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二章 進入幽州

大火一直燒到第二天中午才終於熄滅,這時天空下起了中雨,澆滅了餘燼,晉軍士兵們開始進入王府收拾殘骸,王府內已被燒成一片白地,只剩下一些燻黑的殘垣斷壁,到處是燒焦的屍體,已辨不清身份,看不出男女,士兵將這些屍骸裝入袋子,直接運到城外深埋。

李武俊的屍體意外被找到了,但他卻不是被燒死,而是被數十名侍女用絲帶勒死。

烈火吞沒後宮之時,李武俊帶着數十名妻妾逃到後園龍池中的玉石亭內,但這裡已經擠滿了先一步逃來的近百名侍女和宦官。

李武俊舉劍逼他們離去,衆人皆不肯走,李武俊狂怒之下揮劍連殺十幾人,最終激怒了侍女們,衆人一擁而上,將他按倒,用絲帶將李武俊活活勒死。

近兩百名侍女、宦官以及李武俊的妻妾被押了出來,他們驚魂未定,在雨中瑟瑟凍得發抖,徐蘊不忍,令士兵道:“給他們一人一張毛毯。”

士兵們給她們分發了毛毯,又帶她們去別處休息,這時,一名老宦官被士兵領了過來。

士兵稟報道:“將軍,這是王府總管,他知道李武俊的寶藏庫在哪裡?”

徐蘊大喜,這也是他急於要找到的東西,李武俊繼承了李寶臣從長安搶掠的大量財富,據說他在王府內用青石修建了一座佔地五畝的大倉庫,但整個王府都燒成白地,卻沒有看見所謂的青石大倉庫在哪裡?

“他的寶藏庫在哪裡?”徐蘊急問道。

老宦官戰戰兢兢道:“回稟將軍,他的寶藏庫在地下,入口在他的內書房。”

徐蘊立刻令道:“帶他去查找!”

一隊士兵帶着老宦官向趙王府內走去,這時,霍蔚然在劉昆的帶領前來面見徐蘊,劉昆因爲之前及時向長安通報了李武俊秘密偷運鐵火雷一事,而被郭宋誇讚,攻克信都城後論功行賞,他被任命爲信都縣縣令,從一名文吏一躍升爲七品縣令。

但劉昆資歷還是淺了一點,要想穩住冀州,還得靠冀州郡望霍氏家族,霍蔚然現在就是冀州刺史,不過,正是因爲霍蔚然的選擇,使霍家已經失去了上升機會,只能靠他們在冀州的聲望,勉強保持現在的地位。

徐蘊安撫了霍蔚然幾句,笑道:“讓霍使君繼續出任冀州刺史可不是我的命令,我也無權做出這樣的安排,這是晉王殿下的命令,他希望霍使君能夠儘快穩定住冀州的局勢,恢復信都的繁榮。”

霍蔚然心中感動,連忙道:“感謝晉王殿下的信任,也感謝徐將軍對軍隊的約束,沒有對信都城造成太大的破壞,也沒有造成生靈塗炭,我會盡快安撫好民衆,另外,我還有一個請求,希望徐將軍能答應。”

徐蘊淡淡笑道:“霍使君請說,只要請求不過分,我可以考慮。”

“李武俊已死,負隅頑抗的士兵也被殲滅,還有一萬六七千士兵在將軍進城時都已放下兵器,懇請徐將軍放過他們。”

徐蘊點點頭,“晉王殿下常說,河北遭破壞已久,需要休養生息,需要大量人口,所以對付河北軍隊,我們儘量以寬容爲主,只要不是罪大惡極,只是不負隅頑抗,只要肯放下兵器投降,我們都會特赦,所以霍使君不用擔心。”

霍蔚然大喜道:“多謝徐將軍寬容大量!”

霍蔚然和劉昆離去,徐蘊這才催馬來到王府中,這時,書房的入口已經打開,是一塊沉重的鐵板,掀開後,裡面是一排臺階,士兵們開始向外搬運物品,都是一隻只沉重的木箱子。

“裡面情況怎麼樣?”徐蘊問道。

一名親兵高聲道:“將軍,裡面很大很乾燥,至少有兩三畝,周圍用大青石砌成,放滿了木箱子,不知有多少箱子。”

徐蘊這才明白,原來趙王府內的青石大倉庫是建在地下,是自己誤會了,他立刻令道:“把裡面全部搬空!”

千餘名士兵足足搬了一個時辰,纔將倉庫中的箱子全部搬完,堆在空地,看起來氣勢龐大,足有兩三千箱之多,每口箱子都有大鎖,卻不知鑰匙在哪裡?

徐蘊暗暗點頭,這應該就是晉王殿下要他們尋找的,成德藩鎮的老底了。

徐蘊立刻命令幾名文職參軍事將這些箱子編號造冊,然後用大車運往軍營。

.........

信都城雖然攻克了,但郭宋真正的目標卻是幽州城,自從天寶年間後期開始,朝廷就失去了對幽燕地區的控制,這裡一直是安祿山的老巢,安史之亂爆發至今,幽燕地區徹底成爲獨立王國,朝廷難以染指。

幽燕地區一般是指拒馬河以北,燕山以南的廣大地區,包括幽州、易州、檀州、薊州、平州以及嬀州,是河北地區的戰略高地,好稱提裘之勢,也就是說,就像裘皮大衣的領子一樣,拎着它就拎住了整個河北、中原,鐵騎從這裡出發,可以席捲華北平原。

北宋之所以一直處於戰略被動,很大一個原因就是遼國佔領了幽燕地區,幽燕地區的戰略位置,以及幽燕漢人帶來的大量先進技術。

郭宋大軍追擊飛狐口的一萬敵軍,殺敵近半,數千殘兵逃回了幽州,大軍隨即佔領了易州,和飛狐陘張雲率領的一萬五千晉軍匯合,使郭宋軍隊增加到六萬五千人,但有點出乎郭宋的意料,易州軍倉內居然是一座空倉,糧草皆無。

這便使郭宋準備在易州補給的計劃落空了,他只能去幽州進行補給。

兩天後,大軍進入了幽州。

這天下午,大軍抵達了范陽縣,范陽縣是幽州的產糧重地,從之前幽州的情報中得知,范陽縣有一座軍隊儲備糧倉,裡面數萬石糧食和大量草料。

范陽縣令蔣文惠率領縣丞、縣尉、主簿等官員出城投降,他們聽說是晉王親自率軍,不由更加害怕,在士兵引導下,戰戰兢兢來到郭宋戰馬前,衆人跪下行禮,“范陽縣令蔣文惠率縣佐參見晉王殿下。”

“蔣縣令請起,各位官員請起,晉軍一路東進,對百姓財物秋毫不犯,你們不要擔心!”

“感謝殿下仁義!”

“我且問你,范陽倉庫內還有多少糧草?”

蔣文惠想了想道:“范陽縣有兩座倉庫,一座是縣倉,一座是軍倉,縣倉內有糧食八千石,其他物品就沒有了,錢也被朱滔收走,軍倉內糧草較多,原本就是去易州的中轉倉庫,據卑職所知,大概有糧食六萬石,黑豆一萬石,草料十萬擔,還有羊一萬隻,還有上千頂帳篷,正準備這幾天送去易州。”

郭宋大喜,他們攜帶的乾糧只能堅持一天了,草料也沒有了,戰馬只能啃食路邊的青草,終於在范陽縣得到了補給。

他當即下令士兵進城去軍倉內取來帳篷,在城外就地宿營休整。

士兵們很快搭建好大營,隨即埋鍋做飯,殺羊烤肉,痛快地大吃一頓。

夜幕初降,一名老者騎着毛驢帶着幾名隨從來到了郭宋大營前。

“站住!”

距離大營還有數百步,幾名巡哨士兵便迎了上來。

老者笑呵呵道:“老夫盧景亮,幽州盧氏家主,從薊縣過來,請問你們主帥是哪位?”

巡哨士兵也知道盧家的名聲,爲首旅帥連忙道:“主帥正是晉王殿下本人!”

盧景亮大喜過望,沒想到居然是郭宋親征,他連忙道:“請替我通報一聲,我專程來拜訪他!”

“請盧家主隨我們來!”

巡哨帶着盧景亮和他隨從來到大營前,大營沒有營柵,只挖了一條很深的壕溝,盧景亮的隨從在營外等候,盧景亮澤跟着士兵進了大營。

第九十六章 婉拒拉攏第三百一十五章 佔山爲王第六百七十九章 智取武關(下)第二十五章 武道大會(五)第四百六十四章 宣召進京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無米之炊第二百五十章 視察廢城第一百六十六章 遇強則強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越州問稻第四百一十一章 內務新軍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奔襲宣州第五百一十五章 獨孤幽蘭第八百九十一章 各自爲陣第九十八章 滅族之戰(上)第五百二十章 兵插後背第八百四十九章 進士及第第六百二十二章 奪城內戰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收之東榆第三百四十三章 蜀亂又起第六百三十二章 馬場秋遊第八百二十三章 道宮上香(下)第六百三十六章 困獸之滅第一千零七十章 布棋落子(一)第五百五十二章 考察高昌第四百四十六章 沙州吐蕃第六百五十九章 朱泚登基第五百二十一章 裡應外合第二百一十二章 趙府壽宴(一)第六百四十三章 絳州抉擇第一百七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達成共識(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招攬手下第二百六十二章 蝗災警訊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高家之擇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戰局不利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一語道破第八百八十六章 鑑別竅門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白居不易第七百三十二章 籠絡人心第六百九十二章 思結消息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激戰內庫(下)第八百九十一章 各自爲陣第四百七十二章 盧杞拜相第七百零四章 困獸猶鬥第一百一十一章 渾水摸魚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嶺南商機第二百一十六章 趙府壽宴(五)第十二章 君子報仇第五百七十六章 遭遇敵探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春日生機第四十章 不速之客第二百三十一章 又見薛濤第八百九十二章 緊張籌建第七百零五章 攻佔王城第六百七十三章 手段毒辣第四百一十三章 籠絡衙官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朱滔之死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十一章 卑微若斯第六百三十五章 無法迴避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跨江出兵第四百零二章 涼州名醫第一百章 草原夜獵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錢氏進京第九百六十七章 閹黨覆滅第五十九章 黑市覓刀(上)第二百六十四章 顏相巡察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解決之道第四百九十一章 宦官讀心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科舉發榜第六百三十五章 無法迴避第六十三章 梟雄本色第三百一十五章 佔山爲王第一百二十一章 兩個條件第五百九十章 先禮後兵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人之常情第八百六十三章 盧家投名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郭氏家族第六百二十八章 翁憑婿貴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幫械鬥第一百四十二章 深入虎穴第八百零二章 懷柔手腕第六十二章 粟特奴隸第九百一十五章 百萬難民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星夜兼程第九百七十六章 兩個空缺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成人之美第二百八十章 意外情報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晉宮驚魂第六百九十三章 視察雲州第五百一十三章 銀箭警告第二百二十六章 絕密信件第八百三十三章 冰釋前嫌第二十二章 武道大會(二)第四百七十五章 內務反擊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達成共識(下)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兵入洛陽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三軍歸降第四百五十二章 韓滉罷相第八百二十四章 漢中事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