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2章 千里立府

李信解救救下來的蒙古女人,足有三百多,比李向陽他們的人口多得多,他最初的想法,是在北嶺城內設置水果樓,鼓勵士兵留駐北嶺城。

但想到北嶺城東南方向,已經是一片荒蕪,便轉了想法,他要讓這些蒙古女人發揮最大的價值。

李信將大部分軍隊撤回義縣、廣寧,北嶺城內只留下一個團的士兵,同時知會義縣知縣劉之源、淩河知縣祖澤潤、廣寧知縣石廷柱、黑山知縣凌明之,在當地廣泛宣傳:當地百姓中,凡沒有成家立業者,如果自願遷往北嶺,官府給每人發一個年輕的女人,還有十隻羊、兩頭牛,已經足夠的耕地、牧場!

他相信,有這樣優厚的條件,當地的鰥夫必定會趨之若蝥,反正第三營也沒有損失,土地、女人、牛羊原先都是蒙古人的……

李信曾經聽皇上說過,要想讓異族歸化,最快的速度是聯姻!

三百餘漢人壯丁來到北嶺鎮後,雖然娶了蒙古女人,但她們的家人已經被屠殺了,僅僅歸化她們並沒有什麼意義,關鍵是北嶺鎮周圍的蒙古人。

這些蒙古人雖然被迫歸化爲漢人,但心中多少有些不甘,第三營的士兵駐紮在北嶺的時候,他們自然不敢有異動,一旦局勢上出現變化,誰也不敢將後背交給他們……

李信忽地冒出一個很特別的主意。

利用這些蒙古女人,與周圍的蒙古人聯姻!

實際上是一種交換,這三百餘蒙古女人,不嫁給漢人了,讓她們嫁給周圍成年的蒙古壯丁,不拘年齡,迎娶這些女人,也不需要聘禮,唯一的條件,就是家中必須獻出一個女人來,讓獻出的女子嫁給即將遷來的漢人壯丁。

這樣一來,即將遷入北嶺的漢人,在當地就有了姻親。

李信的目的,既是讓遷入的漢人有歸屬感,又讓蒙古人有歸屬感,在與漢人的交往中,儘快學會漢話,真正成爲漢人。

或許當地的蒙古百姓不願意用“換親”的方式與漢人聯姻,李信準備了兩條法子:先是半強迫,凡是符合條件的家庭,着人在士兵的護衛下,前去做工作,泯頑不化者,以“拒絕歸化”爲由,或驅逐,或逮捕;凡是願意甚至主動“換親”的家庭,將得到來自華夏的種子,並且有專人傳授種植技術。

李信在北鎮耽擱了半個月的時間,直到遷入的漢人全部在當地入駐,方纔起兵回廣寧。

一路之上,他都在觀測地形,在錫日塔拉河與伊瑪圖河之間,終於尋找到一片合適的土地。

水源充足、土地相對平整,或許和一牆之隔的義縣一樣,可以種植莊稼,即便不能種植莊稼,也可以在此處立城,接應孤懸在外的北嶺城。

讓李信看中這塊土地,還有一個原因,此處在邊牆西北北不過五十里,而錫日塔拉河、伊瑪圖河合流後,稱爲細河,流經義縣,再與大淩河合流……

有河必有路……

李信縱馬奔馳,將周圍的地形查看了一片,然後讓士兵們繪製出行軍草圖。

入了邊牆之後,李信紮下營帳,第一件事,便是給皇上上疏,又將行軍草圖複製了一份,一併着人送往北京。

李自成再次收到李信的上疏,立即召見了政務院總理樑文成。

樑文成給李自成行了大禮,笑道:“看皇上的臉色,應該又是某處傳來大捷吧?讓臣來猜猜,上次是遼東的第三營,這次該是西南吧?怎麼樣,張獻忠去了哪兒?”

李自成搖搖頭,“文成這次猜錯了,西南並沒有訊息過來!”

“難道還是遼東?”樑文成吃了一驚,“不會是李信冒險推進吧?”

“李信的確是在推進,不過,也不算冒險,”李自成將李信的上疏推過去,“你自己看吧!”

樑文成有些不安地接過奏摺,他的心中非常忐忑,有一種預感,極有可能又是軍事上的一次勝利。

他擔心的就是勝利。

每一次取得軍事上的勝利,都會刺激皇上的雄心,然後可能開展更大規模的戰鬥或者,要安撫收復的土地……

以前的大明時代,在遼東的戰鬥中,哪怕只是一場小小的勝利,都會被大書特書,而華夏,朝堂似乎對勝利已經麻木了,不,皇上並不早朝,華夏幾乎沒有朝堂。

如果再有一場勝利,皇上會採取什麼進一步的行動?

樑文成唯一的擔心,乃是經濟上支出太大,會將剛剛立國的華夏拖垮。

上次在蘇尼特部的戰爭,虎騎兵、狼騎兵、第一營合力,幾乎全殲了豪格的餘部,但皇上一直不肯撤兵,他就知道,皇上一定還有下一步的想法……

他小心地打開訊息,一目十行,掃了一遍,幸好沒有大勝的訊息!

這份來自遼東的奏章中,李信幾乎沒有說到戰爭,而是希望掌控已經佔據的北嶺城。

樑文成對照行軍草圖,再仔細看了一遍,不僅皺了眉頭,“皇上,北嶺幾乎是燕山的北麓,深入蒙古部落兩百餘里,此處並無多少百姓,即便遷入百姓,也很難應對滿清的騎兵……堅守北嶺這座孤城,軍事意義並不大,士兵人數少了,很難應對滿清騎兵,人數多了,補給消耗又會很大!”

“文成的意思,是要放棄北嶺城?”

“臣不敢……”

李自成哈哈大笑,“文成,‘不敢’是什麼意思?是心中反對,但不敢違逆朕的心思,因而不敢反對嗎?”

“皇上,臣有罪……”

“言者無罪!”李自成擺擺手,道:“滿清在數十年的時間內,是不是就是這樣,一步步蠶食了遼東?現在李信反其道而行,一步步向北推進,難道有錯嗎?假以時日,最終不是收回整個遼東?”

“皇上和李將軍,戰略上並沒有錯誤,不過……”

“文成是捨不得銀子吧?”李自成用手指着樑文成的鼻子,笑道:“李信歸化了上千蒙古人,又遷移了三百餘漢人壯丁在北嶺安家落戶,一分錢沒花,不知文成有何感想?”

“這……臣實在佩服李將軍!”

“僅僅佩服,遠遠不夠,”李自成道:“他向朝廷要些種子在當地試耕,這是千秋萬代的事,一旦成功了,北嶺便成爲農耕之地,華夏在北嶺的土地,再不會像漢唐那樣,重新被遊牧部落侵佔!”

“僅僅這些種子,臣一定照辦,他要多少臣就給多少,”樑文成有些心虛,小聲道:“可是,李信想要在邊牆之外的錫日塔拉河立城……這就是不小的支出了……”

“你也說過,北嶺孤城難守,”李自成笑道:“朕查閱過了,錫日塔拉河的下游,便是流經義縣的細河,這裡曾經是大唐的屬地,名爲營州。”

“皇上的意思……”

“城牆肯定要立起來,”李自成道:“朕倒是有一個想法,此處既然地勢可用,不但要立城,還要開展貿易,與蒙古人的貿易,讓蒙古人徹底倒向華夏,奧,既然是貿易城,就會有賦稅……”

樑文成心道,與蒙古人的貿易,能有多少賦稅?皇上還是要歸化蒙古人吧?“皇上,即便蒙古人奈曼旗、敖漢旗參與貿易,想要歸化他們,恐怕不易……”

“只要奈曼旗、敖漢旗參與貿易,他們不但不會破壞營州,還會保護營州,如果滿清出動騎兵搗亂,他們即便畏懼滿清的實力,不敢公然與滿清對抗,至少不會從後方搗亂吧?華夏至少少了一個敵人,至於歸化的事,也不是沒有可能……”

“皇上……”

“文成應該想到,豪格的騎兵已經被打殘,朕爲何沒有撤回第一營,還有,虎騎兵、狼騎兵爲何仍然呆在蘇尼特部?”

“難道有軍事行動?”樑文成仔細思索,臉上忽地變了色,“皇上要對蒙古各部大規模用兵?”

“不會是大規模用兵,”李自成笑道:“朕這次召見你,卻沒有同時召見牛金星,難道文成還不明白嗎?”

“皇上要在蘇尼特部立城?”樑文成幾乎不敢相信,“蘇尼特部深入大草原,東西都是蒙古人,即便蘇尼特部願意歸化爲漢人,皇上難道要讓虎騎兵、狼騎兵、第一營長期駐紮在此嗎?”

“又是擔心銀子問題!”李自成瞪了樑文成一眼,卻從抽屜中抽出一份地圖,展開在樑文成的面前,用手一指,道:“北京的正北,此處,便是蒙元的上都城,再向正北,便是漢代的上谷郡……”

樑文成大驚,“皇上要在此處立城?皇上可知道,此處距離北京城多遠?”

“朕查閱過了,一千七百里,”李自成道:“可是,滿清的都城盛京,距離北京有一千八百里,難道盛京就不要了?廣州距離北京,有四五千裡吧,廣州還要嗎?”

“皇上,”樑文成急道:“北京與廣州之間,沿途都是耕地,又有道路通行,而上谷郡卻是深入草原,倒處都是遊牧部落的騎兵……”

“文成放心,你所說的問題,朕會一一解決,”李自成笑道:“首先,朕會修築一條北京通往上谷的水泥大道……文成,你不用如此痛苦,修路的事,還早,朕知道現在沒有銀子,暫時不會修路,等到國庫充盈的時候……”

“……”

“還有,遊牧騎兵的問題,上谷郡,不,應該叫上谷府,將延伸至北方的大漠,大漠中沒有道路,北方應該沒有敵人;南方就更不用說了,那是華夏的土地;西面只剩下幾個蒙古部落,他們能夠自保就不錯了……”

樑文成思索片刻,決定讓皇帝將心中的想法全部說出來,“皇上,還有東方呢?”

“東方正是朕要說的,”李自成笑道:“文成可看清楚了,上谷府附近,阿巴噶將遷入上谷府附近,東部只剩下巴林、翁牛特、阿魯科爾沁、喀喇沁各旗,以及更東面的奈曼旗、敖漢旗,蒙古各部早已一盤散沙,各自爲戰,如果朕出動騎兵,將這些部落掃平了,就會與第三營會師,滿清將徹底失去漠南蒙古的支持!”

第1216章 銀子和糧食第74章 賜死第543章 趁亂收編第937章 故人相見第946章 龜縮保定第1384章 熟悉的身影第1378章 孤軍深入第1181章 三大草原騎兵第605章 大殿一座第768章 心病第1024章 奉獻天主,服務華夏第437章 山地炮第266章 保護麥力幹第126章 編外學子第726章 晚飯第828章 孤立開封第1229章 臨時朝會第969章 皇子的下落第566章 用殺戮和劫掠維持血性第1098章 太大太強第417章 第一次和議第1356章 九顆星的軍旗第1355章 落荒而逃第506章 私自出走第967章 好好疼她第1284章 標準配置第470章 以點代線第1113章 在商言商第195章 比拼消耗第1094章 村鎮制度第362章 三權分立第464章 本都督纔是教皇第1070章 華夏一統第1386章 海星伯爵第1349章 戰書第886章 兩軍混戰第1211章 三江平原第674章 皈依天主教第1112章 談笑間第4章 石坡山第1048章 歸還濠鏡第1051章 貿易專區第735章 夜深人靜第442章 半荒漠化的甘肅鎮第444章 兩眼死灰第1183章 布木布泰第85章 意見一致第1073章 千里奔襲第820章 一座空營第76章 請功文書第881章 大都督李自成第1137章 頭骨碎裂第122章 西寧府第967章 好好疼她第1229章 臨時朝會第1224章 教育分兩步走第1285章 唐努烏梁海第191章 流民第1103章 琉球王國第582章 火燒眉毛第754章 堅城洛陽第462章 朝廷的人第1198章 疾駛而去第1078章 報應到了第564章 百姓爲上第574章 要挾第1071章 離心第1241章 時事新聞第946章 龜縮保定第649章 王氏打磨機第15章 二妹第1186章 孝端太后第1394章 騎兵步兵,各有優劣第636章 各自罷兵第681章 相互推諉第726章 晚飯第584章 大批流民第1169章 不要回頭第977章 大學士范文程第706章 這個魔王第743章 新任參將第1370章 華夏的利益第891章 最後一次第498章 增加人口第506章 私自出走第190章 妻與妾第1325章 西班牙的困局第1367章 遠洋貿易權第1002章 責任第592章 沙柳城專賣市集第284章 龍骨木第1137章 頭骨碎裂第1368章 賠償款第212章 體香第248章 小規模,高標準第848章 哀鴻之聲第14章 貴不可言第1009章 二選一第1123章 紅衣大炮第44章 意外升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