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二章 兩線進攻

朱泚派出的兩萬援軍連夜過了彈箏峽,向北方的平高縣疾速趕去,這支軍隊是由朱泚的心腹大將樑雄統率,他們的任務是支援蕭關,防止河西軍打開蕭關的通道。

朱泚的情報雖然準確,但還是出現了時間差,大軍趕到涇州時,平高縣已經失守,只是兩萬援軍並沒有得到消息,繼續向平高縣方向進發。

西崆鎮,這裡是西去六盤關和北上平高縣的分岔口,天剛亮,兩萬大軍便浩浩蕩蕩開來,他們幾乎都是步兵,身穿皮甲,扛着長矛,腰佩戰刀,後背乾糧袋和水壺,士兵們長途跋涉而來,都顯得有點疲憊不堪,但主將樑雄依舊在不停地催促士兵加快速度。

“快!趕快,混蛋,不準休息!”

在樑雄的強力催促下,不到一刻鐘,兩萬大軍便穿過了西崆鎮,向北而去,鎮外的樹林內,幾名斥候觀察着朱泚軍的動向,待兩萬大軍絕塵北上,他們從樹林內出來,打馬向六盤關方向奔去。

一個時辰後,田希鑑得到得到了斥候的稟報,他當即下令開啓城門,田希鑑之所以等到現在才下令開城門,主要是擔心消息泄露,影響了河西軍的謀略,這時,早已等候在關城外的一萬河西騎兵在中郎將甘辛的率領下進入了關城,鐵蹄滾滾,聲勢浩蕩,一萬騎兵向平高縣方向疾奔而去。

此時,樑武已經得到兩萬敵軍北上的消息,但他還在等待六盤關的鴿信,城頭上,樑武注視着南方,他不得不佩服郭宋的精準謀劃,利用蕭關和六盤關兩條通道,部署了一個口袋陷阱,就等敵軍援軍北上,很漂亮的圍城打援策略。

這時,一名士兵飛奔而來,將一份鴿信呈上,“將軍,六盤關鴿信!”

樑武精神一振,連忙打開鴿信,果然是他等待的消息,甘辛率領的一萬騎兵已經進入了六盤關。

樑武隨即喝令道:“大軍出城!”

兩萬三千騎兵早已集結完畢,平高縣南門開啓,大軍殺出了城門,直向南方殺去。

樑武大軍南行不到三十里,便停住了前行,前方是一片數十里的開闊地,非常適合騎兵大戰,這時樑武已得到斥候消息,朱泚援軍距離他們已不足二十里。

樑武一聲令下,兩萬三千河西騎兵迅速集結,擺開了陣型,河西軍佈置成一條寬達七八里的大陣,就像一條黑龍橫亙在原野上。

不多時,遠處出現了一支浩浩蕩蕩的軍隊,兩萬朱泚援軍終於抵達了戰場,朱泚軍隊忽然發現了的騎兵,紛紛停止前行,早有跑去稟報樑雄,樑雄大吃一驚,急忙催馬上前細看,遠處果然有一支聲勢浩大的騎兵。

樑雄立刻意識到,一定是河西軍攻下蕭關,已經殺來了,他心中頓生懼意,他的步兵怎麼可能是對方騎兵的對手?還不等他想好是戰還是撤退,遠處驟然響起了低沉的號角聲:‘嗚——’

進攻的號角聲吹響,兩萬三千騎兵驟然發動了,萬馬奔騰,捲起滾滾黃塵,塵土遮天蔽日,儼如沙塵暴從遠處襲來。

樑雄大驚失色,急聲大喊道:“結陣!結陣!”

他話音剛落,後軍一陣大亂,有士兵大喊:“將軍,後面也殺來一支騎兵!後軍弟兄抵擋不住。”

樑雄絕望了,他竟然被兩支騎兵夾擊,這時,軍隊開始潰逃,陣型無法再集結起來,很多將領丟下士兵,自顧逃命,兩萬士兵陷入混亂和恐慌之中。

樑雄別無選擇,只得下令全軍向東面撤退!西面是馬嶺河水,軍隊過不去,只有向東撤離。

朱泚軍大亂,爭先恐後向東面逃離,士兵丟盔卸甲,扔掉兵器,沒命地狂奔。

但朱泚軍兩萬人都是步兵,跑不過高速機動的騎兵,他們眨眼被追上,騎兵揮動長矛和戰刀殺進了敵軍隊伍。

一支騎兵在飛奔中大喊:“晉王有令,投降者不殺!晉王有令,投降者不殺!”

喊降聲發揮了巨大效果,一片片的朱泚士兵不再逃跑,紛紛跪地投降,河西軍收起了殺戮,開始像拉一張大網,將近兩萬敵軍包圍起來。

兩萬敵軍跪在近十里長的曠野裡,但樑雄帶着數十名親兵卻騎馬逃脫,向慶州方向逃去.........

這場圍殲戰不到一刻鐘便結束了,兩萬大軍投降了一萬八千六百餘人,還有千餘名頑抗者被殺,樑武將所有投降士兵聚集起來,向平高縣而去,甘辛則率領士兵打掃戰場。

三萬五千河西軍騎兵,樑武留下五千人看守戰俘,他率領三萬大軍向慶州方向殺去........

三萬河東軍已經渡過黃河,他們在延福縣有後勤補給,大軍稍事休整後,郭宋親自率領三萬大軍向延州挺進。

大軍出發之前,郭宋已派人給延州刺史劉崇敬送信,要求他作出選擇。

大軍距離膚施縣還有十里,劉崇敬便率領一羣官員前來迎接郭宋,衆人跪下行禮,劉崇敬高聲道:“朱泚篡位作亂,我不願跟隨,願爲晉王殿下效力!”

郭宋微微笑道:“劉刺史請起,各位使君請起!”

衆人起身,郭宋又道:“我們回城再細談,大家都上馬吧!”

官員們都是騎馬而來,大家紛紛上馬,帶領大軍向縣城而去。

劉崇敬行一禮,對郭宋道:“卑職昨天接到長安的消息,說有三萬朱泚軍隊正從關中向這邊殺來,卻不知道他們到哪裡了?”

“我也知道朱泚派軍北上,請劉刺史不用擔心,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朱泚派來的軍隊除了白白送死,不會有任何意義。”

“莫非殿下另有佈置?”

郭宋笑着點點頭,“我可以告訴劉刺史,我的另一支軍隊正從慶州過來,我在關內一共投下七萬大軍,足以應對任何局勢。”

劉崇敬頓時長長鬆了口氣。

郭宋之所以十分看重延州,主要原因就是延州是戰略物資火油的主要產地,雖然別的地方也有出產火油,但品質都遠不如延州的高奴火油,延州火油是一種輕質火油,不像其他地方出產的火油那麼粘稠,它不需要提煉,直接可以用來點燈,同時可以用來製造大量的火攻武器。

延州有專門的火油倉庫,大量的火油都是裝在陶瓷罐中,每罐五十斤,一共有一萬三千餘罐。

“我們十三座火油倉庫原本有兩萬罐火油,從年初到現在陸陸續續運走六千多罐,運送去了長安,現在還剩下一萬三千五百罐。”

郭宋之前已經從公孫家族手中得到了幾千桶火油,但相比較而言,還是官方火油品質更好一點,雜質更少,產量更大。

郭宋拍了拍陶罐問道:“這些陶罐是從哪裡買來的,還是本地自制?”

“是長安送來的,具體產自哪裡,我們也不清楚,好像是中原地區。”

郭宋點了點頭笑道:”正好雲中出產陶器,做得比較粗笨,不適合居家使用,我正發愁替他們找買家,現在找到買家了,回頭我安排一下,以後就由雲州來承接陶罐製作。”

劉崇敬呵呵笑道:“那最好不過,雲州距離這裡還近,水運便利,可以通過皮筏子運輸過來。”

這時,一名士兵快步上前行禮道:“啓稟使君,樑將軍派人送信來了!”

“人在哪裡?”

“已經在軍營等候!”

郭宋對劉崇敬道:“回頭我再和劉刺史聊一聊延州的優勢,現在我有事先走一步!”

“卑職隨時恭候晉王大駕!”

........

郭宋的三萬大軍駐紮在城外,大帳都是從延福縣送來,士兵們還在熱火朝天地安帳紮營,郭宋在一頂大帳前見到了樑武派的信使。

信使單膝跪下行禮道:“參見使君!”

“起來說話!”

“謝使君!”

信使站起身,將一封呈給郭宋,郭宋接過信問道:“樑駒兒的傷情如何?”

“只是皮肉箭傷,沒有傷到筋骨,目前正在蕭關養傷。”

郭宋打開信,匆匆看了一遍,頓時大喜,一切都按照他的安排完成了,全殲兩萬敵軍,樑武率三萬大軍正在前來延州和自己匯合的途中。

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迎頭痛擊第一百三十五章 情報掮客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海外歸來第六百九十三章 視察雲州第二十七章 武道大會(七)第三百二十三章 斬盡殺絕第九百三十四章 原是故人第七百六十章 聚商共議第八百六十一章 夜襲信都第五百八十八章 突圍之戰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江都之變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嶺南風雲(下)第三百二十章 趕赴淮河第八百九十八章 聚義鋤閹第七百四十三章 祭日宮變(下)第一百八十一章 夜襲敵營第六百五十三章 東遷太原(上)第二百零四章 雪夜東進第九百七十章 再見太后第三百零四章 初次上門第十七章 忽聞噩耗第一百八十一章 夜襲敵營第二百九十一章 凶信傳來第六百八十五章 南唐特使第七百八十五章 強奪滏口第六百零五章 聞訊知敵第二百七十章 巡訪村落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連夜行動第二十三章 武道大會(三)第五十六章 人要衣裝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存錢取息第九百九十四章 襄陽亂起第九百三十一章 蒲津相遇第四百章 夜剿悍匪第八百三十一章 三個方案第四百四十六章 沙州吐蕃第六百六十五章 關內收尾第三百五十一章 崔府壽宴(上)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激戰內庫(下)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驚現疫病第三百四十四章 回心轉意第四百零一章 搶救病女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班師回京第九百五十六章 遭遇之戰第一百九十一章 兩吐分裂第七百六十五章 家人團聚第一百七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權暗鬥第五百八十三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二十五章 以毒製毒第九百九十七章 小董爲餌第七百五十七章 周家君玉第一百一十六章 公孫大娘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江都之變第八百七十五章 心悅君兮第九百九十四章 襄陽亂起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緊急安排第三百一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七百一十四章 冬狩前奏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兵臨泉州(下)第五百八十章 夜襲葛胡第一百二十九章 刺殺權宦第二百三十三章 有緣再見第四百五十六章 協商劃界第五百一十章 驕兵必敗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攜之恩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全軍覆滅第三百零三章 元家生隙第三百六十九章 新年大宴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再度求和第一百一十四章 險鑄大錯第八百七十一章 河北談判(上)第八百八十章 局勢撲朔第四百一十二章 再建新軍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三百三十七章 元家遇事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巡視琉球(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府前刺殺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夜奪徐州第一百四十四章 意外箭信第七百七十二章 高原爭鋒(上)第三百六十七章 聖臨軍營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酒後失言第四百零一章 搶救病女第九百一十六章 堅城難破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王宮救人第九百五十章 奇襲劍閣(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渾水摸魚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宋州之變第七百五十四章 豆腐郭萍第四百六十三章 唐蕃談判第七百零一章 渾河之戰第四十五章 真人遺言第八百五十一章 朱滔南下第五百六十二章 迫在眉睫第八百三十七章 危機突發第六百七十二章 欽王事件第五百七十六章 遭遇敵探第三百七十二章 微服私訪(下)第五百一十一章 談判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