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靈州來客

一千雙眼睛眼巴巴地望着郭宋,大家都期待着得到滿意的消息。

郭宋笑着繼續道:“事關大家的切身利益,我當然要全力向朝廷爭取最大利益,事實上,把家屬接到豐州來,對大家都有好處,冬天大家可以回家休息,而且還可以繼續領俸,平時春夏秋三個季節,大家可以有一個月的假期,回家和家人團聚。

至於大家的家人遷徙到豐州,我可以保證每戶人家至少有三頃良田,願住在城裡,每家提供兩畝宅地,想住在城外鄉村,每家享有五畝宅地,至於田稅,只要你們還在軍隊爲伍,那你們的家人都可以免稅,就算將來大家從軍中退役歸農,你們的田稅也要比中原低一半,土地依舊歸自己,作爲永業田傳給子孫。”

“如果父母身體不好,無法承受豐州的寒冷怎麼辦?”有士兵高聲問道。

“我說過了,不會強求大家把家人遷徙而來,我只會用優厚的條件吸引大家把家人遷來,一切都是自願,我相信大部分士兵都是出身貧寒,家裡都是靠租種別人的土地餬口,我也知道很多士兵離家幾年了,孩子也記不得自己的父親,父母年邁,無法在他們身邊盡孝,所以把家人遷來,擁有三百畝的良田,土地肥沃,灌溉便利,還可以照顧妻兒父母。

各位弟兄,食有糧,穿有衣,住有房,行有馬,孩子還能讀書上學,這樣的條件以前沒有,將來也不能肯定會有,這是一次機會,我衷心希望弟兄們能抓住這個機會,大家好好考慮,儘快和家人聯繫,在今明兩年內遷徙過來,然後分配土地和口糧,等開春後就能投入春耕了。”

郭宋的一番話着實將衆士兵們打動了,每個人都心情激動,急切地想寫信給家人,僅三百畝永業田和免稅這兩條就將衆人徹底打動了。

要知道唐初實行的均田制,每個男子只有二十畝永業田,只持續數十年後就沒有了,府兵制也由此被破壞。

豐州最大的優勢就是土地遼闊,人口稀少,這片肥沃的土地能承載百萬人口,但現在才一萬餘人,豐州官府完全有條件給予士兵優厚的待遇。

但郭宋也知道,遷徙過來有很多事情要處理,今年不一定來得及,但他希望明年軍隊的家屬就開始陸陸續續過來。

........

就在郭宋去西受降城後不久,他在九原縣的家中便來了一位客人,樑蘊道的女兒樑靈兒,這次她來豐州,其實是她父親的決定,小娘子十四歲了,正好是叛逆期,父親樑蘊道也管不住她,她整天帶着一羣豪門子弟行俠仗義,到處打抱不平,令人頭疼。

樑蘊道便想到了這條釜底抽薪之計,讓她去豐州兄長那裡住一段時間,斷絕她和那羣豪門子弟的聯繫,這趟旅程也讓樑靈兒頗有興趣,不過她可不想住在兄長樑武那裡,她寫信給了小魚娘,打算住在郭宋的府中。

三輛馬車在十幾名隨從的護衛下緩緩駛入了九原城,車窗內,樑靈兒東張西望,對九原縣的一切都很好奇,她還是第一次來豐州,雖然豐州和靈州氣候以及環境都差不多,但樑靈兒還是興致盎然,讓她最高興的是,來到豐州後就沒有了父親的嚴厲管制。

樑靈兒性格開朗外向,感情不夠細膩,看似精靈古怪,其實並沒有一點心機,屬於那種馬大哈似的小娘子。

以前她對郭宋很崇拜,有了一種朦朧的好感,但隨着時間流逝,兩年多不接觸,她這種好感又漸漸消退了,其實連她自己都沒有意識到。

她對郭宋依舊很喜歡,但已經沒有了從前那種特殊的縈情,她想來豐州,更多是爲了躲避父親的管束,想自由自在地生活,她還很喜歡小魚娘,尤其小魚娘在藏劍閣的特殊身份和經歷,讓她心中充滿了神秘感。

馬車在郭宋府宅前停下,小魚娘已經在門口等她了,樑靈兒跳下馬車跑上前笑道:“小魚娘,好久不見了!”

小魚娘牽着她的手笑道:“我還以爲你會在開春纔來呢,現在才二月中旬啊!”

樑靈兒撇撇嘴道:“爹爹天天逼我讀書,整天背那些子曰、孟子云之類,每天還要寫一千個字,煩死我了,還三月呢,我一天都熬不下去。”

小魚娘見隨從們從第三輛馬車搬出一大堆箱籠,不由驚呼道:“你帶這麼多東西啊!”

樑靈兒笑嘻嘻道:“準備住上一年半載再回去,東西當然要多準備一些。”

小魚娘有點頭大,這小丫頭居然要在這裡住上一年半載?

“不說了,快帶我去看看房間,我住在哪裡?”

不等小魚娘帶她,樑靈兒便一陣風似的跑進了府宅,把一大羣人都晾在門口.......

這次樑靈兒帶了兩個婆子和一個丫鬟同來,得安排她們住下,十幾名隨從雖然要回去,但總要休息一晚,吃兩頓飯再走,小魚娘只得拜託樑管家安排他們,她自己快步進內宅追趕樑靈兒去了。

“靈兒,你可以和我住一間院子,或者你可以單獨住一間院子,旁邊還有兩座院子空着的,隨便你選擇。”

樑靈兒笑嘻嘻道:“我哪能隨便住呢?那兩間院子一定是給未來的郭夫人住的,我就和你住一起吧!”

她又探頭從一扇小門看了看隔壁院子,眼前一亮,“這裡又是哪裡?很不錯嘛!”

“那邊是公子住的地方,他不喜歡被人打擾。”

小魚娘生怕樑靈兒頭腦一熱,要和公子住一個院子,連忙解釋道:“我本來也想住在那裡方便伺候他,結果被他趕過來了。”

她言外之意就是說,連我都沒資格,你就別想了。

樑靈兒噘着嘴嘟囔道:“誰稀罕和他住在一起,他現在當了官,變得和爹爹一樣整天板着臉,沒有以前好玩了。”

郭宋去年從靈州出發來豐州之前,將樑靈兒訓斥一通,要她好好讀書,不要再帶着一幫半大孩子四處闖禍,讓樑靈兒心中有了牴觸情緒。

“對了,郭大哥去哪裡了?在官衙嗎?”

“他去西受降城了,還要再去中受降城和東受降城,這一圈走下來,至少要三月上旬才能回來。”

“哈!他不在,我就更自由了。”

樑靈兒歡喜得手舞足蹈,拉着小魚娘道:“我剛剛學會煙燻妝,我畫給你看看,咦!我的箱子呢?”

她這纔想起自己的箱子什麼的都在門口,還沒有搬進來呢!

........

郭宋在西受降城呆了三天,隨即又前往中受降城,中受降城位於九原縣以東三百里,也屬於屬於河套平原,在豐州境內,也就是今天的內蒙古包頭,坐落在黃河北岸,同樣土地肥沃,灌溉便利。

中受降城之前已經廢棄,去年春天被朝廷重新啓用,駐紮一千軍隊,中受降城就是一座軍城,基本上沒有百姓,從前有隨軍家屬生活在這裡,所有的居民均已全部南遷,只剩下一些荒涼無人的村落。

郭宋今天的目標是要重新恢復從前軍隊家屬隨軍而居的傳統,把軍隊家屬重新遷移回來,要麼住在中受降城附近,要麼住在百里外的豐安縣,他需要和士兵們商量,由他們自己決定。

中受降城的一千士兵也參加了去年的九原保衛戰,戰後軍隊也進行了調整,十名旅帥被調回朔方軍,或者給優厚的條件退伍歸農,由他的心腹接任旅帥之職,從而將這一千軍隊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這天下午,郭宋抵達了中受降城,鎮將魯明博出城迎接郭宋的到來。

兩人見了禮,郭宋笑問道:“魯將軍應該收到我的信了吧!”

魯明博抱拳道:“卑職收到了使君的來信,也按照使君的要求和所有士兵談過了,九成士兵都表態願意把家屬遷來豐州,還有一成士兵在考慮,不過卑職估計問題不大。”

“那有沒有決定把家屬安排在哪裡?”

“意見不太統一,有的想把家屬安排在豐安縣,有的想更近一點,就住在受降城附近,還得由使君來決定。”

郭宋微微笑道:“那我再和士兵們談談,我的意見都統一安排在豐安縣附近,便於互助,如果實在想住在受降城附近,那也可以,那就需要形成小鎮或者村落,我會把各種有利和不利給大家說清楚,最後再做決定。”

“一切聽使君安排,請使君先進城休息。”

兩人一邊說,便一起進了受降城。

第八百八十章 局勢撲朔第七百六十章 聚商共議第四百一十五章 最後戰備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中原再戰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視察藍田第八百七十八章 上門告狀第七百四十二章 祭日宮變(中)第九百二十六章 奔襲黎陽(上)第五百零七章 無限妥協第七百四十三章 祭日宮變(下)第六百六十五章 關內收尾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監管漏洞第四百七十八章 河西監軍第四百二十三章 出兵酒泉第十八章 甘雨下山第八百零三章 初步談判第二百一十三章 趙府壽宴(二)第三十七章 黑山羌部第七百二十三章 奪取商州第九十五章 思結內亂第八百三十三章 冰釋前嫌第四百六十二章 最後選擇第三百二十七章 給人嫁衣第八百七十一章 河北談判(上)第七百二十九章 官員大會第八百三十四章 科舉名額第五百六十四章 新人舊婦第四百一十九章 血戰張掖(下)第十九章 重色輕友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一語道破第七百五十五章 親情難逾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風險太大第七百五十三章 夜來幽夢第七百四十二章 祭日宮變(中)第二百五十九章 梁氏酒業第八百九十二章 緊張籌建第九十一章 突生變故第二百一十四章 趙府壽宴(三)第一千零八章 軍相激辯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見天子第二百一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四百八十章 財富撤離第三百五十章 夜逛成都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劫營被劫第六百九十二章 思結消息第七百二十八章 民間建議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諫不如變第八百五十六章 親臨趙州第八百九十三章 酒館交易第九百二十三章 搜尋敵酋第四百六十八章 出乎意料第一千零三十章 涇縣設餌第四百一十六章 初步進攻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關鍵一步第八百一十七章 改變初衷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蕭關滅蝗第五百二十五章 搶麥之戰(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夜襲敵營第八百章 江心驚雷第八百六十章 倉惶北撤第七百九十五章 被迫妥協第七百五十八章 妥善處理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證據確鑿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連夜清剿第六百五十三章 東遷太原(上)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幕後元兇第五百四十三章 血戰庭州(上)第四百三十九章 機緣湊巧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詩曲小會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外圍之戰(中)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七百六十八章 微服私訪第二百零三章 重回安西第三百二十四章 回紇之亂第三百一十二章 借道伏牛第六十二章 粟特奴隸第六百八十七章 英才入彀第六百六十章 關內攻勢(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驚現疫病第五百三十一章 出征安西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河西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兵臨泉州(下)第六百八十八章 長安空虛第一百九十四章 遭遇不測第三百二十二章 悔之已晚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泉州議事第五百一十四章 罌花凋謝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初見疑點第四百零九章 新軍氣象第七百三十一章 直言不諱第二百零九章 老薑彌辣第五百四十七章 借勢促亂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武館突破第一百一十四章 險鑄大錯第四百七十五章 內務反擊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帝登基第四百一十八章 血戰張掖(中)第九百三十五章 年輕縣令第六百三十四章 馳援雲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