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路橋公司已經是最爲龐大的路橋公司,參加修築道路的青壯,足足有八萬人,主要是原先東籲國的戰俘,但戰俘們已經過了一年的勞役期,現在都有酬勞,酬勞很低,每月只有半元,也就是五十角。
但即便如此,八萬青壯的酬勞,每年也是達到四十八萬元,加上材料的費用,昆明國庫內雲南省專項建設基金已經消耗了大半。
而且,以昆明爲中心,通往雲南各府的大道全部完工,華夏環形大道南環昆明至廣州段亦已完工,甚至昆明府通往各縣、各礦區的大道也是完工,第四路橋公司也要隨之轉變,關鍵是,不需要養着這麼多的青壯。
從府城通往各縣的道路,因爲財力有限,朝廷不可能大規模、集中修築,最大的可能,將來由雲南省與各府分擔解決費用,分片、分段修築。
四個路橋公司雖然隸屬於交通部,但李自成常常直接指揮修路,連交通部長李琬都插不上手,更別說秦四海了。
秦四海用巴巴的眼神看着李自成,如果皇上要解散第四路橋公司,他很可能面臨失業。
李自成的心中,早已爲第四路橋公司制定了新的計劃。
五千青壯正在修建昆明經貴陽至北面遵義府的大道,大道已經修建了大半,剛剛過了貴陽府,只剩下貴陽至遵義段。
這一部分青壯不能削減,必須將貴陽至遵義段大道完工,打通貴陽與重慶、成都的通道,甚至大道完工後,這一部分青壯依然不能裁減,李自成希望,將貴陽與南方的廣西南寧府連接起來,再延伸至南方的欽州,爲貴州尋找間接的出海口。
昆明的南方,大道已經修築至河口縣,向前延伸,便是廣中省老街府,大道要穿越元江府進入廣中省首府交州,還有廣西鎮南關至交州的大道,但這兩條大道位於新徵服的廣中省,不需要第四路橋公司的青壯,安南有數萬戰俘,張獻忠隨時可能以“不敬華夏”爲由,逮捕一批青壯,這些人都是免費的勞工,不需要酬勞,只管吃喝。
李自成召見秦四海最主要的目的,是要第四路橋公司轉移至芒康,芒康至雲南大理、芒康至四川雅安,將是下一步的重點。
不過,七萬五千青壯,顯得有些多餘,而且經濟上也是承擔不起。
李自成根據秦四海的描述,對這七萬五千青壯進行甄別,已經從心裡“入漢籍”、“奉天主”的人,可以釋放,與親屬團聚。
被釋放的青壯超過四萬,他們可以回緬甸省的家鄉,也可以在雲南落戶,將家眷遷移過來,甚至可以去昆明的各個廠礦做工,比照漢人的標準領取酬勞。
剩餘的三萬五千青壯,暫時不能釋放,一邊修路,一邊集中進行漢化、改教的教育,酬勞維持原狀,每月領取華元五十角。
這些人分作兩撥,一撥兩萬修築雲南麗
江至芒康的大道,另一撥一萬五千,修築四川雅安至芒康的大道。
李自成之所以看重芒康,是因爲芒康是川、滇、青、藏四地的交通樞紐,南通昆明,東連成都,西面有簡易的管道通往烏思藏治所拉薩,北通朵甘都司的治所玉樹。
特別是玉樹,在李自成的心目中,早已屬於華夏的青海省,但現在的青海省,只有西寧至青海湖、以及黃河沿岸的一小片土地,與後世的青海省相比,只有東部的一角。
青海省的大道,已經修建至海南府興海縣,距離玉樹不算太遠,明知道中間隔着重重山勢,修建大道非常不易,李自成還是心動不已,如果用大道將芒康、玉樹、興海連接起來,整個青海省東部,也就融會貫通了……
秦四海根據李自成的口述,離開乾清宮之後,將四萬即將釋放的青壯教育一番,將他們分作三撥,強烈要求回緬甸省的,可以回去,向當地的官府登記,官府會補發耕地,願意在雲南省落戶的,協助他們將家眷遷移過來,同時在雲南各府縣登記,由官府發放部分耕地;願意去廠礦做工的,只要完成正常的工作量,每月能領取一元酬勞,官府可以協助他們在當地立戶、建房,但沒有耕地。
剩餘的三萬五千青壯,屬於“死不改悔”的戰俘,雖然身份上已經成爲勞工,但在秦四海習慣上還是稱呼他們戰俘。
一萬五千青壯,由第九營的士兵押送,取道楚雄、建昌,在樂山轉往雅安,從雅安開始修築路基;另外兩萬青壯,則是沿着楚雄、大理去往麗江,跟在第四營身後,從麗江府城開始向北修築路基。
四月底,第四營第一師趙烈部蕩平忠甸。
忠甸在麗江以北,與麗江原本是一家,後來藏民沿着茶馬古道向東滲透,逐漸在當地聚積,大明中期後,藏民和當地納西人、彝人等多次叛亂,逐漸脫離麗江的掌控,處於半自立狀態,天命軍進入雲南後,因爲藏人的關係,一直維持原狀。
藏人接近一半,漢人不足三成,其餘都是納西人、彝人等,但他們並沒有明確的族名,連通用的語言都沒有,說話的時候,借用了大部分漢語。
第一師趙烈部征服了忠甸,隨軍的文官翟亞強立即跟進,迅速建立忠甸府。
忠甸府地處橫斷山脈中部,山勢迴環,道路落差大,怒江、瀾滄江、金沙江自北向南幾乎平行從域內流過,稱爲“三江並流”,三江兩岸多是高山峽谷,只有三江的支流河谷處纔會出現一小塊一小塊的耕地,因此屬於地廣人稀的高山區,人口並不多,包括老弱婦孺,僅有有一萬五千人左右。
第四營第一師從各處河谷掠了一遍,剩餘的人口已經不足萬人,傷亡的多是老人和青壯,除了漢人,各族百姓都有傷亡,傷亡最多的是藏人。
人口少有人口少的好處,翟亞強懶得立縣,他將嚇傻了的百姓,一小半集中在府城,其餘的百姓分屬幾處河谷,每處河谷立一村,由當地的漢人任村長,代替官府管轄
這些百姓,同時向本村的百姓徵稅。
漢人原本不足三成,但這次幾乎沒有傷亡,隨着人口總數的減少,加上一些和漢人有姻親關係的人,主動向漢人靠攏,登記爲漢人,使得漢人總數急劇增加至六成。
翟亞強還不滿足,趁着第四營第二師趕到忠甸府的機會,逼着當地所有的百姓登記爲漢人,“用漢名”、“奉天主”,否則,將是新一輪的殺戮……
血跡未乾的忠甸府,再次暗流涌動。
藏人一向倔強,平日欺負漢人慣了,一向蔑視漢人,但在天命軍步槍的威脅下,在血的教訓面前,紛紛低下“高傲”的頭顱,和納西人、彝人一樣,紛紛按照天命軍的要求,歸化爲漢人,放棄原先的信仰,暫時改奉天主,特別是家主被殺的家庭,還主動將家中的女兒、媳婦嫁給漢人,以換取漢人對他們的保護。
以藏人爲首的異族,是否真心“入漢籍”、“奉天主,”翟亞強並不關心,在登記人口的時候,他特別關注那些失去家主、孩子年幼、缺乏勞動力的家庭。
大部分婦人帶着孩子,嫁給當地的漢人,與漢人組織新的家庭,另外一小部分部分,主要遷往忠甸城。
這些人都是剛剛歸化爲漢人的,翟亞強不會好心養着他們,而是教會她們自立。
忠甸城是雲南去往烏思藏的必經之地,無論是第四路橋公司,還是通行的商人,都會在城中歇腳,需要酒樓、茶肆、旅店。
城中人口減員嚴重,空出不少房屋。
翟亞強將這些缺少勞動力的家庭,遷往在城內的時候,進行了簡單的甄別,真心歸化人漢人的家庭,可以嫁給城內的漢人官員吏員和百姓,其餘的百姓,優先安置主幹道兩側,她們可以利用主幹道的位置優勢,將住房改建爲酒樓、茶肆、旅店,甚至不需要改建,只要在門楣上掛上匾額就行。
這些人如何招攬客人,用什麼方式招攬客人,翟亞強不會直接教導,而是讓她們自己去悟,如果收入不能維持日常用度,府衙一般不會接濟……
五月初五,是漢人的端午節。
趙烈在這一日的下午進入芒康。
芒康坐落在芒康山西麓,芒康河的上游,因爲川藏、滇藏的茶馬古道在此交匯,曾經繁盛過一段時間。
或許因爲當地人口不足,芒康並不是縣城,更不是府城,而是一座小鎮。
大明正德年間,雲南麗江的納西人崛起,沿着茶馬古道與藏人作戰,納西人取得軍事上的優勢,大肆屠殺藏人後,芒康遂爲納西人佔領。
瓦剌蒙古和碩特部進入烏斯藏、朵甘之後,派出騎兵四處征伐,用軍事手段征服了納西人,將芒康納入和碩特汗的勢力範圍,並在當地建立了“索布本卡交結”,即“十八蒙古土司”,由這些蒙古土司代爲管理當地的百姓,包括藏人和納西人。
趙烈的第一師進入芒康地界,正式拉開了與瓦剌蒙古和碩特汗圖魯拜琥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