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四章 朝房論政

“殿下,這是居安坊的初步整頓方案!”

下午,張謙逸將一份文稿放在郭宋面前,又繼續道:“商宅坊署令劉泊已經被革職,目前由署丞接任,自從居安坊建成後,劉泊就沒有去過一次,還有負責居安坊的五名官員也一併被革職,他們確實存在嚴重失職,不容推卸。”

郭宋點點頭,對張謙逸的態度表示認可,他打開文稿仔細看了看,又道:“像前面這些簡單的整頓,我覺得可以儘快實施!”

張謙逸連忙道:“昨天一早就開始了,重新修補露面,清除垃圾,用生石灰清理茅廁,還要重新粉刷外牆,還有亂搭亂建的棚子也開始挨家挨戶登記,主要是以後怎麼健全制度,收的租金怎麼用?誰來監督等等,這需要時間來制訂。”

這時,郭宋見潘遼站在門口,便笑道:“潘相國先進來坐,這邊馬上就好。”

潘遼笑呵呵走進來,在旁邊坐下,有茶童給他上了茶。

這次參事升級爲相國,潘遼的權力實際上被壓縮了,以前他什麼都管,掌控全局,現在郭宋把各個相國的權力提高了,有些事情可以直接向他彙報,不用再經過潘遼,潘遼現在只過問重大軍政事務。

那麼作爲右相,潘遼能過問哪些事情呢?一是重大軍政事務,二是跨部門的事務,三是重要人事任免,四是涉及錢糧摺合五千貫以上。

像張謙逸彙報的這件事雖然屬於戶部內政事務,不用通過潘遼,但因爲罷免了正四品署令,另外涉及到每月租金一萬多貫錢的使用,這件事還是要讓潘遼知道。

只是這件事由於是郭宋主動提及,所以張謙逸在制訂初稿後,便先郭宋彙報了,等郭宋提出意見後,再正式向潘遼和政事堂彙報。

郭宋又對張謙逸道:“具體怎麼處理我不管,我只提幾個原則,第一,責權要清晰,賞罰要分明;第二,租金專項專用,不準隨意挪用;第三,要善待百姓,以疏導爲主,不準使用暴力手段,就像我之前說的處理亂搭亂建一樣。”

郭宋想了想又繼續道:“第四是重點,租金要着重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安全,尤其防止火災發生,你們可以建立幾支專門滅火的民團;二是防疫,防止疫病爆發,這就涉及到整頓清潔衛生,加大醫藥投入;三是基礎教育,要讓每一個孩童都至少讀兩年書,教育合格的標準就是要能看得懂報紙的內容。”

記室參軍盧綸靠牆而坐,記錄得飛快,將晉王提出了原則都一一記錄下來,他整理留底後,會給張謙逸送去。

張謙逸點點頭,“卑職明白了,卑職會盡快完善初稿,然後提交政事堂。”

郭宋把初稿遞給他,“去吧!”

張歉逸行一禮,又和潘遼打了招呼,便匆匆去了。

郭宋這纔對潘遼笑道:“看來老潘是有備而來。”

“不光是我,還有一個呢!”

潘遼話音剛落,只見杜佑匆匆走了進來,歉然道:“有事耽誤了,我沒有來晚吧?”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我們正要開始!”

郭宋笑着擺擺手,“坐下吧!”

杜佑在潘遼對面坐下,兩人一左一右,都有單獨的座位加茶几,座椅寬大,非常舒適,很適合聊軍論政。

“我們要和殿下說的第一件事,是關於朝廷架子的建立,這幾天政事堂討論了三輪,基本上決定按照開元年間的朝廷框架來安排,決議書前天已經上交,大家都在等殿下的意見,我們二人想問問殿下是什麼態度?”

郭宋抽出一份政事堂的決議書,對二人道:“決議書我已經仔細看過了,整體上我基本同意,只是一些細節我想再問一問。”

他翻開第四頁道:“決議書裡面提到一個集賢殿大學士,我想知道,設立它有什麼意義?”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吧!”

杜佑笑了笑道:“集賢殿大學士最初設立是在開元十三年,玄宗皇帝置集賢殿書院學士,以授宰相及其他侍從官,它設立的目的是和中書省爭奪發詔權,發出的詔書叫做黃麻詔書,但我們設立集賢殿大學士是指資政,給他們在朝廷安排一個大學士的正式職務,資政以後就取消了。”

郭宋點點頭,“原來是安排資政,我明白了,不過我建議再建立一個類似的學士機構,用以安排我的幕僚和參軍侍從等等。”

旁邊盧綸身體微微一震,這就涉及到他的利益了,他作爲記室參軍,實際上是晉王府的官員,而不是朝廷官員,晉王顯然想給他們正式名份了,盧綸不由豎直了耳朵。

潘遼接口道:“殿下的意見實際上政事堂已經考慮到了,就是原來的秘書省,只是我們改成秘書院,官職具體設置下一步會給殿下,基本上等同於樞密院,以後殿下的幕僚和參軍都會編入秘書院。”

郭宋點點頭,“我明白了,最後還有一個疑問就是內侍監和宗正寺,有必要設置嗎?”

內侍監是宦官管理機構,宗正寺就是皇族管理機構,尤其是後者,郭宋不希望李唐皇族再次出現在朝廷中。

潘遼和杜佑對望一眼,他們知道晉王會提出這個疑問,這兩個部寺其實不是爲郭宋設置的,而是爲他的子孫設置的,潘遼含蓄地說道:“殿下,這兩個部寺設立是有必要的,但不一定現在用它,可以讓它虛轉,百年後再用也不遲。”

郭宋立刻明白了,就是暫時有名無實,他想了想道:“虛設我同意,一些宗正寺的事情,比如寺院道觀管理、皇陵的修繕看守等等,這些具體事宜可以放在太常寺,晉王宮諸事,可以放在禮部。”

潘遼和杜佑同時答應,“殿下說得有理!”

郭宋取筆在決議書上批了個準字,算是原則上批准了框架決議書。

“這件事就到這裡吧!二位還有什麼事?”

杜佑連忙道:“還有就是兩個空缺宰相的任命,以及南唐官員的選用任命,卑職先說說南唐官員的選用任命,經過第二輪仔細考察,吏部基本上認可了兩川安撫使溫佶的推薦名單,一共六十三人,希望殿下能在任命上提出具體意見。”

這份名單郭宋很瞭解,基本上都是各大世家子弟。

實際上,他在成都就給溫佶說過幾個選用原則,第一,閹黨的人不用;第二,四品以上官員不用;第三,崔造派系的不用;第四,道德有虧之人不用,所以這份名單中,官階最高的官員也只是四品,四品官員一共有八人,都是侍郎和少卿之類。

至於南唐的地方官,肅政臺還在明察暗訪之中,目前先要定下朝廷官員。

郭宋取出名單看了看,又問道:“這個工部侍郎苗稷如何?”

郭宋比較關心這個苗稷,是因爲苗稷對他岳父薛勳一家有恩,當年岳父帶着妻女初到簡州爲官,苗稷就任簡州州治陽安縣縣丞,岳父一家蒙他的照顧,才得以在簡州安頓下來。

妻子薛濤幾次提到過這個苗稷,可見他確實對岳父一家照顧有加。

杜佑欠身道:“這個苗稷是相國苗晉卿第七子,也是相國張延賞的小舅子,他爲官經驗豐富,在工部侍郎上做了十年,人品不錯,比較清廉,就是性格懦弱了一點,當年我勸他跟我一起北上,他害怕張延賞生氣,便不敢跟隨,用八個字點評,能力有餘,魄力不足。”

郭宋點點頭,“工部司郎中盧進已經出任少府寺卿,就讓苗稷繼續出任工部左侍郎。”

潘遼嚇了一跳,剛要開口,郭宋卻擺擺手,“潘長史不用說了,苗稷對我岳父一家有恩,所以我特殊關照一下,其他官員就按照他們現在的官階降一級任用,儘量用其所長。”

另一方面,建立新朝廷後,官員至少增加一倍,原來的官房就不夠用了,再遷去新城也不現實,所以把朝廷遷去大明宮便擺上了議事日程。

第五百六十九章 意外難民第四十七章 有仇必報第八百六十二章 進入幽州第三百零四章 初次上門第八百三十六章 江南子弟第八十七章 三十勇士第六百七十七章 施壓加倍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難民大營第一千零一章 探查病情第八百八十一章 秘密調查第七百二十四章 一石千浪第五百三十一章 出征安西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巡視琉球(下)第一千零九章 兵臨江南(上)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稍晚一步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新相人選第八十四章 一個交易第七百零四章 困獸猶鬥第八百九十四章 挑起事端第二百六十五章 秋收季節第四百九十七章 涇源兵變(上)第六十七章 段君訓女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布棋落子(三)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秋後算帳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千鈞一髮第六百八十九章 威逼出兵第八十一章 城郊打獵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家有嚴母第八百五十五章 策略失誤第四百六十三章 唐蕃談判第二百四十四章 守城初戰第八百七十九章 解開真相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提升威望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晉宮驚魂第七百一十章 再添一子第一百九十章 被迫撤軍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安置之爭第六百八十六章 失手被抓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重要突破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激戰內庫(下)第九百二十六章 奔襲黎陽(上)第二百零二章 智取銀山第四百零二章 涼州名醫第四百一十章 張掖內應第四百四十四章 敦煌消息第十七章 忽聞噩耗第二章 道童郭宋第九百四十二章 碎葉失陷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江都之變第九百零四章 東市轉型第九百一十五章 百萬難民第七百六十七章 夜襲船場第三百五十二章 崔府壽宴(中)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巡視蘇州第三百二十九章 碼頭懲戒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驟陷絕境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密知動向第五百六十二章 迫在眉睫第三百八十一章 天兆彩虹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府壽宴(四)第四百零四章 抵達甘州第八百三十二章 兄弟相勸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輿論之劍(上)第九百三十七章 漳河海港第八百九十三章 酒館交易第九百七十九章 送子磨礪第三百六十八章 弄巧成拙第五百一十六章 隴右消息第五百三十二章 安西軍情第五百三十三章 夜襲且末第一百五十九章 半日浮閒第八十四章 一個交易第九十一章 突生變故第二百零七章 天子病重第五百八十八章 突圍之戰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進退兩難第七百四十八章 奇襲江都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夜奪徐州第三百章 曲江小遊(中)第六百一十八章 偷襲定胡第一千零八章 軍相激辯第四百一十章 張掖內應第五百四十九章 伊吾談判第五百一十三章 銀箭警告第四十二章 斬盡殺絕第九百七十五章 搶奪雅州第九百五十六章 遭遇之戰第九百二十二章 元城嫁衣(下)第五百八十八章 突圍之戰第三百六十七章 聖臨軍營第一百九十八章 輪臺小店第四百四十五章 雪原行軍第五百六十五章 天策外衛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連續施壓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阻止風險第二百八十五章 七成勝面第九百八十八章 請客深意第五百五十一章 意外發現第八百零一章 圍魏救趙第三百九十八章 探訪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