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艱苦跋涉

五天後,遠征唐軍抵達了沙州敦煌縣,敦煌縣是河西走廊上一處漢民的聚居地,整個沙州有上萬戶百姓,其中七成以上是漢民,正因爲有這種強大民族基礎,張議潮在數十年後才能建立起歸義軍。

沙州名義屬於吐蕃,但沒有吐蕃駐軍,這也是吐蕃和回紇以及沙州當地豪強達成的協議,將沙州作爲一塊緩衝地帶,吐蕃和吐谷渾軍隊不進駐沙州,回紇和沙陀也不進攻沙州,由當地豪強自治。

雖然名義上屬於吐蕃,但沙州百姓卻從不認同,他們依舊堅持自己是唐朝子民。

郭宋的遠征軍沒有進駐敦煌縣,他們只是路過沙州,還遠遠沒有實力防禦沙州,冒然行動只會給吐蕃和沙陀找到進軍沙州的藉口,從而改變現狀。

唐軍是在夜間經過敦煌縣,不過在莫高窟大雲寺稍作停留,天色剛亮,兩名中年男子在十幾名隨從的簇擁下,騎馬從敦煌縣趕到了莫高窟。

“鄙寺是由則天皇帝敕建,迄今已有五十餘年,供奉的彌勒主佛是莫高窟第二大佛像,也是則天皇帝的真容......”

大雲寺方丈智光大師正給郭宋做導遊,介紹大雲寺的佛像,郭宋瞻仰着這座佛像,這座佛像他在後世見過,就是莫高窟的南大像,由武則天下旨開鑿,直到天寶年間才完成。

只不過他後世見到的大像和現在的佛像還是不同,但具體哪裡不同他也說不上來,似乎現在的石像更加飽滿鮮豔,栩栩如生。

這時,一名士兵快步走進來,在郭宋耳邊低語幾句,郭宋點點頭,合掌對智光大師歉然道:“我等候的客人已經到了,只能改天再聽大師的妙謁。”

“郭長史客氣了,請吧!”

在大雲寺禪房客堂裡坐着兩名中年男子,他們一人叫做曹慶雲,一人叫做張楓,代表了沙州的兩大豪強曹氏和張氏,一百多年來,兩大家族一直統制着沙州,目前沙州自治實際上也是由這兩大家族輪流主政。

郭宋走進客堂,兩名男子立刻站起身,旁邊郭重慶給二人介紹道:“這位便是郭長史,也是我們西征軍的統帥。”

兩人連忙躬身行禮,郭宋笑道:“兩位便是曹氏家主和張氏家主吧!”

“正是,在下曹慶雲,這位是張楓,我們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朝廷的軍隊,說明朝廷沒有忘記我們。”

郭宋笑着請兩人坐下,一名僧人給他們上了茶,郭宋微微笑道:“我臨行的前兩天,天子還專門接見我,天子對西域一直非常牽掛,包括敦煌,其實不光是天子,朝廷大臣也同樣關心西域,我相信每一個大唐人都在夢想着重新恢復盛唐時萬里疆域。”

“那天子或者朝廷對收復西域有沒有什麼計劃?”曹慶雲急切地問道。

郭宋沉默片刻道:“我希望兩位能明白一個事實,天子和朝廷確實想收復西域,但收復西域從來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就像我們建立西域都護府,從隋朝一直到中唐,用了一百多年時間才建立起來,同樣,收復西域涉及到方方面面,我估計至少要二十年時間,起始點就是這次我出使西域。”

聽說還要二十年時間,曹慶雲臉上露出失望之色,張楓卻很現實,他知道唐朝內部藩鎮割據,問題很多,暫時無暇顧及西域,他笑道:“正如郭長史所言,有了西征軍踏上西域的第一步,就是一個好的開端,但無論如何,我們還是對長史和將士們感激不盡。”

旁邊郭重慶笑道:“他們指的是馬匪之事。”

“沙州也受馬匪侵擾?”

“當然,沙陀軍隊雖然遵守協議沒有入侵沙州,但他們卻縱容馬匪對沙州的襲擾和搶掠,尤其是每年麥收時,馬匪就過來搶麥子,我們也組織民團士兵抵抗,雙方激烈交戰,每年都會有數十人陣亡,這十年來,沙州被他們搶走的女人也多達數百人,財富更是不計其數,所以我們聽說長史率軍全殲了三支馬匪,我們簡直感激不盡。”

“唐軍全殲他們也是出於自保,如果能給沙州百姓帶來平安,我們也深感欣慰。”

“我們能給唐軍做點什麼嗎?”曹慶雲問道。

郭宋點點頭,“我需要你們做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補給,我們需要一些乾糧,當然,我們會把從馬匪手中繳獲的戰馬、皮甲和兵器都交給你們。”

“補給沒有問題!”曹慶雲和張楓異口同聲道。

郭宋又微微笑道:“第二件事是關於沙州的情況,我要把西域的情況寫成詳細報告,向天子和朝廷彙報,裡面沙州也將是重要篇幅,今天我把兩位請來,也想多瞭解一些沙州的現狀。”

.......

唐軍在大雲寺休息了兩天,得到補給後,三百唐軍又繼續上路。

離開沙州向西南而行,他們很快便進入了吐谷渾人的地盤,這裡大多是高寒荒漠地帶,地域廣袤,不容易遭遇到吐谷渾軍隊。

不過這條路最艱難並不是人,而是環境惡劣,野狼出沒,尤其在橫穿蒲昌海地區,近千里荒無人煙的戈壁和沙漠,還有時隱時現的流沙,像殺手一般潛伏在沙漠中,更是對士兵們意志和體力的嚴峻考驗。

楊孝嚴一共帶了五名手下來長安報信,其中兩名手下就是被蒲昌海附近的流沙所吞沒,另一人死在肅州沙陀遊哨手中。

蒲昌海就是今天的羅布泊,由且末河和赤河注入其中形成的大湖,從敦煌過來,要走近千里的戈壁和沙漠。

唐軍隊伍很快便進入了數百里的沙漠,一名嚮導牽着二十幾頭駱駝給他們領隊。

寒風凜冽,颳得像刀子一樣使臉上生疼,風沙漫天,整個天空黃濛濛一片,鋪天蓋地的風沙無孔不入,士兵們低着頭艱難前行,無法開口說話,甚至連眼睛都睜不開,爲防止士兵走散迷路,每五十名士兵牽一根長索。

一連幾天,士兵們都在惡劣的天氣中艱難前行,連戰馬也受不了這樣的氣候,僅僅走了三天便倒斃了二十餘匹。

天色漸漸黑了下來,但風沙並沒有減弱,依舊帶着尖利的呼嘯聲在士兵們耳邊吼叫、肆虐。

“原地休息!”前方有士兵大喊。

找個宿營地並不容易,不能找低矮處,一夜之間就會被風沙掩埋,一般是由經驗豐富的嚮導來決定在哪裡過夜。

士兵們已經在沙漠中連續幾次過夜,都有了經驗,他們緊緊擠在一起,周圍是二十幾頭駱駝,一旦有危險,駱駝就會起身。

士兵們勉強吃了一點乾糧,滿嘴砂子,但這些都是小問題,最大的問題還是水,從敦煌出發時,每個士兵都帶了五大葫蘆清水,不光是人要飲水,兩匹戰馬也要喝水,他們幾乎是以每天大半葫蘆水的速度消耗,這才走了五天,士兵們的存水普遍只剩下兩葫了,但距離蒲昌海還有兩百餘里。

士兵們背靠着背,用羊皮毯覆蓋着頭頂,小口喝水吃乾糧。

一名士兵鑽進羊皮毯,對幾人道:“嚮導說明天風沙可能會結束!”

“簡直太好了!”

幾名士兵都長長嘆口氣,“從未經歷過這樣的氣候,再這樣下去,人和馬都活不成了。”

“沙塵不算什麼,更重要是我們沒水了,必須節約喝水,距離蒲昌海還有兩百多裡呢?”

“我們人可以少喝一點,但馬要喝水啊!”

士兵們都很焦慮,如果三天內趕不到蒲昌海,後果就比較嚴重了,如果是平地,一點問題沒有,可這是沙漠啊!

.........

次日一早,狂風終於停止,暖烘烘的太陽照在一望無邊的沙漠上,彷彿給沙漠染上了一層金色。

茫茫大漠中,長長的隊伍開始加快速度,向西北方向奔去。

三天後,筋疲力盡的唐軍人馬抵達了蒲昌海,他們終於看見了一片無邊無際的冰的世界,嘴脣乾裂起泡,幾乎要渴死的唐軍士兵嘶啞着叫喊着,用盡全身力量向白玉萬頃的冰面奔去,他們砸開了幾個巨大的冰窟窿,人馬一頭栽進了寒冷刺骨的水中。

第八百四十章 千里追蹤(上)第四百四十二章 無米之炊第五百五十五章 北唐廢帝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酒眉壽第二百一十四章 趙府壽宴(三)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布棋落子(五)第五百六十三章 團隊之夢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嶺南風雲(上)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詩曲小會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失有得第五百零六章 雍縣偶遇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儋羅大島第四百九十四章 無米之炊第三百九十六章 途聞警訊第六百一十章 達成契約第五百六十五章 天策外衛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關鍵一步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豆盧廣原第八百九十七章 報紙面世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淮河封鎖第八百八十八章 家有規矩第一百九十七章 突破封鎖第二百八十八章 師兄義助第三百二十八章 小城不寧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報名選秀第六百九十六章 草原斥候第八百一十章 晚節不保(下)第八百三十七章 危機突發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迎頭痛擊第一百五十章 樑武受傷第一百九十一章 兩吐分裂第五百四十一章 再度北伐第三百零四章 初次上門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小小缺口第四百三十三章 備用之策第六十一章 黑市覓刀(下)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曠野決戰第二百零六章 城門風波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兩個選擇第六百三十三章 李泌入世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收之東榆第五百八十三章 圍魏救趙第九百三十八章 分化打壓第六百五十八章 山雨欲來第三百三十九章 出獵遇險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劫營被劫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城門事件第五百零二章 慷慨赴義第三百五十六章 江夏買僕第四百九十五章 戰局逆轉第五百四十八章 驅狼吞虎第一百一十三章 上門售皮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秋後算帳(上)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虛晃一槍第九百一十三章 三家獵魏第六百三十八章 蔣幹盜書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一語道破第一百六十一章 先下一城第六百三十五章 無法迴避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晉軍之使第五百四十二章 再走古道第四百七十八章 河西監軍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稍晚一步第八百四十章 千里追蹤(上)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人之常情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夜奪徐州第九百五十四章 積怨已久第三百五十九章 返回長安第二百七十九章 緊急狀態第八百八十章 局勢撲朔第七百六十七章 夜襲船場第三百六十一章 面見新君第二百八十七章 家遇困窘第六百三十二章 馬場秋遊第二百二十二章 醍醐灌頂第六百章 党項野心第九百七十章 再見太后第七百三十三章 徹底清算第二百四十七章 半渡而擊第五百零八章 主戰出兵第五百零六章 雍縣偶遇第九百四十二章 碎葉失陷第二百九十二章 夜訪韓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神秘對手第九百零五章 異種棉桃第四百零二章 涼州名醫第三百零三章 元家生隙第四百五十三章 再回安西第一千一十三章 王侑獻謀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巡視蘇州第二百六十二章 蝗災警訊第七十八章 對陣郭家第八百二十六章 漢中事件(下)第九十一章 突生變故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諫不如變第八百九十四章 挑起事端第九百六十三章 半途劫人第八百章 江心驚雷第七百八十章 轉彎抹角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連夜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