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九章 再次選相

清晨,郭宋一家和往常一樣聚在餐桌前,只有長子郭錦城的座位空着。

“夫君,阿城怎麼樣了?”問話的是劉採春,她有四個月身孕了,小腹已微微隆起。

郭宋微微笑道:“他之前去居安坊教書,我覺得不太安全,又讓他去《長安快報》當執筆去了。”

飯堂內頓時熱鬧起來,阿城居然去報館了,這倒是新鮮事情。

郭薇薇急問道:“爹爹,以後報上能看到阿城寫的文章嗎?”

“當然可以,估計過兩天就能看到了。”

飯堂內頓時一片掌聲,大家心中都充滿了期待。

郭宋夾了一塊蒸糕放進嘴裡,感覺味道很不錯,甜而不膩,他指着蒸糕問道:“好像口感和以前不同啊!”

獨孤幽蘭抿嘴笑道:“我爹爹前兩天派人送來了蔗糖和甜菜糖,讓我們嘗一嘗,這裡面就是甜菜糖。”

郭宋頓時大感興趣,“甜菜糖出來了嗎?”

“當然出來了,報紙上也刊登了,昨天的《長安快報》上面就有,好像在......”

“在美食欄目!”敏秋接口笑道。

“對!對!就在美食欄目。”

餐桌上就有《長安快報》,敏秋連忙把快報遞給郭宋,郭宋翻到了美食欄目,美食欄目是教大家做菜、做麪食、點心的,非常受歡迎。

郭宋赫然看見了一篇文章,‘美食的大變革’,上面就是在介紹蔗糖和甜菜糖,蔗糖自從幾十年前天竺傳來熬糖術後,市場上就出現了,主要是紅糖,基本上只供皇宮和權貴,與普通百姓無緣。

但文章上就寫了,將來蔗糖和甜菜糖的原料會大量種植,數年後,每斤兩貫錢的糖會一定降爲百文錢,進入尋常百姓家。

很顯然,寫這篇文章的人一定採訪過獨孤家,郭宋還真想和獨孤立秋談一談了。

..........

吃罷早飯,郭宋來到了朝房,他們現在並沒有每天固定的早朝,只是看情況,如果政事堂針對某一件事提出早朝要求,郭宋會舉行一個小規模的早朝,基本上涵蓋四品以上的相關職官,這實際上就是政事堂的擴大議事而已。

郭宋在朝房坐下,便對盧綸道:“去通知獨孤資政,就說我想和他談一談甜菜糖之事。”

盧綸點點頭,迅速去了。

郭宋從抽屜裡取出一份名單,這是新增相國的候選名單,由目前的五名相國推薦,一共有五人,包括潘遼推薦的崔元豐,杜佑推薦的薛勳,張謙逸推薦的韋應物,曹萬年推薦的獨孤立秋,以及張裘安推薦的陸贄。

這裡面郭宋已經確定的是崔元豐,崔元輔來自清河崔氏,曾是德宗的戶部侍郎,被封中書門下平章事,就在入相前夕,涇源兵敗爆發,崔元豐沒有南下成都,而是回家觀望,奪取河北,清河崔氏功不可沒,作爲獎勵,郭宋便決定把第一個空缺的相國名額給清河崔氏。

而且崔元豐自身的資格也足夠了,倒是他們家主還欠一點。

第二個名額郭宋原本考慮放在河東,但如果放在河東,就避不開太原王氏,選太原王氏則會影響到王太后,這是郭宋不得不考慮的,況且潘遼就是太原府介休縣人,他雖然長期在河西爲官,但他的族人都在太原介休縣。

所以思量再三,郭宋決定還是把第二個名額放在關中,畢竟關中是大頭,目前只有杜佑一人。

關中目前有兩個候選人,一個是韋應物,一個是獨孤立秋,一個是關隴世家,一個是關隴貴族。

韋應物的能力很強,擔任京兆尹兩年,把長安和京兆地區治理得井井有條,他在朝廷擔任過左司郎中,地方官出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和蘇州刺史,地方資歷是足夠了,但朝廷資歷還略有不足。

獨孤立秋則相反,擔任過千牛衛大將軍、左衛大將軍,在南唐則出任吏部尚書、左相,但獨孤立秋沒有出任過地方官,在經歷方面容易被人詬病。

畢竟從漢唐以來,歷朝歷代就有不歷州縣,不進省臺的規矩,歷史上楊國忠升相國之前,突擊出任益州長史,就是爲了彌補沒有當過地方官的弱點。

至於關隴貴族這個出身,其實已經不太引人矚目了。

這時,有文書在門口稟報,“殿下,獨孤資政來了!”

“請他進來!”

片刻,獨孤立秋笑眯眯走了進來,郭宋連忙起身見禮,現在獨孤立秋是資政,從尊敬前輩的角度來說,他都要客氣一點,況且獨孤立秋還是他的岳父。

“殿下太客氣了。”

兩人寒暄兩句,郭宋請獨孤立秋坐下,茶童上了兩盞茶。

郭宋笑道:“今天請資政前來,主要是想問問甜菜糖的事情,報上說得比較含糊。”

獨孤立秋眼中略略閃過一絲失望,他立刻笑道:“今年開始賣的甜菜糖其實是去年收穫的,一共熬得六千斤紅糖,用了兩個月時間才從安西運來,數量少,運費也貴,因爲第一年是試種,數量不多,到明年就能出熬出三萬斤紅糖,不過明年秋年豐州的甜菜也該收穫了,我們估計,豐州的甜菜能熬出八萬紅糖。”

“加上蔗糖呢?”郭宋又問道。

獨孤立秋道:“在說蔗糖之前,卑職還有個想法。”

“請說!”

獨孤立秋笑道:“這批甜菜糖是在安西粗製,然後在張掖精煉提純,後來有幾個粟特商人看到了,非要買我們的紅糖,甚至願意出五貫錢一斤,據他們說這些糖在西方可以賣到二十貫錢一斤,我就在想,安西的糖是不是可以賣給粟特商人?”

這倒是可行,歷史上的甜菜熬糖在一千年後纔出現,西方基本上都是用蜂蜜代糖,這種紅糖對他們來說,確實比較罕見。

郭宋想了想道:“就怕我們自己都不夠用。”

“這就是我要給殿下說的蔗糖之事,我有個族孫,帶着幾個管事去雲南建莊園了,那邊氣候溼熱,可以大量種植甘蔗,就地粗煉,然後運到渝州精加工,再用水運通往兩川各地,這是其一,其次是嶺南廣泛種植甘蔗,在廣州煉製後,通過海運運到揚州,整個江南和中原都能得到蔗糖供應,至於長安以及黃河以北,用豐州的甜菜糖供應。”

郭宋負手走了幾步,回頭道:“所以你就建議安西的糖賣給西方?”

“正是此意!”

郭宋點點頭道:“原則上是可行的,但前提是要先滿足大唐百姓的需求,有富餘物資才賣給西方。”

“這是當然,糖是民生資源,必須先滿足自己百姓的需要,畢竟我們不僅僅是商人。”

獨孤立秋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聞弦知雅意,郭宋便隱隱猜到了獨孤立秋的心思。

郭宋坐下道:“最近我考慮了很多,我覺得事關民生的基礎需求品,像小麥、粗布、鹽、粗糖、耕牛、官租房等等,應該由官府掌控,我的意思是說,官府應該控制原料、加工、售價,以保證底層百姓的生活,資政覺得呢?”

獨孤立秋這才明白,“我懂殿下的意思了!”

這時,郭宋又淡淡笑問道:“資政目前的身體可好?”

不知爲什麼,晉王這句話看似隨意的問候,卻使獨孤立秋心中怦怦跳了起來。

第八百六十九章 安穩民心第二百一十八章 掛印去爵第一千零二十章 計中之計第一百零五章 人窮志短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一語道破第七百五十八章 妥善處理第五百二十五章 搶麥之戰(上)第七百三十三章 徹底清算第二百七十八章 兵患又起第六百三十六章 困獸之滅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網開一面第七百五十七章 周家君玉第三十三章 武道大會(十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有緣再見第八十章 郭家奇兵第五百三十九章 安西聯軍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嶺南商機第一千零五十章 深陷泥坑第七百零六章 內部摻沙第十七章 忽聞噩耗第八百八十三章 出乎意料第七百四十九章 視察運河第四百八十四章 連夜出京第四百一十五章 最後戰備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小小缺口第八百零六章 早秋遊街第四百五十章 正面截擊第六百七十一章 耳畔不靜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越州問稻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錢氏進京第六十四章 高氏之弓第八百六十五章 計劃取消第四百六十七章 幕後老狐第五百三十五章 沙州之戰(上)第八百二十七章 兩衙合議第六百零一章 靈州爭奪第八百五十四章 趙州之戰第六百五十九章 朱泚登基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寵信漸淡第二十五章 武道大會(五)第八十七章 三十勇士第八百五十六章 親臨趙州第九百零四章 東市轉型第九百四十三章 稚言之禍第七百零七章 勇追窮寇第八百一十四章 新聘西席第三百五十九章 返回長安第七百五十八章 妥善處理第八百零三章 初步談判第八百四十章 千里追蹤(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狙擊破局第四百七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一十八章 掛印去爵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布棋落子(五)第九十四章 西受降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府前刺殺第二百五十七章 寶石猜想第八百二十七章 兩衙合議第一千一百章 唐州商會第六百九十五章 北征決定第四百零七章 猛子收穫第三百九十一章 力阻談判第三百二十七章 給人嫁衣第九百四十三章 稚言之禍第三百九十九章 搜尋敵蹤第六百六十六章 運輸不足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誘兵之計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橫塞邊城第七百八十二章 渾水摸魚第三百二十八章 小城不寧第九百五十九章 遷都之議第三百二十二章 悔之已晚第七百零二章 可汗之死第九百六十九章 北衙覆滅第六百零七章 夜奪蕭關第三百零四章 初次上門第八百零四章 達成共識第七百一十七章 枕戈待擊第二百二十七章 丫鬟春桃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烈火奪城第三百三十章 西市事件第二百一十九章 又見金盒第九百一十六章 堅城難破第二百八十章 意外情報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故地重遊第十七章 忽聞噩耗第七百六十七章 夜襲船場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百密一疏第二百六十一章 榆林西撤第八百九十五章 巧舌辯解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神秘對手第三百零三章 元家生隙第一千零四十章 抽絲剝繭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曠野決戰第四百二十六章 夜奪酒泉第十五章 家有外甥第九百九十八章 漁翁得利第六百六十七章 離奇條件第三百九十一章 力阻談判第五百九十五章 離間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