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 都憋屈

155.都憋屈 妙手生春 青豆

155.都憋屈

馬車駛到天然居,時已近晚,黃昏時分的豫洲城在一片水氣之中,更顯得寒冷而陰沉。挾着寒風進了廳裡,掌櫃地連忙上前來招呼。

這時候廳裡的客人很多,但卻比平時安靜,不論說話還是吃飯都儘量小聲,這陣仗只表明了一個事兒,那就是那位杜敬璋經常調侃着稱聖天子君父的萬歲爺在樓上用飯。

把禦寒的大氅遞給掌櫃,姚海棠問道:“這還沒到飯點兒呢,怎麼就來了?”

“東家和爺也就前後腳的事兒,小的剛把菜譜送上去,這會兒正在定菜單,東家要麼上去看看。”掌櫃的是明眼人,雖然知道他們這位東家和京裡某位關係深切,但起先皇帝單把姚海棠叫過去,掌櫃就明白了一些事了。

“不去……”

才說完不去,那倆黑衣人就齊刷刷地看過來,姚海棠只好說道:“我去廚房,行嗎?”

倆黑衣人這才“噢”了一聲,然後就各歸各位了。姚海棠則一邊鄭着袖子上廚房,一邊忍不住嘀咕:“別的姑娘要是準皇上兒媳婦,絕對不會用做菜這種方式來留好印象,人家不是琴棋書畫,就是賢良淑德,至少也得是勤儉持家,怎麼到我這就這麼俗呢”

其實她覺得皇帝就是爲了嘗她的菜來的,真不是她自戀,皇帝和杜敬璋都愛吃的那幾道菜,她敢拍着胸脯說一句:“誰做的都不如我做的好吃。”

那是啊,在雲涇河她可勁兒鑽研這幾道菜,味道不好那才奇怪了。

其實也就是幾樣蔬菜,處理起來細緻一些,這幾樣蔬菜本身多少都帶着些泥腥氣,要麼本身有些微辛辣之氣。比如水蘿蔔,她就好切大塊兒,光用大醬加老湯燜煮,等煮得軟爛了,肉湯煲透了水蘿蔔,那湯水兒出稠得掛成了漿裹在水蘿蔔上。

濃郁的漿汁和紅燒肉的湯汁近乎一個顏色,水蘿蔔一裝盤看着就跟一盤紅燒肉似的,但只要一下筷子,那就保準停不了。當然,姚海棠不愛這麼吃,覺得這樣吃不着水蘿蔔本身的味道,不過這樣軟爛而入味兒,吃起來絕對比肉還香,肉還缺了這份甜爽。

菜做好了往雅間一送,這下顯出皇帝的好涵養來了,姚海棠做菜就一個字兒——慢。皇帝居然不催,身邊的人也不催,離點菜都過了一個時辰,菜才上齊了。

皇帝還居然只看一眼就說:“人呢,做完菜都不帶露個臉的?”

其實這會兒姚海棠就在外邊,聽着這個她忍不住腹誹:“又不是做好事不留名,用得着這樣嘛”

順着挑開的簾子走進去,姚海棠又是堆了滿臉的笑,皇帝看了她幾眼,然後吐了個“坐”字。姚海棠乖乖坐下了,然後等着皇帝發話兒。

“都是你做的?”

“回皇上,不是,熱菜都是民女做的,涼菜都是晚飯前廚房裡準備好了的。”看着桌上的菜,姚海棠想了想覺得人皇帝也很節儉,統共才點三素兩葷一湯,外加兩小碟涼菜。

皇帝點頭開始動筷子,姚海棠前邊兒也有套碗筷,然後她就在糾結自己是動筷子還是不動筷子,到底那樣兒才合規矩,杜敬璋可沒說過這場面應該怎麼辦啊

最後還是皇帝看了身邊的人一眼,然後就有人上前來給姚海棠佈菜,飯桌上的規矩是安靜,嘴不說話、吃不出聲兒。布好了菜姚海棠也就明白了,皇帝這是讓她吃飯呢。

趕緊陪着吃,菜都用小碟呈到她面前來了,每樣菜吃完了纔會布新的菜來,盤子裡絕對不會同時有兩碗不同的菜。於是姚海棠知道從前杜敬璋在雲涇河,已經算規矩小的了,眼前這吃飯纔算是正規矩

這樣吃飯姚海棠一般吃不飽,她最饞的還是用水蘿蔔的濃濃漿汁拌飯,在杜敬璋那兒她敢這麼幹,在皇帝這……還是算了吧。

吃過飯後上了茶點,這時纔是說話的時候,還是皇帝先開了口:“菜不錯。”

“謝皇上誇獎,民女也就這麼點手藝還能見得人了。”姚海棠覺得自己這樣不算太過謙虛,恰好恰好

然後皇帝看着她有一會兒沒說話,越看越能讓人汗毛一根一根全立起來,這時皇帝才說道:“既然得了名牌,以後稱名就行了,老四慣來規矩好,怎麼反倒招了你這麼個看着規矩,其實不懂規矩的。”

皇帝果然是一針見血,就知道姚海棠只不過是個花架子,也就是看着好罷了。

嘿然笑了兩聲,姚海棠說:“回皇上,這叫物極必反、月滿則盈。”

“物極必反,這話倒說得有意思。水運的事辦了,怎麼個想法?”皇帝問道。

然後姚海棠就在那兒使勁想,這事應該怎麼回答,最後決定還是老實表達自己的情緒比較穩妥:“辦是辦了,至於想法,挺憋屈的,我是捧着滿腔熱情來的,希望把自己的事情處理好,結果倒好,還是被安排了。這感覺就不大好了,就像是準備做一桌子好吃的犒勞自己,結果回頭一看桌上都擺滿了,且不說是不是自己愛吃的吧,感覺不對。雖然我自己做的未必能比現在好,可人總得見事才能成長,吃一塹長一智嘛,這塹他吃了,智總不至於還能長我腦袋上。”

或許是她這副憋着委屈的樣子讓皇帝覺得很順眼,她這話一說完皇帝的眼角就見了笑紋:“也是見着個不領情的了,老四最好安排,不管別人還是自己,只要是他親近的人,他都得安排得周到了才放心……海棠啊”

“是,皇上。”

“不止你不願意領受這份出自於好意的安排,朕也不願意,朕既君又父,到頭來卻被自己兒子安排了,你說朕是不是比你更該覺得憋屈。”皇帝話是這麼說的,可表現得非常淡然,甚至還有一點兒……享受。

或許在皇帝看來,這種安排就是“孝”,當然這也可能就是杜敬璋“孝”的方式。明裡跟他這位君父不對盤兒,其實暗地裡恨不得把一切事情都處理在他手裡,不讓誰操心。

“那是四公子孝順皇上。”姚海棠就只能這麼回答了。

皇帝卻是瞥了她一眼,眼光跟刀子似地削了過來:“那水運一事,就是老四在顧惜你。”

這話聽着就像在問:“這話你信朕都不信”

姚海棠也不能信,其實她還真和皇帝一樣瞭解杜敬璋,他就是事嘮慣了,說好聽點兒就是一貫來的良好責任心。

倆被安排的互相看了一眼,然後各自輕咳了一聲,姚海棠又說道:“不知道皇上什麼時候返京,眼下年關近了,江上水氣大,可得挑個好天兒。”

皇帝應了她一聲,然後像杜敬璋一樣挑了眉,這時姚海棠才發現這倆父子真的很像,從細節方面看的話絕對是越看越像。

“這兩年可能有戰事,許會安排老四去,不承位也總得有些倚仗,這天下要麼得政權,要麼得軍權,前者他不要那就只能安排後者。這條路會苦些累些,捨得嗎?”皇帝這話聽着更像是在問“值得嗎”。

皇帝的問題真是一個比一個不好答,這些話她本來聽都不能聽,可皇帝不但當着她面兒說了,還非得問她一句,連讓她裝糊塗混過去的機會都沒有:“人一生下來就得準備好吃苦受累,畢竟誰活在這世上都不易。販夫走卒有販夫走卒的生計,王候親貴有王候親貴的思慮,又不是說生在帝王家就一定不用吃苦受累的,苦難才能磨練人,愈居高位才愈需經受磨礪。”

她這話說得自己都覺得酸,不過沒關係,她倒牙了皇帝不倒就成了。

別說,她這番話皇帝還聽着挺受用,這世上多的是人認爲王候公卿就是生來享福享樂的。不管怎麼樣,眼前這姑娘答得出這樣的話,至少說明是個看得明白的,不會一飛上枝頭就飄飄然忘乎所以。

“記住你自己說的這番話,人生於世多有不易,唯經苦難以成人成事立家立業。”皇帝三言兩語就把姚海棠一大段話給總結了。

然後姚海棠就想抽自己,早知道隨便答就是了,現在倒好自己給自己找了罪受,回京了跟杜敬璋一說今天這些對話,杜敬璋指定得笑話她——夠好拿話吊的

兩天後回到京城,姚海棠是和皇帝一條船回來的,皇帝沒發話讓她離開,她不敢自己先走人,萬一唸叨起來她先跑了,指不定皇帝怎麼想她呢。

好不容易脫開了這出,趕緊回了天然居,高掌櫃一見了她就探出腦袋來說:“喲,東家回來了。”

“啊我活着回來了。”姚海棠苦着張臉說道。

後邊的安豐聽着直笑:“沒這麼誇張,給姑娘準備點吃的,待會兒她就好了。”

高掌櫃安排人去歸置行李準備吃食,然後才向姚海棠說道:“東家,四公子在後邊兒院裡等您呢。”

姚海棠一聽就往後邊兒走,她半是急於抗議,半是急於去訴苦的,這一趟豫洲雖然結果不錯,但過程很淒涼啊

杜敬璋這動機不純的,緊等着收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