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馬季常政出三分 休國民計讓

侯超再次認真點頭說道:“蒯大人所言甚是,大爲有理,孤很贊同。至於具體實施的方法……季常(馬良字表)啊,你有什麼好的想法沒?”馬良聞言眼睛忽然一亮,而後舉步出列拱手答道:“臣只有七字獻上。”

侯超聞言“哦”了一聲,在場的衆人也同時把好奇的目光集中在了馬良的身上,諸葛亮則是掛着欣賞的威脅望着馬良。侯超右手輕輕撫摸着自己的下巴淡淡問道:“請季常快快說來是哪七個字?”馬良聞言轉頭看向諸葛亮,諸葛點頭對馬良露出一個鼓勵的微笑。馬良鄭重的拱手一字一頓的回答說道:“止戈,修政,讓荊州。”

衆人聽到馬良前四個字時還沒有什麼特別的面部表情,但當馬良說完最後三個字時大家卻同時露出了一臉的驚訝!侯超依然用右手撫摸着下巴輕輕重複着馬良說的那七個字:“止戈,修政,讓荊州?”侯超心中又暗自說道:這馬良是高人啊,怪不得當年的劉備那麼仰仗他呢,諸葛推薦的都是重量級人物啊,如果我猜的不錯這‘讓荊州’一手……

侯超不在思索隨即開口鄭重問道:“還請季常詳細解說一下此七字真言的含義爲何。”

馬良聽了恭敬的拱手再一禮然後驕傲的站直了身子,瀟灑輕甩衣袖說道:“戈者,雙刃也。主公自建業以來大都常年征戰,兵士終年帶甲、鋒刃久時在身。然,兵者利器既能傷人又可傷己。主公常年用兵使得轄下百姓苦於勞役、工臣苦於支戰,國政大事皆爲戰者,黷武如此民將安生?故,主公首當藏隱利器撫慰民心,後繁盛農商、興修水利、擴寬通路。如此待到民勝國昌之際,主公精兵再出之時則可一舉掃平天下!”說着馬良右手一揮做了一個橫掃的動作。衆人聽了紛紛點頭,蒯氏兄弟也很是佩服連連稱讚。

馬良看了衆人一圈之後纔再次開口說道:“政者,國基也。自主公創業以來,每每出政異於他人,軍制、府策更是新穎別出。主公敢爲人先的將軍、政職權兩分。今滕國刺史、州牧已非前之刺史,滕之刺史只掌兵,揮使一州之兵。而州牧也已成爲一州首政,布控州內官員、糧草。刺史有兵無糧將不敢滋事,州牧有糧無兵更是無膽自立,軍、政分家乃大智也。然,軍政分別法律不明、細則不清、倚靠不正,日久必將出亂。故,主公應當明確出令法則、分清規界,使得將全心指兵,官盡心輔政,將官相合方可強國!”

衆人聽了同時眼睛一亮然後又是一陣點頭,直到這時有一些官員才明白侯超制定刺史管軍,州牧管政,一州之內刺史、州牧共存的現象是怎麼回事。馬良雖然沒有太過細緻的說出軍政分家時出現才弊端和潛在威脅但他不是傻子,經馬良思路這麼一牽引侯超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後續的事情。一個賢明的臣子不一定非要什麼都說的那樣詳細,他只需一個引線給上位的君主指出一個方向就可以了,要做什麼該如何去做讓主公自己去想,臣子不能什麼都爲君主籌劃好,因爲這樣賢明的將不是君主而是某個大臣了。

侯超重重的點着頭,馬良等侯超消化了一會他的理論纔再次開口說道:“此乃止戈、修政之意。”衆人當然都聽明白了這是前四字的意思了,但大家最關心的還是最後三字的意思啊!這時蒯越迫不及待的代替衆人出言問道:“那‘讓荊州’又是何解?莫不是把荊州拱手讓與他人吧?”馬良聽了一個微笑說道:“然也!”

馬良此言一出滿場皆驚,衆人開始騷亂起來。文臣中有罵馬良叛國的,有罵馬良居心叵測的,還有人罵馬良是庸才誤主的。武將們則是各個怒目相向,還有幾個已經把右手放在佩劍柄上做出隨時都會拔劍的動作。侯超被眼前騷亂的人們搞的心情有些不悅,於是右手再次拍向虎威椅的扶手上,發出響亮的一個聲響。侯超內心和口中同時發出一個聲音:“(好疼啊~)安靜點!”

侯超收回拍的發紅的右手藏在身後使勁的抖了抖,怒目望着安靜下來的衆人,片刻之後他纔開口說道:“稍安勿躁!孤需要的是淡定沉着的股肱之臣,不是一羣遇事只會大吵大鬧的匹夫。”說完侯超再次環視一眼身前衆人,人們被看的各個尷尬的退回原位,這時侯超才伸手指着馬良說道:“季常你繼續說,何爲讓荊州?”

馬良用欣賞和敬佩的眼光認真的望了侯超一會,忽然他感覺自己有些失態了於是低頭拱手躬身一拜然後起身挺直了身子淡然開口說道:“荊州,上銜司兗、東靠汝揚、西接巴蜀、下近交蠻,實乃兵甲必爭之地,既是必爭之地就乃大凶之地!東吳孫氏恐他人佔長江上流故久欲得之;江夏劉備爲圖抱負也定將借荊州起業;西蜀劉璋雖無意外戰,但若有強敵盤於荊州其必將重兵陳疆以防患未然。若孫、劉一家佔得荊州,蜀地則更遠隔山觀虎鬥,若我大滕得了荊州那劉、孫、蜀以及西涼馬氏必將再組聯盟同時發難我軍。前漢獻帝傳聞現居漢中,至今未見露面恐是凶多吉少之數,但若馬氏假借帝命下旨徵繳,那天下之心必將傾於他處。若我軍安心發展己政將荊州讓與劉備,久後東吳必將起兵征討之。待到雙方力疲我軍在揮軍南下,荊、吳之地定是滕國新疆也!”

侯超雙眼放光,因爲他這個從未來穿越來的人太知道劉備和孫權幹那一架的後果了,蜀國直接被打掉了大部分主力軍,孫權也是用光了多年來的儲蓄。如果那時候真能出兵一舉拿下兩地,呵呵呵~那三國戰亂將提前結束,自己也過過皇帝癮!但時候什麼高麗、倭國的,老子全都滅了去,看你們還囂張!我水軍要強大點,裝個馬達我隨便把八國聯軍都欺負個遍,並在他們的國土上都立上一個大大的石碑,當古董紀念給他們留到現代,上面只用漢字刻上上九個大字“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侯超還在YY中內,馬良發言已經停下老半天了。馬良看侯超投入的樣子以爲他還在沉思自己的策略呢,於是內心產生了一股感動的熱流:這主公太值得輔佐了……

侯超走神又有一會才恢復過來,見衆人都認真的看着自己他的老臉不禁也有些微紅:都看着人家幹嗎,人家其實很靦腆的……

侯超坐直身體然後清清嗓子纔開口說道:“馬良說的很有道理啊!將危險的地方交給敵人處理,待敵人內鬥之時我軍在及時出手光復荊州!這計策好啊!”侯超覺得好可是荊州好多官員就覺得不好了,蒯越第一個出列發言抗議:“主公啊!荊州不可拱手於他人啊!佔荊州下可擊孫吳、西可攻劉蜀,如此用兵之地決不可送與他人啊!馬良就是誤國誤民的奸人啊!主公!”蒯越一帶頭,其他荊州官員紛紛出列附和再次聲討馬良,連劉琮都戰了出來加入反對的陣列之中。

侯超再次被吵怒了,這次他兩手同時拍向椅的扶手!“嘭!”的一聲巨響,在荊州吵鬧的官員再次被震的安靜了下來。侯超怒怒的點着頭說道:“別以爲我不知道你們心裡打着什麼算盤,孤都知道你們是捨不得你們在荊州的家業!哼~這荊州大部都被劉賊所佔,僅剩襄陽一個孤郡,如果現在我軍與劉備開戰那江東的孫吳定會再次與其團結起來前後夾擊我軍,原本低迷的士氣如果再受創擊,那我們失去的將不止是一個荊州那麼簡單了!所以讓出荊州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蒯越拱手接口說道:“可是主公讓出荊州那我這些官員該怎麼辦啊……”侯超揮手止住蒯越的發言然後開口說道:“我是不會虧待我手下的臣工的,你們原來有的我還會給你們,甚至是賜予你們更多的東西!荊州纔多大點地方?孤手握六州,還不能給你們些優惠嗎?經商的稅率算低點,屯地的地價算便宜點,這不都有了嗎?回去把你們的拿不動的變賣一下,把一個空客氣讓給劉備嘛,來孤這,六州土地隨你們選!隨便告訴那些士紳們,希望來孤這裡定居的孤也是熱烈歡迎嘛~你有我有大家有嘛~放心不會虧待你們的啦~”

經侯超這麼一忽悠荊州官員們臉上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侯超許給他們的美好的虛晃景象真是太美了,能擁有比現在更多的財富土地是哪個士紳家族不喜歡的呢!也正因爲侯超的這一番說辭,使得荊州大半士紳舉家北遷,士紳隨之帶走的還有更多多佃戶和農民,以至於使劉備得到的是一個空殼似的荊州,這是後話在此暫先不提。

侯超見衆人樂的臉色都笑出了花,於是接口繼續說道:“我已經說過荊州大部爲劉賊所佔,僅剩襄陽這一大郡,所以太守之位尤爲重要。蒯良,襄陽太守之位非汝莫屬,要盡力爲孤守住這裡啊!”

蒯良聞言一驚,爾後快速恢復平靜舉步出列拱手說道:“臣定死守襄陽,爲主上盡忠!”侯超呵呵一笑說道:“不要說的那麼悲壯,孤會給你留下一大批幫手的。黃忠、文聘、于禁、張合、呂蒙、徐盛聽令!”六人聞令大步出列拱手候令。

侯超大手一揮說道:“命黃忠爲襄陽守將,張合、文聘、于禁爲副將,領軍十萬鎮守襄陽城。命呂蒙、徐盛率領水軍五萬駐守城外軍港協助守城。諸位謹記,城在人在城失人亡!”聽令的六位將軍聽完侯超的話眼睛同時一亮,同時拱手喝道:“末將接令!城在人在,城失人亡!”侯超聽到六個有力的喝聲滿意的點了點頭,揮手示意六人退下。

這時侯超又看向馬良說道:“季常也留在襄陽幫助蒯良先生吧,另外我會在抽調些其他能人前來相助的。”說着侯超把目光又落在荊州官員們身上:“當然,如果荊州舊部有願意留下來的更好啊,戰後發展家鄉建設家鄉是很關榮的事情嘛!”衆荊州官員聽了趕緊拱手錶忠說道:“我等願追隨主公身邊,隨時聆聽主公教誨。”侯超聽了呵呵淡然一笑,心裡暗罵:你們這般老狐狸。

這時劉琮可憐巴巴的望向侯超,侯超的目光與劉琮交織在一起。侯超忽然想到什麼似的撓頭說道:“劉琮啊,荊州你也別呆了,雖然是你父輩的基業但這裡兵荒馬亂的也不適合你。這樣吧,劉琮即日起改任青州牧吧,陳登改爲兗州牧。讓紀靈做青州刺史去輔佐你吧。紀靈?”

紀靈出列拱手答道:“末將定將全力配合劉州牧。”劉琮仍舊倔強的再進行最後的反抗:“請主公明鑑,荊州乃祖上基業所在我安忍棄之……”侯超有些微怒的回答說道:“劉琮啊,孤實在是爲你着想啊~荊州現在只剩下一個襄陽了,你在這不安全啊。荊州咱們已經摺了蔡瑁、張允和衆多的水軍了,孤實不忍心再看你出點差池……”

侯超話語表面苦口婆心實際確是在提醒衆人蔡瑁、張允的前車之鑑他不想再犯了,你必須得挪地方。荊州衆臣又不是弱智,他們當然聽得出來侯超話語的含義,於是荊州官員趕緊第一時間上前出言勸阻劉琮,劉琮眼帶淚花卑躬屈膝的向侯超連忙賠罪,然後接下了調任青州的命令。

侯超留下了重兵防守襄陽,自己則帶領大軍徐徐撤回長江北地。突騎營的兵馬侯超就留在了太史慈處。太史慈重新被任命汝南刺史,率破軍營駐軍壽春。文欽被命率軍三萬駐軍合肥,周泰、蔣欽領徐州水軍駐烏林。紀靈、劉琮一起赴任青州,劉琮實際就是個吃閒飯的州牧,青州軍事完全由紀靈接管,政務則全由青州別駕孫乾主持。張遼堅字營被調往徐州休整駐紮;趙雲勇字營被調往長安西側駐紮,加大對西涼馬軍防禦。重騎營留在了洛陽,鷹羽營留在了襄陽。

赤壁之戰是侯超唯一一次沒有褒獎提升官員的戰爭,衆人心中也有陰霾,心中都憋了一口悶氣。侯超採納了馬良的計策,讓出荊州之後開始聚集人才着力制定法令,並再次頒發休民令。同時還頒發了一個勵民令,大體意思就是要獎勵那些勞動生產優秀的人員,大力豎立勞動模範,其獎金更是任誰見了都垂涎欲滴。有大的獎勵纔會有大的動力,這是侯超提出的理論。說真的,在那鉅額獎金的誘惑下,侯超勢力範圍內人民羣衆的勞動熱情還真是有了極大的提高,向中國早先大躍進時期一樣,太陽剛出來人們就帶着燦爛的笑容奔赴向各自的崗位。

侯超政府也第一次明確的用法律嚴格規劃了刺史和州牧的分工,刺史第一次作爲一州內最高軍事統領的名詞存在,而州牧在正式被定義爲一州內最高行政長官的代名詞,自此侯超政府軍政正式分家。侯超的創舉可謂層出不窮,他一鳴驚人的提出爵位與領地的分家理念,即政府授予個人的爵位不在有領地賞賜而換做了終身的金錢獎勵。說白了就是領你相應爵位的工資,而其爵位的工資不是由國家發送給你的而是由你所受封領域的一年收入的百分比。

比如琅琊侯,他的爵位工資就是琅琊郡內一年稅收的百分之幾。當然具體頒發多少錢才合適,侯超的衆多官員們還在商定之中。不在給土地,但你受封的土地會養着你,一直到你封爵被剝奪爲止。其實早期侯超就已經這麼做了,只是沒有形成有法律效應的規定而已,這次在侯超的強烈建議下,官員爵位封賞的法規制定也在商討之中。

第39章 生死共同赴玄武第6章 汝南城子義演兵 校武場二將爭印第五章 下少年勇賭命相搏第20章 爭鋒對血戰到底(下)第23章 爲飯來吳軍迎客第21章 二戰神不敵一龍(上)第32章 爲救兒太后掛帥第36章 添虎符女軍壯行第41章 設天陰先登就位第37章 終出征三子激瑜第26章 先一步諸葛定謀 籌赤壁只欠東第17章 算天象調運水軍 恬無恥以多抵重第16章 損兩弟劉備伐吳第7章 賜軍銜戰力重布第六章 上方得生又陷重圍第18章 徵西蜀小聚一桌第1章 各精銳入駐受訓第8章 兄弟情比山更重 獎衆臣戰意新野第二十二章 上二花紅青兵崛起第第12章 準時機洪勢崛起第三十三章 下二相引迫你征戰第67章 當示弱司馬封公第43章 黃月英計謀吳兵第28章 管李薦司馬入帳 終得信中牟訪賢第21章 反中計太史犯險 浴血戰徐晃救危第28章 命已定商議投誠 思後路原來已久第11章 敗紀兲爲兄雪恥第29章 威猶在漢榮赴義第29章 深思謀設陣高(上)第17章 晉新星誅斬叛臣第4章 首現陣醜軍殺狼 無奈何而燃狼煙第17章 命註定睿塒受法 山中日世外多時第39章 尋奇兵侯鋒探墓第26章 八百勇志破吳軍(下)第36章 添虎符女軍壯行第23章 爲飯來吳軍迎客第4章 序幕開亂世爭霸 謝美意欲先建功第30章 倆莽夫累軍中伏 周郎算二炎江面第6章 乾坤壇再逢皇者第15章 取漢中馬鉅獻策 負義人楊松賣城第17章 賞馬鈞公孫奔喪第十章 下萬艱難意圖出山第5章 漢中援出工無力 錦馬超戰中耀光第三十章 上引入局隔岸觀火第20章 衆爺怒戰事升級 拼比爹驚嚇小吏第7章 反侯盟宛城會師 各懷胎定計攻城第5章 晉國公臣民歸心第29章 探密友茅屋對策 二賢弟許昌探第30章 一贖金各意不同(下)第22章 長勝威龍鳳終遇(上)第12章 爲紅顏二徵江東 賽智謀公瑾略第13章 終安心愛子歸來(下)第23章 伐長安文丑出謀 尋賣家李四密行第29章 袁公子助曹奪關 曹孟德力佔幷州第26章 徵劉備孫權釁事(上)第27章 不出料各處皆應 變數出周瑜改第20章 剛柔並冊封倭王第2章 精兵營牽動訓練第26章 首出戰鍾會謀斷第25章 出重圍天象再變(下)第53章 藥初成疑心不解第26章 三戰中兩弱一強第64章 萬火急各將接令第57章 子念父重返洛陽第1章 新霸現曹勢敗走 展內政滕侯冶鐵第43章 黃月英計謀吳兵第35章 受虎符軍師亦女第20章 探廬江夜窺喬府 紅魅影如影隨形第32章 命歸順孟德留遺 入小沛欲辨真僞第20章 宿敵戰奇兵再出(上)第64章 病臥前多是相熟本章無正文有興趣可以一看第27章 鷸蚌鬥白馬官渡 狼共舞再算青州第11章 傲使然敗走麥城第21章 將軍怒大舉攻曹 戰前侯超慰兵第二十五章 下陷重萬難脫身第24章 戰三線再現烽煙第44章 北門前方明禍心第43章 黃月英計謀吳兵第34章 輔幼稚羣臣效力 報恩情月弦買第6章 乾坤壇再逢皇者第一章 上攻漢中強兵硬弩第28章 多方難淺灘困龍第17章 紀子勇率衆來降 獻玉璽嘉封鎮東第21章 將軍怒大舉攻曹 戰前侯超慰兵第1章 遊戲間夢迴大漢 黃口兒初涉亂世第47章 難安奈終欲出手第13章 操婚事罡義大喜 換駿馬衆將升官第28章 仇必報進兵廬江(上)第37章 悲傷絕當愁灌頂第63章 再逼宮成就僞帝第32章 討還價二五成交(下)第1章 各精銳入駐受訓第二十九章 下講八陣各思不同第65章 大殿前對峙龍虎第62章 初逼宮暗圖太后第31章 多怪異山中陰謀(上)第34章 正名言漢皇禪位(上)第22章 戰場息萬變難測 始料及福禍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