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解罪

李自成思索片刻,覺得王徵還是不善經營,或者說,王徵的後面,缺少一種力量,將科技成果,轉化爲生產力。

他生產出輪壺,必須出售給百姓,才能回收成本,甚至還會有盈利。

但普通的百姓家,土地並不多,即便沒有輪壺,也能按時完成耕作事務,如果購買了輪壺,雖然節約了耕作時間,但百姓閒暇的時間,並不能掙得銀錢,反而是增加了負擔。

這不是王徵所能解決的,必須要位者統籌安排。

李自成沉思片刻,心忽地閃現出“短工”這兩個字,便道:“只要王先生的輪壺,的確能大量節約時間,生產、銷售、推廣的事,交給本都督吧!”

王徵忙道:“那拜託大都督了,在下回去之後,再將這輪壺完善一番。”

李自成從短短兩次的接觸,確信王徵熱衷於研究,遠遠勝於他在官場混跡,便道:“王先生既然決定將家眷移至西寧,本都督爲先生提供一方最好的研究場所,西寧科技高等學校副校長,如何?”

“副校長?”王徵沒想到李自成將西寧高學的副校長留給自己,頓時驚訝不已,忙哆嗦着道:“那可是西寧最有才學的人……在下……咦,湯先生不是西寧高學的副校長嗎……”

在西寧高學,李自成頂着校長的名頭,但平日基本不參與授課、管理,湯若望纔是真正的掌門人,湯先生來自西洋,學識遠勝於己,王徵一時不敢相信,難道這是李自成的籠絡?自己既然鐵了心要來西寧,似乎也沒必要……

“湯先生另有任命,王先生不必介懷,”李自成大笑道:“王先生先修正教材,新元之後,正式去西寧高學任,以後有的是時間從事研究了,哈哈……”

他心充滿着期望,王徵,這位大明頂級的啓蒙科學家,來到西寧之後,專職從事科學研究,他能給西寧帶來革新的氣象嗎?對於西寧科技的發展,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嗎?

一轉眼的時間,新元的假期過去了。

大明崇禎六年(公元1633年)正月十六,王徵入駐西寧高學,正式成爲西寧科技高等學校的專職副校長,而原先的副校長湯若望,則改任蘭州知府。

這是李自成別出心裁的安排,也算是量才而用。

王徵進入西寧高學,恰好發揮他專職研究的長處,除了輪壺,他的研究方向是自行車、水力機械,經過李自成點化,這些百年之後纔出現的器械,即便湯若望留在西寧,也很難幫一把。

王徵獨立開發,必要的時候,還能拉一些西寧高學的學子參與,即便他有生之年難以完成設計,他的學生,也可以繼續他的研究事業。

而湯若望擔任蘭州知府,則是李自成早先計劃好的,所以當時的蘭州知府,才由梅之煥兼任。

湯若望受神學院的影響,爲人忠貞、耿直,與蘭州地方的鄉紳、百姓沒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做爲地方官員,能爲天命都督府的屬官們樹立榜樣。

李自成希望打造一支廉潔的官員隊伍,湯若望除了傳揚佛教,基本無慾無求,如果說這個世界還有一個理想的人選,那這個人非湯若望莫屬。

wWW_тт kдn_C〇

選擇湯若望去蘭州擔任知府,李自成還有一個目的,他希望在蘭州組建一所高等學校,西寧高學已經培養出一批人才,人口更多的蘭州,沒有理由繼續處於處於教育的荒漠狀態。以湯若望的學識和敬業精神,如果不充分挖掘他身的潛力,實在太浪費了。

還有一點,湯若望出任蘭州知府,將開創技術官員的先河,湯若望一旦去蘭州赴任,必將考察整個蘭州府,包括人和交通環境。

李自成早已將人口更多、地理位置更優越的蘭州,看成天命軍屬地的心,如何湯若望有閒暇,可以對蘭州的交通發展做出規劃。

天命軍的屬地會越來越大,如果一切事情都等着李自成去做,他不可能有精力和時間,必須將地方的事情,交換給地方的官員,也是說,地方的官員,既然拿了天命軍的俸祿,必須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最後一點,乃是李自成與湯若望的共同心願,那是推廣天主教。

整個西寧地區,教徒基本已經達到飽和狀態,人數也趨於穩定,難有提升的空間,下一步推廣天主教的重點區域,將是隴右,而蘭州不僅是甘肅省的首府,更是靠近西寧地區的三川府,恰好讓天主教向隴右導引。

儘管李自成與湯若望推廣天主教的目的不一樣,但在推廣的本身,他們的意見完全一致,二人一直默契地配合,天主教才能在西寧地區落地、生根,並不可逆轉地得到全面普及,除了沒有參與到政治生活,基本相當於國教。

正月二十二日,王徵的家眷抵達西寧。

王徵是鐵了心要追隨李自成,這次來到西寧的,幾乎是他的所有家眷,包括妻子尚氏、妾申氏,兩個兒子王永春、王永順,他原本還有兩個女兒,但早已出嫁隨夫,這次倒沒有隨行。

當初王徵發出家書的時候,是通過天命軍的信鴿,由王安平接受的,這次王徵的全家來到西寧,也是由王安平護送至固關,再由劉雲水的騎兵一路護送至西寧。

李自成得到訊息,知道王徵將要在西寧紮下根來,心不覺歡喜,這是第一個主動投靠天命軍的大明進士。

他一面指示大都督府將王徵的家眷安置在西寧高學,一面撥出銀兩,協助王徵安家。

但次日午,李自成正在書房爲新年做出規劃,何小米卻是進來了,“大都督,王徵求見!”

“王徵來做什麼?是安家費不夠,還是工作的?”李自成放下手物事,道:“讓他進來吧!”

“是,大都督!”何小米轉身出去後,不一會兒,他引着王徵進來了。

“屬下叩見教皇!”王徵入了書房,先是參拜。

“良甫不必拘禮,快快起身,”李自成給王徵賜了座,又讓何小米了茶水,“良甫的家眷來到西寧,可還習慣?”

“教皇,”王徵卻是離座,長身一揖,道:“屬下正是爲家眷之事而來,求教皇責罰賜罪……”

“責罰?賜罪?”李自成感覺王徵今日怪怪的,平日都是大都督,怎的今日是教皇了?“良甫有話,但請明說!”

“教皇,弟子有罪,而且罪孽深重,”王徵忽地拜伏於地,汪然出涕,道:“弟子愚鈍,當初爲了生子,身爲神的兒女,卻是納妾申氏……”

李自成這才明白了,王徵是天主教徒,依照教義,只能一夫一妻,但他卻是納了妾室……

他原本倒沒在意這個,自己也是妻妾成羣,如果說有罪,自己王徵的罪孽可是深重多了。

王徵倒是虔誠的天主教徒,現在怎麼辦?

李自成一時無策,只得先讓王徵起身,“良甫一向在何處做彌撒?彼處的主教、長老們,又是怎的說?”

wWW¸ ttka n¸ C〇

“弟子曾經數次請求金尼閣幫着解罪,但金尼閣先生總是說,‘非去犯罪之端,罪難解也’……是以……”

原來是讓王徵休掉妾室申氏!

李自成心暗笑,看來王徵是不捨得,否則,休掉一個妾室,應該不是難事,“那良甫是如何處置的?”

“弟子已經休了申氏,但申氏孃家無人,不肯離去,再要苦逼,每每痛哭幾殞,聲言願進教守貞,誓死不肯改嫁……”王徵雙目失神,面沉似水,道:“更要命的是,妻尚氏以自身年老爲由,常是力加挽留……”

李自成這才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王徵的妻子尚氏,因爲沒有生子,王徵便在親朋的勸說下,納了妾室申氏,但他是天主教徒,納妾絕對是重罪,連金尼閣也無法替他解罪,現在只能求自己這個東方的教皇了。

不管王徵說的是不是真的,但在大明,官員只納一妾,也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關鍵是他的天主教徒身份!

申氏孃家無人,又不肯改嫁……最好的辦法,還是讓她留下來。

沉思片刻,忽道:“良甫不是有兩個兒子嗎?他們是誰人所生?”如果留下兒子,卻要休掉他們的母親,實在有悖人倫。

“弟子的這兩個兒子,卻不是申氏所生,”王徵道:“永春是大弟徽之過繼、永順是三弟徹之過繼!”

原來如此!

看來“母子連襟”的法子,是行不通了,但要強行休掉申氏,讓申氏今後如何生活?難道出家爲尼?

李自成忽地想到當日自己入教的事,便笑道:“湯若望、金尼閣等人,雖然都是來自西洋,但他們在傳教的過程,採用了不同的方式,金尼閣等人死守着西洋的教義,結果在大明寸步難行,據本教皇所知,他們一行二十二人來到大明,除了湯若望,其餘二十一人發展的教徒,應該不會超過十人。”

“……”王徵自然也知道,除了徐光啓、孫元化和他自己,大明鮮有入教者,可以說,金尼閣他們,在大明傳教極不成功,但湯若望……

“湯若望不同了,”李自成淡然道:“他來到西寧後,先是極不順暢,然後向本教皇傳教求教,本教皇告訴他,若要廣泛傳教,須得修訂教義。”

“教皇,難道教義也可以修訂?”王徵瞪圓了雙目,似乎親眼看到了天外飛仙。

“天下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像大唐,當年雖然出色,但到了大明這一代,卻是執行不同的律令,”李自成道:“天主教起源於西洋,但與大明百姓的習俗不同,須得入鄉隨俗……”

“這……”

“做爲教皇,我通天主,有權修改教義,只要天主認可,”李自成不僅是在爲王徵解罪,更是爲自己解脫,“良甫已經看到,如果當初不是修訂了教義,天主教豈能在西寧發揚光大?”

“可是,天主的話……”

“天主自然是對的,修訂教義,也是權宜之計,”李自成慨然道:“等到天主的福音在漢地廣爲流傳,本教皇自會秉明天主,將這等教義修訂回來!”

“可……”

“良甫不必介懷,申氏能休則休,她實在不願離開,不必強求,天主也不願看着自己的子民受苦,”李自成親手沾了一滴清水,灑在王徵的頭頂,“本教皇以天主的名義,已經爲你解罪!”

第371章 融入大家庭第1184章 東北三寶第1386章 海星伯爵第1293章 三路征伐第911章 初試鋒芒第1201章 一步到位第423章 這就結束了?第1369章 新的矛盾第548章 神龍不見尾的漢人第1077章 豪格瘋了第961章 後宮的瘋狂第730章 姑娘哭了第924章 潼關下第1273章 普通的百姓第1141章 當道者死第601章 竊竊私語第1274章 年終盤點第992章 先殺多鐸第1096章 聯合作戰第657章 改姓第578章 水軍基地的瘋子第1046章 濠鏡之行第971章 《反貪律》第1040章 登陸第1065章 金屬子彈第1117章 十三侯爵第328章 入漢籍,奉天主第915章 皇太極駕崩第519章 排定座次第1224章 教育分兩步走第585章 兵敗被俘第1161章 腦漿迸裂第306章 東征隴右(十二)第1259章 宗教戰爭第665章 總設計師第828章 孤立開封第1266章 棄土保國第949章 代州受阻第362章 三權分立第1193章 草原騎兵第724章 金鐘寨第1128章 大清出事了第3章 劫道第861章 官道沒了第798章 夜晚偷營第1348章 再傳噩耗第1381章 焦躁不安第1130章 遊牧?農耕?第199章 心電感應第149章 吞鉤第786章 無形的壓力第968章 主動服侍第333章 天命軍的饅頭第295章 東征隴右(一)第790章 傾家蕩產第1379章 錫蘭島第307章 東征隴右(十三)第733章 兵部尚書第108章 聲聲聲刺耳第640 左擁右抱第452章 教堂密會第946章 龜縮保定第1222章 直到大海第544章 女真使者第1249章 補充協議第784章 魚水之情第375章 信徒與宗教第637章 滿載而歸第319章 東征隴右(二十五)第1326章 天主教國家第628章 獨此一家第568章 拉下水第406章 林丹汗突襲卡當城第570章 答思麻萬戶所第263章 田天浩的發現第158章 兵變第226章 北伐甘州第246章 湯若望的疑問第1286章 華夏的南海第787章 忠義之士第858章 首戰告捷第407章 攻勢如潮第624章 普通的使者第687章 責罰第710章 互相爭執第254章 臥房送行第693章 金蟬脫殼第452章 教堂密會第324章 東征隴右(三十)第978章 親臨山海關第1362章 軍人不管會談第1157章 閨房私語第728章 願意爲妾第404章 兩女鬥豔第830章 天香院的頭牌第1070章 華夏一統第581章 天上掉下餡餅第1173章 兩個選擇第514章 漢清局第537章 天機不可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