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五章 大佛寺素面

南湘鎮的飲食文化已經十分接近樑都,雖然還是有一些地域性的差別,但風格如出一轍。比之江南,樑都的餐飲在食材的品種上顯得十分豐富,不再固執於靠江的人們最常使用的河鮮,這裡什麼食材都有,這裡的廚師什麼食材都會烹製,雞鴨魚肉,牛羊豬鵝,只有想不到,沒有看不到。

據說樑都城臨海,樑都的深海捕魚業頗爲發達,南湘鎮是江河入海的最後一站,此處雖看不到海,但因爲離海非常近,這裡的酒樓亦烹製有從深海中捕來的魚蝦,比豐州那些臨江的餐館做出來的魚鮮鮮美千萬倍,河鮮與海鮮比,在鮮美度上到底還是差了許多,蘇煙等人吃的滿嘴流油,讚不絕口。

蘇妙最喜歡吃瓏翠樓的清蒸龍蝦,做法簡單,火候卻恰到好處,肉質鮮嫩,滋味鮮美,配上店家用黃酒、香醋、醬油以及幾種秘製香料調和而成的醬汁,吃起來極是美味,滿口溢香。

在瓏翠樓內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頓,終於慰藉了在船上乾涸了兩個多月的五臟廟,同時也將旅途的疲憊一掃而空。吃飽喝足後,一行人開心愉快地從酒樓出來,剛走出酒樓,只見三輛小房子一樣華麗矜貴的楠木馬車正穩穩當當地停在瓏翠樓門前,寶纓油壁,奢華雅緻,讓從豐州城小地方來的人們全都驚呆了。

一個身材高大朗目疏眉的年輕男子腰間配了長劍,上前一步,恭恭敬敬地跪了,對着回味朗聲道:

“奴才給三爺請安,恭迎三爺回府!”

跟着這年輕男子一道前來此刻同樣跪下來無聲請安的還有和他相仿的十來個侍衛。這樣的排場讓外來的人很吃驚,本地人卻見怪不怪,碰見這樣的場景居然連駐足遠遠圍觀的人都沒有。蘇妙先是微訝,繼而也明白了,樑都以及樑都周邊是嶽樑國大部分達官貴人出沒的地方,先不說達官貴人出門時不帶幾個侍衛纔不正常,作爲達官貴人不配上十來個保鏢出門也不安全。這麼想一想也就釋然了。她很淡定。她又不是不知道回味是佳陽郡主和瑞親王的親生子,親王的兒子、皇上的侄子,沒幾個侍衛纔不正常。

蘇嫺等人卻不這樣想。他們雖然已經知道回味的身份,但那個時候回味隻身一人生活在蘇家,完全是上門女婿的感覺,他本人並沒有架子。且任由他們這些大姨子小舅子欺負,所以在他們心裡。即使已經知道了回味是王爺的兒子,感觸卻不深。然而現在到了樑都,冷不防看見這樣的排場,直到這一刻才深深地感覺到這的確是王爺的兒子。的確是屬於嶽樑國皇親國戚那一最高階層的產物,每個人的心裡都有點不自在,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彆扭感。並不是畏懼,心裡頭卻多了一點陌生。多了一點疏離。

回味不動聲色地將衆人的反應一一映入眼底,又將蘇妙的反應記在心中,獨蘇妙沒有什麼異樣的反應,她還是跟往常一樣一臉沒心沒肺的表情,此刻正好奇地上下打量着秋華,他心中稍安。

蘇妙好奇地打量着秋華,這人大概是回味的侍衛什麼的,看見回味回來這人表現得很激動,雖然臉上沒什麼表情,眼神卻波濤洶涌的,而回味面對秋華的激動卻只是淡淡地點點頭,道了聲“起來吧”,然後就對蘇妙說家裡馬車來接了,讓他們準備準備上車,從南湘鎮到樑都需要五天的路程,也是挺遠的。

蘇妙應了,這一次來了三輛馬車,座位很寬敞用不着擠在一起,所以很自然的男子坐一輛女子坐一輛,這是樑都的規矩,樑都在男女的界限上比豐州嚴格得多,有一點不注意就會被說閒話,林嫣是這麼告訴她的,可見樑都人應該是挺閒的,因爲太閒了所以喜歡傳閒話。

程鐵他們直到現在也不知道回味的真實身份,眼前的排場讓他們十分驚奇,心中深深納罕樑都的大戶人家排場果然與衆不同,跟樑都的有錢人相比,豐州的有錢人簡直就是土包子。

蘇妙自然是跟回味坐一輛馬車的,他倆倒是不用避嫌,蘇嫺和林嫣比較識趣,放任他二人坐一輛,當然也有不識趣的,當蘇妙在回味的攙扶下登上馬車時,蘇嬋先行一步,一言不發地緊隨其後上了車,蘇煙見狀,大着膽子跟上他三姐,於是回味的馬車裡多了兩根超明亮的蠟燭,每一天都將他照得雪亮耀眼。

回味啞然無語,眉角狠狠地抽了抽。

這五天的路程都是在山裡,直到入山之後蘇妙才知道,原來從南湘鎮前往樑都需要從白陽山中穿過去,橫穿山脈的路程正好是五天。據回味說,五天之後便會看到回香樓,回香樓再往前一里地就是樑都城的城門。

五天來,三輛馬車一直在草木繁茂山峰巍峨的白陽山內行走,好在是在樑都的地界,白陽山雖然原始而險峻,卻已經被開出平坦整齊的官道,這一路走的還算順暢。路上雖然沒有供人休息的客棧,倒是有不少山民開設的茶棚,因爲這是南湘鎮前往樑都的主幹道,路上的行人車輛亦有不少,尤其是做生意的車馬很多很多,讓原本應該寂寥清冷的山路顯得分外熱鬧。

三輛馬車縱向行駛,連續趕了四天的路,終於在第四天晚上歇息下來,因爲那一天黃昏突降大雨,大雨阻隔了下山的道路,冒着雨走山路非常危險,回味聽了秋華的報告之後想了想,便命他改道向另外一個方向駛去,那個方向不是下山的道路,而是上山的道路。

“下着雨,前面又被山石堵住了去路,再往前走太不安全,咱們就耽擱一天吧,前面是大佛寺,咱們過去借宿一宿,等雨停了再趕路。”回味對蘇妙說。

蘇妙並不急着趕路。聽他說便同意了,又聽見他提到“大佛寺”,微微一怔,問:

“大佛寺?可是你說的那個齋菜做的全國聞名的大佛寺?”

“沒錯,就是那裡,之前的慧海大師便是出自大佛寺,雖然後來還俗了。大佛寺一是卦籤準。二是齋菜聞名。你可以去嚐嚐,順便求個卦籤。”回味笑說。

蘇妙挑了挑眉毛,她對卦籤沒什麼興趣。齋菜嘛,倒是可以嚐嚐。

大佛寺在青鸞臺的峰頂,寺廟的設計很有意思,前面有陡峭的一百零八級臺階供善男信女們行走。寺廟後面則有平坦的坡形車道直通寺廟後門。回味很顯然不是善男信女,他直接讓馬車行駛到寺廟後門。此時天色已經黑下來,大雨依舊在下,山林間黑漆漆一片泛着詭譎的氣息,只有大佛寺的長明燈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閃爍着清奇的光芒。讓人的心在一片黑暗中得到祥和的慰藉,不安被驅散,變得寧靜踏實。

秋華下車通知了寺裡的知客僧。很快,寺院的後門大敞開。三輛馬車衝破雨簾進入寺廟內,在香火繚繞的寺廟中轉了幾個彎,來到大佛寺內的客堂區域。

大佛寺的住持早就得到消息,此刻正撐着傘在客堂門外迎接。大佛寺的住持法號空我,看年紀已經七十多歲了,連眉毛都是白色的,老和尚生得極瘦,卻精神矍鑠,十分康健。空我住持穿着一塵不染的袈裟,靜靜地站在雨中,笑得和藹,眉宇間盡是不染纖塵的高深莫測,世外高人通常都給人一種超凡脫俗斷絕俗世的感覺。

回味已經從馬車上下來,並順手攙了蘇妙一把。

空我住持雙手合十,和氣地笑道:“阿彌陀佛,回施主可是好些年都沒有來了。”

回味還了一禮,淡淡回道:“回某一直在豐州,這一趟是從豐州回到樑都,不想半路突降大雨,前方的山路堵死了,冒昧前來避雨,還望大師勿怪。”

“回施主客氣了,回施主常用的房間一直都留着,回施主請。”

“多謝大師。”回味客客氣氣地行了一禮,纔跟着接待客人的知客僧向前去。

客堂區域內有一片被用桃樹林隔開的區域是專供樑都的達官貴人使用的客堂,因爲佛門清淨地講究的是衆生平等,大佛寺在等級階級的區分上做的十分巧妙,這裡的客房沒有單獨的院落,但卻被用高高的花籬笆圍着,雖然沒有使用圍牆,花籬卻起到了圍牆的作用,既隔出了隱蔽的私人空間,同時又沒有和“衆生平等”這個理念產生衝突,可以說這樣的設計花費了許多心思。

蘇妙等人跟着回味進了一處用花障隔出的隱蔽區域,正面三間客房,東西分別是兩間廂房,畢竟這一回是蹭了回味的光兒,所以回味單獨住在他以前的房間,其他人都是兩個人一間房。

蘇妙和蘇嬋住在回味隔壁,簡單收拾了一下行李,已經到了該睡覺的時間,外面依舊大雨瓢潑,這會子還加上了悶雷在天邊洶涌翻滾,回味不放心蘇妙,特別過來看了一眼,蘇妙就問他:

“不是說齋菜很有名麼,現在能吃嗎?”

回味失笑,回答說:“大佛寺的齋菜是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限時限量供應的,你運氣好,明天是十五,明天多留一天,你們都嚐嚐。我剛剛讓人去請寺裡煮點素面,這裡的素面也好吃。”

蘇妙聽說今天吃不上大佛寺最有名的齋菜本來很失望,聽他說素面也很好吃,馬上又高興起來,笑得陽光燦爛的,頓了頓,又問:

“既然是限時限量供應,也不是大清早就能吃到吧?”

“午時開始,限時一個時辰,一個時辰之後就要等到十天以後了。明天的大佛寺會非常擁擠,你們做好心理準備吧。”回味笑說。

“有什麼好吃的,不過是個噱頭,寺廟說白了也是在做生意,這種把戲不過是寺廟做生意的手段罷了,還真有人上當,樑都的人也太閒了吧!”蘇嬋扁扁嘴,不以爲然地說,她正橫臥在牀上看畫本,葛布衣褲,翹着雙腳,在回味看來很是沒規矩,偏他又不能說什麼,只能在心裡無奈,他這個小姨子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嫁出去,要是一輩子嫁不出去,他絕對一輩子沒好日子過。

“大佛寺的齋菜都傳到豐州去了,這樣的知名度,一定很好吃!”蘇妙卻很買賬,一本正經地對她說。

蘇嬋從鼻子裡嗤了一聲。

小沙彌送進來三碗素面,蘇妙很高興,她已經餓了一天了,拉過凳子坐在窗下大口吃起面來。

這是一碗很神奇的面,以寺院後面的白陽泉水煮成,麪條則選用了麥芯粉,根根筋道爽滑。素面的關鍵主要是在湯料的熬製,面在味,味在湯,湯顯功,大佛寺的素面自然是不能沾染葷腥的,佛教的“腥”指的是有生命的東西,而“葷”則是指氣味濃烈的食物,比如蔥薑蒜韭菜等,在佛語中腥纔是肉菜,葷指的是味道。

因爲要戒除葷腥,大佛寺的素面自然不能用肉或味道強烈的配料,於是這裡的麪湯便成了滋味相當鮮明的一大特色,大佛寺的素面湯底是用枸杞、大棗、當歸、紅參配以香菇、綠菜等食材經過文武火十個小時的交融煮制熬成的,當輔料的滋味完全釋放在湯中時,那深厚濃醇形成了大佛寺獨具匠心之味,再配以大佛寺自產的醬油和麻醬,本色清淡,善巧方便,鮮香可口,回味無窮。

一碗熱騰騰的湯麪下肚,蘇妙忘記了陰雨連綿帶給人的焦躁和膩煩,從味蕾到脾胃都是一種說不出的舒坦。

“好吃!”她意猶未盡地感嘆道,一雙眼笑成了月牙兒。

“這家廟還挺會煮麪的。”蘇嬋難得誇獎一句,這說明此處的素面確實美味。

“還吃嗎,再讓他們煮一碗?”回味含着笑問。

蘇嬋搖着腦袋,說了一句“吃飽了”,擱下碗筷,起身回到屏風後面躺着去了。

蘇妙和回味坐在外屋繼續吃麪,蘇妙歪着腦袋想了一會兒,問出了這兩天來她一直比較在意的問題:

“你爹孃是不是也回樑都了,咱們去莊子之前要不要先去看看你爹孃?”

第四百四一章 真正的魔廚第六百一一章 酒品真差第一百九四章 對酌第四百八三章 切開黑第二百八六章 青竹臥雪第三章 長樂鎮第三百二八章 人爲事故第四百三一章 強敵們第三百三十章 掐架第五百九十章 太子府(一)——第五百三五章 身份第四百二八章 對手個個是奇葩第二百六五章 破不開的賽況——薺菜春捲VS野鴨菜飯第一百二二章 生病第三百零六章 撐了第五百二十章 分歧第三百十七章 姑蘇羊肉湯VS鴨血粉絲湯第四百五八章 清晨第四百一十章 鐵板燒與金芙蓉糕第四百零八章 表演的青年第三百四七章 隱性規則第一百五七章 屋頂第四十五章 弟弟的理想和現實第一百七八章 第一道菜第六百零二章 丁芸第一百十章 欠揍第二百五七章 兩匹紫雲緞的得主第五百七六章 不許和我搶第五百六八章 可麗餅(上)第六百三七章 鍾情權利的女人第四百四七章 強硬的邀請第四百三一章 強敵們第四百一七章 遺失的明珠第五百九九章 樑琦的往事第一百二七章 意圖第四百七五章 三爺第四百八五章 探問第五百九七章 怒絕第五百八二章 決勝賽的三人第五百六十章 國宴表演第四百九七章 到此爲止的能力第二百六九章 山雨第二十七章 長樂鎮魚市節第五百一九章 惡行第一百三七章 豐州第一樓第二百二六章 燙傷第一百十八章 意外之人第二百五六章 死結第四百六六章 氣氛古怪的樑鑠一家第六十五章 認親第二百二十章 咬一口第六百二六章 混亂的帝國第三百零六章第 撐了第五百七三章 搶親第二百四九地章 難題——非本地食材第九十八章 放榜第五百二八章 玉米濃湯第六百三二章 回答第三百九九章 刺殺第五十一章 失意的完美主義第六百三五章 在情恨中消亡第六百一四章 樑喜第五百三九章 外表美?內在美?第五百七五章 爭奪戰第二百四四章 陰招第三百四四章 金蟾第八十八章 父親第三百二四章 進展第一百七六章 狂傲的老頭第三百三一決章 決定第九章 鶴山第三百四七章 隱性規則第三百十三章 千張包子第五十八章 蘇菜館第四百三五章 “華麗”是什麼菜?第一百九一章 解不開的淒涼第二百一八章 拒絕第三百五七章 自封爲對手的少女第五百二七章 氣氛的左右者第一百三二章 端倪初露第四十四章 鋪子第三百八三章 關於長公主的流言第四百二七章 抽籤會第一百八六章 結怨第一百十四章 黑馬第五百五五章 輸贏第六百二八章 出征前夜第一百五二章 泰斗上門第五百零九章 突然來訪第二百一九章 誤傷第三百四三章 秦安的最後一戰第六百五三章 夏熱炎炎第四十四章 鋪子第一百五二章 泰斗上門第四百一七章 遺失的明珠第一百三三章 大生意的預感第四百七六章 主動與被動第六百一七章 少女的血色往事第四百四六章 是羞辱也是事實第三百十九章 輸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