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1章 會安碼頭

張勝將高平城內莫朝的官員屠殺了一大半,而且還是滿門抄斬,家產抄沒。

官員們其實也沒多大的罪行,只是責問張勝,並且對加入漢籍出現了一絲猶豫,張勝讓親兵將這些官員記下來,然後挨個抄家、抓捕,集中在城內的菜市場斬首示衆。

這些官員,在加入華夏之前,不算是華夏的人,不需要審判!

城內的官員和百姓一時人人自危,莫敬宇卻是暗暗歡喜,幸好召見他的不是張勝,當日幸好主動向李定國請求歸順……

李定國派出親兵,組織五個宣傳隊,專門安撫百姓和城內的官員,只要沒有對抗華夏的語言和行動,天命軍不會傷害任何一名好人,更不會騷擾城內的百姓!

天命軍還在新立的高平府衙前立下專門的投訴窗口,督察隊除了在城內巡視,白日還會留出人手在此值班,任何士兵擾民,受害人都可以來窗口投訴。

督察隊接到任何投訴,都會嚴查徹查,保證嚴懲兇手,賠償百姓因此造成的一切損失……

由士兵改扮的督察隊,在城中巡視了兩日,城中方纔恢復秩序,百姓逐漸走出家門,但他們對城中發生的一切,依然不敢議論。

李定國命令士兵打開高平四門,百姓可以自由出入,但不得攜帶財產出行。

看到城中逐漸穩定下來,李自成留下第二團高文貴部守城,讓第一團張勝部帶着高平守將莫雲清和莫敬宇的親筆信,奔赴石臨、廣淵、上琅、下琅四州,依次接管四城。

高平城內發生的一切,並沒有及時傳至升龍。

清都王鄭梉卻是特別不爽。

今年征伐南面的廣南國,是他力排衆議要求征伐的,爲了顯示必勝的信心,他帶着親自扶植繼位的黎維佑一同南征。

可惜,北軍水陸兩軍接連在錦羅江、長德大敗,將士傷亡慘重,連黎維佑都死於亂軍之中……

朝中傳出訊息,說黎維佑是被清都王誤傷。

誤傷是不可能的,百官的意思,是清都王鄭梉在長德敗退之際,嫌棄黎維佑是累贅,又不能丟給南軍,一怒之下,殺了黎維佑。

這是弒主!

鄭氏雖然掌握了黎朝的一切軍政大權,但必須藉助黎氏的存在,才能維持鄭氏的合法地位,黎氏再弱,也是鄭氏依附的“皮”,鄭氏再強,不過是依附鄭氏的“毛”!

如果能弒主,鄭氏早就取代黎氏自立了,在消滅南面的廣南國和莫氏餘孽之前,鄭氏絕對不能稱帝。

百官們疑慮重重,敢怒不敢言而已!

這些還不是最緊迫的事,最緊迫的是清化。

南軍在長德大勝後,又在錦羅江截殺了黎朝的水軍,阮福瀕繼承廣南國大統之位後,並沒有回廣南繼位,而是一路尾隨,追逐北軍至清化。

鄭梉在南面敗退,路過清化的時候,只留下五千軍士,軍士足夠精銳,但耐不住南軍人多,車輪戰法之下,清化城不會支持太久。

清化是黎朝的南大門,也是升龍城的最後一道防線,有橫山、馬江可以依託,易守難攻,南軍一旦突破清化防線,就能沿着平原地區,直面國都升龍,北軍死了無數的將士,方纔從南軍手中奪下清化,絕不能隨意還給南軍。

增兵!

這是挽救清化唯一的辦法。

聽說華夏的天命軍,已經突破長山的嬌女隘,來到清化城下,鄭梉更加心神不寧。

當即召見了兵部尚書鄭雲簡。

沒有任何廢話,鄭梉開門見山,“老尚書,如今清化形式危急,本主打算再次親征,如何?”

“萬萬不可!”鄭雲簡心道,現在升龍城暗流涌動,這個時候豈能離開升龍城?他眯起雙目,道“我軍在清化處於守勢,又有城牆、山川之險可以利用,清化雖然危急,但並不需要主上親征,只要增派援兵即可,南軍無法突破山川、城牆之險,僵持下去,糧草耗盡時必然撤回廣南。”

鄭梉思索良久,道“依老尚書看,派出多少援兵爲宜?”

鄭雲簡道“升龍城內尚有五萬軍士……”

“什麼,才五萬?”

鄭雲簡心中鄙視,早先羣臣反對南征,你偏要一意孤行,如果不是南征,豈能損兵折將?他暗中嘆了口氣,“清都王明鑑,從長德前線撤回的軍士,尚有兩萬有餘,不過,這些軍士多數帶傷,需要休整!”

聽到“長德”這個名字,鄭梉心中一陣抽搐,這是他心中無法癒合的傷痛!長德、錦羅江之戰,北軍傷亡過萬,加上撤退過程中的傷亡,這一次征伐廣南國,不但丟失了大片的國土,還陣亡了接近兩萬軍士,這還不算傷兵!

黎朝百姓一百八十萬,帶甲軍士十萬,除了周邊府州縣駐軍一萬,剩餘的九萬都是駐紮在升龍,但陣亡了接近兩萬,另有兩萬傷兵需要休整,升龍城內,的確只剩下五萬軍士。

五萬軍士,守衛升龍城綽綽有餘,但要增援清化,就顯得捉襟見肘了,鄭梉嘆了口氣,道“派出兩萬援兵?”

“清都王明鑑,”鄭雲簡道“清化是一座堅城,南軍的火炮不足以毀壞城牆,只要派出一萬軍士即可阻擋南軍攻城,不過,華夏的天命軍來到清化,不能不防,可以派出兩萬援兵,但流下五千駐紮南定,萬一清化城有失,也可於半道接應,若是升龍城有危,這五千軍士也可解釋回援,算是一路伏兵。”

“鄭老尚書高見!”鄭梉大喜,當即派出韓進率領兩萬軍士前去解救清化,行至南定,留下五千軍士,另外一萬五千軍士前去增援清化。

鄭雲簡起身,剛要離開,卻又停住腳步,嘴脣翕動,卻沒有發出聲音。

鄭梉皺眉,“老尚書還有什麼話說?”

鄭雲簡轉過身,面對着鄭梉,微微低下頭,將自己的目光隱藏起來,“清都王,黎朝先帝已經駕崩,不知該立何人爲帝?”

鄭梉面現不悅,沉默片刻,道“老尚書擔心什麼?”

“老臣不敢,”鄭雲簡身形不動,心中卻是異常緊張,難道清都王真要走到那一步?不,現在絕對不是時候,北軍新敗,朝中大臣頗有微詞,這種時候行那萬難之事,必會千夫所指,他袖起微微發抖的雙手,道“清都王,先皇駕崩,后皇當立……”

鄭梉陰沉着臉,“依老尚書的意思,應該立何人爲帝?”

鄭雲簡的身子,一動不敢動,“老臣唯清都王馬首是瞻!”

“黎維佑的二弟黎維禑如何?”

“清都王明鑑,黎維禑不過是孩子!”鄭雲簡心中暗罵,以你清都王的權勢,無論立誰爲帝,還能逃出手心?爲何偏偏立一不諳世事的孩童,等着別人詬病?

與平安王鄭鬆相比,清都王鄭梉實在差得遠了……

鄭梉冷哼一聲,明明說唯本王馬首是瞻,現在還不是推三阻四?如果不是用兵還有幾分本事,早就該告老還鄉了!

氣呼呼地道“黎維祺陰謀反對本王,難道讓他重新繼位?”

“清都王聖明!”

鄭梉幾乎暈倒,他穩住身形後,無力地揮了揮手,“老尚書且退下,等打退了南軍,本王再確立新帝。”

鄭雲簡暗歎,在戰爭最緊要的關頭,立帝能提升士氣,爲何要等到戰爭結束?知道鄭梉已經十分不滿,他不願多言,只是拱了拱手,“老臣告退!”

……………………………………………………………………

廣南城的東北方向,有一座海港城市,叫做會安城,會安城規模遠遠比不上廣南、順化,卻是廣南國稅收最多的城市。

來會安行商,既有漢人、日本人、暹羅人,也有西洋人,在廣南阮氏的扶植下,逐漸發展爲可以和北方黎朝庯憲港相媲美的貿易港口。

當地出產絲、烏木、沈香、糖、麝香、肉桂、大米等,漢人運來瓷器、紙張、茶、武器、硝石、硫黃、鉛,日本商人通常帶來四萬至五萬兩純銀,是主要的買家。

廣南國官府在會安設立艚司,專管稅收,每艘商船根據路程遠近,一般徵收三百兩至八千兩不等,艚司下設翁該艚,由當地行商擔任,協助艚司徵收商稅。

翁該艚一般由漢人或日本人擔任,但日本國實行閉關鎖國之後,日本人的海上貿易逐漸停止,商人隨之退出會安,翁該艚由較大的漢商輪流擔任。

據不完全統計,會安現有漢人超過五千,遠遠超過葡萄牙商人和荷蘭商人的總和,所以翁該艚一職,依然由漢人擔任。

入夜之後,會安城內燈火不歇,碼頭上搬運、裝卸的工人,多是當地的京族人,矮黑,鼻翼寬大,眉骨突出,體型與漢人無異,仔細觀看,相貌上的區別還是十分明顯。

今日進出碼頭的貨物很多,翁該艚黃由榮親自來到碼頭,看着川流不息的裝卸工人,黃由榮的臉上樂開了花,彷彿工人搬運的不是貨物,而是白花花的銀子,他主動衝着工人們揮手致意,又覺得不夠真誠,隨道“工人兄弟們,你們抓緊時間搬運,不要誤了明日商船出海,銀子一份少你們的,搬運結束,還有酒菜在等着你們,吃飽喝足,天該亮了,你們可以去城內找一個娘們消遣消遣!”

“哈哈,翁該艚真是好人!”

“弟兄們,加把勁幹,搬完了貨物,我們就可以喝酒了,還是黃東主免費酒水!”

“酒菜算什麼,老子就喜歡蘭香院的小紅……”

裝卸工們都是放浪的笑聲,黃由榮也是哈哈大笑,“你們抓緊幹活,我這就回去準備酒菜!”

會安城內的燈火次第熄滅,但城外碼頭上的燈火,卻是延續到下半夜,裝卸工將一條大船上的貨物全部搬下來,又裝卸了兩條即將離岸的海船,方纔歡歡喜喜享受黃由榮的免費酒菜去了。

燈火熄滅了一大半,喧囂聲逐漸褪去,碼頭恢復了寧靜,黃由榮的身影再次出現在碼頭,身後跟着數名隨從,他朝巡視的工人一揮手,“今日這批貨物非同小可,你們下去吧,封鎖碼頭,不要讓任何人過來,今晚我要親自看守!”

“是,東主!”

等剛纔的工人走遠了,黃由榮脫下外衣,將隨從手中的燈籠罩得嚴嚴實實,過了一會,又將外衣移開,如是者三。

不消片刻,斑駁陸離的海面上,一艘懸掛着潔白色四角帆的海船出現在燈影裡,黃由榮心中一動,忙接過隨從手中的燈籠,舉在自己面前……

第333章 天命軍的饅頭第852章 毒酒第80章 築城第1217章 還有人口第1074章 皇叔父攝政王第1125章 漢人的鮮血第637章 滿載而歸第681章 相互推諉第200章 望眼欲穿第749章 隨風而動第1030章 繁華背後第23章 做親第975章 皇極殿覲見第498章 增加人口第118章 分界線第568章 拉下水第1360章 順塔故國第1121章 一點星火第270章 零死亡第407章 攻勢如潮第1144章 飛上天空第1379章 錫蘭島第506章 私自出走第939章 睡熟了第57章 防患於未然第1137章 頭骨碎裂第1265章 西海岸第914章 東出潼關第999章 清水報第568章 拉下水第45章 被甘州拋棄第408章 前進一步,生第1359章 甕中捉鱉第427章 不平等協議(上)第1240章 西洋南洋第1086章 風燭殘年第1357章 華夏海軍第886章 兩軍混戰第83章 殺戮第2章 城南古廟第387章 精神戰法第815章 旱情是騙局第1133章 實戰演習第93章 兵血第343章 陝西三邊總督第1322章 數十年後第563章 有孩子的人第835章 一戰而潰第384章 增兵第211章 即將到來的收成第703章 家中無人第386章 開花彈第633章 果然是他第696章 動了心思第479章 將門之後第570章 答思麻萬戶所第732章 白首不分離第301章 東征隴右(七)第698章 彝人就是漢人第91章 殺雞儆猴第960章 連夜攻城第831章 敢搶女人第1170章 緊追不捨第1292章 耳鬢白髮第145章 穆氏的女兒第454章 銀錢和技術第247章 天命都督府第525章 羊肉水餃第717章 投豆選舉第395章 秀才當道第409章 死者生者第1313章 的確長大了第362章 三權分立第645章 蘭州、蘭州第1122章 生路第819章 天命軍的秘密第1317章 烏思藏都司第321章 東征隴右(二十七)第789章 偷襲開封第223章 唐寅的真跡第1099章 漢蒙一家人第351章 兵臨城下第515章 慶功宴第546章 遲疑不決第685章 川黔古道第401章 婢子有那麼不堪嗎第360章 就當是聘禮了第9章 毆打家丁第53章 百匹戰馬第317章 東征隴右 (二十三)第226章 北伐甘州第727章 通家之好第1273章 普通的百姓第1029章 遊西湖第584章 大批流民第370章 真正的東主第599章 總兵跑了第1057章 眼睛綠了第115章 新的計劃第460章 爲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