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宦官讀心

大明宮浴堂殿走廊上,霍仙鳴負手慢慢走着,旁邊跟着龍武將軍元令象,霍仙鳴緩緩道:“彭王李僅是皇叔,地位足夠了,讓他遙領涇源節度使不是不可以,只是涇源距離長安比較近,恐怕聖上要他實領啊!咱家勸說也沒有用。”

元令象心中暗罵,哪有讓親王實領軍隊的,永王之亂這纔過去多少年?無非是要開高價罷了。

他只得陪笑道:“還有什麼事情是太宦做不到的?”

“可別這樣說,咱家也只能旁敲側擊一下,成不成真不能保證。”

“只要太宦肯幫忙就好辦!”

霍仙鳴笑了笑道:“咱家有一個最大的心願,就是在巴蜀置幾畝薄田,蓋幾間草屋,將來在那裡養老,怎奈沒時間去巴蜀啊!能不能元家幫咱們去看看,有合適的地方替咱們買下,咱家如數付錢就是了。”

“真巧了,元家在成都府有一座佔地百頃的莊園,完全是農田,如果太宦喜歡,可以去看一看。”

百頃的純農田相當於關中五百頃的莊園了,霍仙鳴還算滿意,他點點頭,“咱家就試一試吧!”

.........

兩天後,天子李豫接到了涇源節度使朱泚的上書,他在上書中表示自己對大唐忠心耿耿,絕無二心,但因爲兄弟的造反,他再繼續擔任涇源節度使恐怕會被非議,會讓天子爲難,他願意辭去節度使一職,回莊園釣魚讀書,修身養性。

李適此時正十分爲難,他接到馬遂的急報,朱滔寫密信勸說朱泚造反,雖然朱泚並沒有收到這封信,但不代表他之前沒有收到過。

李適不知道拿什麼理由免去朱泚的節度使一職,稍不注意就會把他逼反,沒想到朱泚竟然主動表示願意放棄軍權,讓李適大喜過望,立刻接受了朱泚辭呈,加封朱泚爲中書令、太尉,賞食邑千戶。

就在李適決定任命左金吾衛大將軍渾瑊爲涇源節度使時,卻得到一個消息,渾瑊騎馬摔斷了手臂,這讓李適大失所望,只得另外考慮合適人選。

御書房內,盧杞勸道:“陛下,微臣以爲涇源節度府距離長安太近,不適合再任命武將領兵,劉文喜之變教訓深刻,一旦兵變,對長安威脅太大,微臣建議還是由親王遙領,讓文官爲留守,這樣,朝廷可以隨時掌握這支軍隊。”

李適有點猶豫,“文官可倒是可以,就怕他們壓不住下面的將領。”

“那就找一個熟悉這支軍隊的文官,微臣推薦長史姚令言爲留守,他熟悉這支軍隊,熟悉每一個將領,知道該怎麼對付他們,更重要是,姚令言出任留守,可以穩定軍隊,他是最合適不過。”

李適知道姚令言是元家推薦的,讓姚令言爲留守會不會打破關隴貴族之間的平衡,他需要斟酌一下。

“朕再考慮一次吧!”

盧杞知道自己只是拋磚引玉,真正能勸說李適答應,還得靠他身邊人,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李適越來越信任宦官,包括自己這個宰相,他也不像從前那樣言聽計從了,反而對宦官的建議都毫無保留地採納。

盧杞這才意識到,爲什麼元家肯在霍仙鳴身上下血本,爲什麼很多年前就開始培養田文秀,元家還是比自己看的遠,更瞭解皇帝的本性。

“微臣告退!”盧杞退了下去。

這時,霍仙鳴進來給李適送奏摺,“陛下,這是朱泚的請辭書,中書門下都已通過,請陛下頒旨吧!”

李適問道:“你覺得誰來接替朱泚比較好?”

霍仙鳴連忙垂手道:“軍國政務,老奴不敢擅自評論。”

“你是樞密使,也有權提出建議,你不妨說說看。”

霍仙鳴想了想道:“涇源有點特殊,距離長安太近,不適合把軍權交給軍頭,老奴建議讓太子遙領!”

李適點點頭,“盧相國也是這個意思,他建議讓彭王遙領,不過他推薦姚令言來出任留守,你覺得姚令言合適嗎?”

霍仙鳴想了想道:“微臣聽說姚令言此人比較貪賄賂,讓他出任留守,會不會讓大臣們詬病?”

霍仙鳴還是太瞭解天子李適,李適不怕你貪,他就怕你不貪,收買軍心,那纔是有野心的人,寧可讓貪官掌軍權,也絕不能讓野心者上位,他用貪來定義姚令言,可謂恰到好處。

這就是爲什麼自古帝王都聽信宦官、重用宦官的緣故,實在是因爲宦官摸透了皇帝的內心,每一個建議都讓皇帝難以拒絕。

李適忽然間覺得姚令言出任留守再合適不過了,朱泚是元家推薦,朱泚去職,由同樣是元家推薦的姚令言出任留守,那就不會打破關隴貴族之間平衡了。

“朕知道該怎麼辦了!”

“陛下,老奴還有一個建議,老奴建議讓田文秀回京述職。”

這也是元家的拜託,田文秀已經成功完成了他的使命,再放他繼續呆在河西太危險,搞不好被郭宋一刀宰了,元家培養一個被天子信任的宦官不容易,就這樣被郭宋宰殺,太可惜了。

“爲什麼讓田文秀回來?”李適不解地問道。

“陛下,田文秀已經和郭宋翻臉,再讓他留在河西,只會讓郭宋覺得陛下不信任他,會促使他加速自立,如果陛下打算派大軍強攻河西,那也無所謂,可如果陛下是想用計把郭宋誘回京城,那最好還是不要留監軍在河西,有監軍在河西,他就絕對不會離開河西。”

李適確實是想把郭宋誘回長安,只是還沒找到合適的藉口,不過霍仙鳴建議把田文秀調回來,李適卻不贊同,河西有沒有監軍大不一樣,只要有一個監軍在河西,郭宋就不敢輕舉妄動。

“田文秀還是繼續出任河西監軍,回京述職過段時間再說!”

李適隨即下旨,任命彭王李僅遙領涇源節度使,由涇源節度府長史姚令言出任留守,掌管軍務。

..........

時間漸漸到了建中三年六月,河北和中原的戰事處於膠着狀態,但剛進六月,河西便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大事是喜事,節度使夫人薛氏產下一子,取名郭錦城。

這是郭宋岳父薛勳起的名字,郭宋所在的張掖別稱錦城,成都也叫錦官城,加上諧音,就是錦繡前程的意思。

薛勳一共取了五個名字,郭宋選中了這一個。

郭宋終於在二十八歲之時有了自己的兒子,令他欣喜若狂,自掏腰包請全軍將士痛飲美酒,併發給兩萬將士每人一千文錢,以示慶賀。

郭府內,郭宋懷中抱着兒子的襁褓,望着正在熟睡中打着哈欠的兒子,這種奇妙的父子感覺還真和女兒不一樣,郭宋感覺到自己的血脈在延續,感覺到另一個自己在重生,他忽然有一種把事業做大,讓自己子孫能夠繼承下去的衝動,這種對事業的渴望以前從來沒有過。

郭宋忽然理解了張雷給他說過的話,‘有了兒子後,我就想成爲天下最大的商人,讓我的兒子能夠繼承它。’

張雷的事業是建立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那自己呢?

郭宋內心一陣陣抽緊,他隱隱想到了什麼?那個目標是那麼遙遠,但又是那麼清晰,讓他無法逃避,是責任,還是.......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寵信漸淡第二百七十一章 奮勇搶地第六百七十三章 手段毒辣第四百二十三章 出兵酒泉第七十一章 五五規則第五百八十章 夜襲葛胡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漢中山莊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夜奪徐州第二百四十章 九原縣城第一百六十三章 月夜偷襲第四百九十章 戰火蔓延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保守勢力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城門事件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銀票衝擊第九十二章 陰山遇狼第九十八章 滅族之戰(上)第七百一十七章 枕戈待擊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李唐絕嗣第十二章 君子報仇第一百二十一章 兩個條件第五百三十章 休而不退第八百四十四章 撕破臉皮第九百七十五章 搶奪雅州第九百七十三章 圍城打援(中)第四十三章 黑月混戰第九百二十章 半路攔截第九百七十二章 圍城打援(上)第四百九十九章 涇源兵變(下)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以儆效尤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朱泚消息第九百六十七章 閹黨覆滅第九百九十四章 襄陽亂起第二百零三章 重回安西第一百二十章 生活所迫第二百八十八章 師兄義助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泉州消息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料之中第三百一十二章 借道伏牛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全線封鎖第一百七十六章 再上崆峒第二百九十一章 凶信傳來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合縱連橫(下)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族祭大事第七百七十二章 高原爭鋒(上)第三百七十章 酒樓偶遇第七百八十二章 渾水摸魚第八百一十章 晚節不保(下)第五百六十章 顏公到來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兩戰兩敗第八百零六章 早秋遊街第六百六十九章 心照不宣第一百八十一章 夜襲敵營第八百六十八章 攻佔幽州第八百五十五章 策略失誤第九百八十六章 父子談心第七百九十九章 援軍抵達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太后詔書第一百二十五章 以毒製毒第三百六十四章 再領新軍第一百六十七章 鎖死勝局第六百一十五章 延州火油第六百八十四章 特殊利益第九百三十三章 假酒報案第五百五十章 逆我者亡第二百八十四章 血戰豐城第三百九十一章 力阻談判第二百三十三章 有緣再見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李唐絕嗣第四百六十二章 最後選擇第七十九章 兩強相遇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兵圍洛陽(上)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九百八十章 自限權力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嶺南商機第八百九十八章 聚義鋤閹第一百零九章 宣陽新宅第五百五十四章 中原異變第四百二十六章 夜奪酒泉第八百五十八章 夜襲井東第八百八十七章 徵詢意見第二十一章 武道大會(一)第二百零二章 智取銀山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驟陷絕境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擺脫罪責第二百五十五章 造船計劃第二百零三章 重回安西第三百四十九章 套路太深第四百二十九章 偷襲軍堡第三百九十二章 相國薦才第十二章 蒼鷹猛子第一千零五十章 深陷泥坑第三百九十八章 探訪情報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洛陽佈局(上)第九百章 政變清算第九百九十二章 連夜逃亡第四百一十章 張掖內應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應試之舉第三百三十三章 元宵私心第七百九十四章 舉賢攬才第七百八十三章 偷襲河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