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正面截擊

論利陀吸取了教訓,不再分兵行動,而集中八千軍隊,收集所有的糧食和兵器,放棄了大營,吐蕃軍的大營駐紮在高處,是板牆式建築,有飲水保證,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可惜沒有了糧食,使他們不得不放棄大營優勢,向壽昌縣轉移。

吐蕃大軍一出動,在外圍探查的唐軍斥候立刻發鷹信通知三十里外的敦煌城。

敦煌城內,一萬五千唐軍已經集結待命,樑武的兩千唐軍另有任務,郭宋留兩千士兵守敦煌城,又派一千士兵搶先趕去佔領了壽昌縣,即使吐蕃軍殺到壽昌縣也沒有意義了。

“使君,斥候鷹信送到!”

一名報信兵飛奔跑來,將一份鷹信呈給郭宋,郭宋打開,上面只有一句話,‘吐蕃主力已離開大營,走西南線,約八千人。’

西南線就是上午一千吐蕃騎兵走的那條廢棄官道,現在已是下午時分,吐蕃主力現在出營,必然是去搶佔壽昌縣,壽昌縣現在已是吐蕃軍唯一的希望了。

郭宋當即下令,“全軍出城北上!”

一萬五千軍隊從北城門浩浩蕩蕩出城,疾速向北方奔去。

唐軍並不完全是騎兵,他們中五千人是步兵,其中一千重甲步兵,一名重甲步兵還跟隨一名協從士兵,這名協從士兵是刀盾兵,另外三千人則是長矛步兵,他們在兩側保護重甲步兵。

一萬騎兵則是唐軍的主力,他們負責對陣吐蕃騎兵。

唐朝斥候的情報不斷送達,郭宋隨時掌握着吐蕃軍的動向,吐蕃軍依舊沿着廢棄的官道向南行軍,行軍非常快速,顯然也是想在天黑時佔領壽昌縣。

但唐軍比他們更快一步,一萬五千唐軍已經在十幾裡外擺下了陣型。

這時,吐蕃前哨也發現了前方的唐軍主力,急忙稟報主將論利陀,論利陀明白了,唐軍已經掌握了自己的動向,在等着自己呢!

他很清楚一旦兩軍主力相遇,一場大戰就難以避免了,任何一方退卻都會給士氣造成嚴重的打擊,況且他們糧食已經維持不了幾天,他比唐軍還要迫切的期待這一戰。

“傳令全軍,列陣緩行!”

吐蕃軍最大的特點是體力好,普遍力量大,擅長步兵作戰,但這一次吐蕃步兵不多,只有三千人,另外五千人是騎兵。

吐蕃軍隊迅速整隊,以三千步兵爲中軍主力,五千騎兵爲左右兩翼,開始向前推進。

這時,一名大將上前道:“將軍,現在已是下午,如果戰至天黑,恐怕對我軍不利!”

因爲從小生活在高原的緣故,吐蕃士兵普遍夜視能力較低,夜戰會吃虧,論利陀看了看天色,至少還有一個半時辰纔會天黑,他搖搖頭道:“現在撤軍會遭遇敵軍追擊,對我軍不利,我們爭取在最短時間擊敗唐軍,結束戰鬥。”

論利陀說這話還是有底氣的,他們在去年秋天用兩個時辰擊敗了實力強大的沙陀軍,他相信自己一定也能擊敗唐軍。

兩支軍隊逐漸靠近,相距一里,雙方都停止了前進的步伐,論利陀發現唐軍的佈陣和傳統不太一樣,弓兵和弩兵沒有了,前方是密密麻麻的長矛軍,兩側則是騎兵,並沒有發現大斗拔谷那支犀利的陌刀軍。

雙方都不願主動衝鋒,在戰場上對峙,時間一點點過去,論利陀等不下去了,再等下去天就要黑了,對吐蕃軍極爲不利。

他拔出戰刀厲聲大喊:“左右騎兵衝擊對方步兵!”

吐蕃軍中戰鼓聲驟然響起,兩支騎兵一左一右,像兩把鋒利的短矛風馳電掣般殺向唐軍中軍,論利陀的戰術很明顯,他看出唐軍中軍都是步兵,比較薄弱,便想集中優勢兵力,先擊潰唐軍中軍,引發唐軍全軍潰敗。

只是論利陀怎麼也想不到,這是唐軍刻意隱藏實力,示之以弱的戰術,用三千長矛步兵掩蓋住了身後的一千重甲步兵。

吐蕃軍越來越近,距離唐軍只有兩百步了,如奔騰的洪流,氣勢奪人,馬蹄激起滾滾黃塵,沙塵瀰漫着天空。

郭宋毅然下令,“陌刀士兵出擊!”

‘咚!咚!咚!’唐軍隊伍裡鼓聲大作,三千長矛士兵迅速向後撤退,並向兩側奔跑,就像忽然拉開簾幕一樣,一千重甲步兵驟然出現在敵軍眼前,原本放在地上的陌刀刷地豎起,他們半跪在地上,用刀柄頂在堅實的泥土上。

一千重甲步兵的突然出現,驚得論利陀頭皮都要炸開,他萬萬沒有想到唐軍陌刀竟然是藏在後面,現在改變戰術已經來不及,他只得眼睜睜地望着五千騎兵撞向唐軍的陌刀大陣。

吐蕃騎兵也看見了突然出現的陌刀大陣,他們嚇得臉都變形了,恐懼萬分,卻已經無法躲避,很多士兵只得閉上眼睛,慘叫着撞了上去。

“轟!”一聲巨響,上千名吐蕃騎兵率先撞上了陌刀大陣,樹林一般的陌刀刺穿了戰馬的身體,也刺穿了騎兵的身體,一時間血霧瀰漫,數百騎兵的屍體堆積在陌刀大陣前。

統領康保見敵軍衝擊力已被瓦解,他大吼一聲,站起身揮刀向一名敵軍百夫長劈去,這一刀從肩膀劈入,將這名百夫長連人帶馬劈成兩半。

陌刀士兵也紛紛起身,整齊地揮舞戰刀向敵軍殺去,如牆一樣推進。

這時,郭宋令道:“騎兵出擊!”

兩支各五千人的騎兵從左右殺出,他們沿着敵軍騎兵外圍疾奔,像兩道關閉的大門,將五千吐蕃騎兵的退路截斷了。

論利陀率領三千步兵衝殺而來,卻迎面遇到了唐軍同樣數量的三千長矛步兵,雙方激戰在一起。

吐蕃士兵手執盾牌和短劍,十分驍勇善戰,而唐軍士兵遠用長矛衝刺,近用戰刀劈砍,雖然唐軍個人驍勇不如吐蕃,但他們訓練有素,彼此配合默契,和吐蕃士兵殺得難解難分,一點不落下風。

郭宋之前已得到情報,這支吐蕃軍是從吐火羅調回,是吐蕃的精銳之軍,作戰十分強悍驍勇,韌性很頑強,絕不輕言失敗,往往會戰至最後一人。

去年秋天以一萬軍隊大敗兩萬沙陀騎兵,斬敵七千餘人,而沙陀騎兵的戰鬥力本身就很強大,居然被一戰擊潰,由此可見這支吐蕃軍隊的戰鬥力之強悍。

雖然唐軍兵力比對方多一倍,裝備也十分精良,但唐軍要擊潰這支吐蕃軍並不容易。

也是意識到這一點,郭宋才格外加強軍隊的體力訓練和夜戰訓練,就是爲這一刻做準備。

在遠處還隱藏着一支隊伍,由三百餘輛大車組成,裡面有軍醫,有敦煌青壯男子,一旦唐軍受傷士兵送來,軍醫會立刻止血包紮,然後由敦煌青壯男子趕大車送回敦煌城繼續救治,這是甘州軍的經驗,能大大降低傷兵死亡人數。

激戰一刻鐘後,第一批唐軍傷兵過來了,約四十餘人,由十幾名士兵陪同,他們都是騎兵,被吐蕃騎兵的短矛刺穿身體,傷勢較重,而輕傷者基本上不下戰場。

十幾名軍醫迅速用止血膏給他們止血,簡單包紮,送上幾輛大車,由青壯民夫駕車向敦煌城飛馳而去。

這種措施並不能完全避免傷兵死亡,重傷不治還是會發生,只是能降低一半的重傷死亡率。

雙方激戰已經超過了一個多時辰,天色也漸漸黑了下來。

第五百二十章 兵插後背第九百零七章 除夕家祭第九百一十九章 功高鎮主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戰成名第一百五十四章 有人相邀第九百零五章 異種棉桃第一千零四章 韓滉進京(上)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巡視蘇州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泉州議事第一百八十一章 夜襲敵營第七百七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一百五十九章 半日浮閒第八百二十九章 冰湖事件第三百三十三章 元宵私心第八百三十七章 危機突發第五百五十九章 甘州鐵礦第一百四十九章 舊友相逢第九百八十八章 請客深意第九百九十一章 朝堂激鬥第五百八十章 夜襲葛胡第五百六十三章 團隊之夢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泉州小憩第八百一十九章 盜賊事件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外收穫第五百一十七章 火藥初鳴第七百零八章 奴隸贖買第一百六十一章 先下一城第九百八十九章 再次選相第一百五十九章 半日浮閒第一百二十七章 首次任務第四百一十八章 血戰張掖(中)第三百零一章 曲江小遊(下)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消除籌碼第六百二十三章 軍心混亂第四百零八章 軟硬兼施第八百二十八章 提前安排第九百二十二章 元城嫁衣(下)第七百三十六章 爲我所用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千鈞一髮第六百八十一章 貞元新年第九百九十四章 襄陽亂起第二百五十五章 造船計劃第八百一十四章 新聘西席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秋後算帳(上)第五十三章 與虎謀皮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見天子第九百三十一章 蒲津相遇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酒眉壽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狹路相逢第六百一十九章 雲州襲胡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禍起蕭牆第一百七十二章 招攬手下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烈火奪城第八百二十九章 冰湖事件第四百七十四章 旁觀者清第八百二十一章 出人意料第五百八十七章 舊緣新續第二十七章 武道大會(七)第五百五十八章 研製不易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終獲突破第九百五十六章 遭遇之戰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計劃提前第三百四十二章 再見佳人第三百一十二章 借道伏牛第九百一十四章 用人不疑第七百七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八百六十一章 夜襲信都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禍起蕭牆第一百四十九章 舊友相逢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貨幣之爭(上)第三百二十六章 徐州之戰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布棋落子(六)第三百一十五章 佔山爲王第六百四十一章 甕中捉鱉第一百六十八章 最後通牒第八百三十一章 三個方案第八百二十七章 兩衙合議第八百四十三章 兩敗俱傷第三百零六章 暗度陳倉第七百二十九章 官員大會第四十六章 陡生變故第二百四十九章 述職報告第三百零四章 初次上門第四百零二章 涼州名醫第五百零四章 面臨選擇第九百五十三章 大軍入蜀第四百九十六章 兵變前夕第九百七十章 再見太后第六百六十四章 勇奪洛關第三百九十一章 力阻談判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新相人選第二百零三章 重回安西第七百六十九章 隴右急信第七百五十五章 親情難逾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權暗鬥第二百七十一章 奮勇搶地第六百四十九章 談判破裂第九百七十章 再見太后第七百七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四百八十章 財富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