗎?”

“臣遵旨!”楊嗣昌的臉,卻絲毫沒有喜色,“皇,張獻忠接受了招撫,羅汝才必不能持久,皇大可放心,可是……”

“可是什麼?弱怎的變得婆婆媽媽?”朱由檢心一動,道:“可是沒有銀子?嗯……爲了大明的長治久安,朕……”暗暗咬了咬牙,道:“這些銀子,由朕的內帑來出,你們一定要將事情辦好,誰要是出了差錯,朕決不輕饒!”

“臣不敢!”楊嗣昌又袖出一份訊息,這是他剛剛整理好的,“皇,湖廣的流寇,已經不足爲患,但四川……”

“四川怎麼了?”朱由檢忽地想起,當初太平王朱至淥、內江王朱至沂來到京師,向自己哭訴,言天命軍攻破成都,蜀王朱至澍投井,難道這麼久了,流寇還待在原處不走?“傅宗龍、邵捷春、羅尚不是去了四川嗎?”

“回皇,”楊嗣昌知道,接下來必然是雷霆之怒,但他已經顧不得了,沒有皇的支持,絕難奪回四川,或許皇在雷霆震怒之後,議和的事,或許有着落了,他將袖出的訊息雙手奉,“傅宗龍他們,至今尚在湖廣,連半隻腳都未踏進四川,這是臣根據錦衣衛的明察暗訪,蒐集的有關天命軍訊息……”

朱由檢瞪了楊嗣昌一眼,小心接過來,訊息異常簡略,但依然阻擋不了的憤怒,“天命軍竟然在四川呆了大半年,你這個兵部尚書是幹什麼吃的?羅汝才尚未接受招撫,又出了一個李自成……”

“皇……”楊嗣昌雙膝跪倒,以頭叩地,此刻的心思,像女人的第一次,既緊張害怕,又充滿期待……

如果皇出離憤怒,一點解釋的機會都不給,他會被革職查問,極有可能落得父親那樣客死他鄉的命運;如果皇束手無策,會求教與他,與韃子議和的事,要可能一併解決……

朱由檢將訊息扔在地,站起身來,用手指着楊嗣昌的屁股,怒道:“說,究竟是怎回事?這個天命軍,究竟是從哪個石縫蹦出來的?”

楊嗣昌趴在地不敢動,心卻是大喜,皇既然發問,自己的機會來了,看來這次是賭對了。

他小心整理着思緒,不到萬一,不要牽連洪承疇,免得節外生枝,“皇,天命軍一向在隴右、蘭州一帶活動,從未出過隴山,由於此地荒涼,一向是漢人與異族共處,所以……所以朝廷忽略了此地……臣已有對付天命軍的法子,依臣的主張,必可一鼓而下……”

“那還不快說?”

朱由檢知道,四川的事已經發生了,楊嗣昌是去年方纔任職,天命軍的事,與他沒有多大關係,但其餘的罪臣……等剿滅了天命軍,一個也不會放過,吃朕的俸祿,卻是陽奉陰違……

楊嗣昌忙掏出準備的第三份訊息,長身奉,道:“皇,這是臣擬定的作戰計劃……”

朱由檢仔細看過,丟在御案,沉思半響,道:“你搞出這麼大的動作,糧餉何來?”

楊嗣昌心罵呀,剛纔還說從內帑出,這才一眨眼的時間……但朱由檢在氣頭,他自然不敢再提,忙出身掏出最後一份訊息,“皇,糧餉的事,只在這份訊息!”

這個楊嗣昌,究竟在搞什麼鬼?今日怎的有如此多的訊息?朱由檢心不樂,還是接了過來,掃了一眼,卻是像被火燒,慌忙丟在一邊,又用奏章壓住,沉思半響,方道:“這不妥吧?”

知道你不能堅持!楊嗣昌暗道:當初不是同意和談嗎?今日怎的又反悔了?

他跪在地不敢起身,只是拱手道:“皇,皇太極願意議和,對大明百利而無一害,只要議和成功,皇太極會撤兵東去,如果我們將互市的地點放在廣寧……”

“廣寧?”朱由檢心一動,“弱,你是說,互市的地點,可以放在廣寧?”如此一來,曾經失去的廣寧,現在又能恢復了?而且不費一兵一卒……

“這個問題,可以着人和皇太極去談,”楊嗣昌也不敢把話說滿,“皇,從訊息看,皇太極也是急於議和,同意將互市的地點放在廣寧的可能性很大,萬一不行,哪怕讓出一些利益,也要在這方面爭取一下……”

“可能性很大?”朱由檢像是在喃喃喃自語,過了好一會,方道:“弱先起身說話!”

“臣謝過皇!”楊嗣昌落座後,又道:“皇,一旦議和成功,遼東的糧餉,至少可以縮減三成,以後還可以視情形逐步減少,國庫也不會捉襟見肘了……”

“弱的心意,是要省下遼東的糧餉,用於剿滅四川的流寇?”

“臣正有此意,”楊嗣昌道:“皇,遼東省下的銀子,不僅可以征剿四川的流寇,還有有剩餘,用於賑災等等……”

他心已經盤算好了,只要議和成功,穩住皇太極,他可以騰出手來,徹底剿滅所有的流寇,包括張獻忠、羅汝才之流,他纔不相信張獻忠是真心實意接受招撫。

只要消滅了流寇,他可以名垂青史,光榮致仕,至於韃子,留給下一任兵部尚書吧……

朱由檢默默盤算着,一旦議和成功,不僅可以輕鬆剿滅四川的流寇,還可以趁機收復錦州以北,直至廣寧的大片土地,自己這個興之君,總算可以嶄露頭角了,等流寇全部掃清,再積蓄力量,像漢武大帝那樣,一戰而定遼東,真正成爲興之君……

他看着楊嗣昌,終於默默點頭,道:“弱主抓四川滅賊,議和的事,先交給高起潛、方一藻兩人吧,在達成合約之前,暫時不要走漏風聲!”

“臣遵旨!”楊嗣昌

兩人懷着不同的心思,卻是在乾清宮達成了一致意見!

第701章 裡甲制度第79章 集體婚禮第456章 意外的收穫第414章 佛祖的懲罰第489章 蓬蓽生輝第1352章 勝負難料第222章 終於問世了第1226章 親自查驗第18章 蒙古騎兵的戰鬥力第260章 營地的選擇第1303章 會安知縣第1369章 新的矛盾第1076章 殺戮與血性第930章 暗中獻城第1164章 應聲如雷第618章 求人不如求己第927章 黃河故地第472章 莫須有第234章 一波消失,一波興起第848章 哀鴻之聲第724章 金鐘寨第477章 四險之地第745章 暗房牢獄第1314章 最香的早茶第40章 我們有兄弟第580章 重新起航第1170章 緊追不捨第491章 意外的投降文書第1175章 韃子女人第1065章 金屬子彈第1112章 談笑間第129章 生存與繁衍第948章 裡應外合第1067章 保駕護航第586章 偷偷溜號第1310章 願者上鉤第327章 東征隴右(三十三)第822章 向北撤退第435章 禮物第578章 水軍基地的瘋子第139章 西寧品牌第70章 偏要衝鋒陷陣第1206章 草原坊第890章 白得一座樊城第299章 東征隴右(五)第370章 真正的東主第869章 沒有戰鬥力第427章 不平等協議(上)第822章 向北撤退第652章 皇權第145章 穆氏的女兒第671章 三路大敗第1264章 東籲滅國第334章 白夫人第1119章 琉球使者第1087章 舉棋不定第828章 孤立開封第547章 交替撤退第1214章 國家利益第1349章 戰書第1083章 國家穩定第628章 獨此一家第303章 東征隴右(九)第1361章 周坤的心思第1288章 富民就是富國第623章 秦良玉的疑惑第455章 瞧一瞧看一看第1137章 頭骨碎裂第1293章 三路征伐第1383章 每個時辰第104章 五號牀單第54章 可愛的伍公公第528章 漲價第1183章 布木布泰第132章 韃子入塞第612章 一視同仁第990章 洪承疇主動出使第299章 東征隴右(五)第94章 官復原職第560章 月亮湖第818章 人在,城也在第646章 商業集團第1357章 華夏海軍第1089章 樂福規章第656章 清蒸最補了第450章 論佛事第133章 同牀第147章 千頭萬緒第289章 想岔了第555章 彩虹橋第709章 商洛山第715章 千戶官第194章 唯一的選擇第908章 大戰在即第729章 幾分尷尬第1369章 新的矛盾第647章 人性的貪婪第1330章 冊封李濬第663章 懷上了第41章 考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