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二章 提前出發

李萬榮搖搖頭,“將士們都不願跟隨閹黨東去,大部分將士都是巴蜀人,父母妻兒都在這裡,怎麼可能丟下他們遠去?昨天晚上已經爆發了一次逃亡潮,逃走了五六千人左右,我估計還會出現逃亡,只是因爲神策軍訓練有素,將士普遍比較服從命令,所以暫時還隱忍着,可一旦到了極點,這個隱忍就會爆發。”

“百官呢?”

張雲又問道:“他們是什麼情況?”

李萬榮不屑一顧地笑道:“稍微有點氣節的官員基本上都走了,剩下的幾百名宦官都是軟蛋,不敢反抗,閹黨叫他們去哪裡,他們就乖乖去哪裡?”

張雲點點頭對李萬榮道:“我帶來五十名兄弟,都是最強悍的斥候,我們想救出帝后,將軍有沒有什麼辦法?”

李萬榮低頭沉思良久道:“現在肯定是不可能,霍仙鳴的心腹鄧惟恭率五千軍隊將臨渝宮包圍得水泄不通,除非是一場激戰,把他們打敗,但那樣會危機帝后的安全,我覺得唯一的辦法就是在路上劫走大船,但閹黨也防備了我,命我統領後軍,我的軍隊不能到前面去。”

這時,旁邊的長子李乃道:“父親,其實有辦法的,可以用測糧隊!”

李萬榮眼睛一亮,“這是個好辦法,我怎麼沒有想到?”

張雲連忙問道:“測糧隊是什麼?”

李萬榮笑着解釋道:“測糧隊是通俗的說法,它其實叫做備先隊,是後軍特有的一支隊伍,他們的職責是編制全軍的糧食和需求,要深入到每一個營隊去統計,一般是三名文官和數十名隨從,後軍就根據他們編制的計劃發送糧食和物資。”

張雲恍然,他連忙問道:“這個備先隊可以接觸船隊嗎?”

“當然可以,船隊也要糧草物資補充。”

張雲當即立斷道:“就這樣安排,我和五十名弟兄編爲備先隊!”

.........

夜幕剛剛降臨,王太后帶着幼帝以及大批宮女宦官開始登船,還有閹黨和他們爪牙,以及文武百官和他們的家眷,儘管大部分人都不想走,但已經由不得他們。

俱文珍親自監視着王太后和小皇帝上了船,他又安排了十名心腹宦官監視以及五十名侍衛隨船,說是保護,其實就是軟禁了他們。

王太后坐在船艙內,怔怔望着岸上的建築和樹木,她輕輕嘆了口氣,“這一去,不知什麼時候纔回來?”

“這次未必會離去!”她對面負責照顧小皇帝的宮女微微笑道。

王太后心中又燃起一線希望,“阿英,真的有希望嗎?”

這位讓俱文珍覺得眼熟的阿英正是應採和,她只不過戴了一張藏劍閣的面具,又施展了縮骨之功,使她身高又矮了幾分,這才逃過了俱文珍的毒眼,否則俱文珍怎麼會認不出她?只是覺得有點眼熟。

王太后剛冊封爲太子妃不久,就是應採和給她做貼身護衛,兩人關係很熟,這次應採和奉郭宋之令保護太后和小皇帝,王太后便把小皇帝身邊的陪同宮女換成了應採和。

至於應採和的寶劍當然也攜帶了,就放在王太后的隨身箱籠內。

應採和淡淡道:“這些閹黨造了這麼多孽,他們就想一走了之?天下哪有這麼好的事情,我可以肯定他們走不掉。”

王太后有點擔心道:“會不會波及到我們?”

“太后放心吧!除了我之外,還有一支軍隊也在保護太后。”

王太后剛要說話,應採和向她擺擺手,指了指外面,王太后愣住了,外面沒有人啊!

好一會兒才傳來腳步聲,一名宦官在門口道:“太后,晚膳的時辰到了!”

..........

船隊終於出發了,三百艘大船一艘接着一艘,浩浩蕩蕩,延綿數十里,岸上有五千士兵緊緊跟隨,兩萬神策軍也跟着出發了。

與此同時,大將李冰率領兩萬騎兵正向渝州方向疾奔而來。

郭宋在接到楊秀英和張雲的緊急報告後,立刻調兵遣將,他這次帶了七萬大軍南下,加上劍門關投降的八千軍隊,使他大軍接近八萬人,但人數還是不太夠,他又在成都難民中招募了三萬軍隊,負責鎮守成都。

李冰則接受了郭宋的重託,率領兩萬騎兵去追趕準備逃亡的南唐朝廷。

夜色深沉,大軍在黑咕隆咚的原野中奔行,速度不是很快,每個騎兵手執一支火把,就彷彿一條火焰長龍在大地上游動。

大軍從雅州直接進入眉州,穿過陵州、資州後便抵達渝州境內,騎兵要走兩天左右才能抵達渝州。

這時他們已經進入資州境內,大將陳豐追上來道:“將軍,弟兄們連續奔行五個時辰了,恐怕戰馬受不了,休息一下吧!”

李冰點點頭,“可以,傳令大軍就地休息!”

‘嗚——’長長的號角聲在曠野裡迴響。

隨着號角聲連續吹響,騎兵們紛紛停止了前行,翻身下馬休息,他們取下水囊,給戰馬喂水,又讓戰馬在袋子裡啃食草料。

士兵們也盤腿坐下,大口吃着乾糧,他們的乾糧有點像肉夾饃,厚厚的兩大塊麥餅,夾着碎羊肉和煎雞蛋,再澆一層濃香的芝麻醬,用荷葉包紮好,吃的時候,便可直接捧着荷葉大口啃咬,這種乾糧分量很足,一份就能吃飽。

李冰也在一邊吃乾糧,一邊盤算着怎麼追擊敵軍。

從渝州向西還有很漫長的道路,至少要走十天才能走出三峽道,他有信心在三天內追上敵軍,唯一擔心就是道路狹窄,擺不開戰場。

但李冰沒有選擇,他向晉王承諾過,就算追到荊南,也一定要追回帝后,嚴懲閹黨。

李冰又起身看了看周圍,問道:“這是哪裡?”

有本地人道:“將軍,這裡就是資州盤石縣地界,前面便是中江,那邊有一座大橋,過了橋就是縣城。”

李冰有點不放心,又派一千士兵趕去大橋,保護住橋樑。

次日天剛亮,大軍精神抖擻,士兵紛紛上馬出發了,走了不到十幾裡,前面果然出現一座大橋,這是一座有些年頭的木橋了,橫跨在中江上,頗有氣勢。

中江就是沱江,大軍過了大橋,前面便是資州州府盤石縣,得到消息的刺史率領一班官員在城門等候了。

刺史叫做何聞凱,也是一名老官員,年約六十歲,在官場打滾三十年,早就練的滑不溜手,不管是誰主政西川,他都堅決支持,連宋朝鳳、俱文珍都誇他識大體,顧大局,前些日子他才依依惜別了閹黨一行,今天他又率領官員出來擁戴郭宋的軍隊。

“我們天天盼着王師南下,解救大唐社稷於危難,解救資州百姓於水火,我們脖子都盼酸了,終於把王師盼來,我願賦詩一首,以明心志。”

後面的官員對他的無恥都已經麻木了,李冰卻受不了,他連忙擺手道:“你的詩可以獻給晉王殿下,我這裡不需要,我這裡需要草料或者黑豆,何刺史能安排嗎?”

何聞凱呆了一下,問道:“不知道將軍需要多少?”

“我需要一萬擔草料和五千鬥黑豆,你們有嗎?”

晉軍的運氣不錯,在倉庫裡找到了兩萬擔切好的細料,士兵們直接裝進馬料袋,李冰發現還有不少麪粉和乾肉,他命令每個士兵取一斗麪粉,兩斤乾肉。

一個時辰後,士兵們都收拾停當,又繼續浩浩蕩蕩向東南方向的渝州殺去。

...........

第七百六十七章 夜襲船場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三州歸晉第一千零九章 兵臨江南(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抓住要害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跨江出兵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審時度勢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百密一疏第二百五十七章 寶石猜想第三百一十一章 薛父南調第一百六十二章 危機到來第八百九十五章 巧舌辯解第九百七十五章 搶奪雅州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外圍之戰(中)第一百三十五章 情報掮客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嶺南風雲(中)第七百八十二章 渾水摸魚第五百五十八章 研製不易第七百三十七章 須拿誠意第一百零二章 初入長安第三百八十七章 新婿回門第二百零八章 再進讒言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酒眉壽第四百四十六章 沙州吐蕃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遠交近攻第七百九十四章 舉賢攬才第八百五十章 提前接見第九百八十四章 朝房論政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阻止風險第五百五十章 逆我者亡第九百四十三章 稚言之禍第一百六十一章 先下一城第七百九十四章 舉賢攬才第九百一十章 背信棄約第六百七十六章 西市巡訪第三百五十四章 折道向南第一百九十章 被迫撤軍第三百九十三章 落第秀才第六十章 黑市覓刀(中)第一百二十四章 身份暴露第六十五章 初見段君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炮而紅第三百六十四章 再領新軍第一百五十四章 有人相邀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應試之舉第九百二十六章 奔襲黎陽(上)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失有得第九百一十九章 功高鎮主第七百七十七章 撤離巴蜀(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視察莊園(上)第二十章 甘雷第四百二十九章 偷襲軍堡第三百零九章 佳婿攻勢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八百九十四章 挑起事端第八百一十四章 新聘西席第一百一十三章 上門售皮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關鍵一步第九百八十五章 福兮禍兮第九百五十二章 蜀中大亂第五百零一章 徹底暴露第五百九十八章 突破之人第五百九十五章 離間之計第五百零五章 天下三分第七百零八章 奴隸贖買第三百七十章 酒樓偶遇第六百三十七章 紙上談兵第一百五十四章 有人相邀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兵臨泉州(上)第二百九十七章 名士談仙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郭氏家族第五百五十九章 甘州鐵礦第五百四十三章 血戰庭州(上)第三百九十八章 探訪情報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麒麟莊園第七百零六章 內部摻沙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防不勝防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存錢取息第二百五十六章 書香門第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東市名店第二百四十二章 不計前嫌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喜臨門第四百七十二章 盧杞拜相第四百三十四章 葛胡疑雲第二十五章 武道大會(五)第八百七十八章 上門告狀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原王氏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春江水暖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尋找情報第五百零一章 徹底暴露第五百零六章 雍縣偶遇第四百零三章 神醫贖罪第八百二十三章 道宮上香(下)第五百七十一章 流民襲來第二百九十四章 關心則亂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臨上黨第九百一十四章 用人不疑第八百一十章 晚節不保(下)第五百一十七章 火藥初鳴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夜襲城頭第二百六十二章 蝗災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