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八章 晚節不保(上)

從新城回來,時間已經到了中午,郭宋坐在馬車內,還在考慮着明年科舉的安排,從秋試情況來看,各地士子普遍都考得不錯,說明考生已經適應了新的考試範圍。

但這也意味着,明年考生人數要大量增加了,目前新城老城的貢院加起來,最多可以容納十五萬左右士子同時考試,但估計最多也就來七八萬士子左右。

之前張謙逸和姚令言的談判中,曾達成了一個附加協議,叫做《過境備忘錄》,其中明確規定,只要不是出於軍事目的的雙方人員,都可以正常過境。

有了這條協議,朱泚就不會阻擋各地士子來長安參加科舉,今年才一萬人出頭參加科舉,明年春天人數肯定會暴增。

但偏偏明年的錄取人數會大大降低,現在沒有那麼多官位給新科進士們填補,

郭宋輕輕按着太陽穴,心中着實有點苦惱,人才多是好事,但人才太多卻又是煩心事了。

這時,馬車劇烈晃了一下,把郭宋的思緒一下子拉回來。

他側頭向窗外望去,只聽有侍衛大喊,“大膽,你想做什麼,不要命了!”

“青天大老爺給我做主,饒了我兒子的性命吧!”

是一個老婦人的哭聲,郭宋吩咐一聲,“趙駿,讓弟兄們不要這麼惡聲惡氣!”

馬車剛進舊城沒多久,還沒有轉到春明門大街,一個老婦人忽然從樹背後竄出來,跪在郭宋的馬車前,前後左右都是親兵侍衛,親兵們卻沒有攔住她,着實有點惱羞成怒。

趙駿上前道:“老婦,你要告狀去京兆府或者縣衙去告吧!這裡不是告狀之地。”

“我告過了,他們畏懼權勢,不敢受理,去過幾次都把我亂棍打出來。”

郭宋一怔,自己轄下還有這種事情,他吩咐道:“問問她要告的是誰?”

“老婦人,你要狀告何人?”趙駿又問道。

“我要狀告薛長壽,那個披着人皮的狼,霸佔了我的孫媳婦和重孫子。”

薛長壽是肅政臺丞,主管監軍,還是參事樓的參事之一,封金紫光祿大夫,正三品,爵封永安縣公。

郭宋着實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霸佔別人的妻子,也是薛長壽能做的事情?

郭宋問道:“問她有沒有狀紙?”

“老婦,你有沒有狀紙?”趙駿又問道。

“有狀紙,求青天大老爺給小民做主啊!”老婦人再次哭喊起來。

“求青天大老爺做主!”旁邊樹下面還躲着一個年邁老者,也跟着喊了起來。

這時,趙駿殿下低聲道:“殿下,這個老婦人看起來有點眼熟,好像是上次換錢那對老夫妻,她不記得卑職,但卑職還認識她。”

郭宋沉吟一下道:“接下狀紙,讓他們回家去等候,就說官府受理他們的案子了。”

“遵令!”

趙駿回去道:“我們老爺已經接下你的狀紙,你們回家去等候,有消息會上門來通知你們。”

“太感謝了!謝謝青天大老爺。”

馬車繼續前行,郭宋透過車窗,只見一對瘦小的老人跪在路邊磕頭感謝,差不多都快七十歲了。

郭宋打開狀紙,是街頭的訟師幫他們寫的狀紙,寫得倒也詳細,把來龍去脈都講清楚了。

這對老夫妻姓周,大兒子病死,小兒子十七年前在隴右和吐谷渾作戰時陣亡,留下一個孫子,兒媳已經改嫁了,他們老兩口把孫子撫養長大,孫子叫做周平安,今年二十歲,原本在太原薛長壽府中做僕人。

她們孫子去年娶了一個薛府中的內宅侍女爲妻,狀紙上說,大概在十個月前,新婚不久的侍女最後一次伺候薛長壽時,也不知是強迫還是自願,反正給薛長壽陪寢一夜,薛長壽或許也知道理虧,賠了他們三十兩銀子,看在銀子的份上,周平安沒有計較,帶着妻子從薛府辭職回長安了,回長安不久妻子便懷了身孕。

就在前不久,周平安的妻子生下一個男嬰,長得非常俊美聰明,這件事不知怎麼被薛長壽知道了,便派人去看,然後就覺得這男嬰是他的兒子,從時間上算也對。

他便開始向周平安索要孩子,願意高額補償,周平安死活不肯答應,就在五天前,薛長壽趁周平安外出送貨的機會,把周平安的妻兒搶進府中。

後面的事情就能猜到了,周平安狀告無門,便整天去薛府鬧事,結果被薛府告官,萬年縣衙將他抓了起來。

郭宋看完狀紙,便知道這件事有點難辦了,薛長壽沒有兒子,只有兩個女兒,忽然晚年得了一個‘疑似’兒子,他怎麼可能放手?

周家也是三代單傳,當然也很看重這個孩子,孩子被搶走,他們當然也不肯善罷甘休。

關鍵是周平安被抓使矛盾激化了,周平安的妻兒被人搶走,州縣兩級均不肯接這個案子,他無計可施,當然只能鬧事,鬧得太狠了,被抓也是正常。

沉吟良久,郭宋對趙駿道:“你去一趟萬年縣,把吳縣令給我找來。”

當務之急,是要把人先放了,然後再說別的.......

郭宋回到自己官房,不多時萬年縣令吳文政匆匆趕來。

“卑職參見晉王殿下!”吳文政躬身施禮道。

“吳縣令免禮!”

郭宋讓左右把狀紙遞給他,“這個案子你應該很清楚吧!”

吳文政看了看狀紙,臉上露出一絲苦笑,這個案子最終還是鬧到晉王這裡了。

吳文政嘆口氣道:“卑職很清楚這個案子。”

“告狀人說,你們和京兆府都不肯接這個案子,爲什麼?”

“啓稟殿下,這個案子應該和京兆府無關,不是刑事案,不歸他們管轄,京兆府把案子轉到萬年縣,是卑職不肯接這個案子。”

“那你說說不接的理由!”

郭宋並沒有勃然大怒,他知道這個案子有點麻煩,萬年縣必然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殿下,這個案子卑職雖然沒有接,但卑職也親自去調查過,這份狀紙其實只是一面之詞,薛家不是把周妻搶進府內,而是把她們母子接進府內,事先已經聯繫好,周妻抱着兒子在門口等着,馬車一到,她就上車了,所以霸佔妻子這個說法談不上,純屬兩廂情願,這就不是刑事案了,而是民事糾紛,只是一方的身份稍微特殊一點罷了。”

“你斷不了這個案子,所以叫他們自己協商解決?”

“殿下,不是卑職推諉,實在是這個案子神仙也難斷,那女人雖然是周平安的妻子,但她承認那孩子是薛使君的,我說那麼就用滴血認親吧!結果雙方都不同意,我沒法判案,就讓他們自己回去協商解決。”

郭宋沉吟一下道:“那周平安認定孩子是他的?”

吳文政點點頭,“他說新婚燕爾,他夜夜和妻子同房,就只有那個晚上沒有,怎麼能認定就是那個晚上胎珠暗結呢?前一天後一天都完全有可能,而且周妻就是那幾天容易懷孕,實在說不清楚是誰的孩子?”

郭宋想了想道;“如果從法理上說,周平安和他妻子是合法夫妻,這個孩子又是婚生子,而且有一半的可能性是周平安的孩子,那麼把孩子判給周平安不是更加合理合法嗎?”

“殿下,話是這樣說,但周妻一口咬定孩子是薛使君的,她是最重要的決定人,又是孩子母親,她說孩子究竟是誰的,她心裡有數,這個案子沒法審,我只好撤案,讓他們自己去協商解決。”

“你的意思是說,周妻有點貪圖富貴?”郭宋有點聽懂吳文政的弦外之音了。

吳文政苦笑一聲道:“很明顯的事情,薛使君沒有兒子,她生了這個兒子,母憑子貴,她下半生可以享盡榮華富貴了,而周家家境確實不太好,房子又小又破舊,所以薛家提出把她接回去,她立刻答應了。”

郭宋點點頭,“這樣吧!你回去把周平安放了,讓他這幾天不要鬧事,我來替他們調解。”

“卑職這就回去放人!”

吳文政行一禮,匆匆走了。

郭宋負手站在窗前沉思良久,回頭令道:“去把薛長壽給我找來!”

第九百九十四章 襄陽亂起第三百八十九章 視察莊園(上)第七百六十八章 微服私訪第八百二十五章 漢中事件(中)第六百一十二章 陌刀擴軍第九十八章 滅族之戰(上)第六百三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九百九十四章 襄陽亂起第七百二十章 激戰玄武第五百八十一章 緊急變故第六百五十九章 朱泚登基第二百零八章 再進讒言第五百一十四章 罌花凋謝第二百六十二章 蝗災警訊第七十七章 橫掃出局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郭氏家族第五百八十一章 緊急變故第一千零四十章 抽絲剝繭第一百四十七章 往事不堪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新羅公主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洛陽佈局(上)第九百七十七章 太后明悟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百密一疏第四百二十二章 粟特鉅商第三百八十八章 薛勳之憂第一百一十五章 甘雨現身第五百章 出兵勤王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布棋落子(三)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王宮救人第四百五十一章 全殲敵軍第八十九章 夜探敵營第五百零二章 慷慨赴義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父子交心第六百一十七章 境外飛地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當街殺人第九百六十六章 最大漏洞第三十一章 武道大會(十一)第一百零六章 雁過留名第三百一十六章 開封來客第六百三十二章 馬場秋遊第二十二章 武道大會(二)第二百六十二章 蝗災警訊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玉璽初現第二百四十四章 守城初戰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新木馬計第八百六十七章 八百勇士第六百零三章 火燒安靜第一百五十一章 補償條件第七百九十五章 被迫妥協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戰局誤判第四百八十二章 連橫合縱第八十七章 三十勇士第四百二十三章 出兵酒泉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秋後算帳第九百五十五章 除弊革新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金城兵敗第五百二十章 兵插後背第五百三十二章 安西軍情第六百七十六章 西市巡訪第五十四章 家有善鄰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從選擇第二百七十八章 兵患又起第八章 胖子甘雷第八百七十九章 解開真相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宋城瘟禍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烈火奪城第九百零九章 緊急應對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難民大營第八百零三章 初步談判第二百一十一章 召王夜宴第四百八十章 財富撤離第一千零六章 權衡出兵第二十四章 武道大會(四)第一百零八章 從何入手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激戰內庫(上)第三百七十一章 微服私訪(上)第五百四十九章 伊吾談判第二百二十三章 寶丰酒樓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越州問稻第八百九十二章 緊張籌建第三百三十章 西市事件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秋後算帳(下)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軍條件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挖掘線索第一百四十七章 往事不堪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齊國滅亡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跨江出兵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將功贖罪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三百三十章 西市事件第二百七十八章 兵患又起第七百七十六章 世家危機第一百四十六章 死神尾隨第二百六十四章 顏相巡察第三百六十五章 灞上新軍第三百三十九章 出獵遇險第八百一十九章 盜賊事件第三百六十六章 納徵請期第一千一十章 兵臨江南(下)第六百二十三章 軍心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