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常州勸位(上)

郭宋在越州呆了兩天,聽完刺史和長史的述職後,第三天一早便騎馬前往杭州。

此時,相國潘遼一行也乘船即將抵達潤州,跟隨潘遼一起來江南的,還有太常卿韓洄,韓洄是韓滉之弟,也是資歷極老的大臣,不亞於其兄長韓滉。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只不過他沒有兄長與郭宋的交情,加上他年事已高,太常卿任期結束後,他也該退居二線了,將出任大學士閣老。

另外,跟隨潘遼一起來的,還有吏部侍郎獨孤明仁、戶部侍郎韋應物以及宗正寺卿李繁,他們組成了一個勸進團隊,一起來勸說晉王登基。

不光有大臣團隊,還有家屬代表,王妃薛濤來不了,她便讓敏秋帶着長女郭薇薇一起前來江南。

這卻是杜佑的主意,他建議讓晉王最寵愛的孩子也一起前去,衆人詢問了王妃,王妃告訴他們,晉王最寵愛之人是長女郭薇薇,任何人都比不上長女在晉王心中的地位,甚至包括王妃自己。

衆人雖然是想讓晉王的兒子錦瑞前去參與勸說,但王妃卻讓長女前往,衆人無奈,只得聽從了王妃的安排。

薛濤自己去不了江南,便讓敏秋帶着女兒前往江南。

在第三艘大船上,敏秋坐在窗前望着岸邊的風景,坐在她對面的郭薇薇忍不住問道:“三娘,你說我該怎麼勸說爹爹,這種事情爹爹會聽我的嗎?”

敏秋已經隱隱猜到了大姐讓薇薇來勸說夫君的深意,夫君身上有一個很大的秘密,這個秘密是很多年前她收拾書房時發現的,一個年代久遠的盒子,盒子裡是幾塊破裂的石板,把它們拼在一起,上面是一幅少女的圖像,眉眼長得和薇薇有幾分相像,旁邊寫着‘愛女薇薇’四個字,略像夫君的筆跡,但筆法稚嫩,一看就是少年人所寫。

她和大姐又把這個盒子放回原處,這個秘密她們不敢告訴任何人,她們猜測過,夫君可能有一點點前世的記憶,而這個記憶就是薇薇,他前世的女兒也叫薇薇。

這就能解釋通了,爲什麼丈夫從小到大那麼疼愛長女,遠遠超過了其他兒女。

敏秋笑道:“你就說,爹爹當不了皇帝,你的命運就會很悲慘,就行了。”

“這樣說行嗎?”郭薇薇瞪大了眼睛。

“這是實話,不光是你,還是我們,我們全家都一樣。”

“好吧!我試試看。”

郭薇薇有點頭大,她考慮問題一向比較簡單,居然這麼重大的事情讓她去勸說。

“薇薇,以後多教一下錦瑞繪畫,他很崇拜你的!”

敏秋已經意識到她必須要利用這次機會和郭薇薇搞好關係,將來對自己對兒子郭景瑞都有極大的好處。

郭薇薇聽說二弟對自己很崇拜,心中大爲得意,嬌笑道:“三娘,我當然要教他,他很聰明,我娘誇他繪畫很大氣,將來會成爲繪畫宗師,肯定會超過我!”

敏秋笑眯眯道:“你是他姐姐,他就算超過你,也是教得好,你替他基礎打得好。”

“這倒也是,基礎不好,將來不管怎麼學,都成不了大家。”

郭薇薇已經想當然地將兄弟的繪畫基礎歸功於自己了,儘管她教郭錦瑞繪畫時間全部加起來可能還不到三個時辰。

“到潤州了!”外面傳來船伕的喊聲。

郭薇薇連忙探頭出去,看見遠處的潤州城,她歡喜道:“三娘,終於到了。”

敏秋的俏臉上也綻開了笑容,她也太渴望見到丈夫了........

衆人沒有在潤州下船,而是略作補給後,便準備沿着運河繼續南下,潤州刺史杜嗣業上船來參見相國潘遼。

杜嗣業是郭宋的第二任記室參軍,跟隨郭宋也有十五六年了,做了幾年記室參軍,又外放做了兩任縣令,一任長史,他剛調到朝廷沒兩年,年初又被郭宋任命爲潤州刺史,杜嗣業的理財能力很強,郭宋考慮再讓他做兩屆刺史,就直接任命他爲戶部侍郎或者度支使,加相國頭銜,接張謙逸的位子。

杜嗣業給衆人帶來一個好消息,晉王殿下十天前在明州上岸,現在不在宣州,就是在蘇州。

這個消息讓衆人十分振奮,他們還擔心晉王殿下不會來江南,沒想到真的來了。

“晉王殿下來江南做什麼?”潘遼笑問道。

杜嗣業微微欠身道:“卑職接到越州季刺史的來信,他告訴我,殿下來江南是巡視新稻種的播種情況,殿下非常關心新稻種推廣。”

衆人面面相覷,獨孤明仁問道:“請問相國,什麼新稻種?”

不光獨孤明仁不知情,就連韋應物也是一臉茫然,潘遼捋須微微笑道:“大概是大前年,大商人張雷從南洋林邑國帶回來一批高品質稻種,聽晉王殿下說,這種稻種生長期短,產量高,適應性強,一年能產兩季稻米,所以晉王殿下非常看重它,這批稻種前年在泉州試種,應該是成功了,去年年底江南各州派人去泉州購買稻種,準備今年開始在江南試種,杜使君,我沒有說錯吧!”

杜嗣業嘆了口氣道:“潘相國說得完全正確,可惜潤州去年沒有派人去買稻種,錯過了第一批試種,去年只有越州、杭州、蘇州、常州和宣州五個州派人去泉州買了稻種,我打算今年秋收後就派人去泉州買稻種。”

“爲什麼還要去泉州,江南其他州不是已經有稻種了嗎?”宗正寺卿李繁不解地問道、

“李使君有所不知,其他各種都是官田在播種,他們明年將在本州內全面推廣,沒有多餘的稻種給我們,還是得去泉州,另外,泉州還會派遣經驗豐富的稻農來協助我們播種。”

潘遼又問道:“越州季刺史有沒有說新稻種在越州的種植效果?”

“他說了,新稻種產量很高,畝產在千斤左右。”

“千斤!”衆人都驚呼起來。

一瞬間,衆人都明白晉王殿下爲什麼會如此看重新稻種了,這實際上就年產糧食翻了一翻,如果大範圍推廣,那人口就會大幅增加。

人口增加意味着什麼,衆人都很清楚,意味着各行業都會得到充足的勞力,國力會越來越強大,未來百年將走向盛世。

“各位,我們肩負的任務很重大,雖然很艱鉅,但也是我們的榮幸!”潘遼緩緩對衆人道。

.........

郭宋在蘇州整整呆了四天,蘇州從泉州購買的稻種數量最大,種植的範圍比較廣,從太湖邊到常熟縣江邊都有試種。

自古就有‘蘇湖熟,天下足’之說,一方面是這一帶平原廣闊,稻田衆多,另一方面也是這裡土質好,畝產產量高,所以郭宋對蘇州的水稻種植格外關注。

蘇州刺史叫做王叔文,是天下有名的圍棋高手,書法和繪畫也是一絕,但他在政治上也並不遜色,從他這次買稻種和安排耕種就看出來,在江南各州購買的稻種中,蘇州就佔了一半。

王叔文也並不集中播種,而是分散到不同的環境中,這樣更能發現水稻的適應性。

對王叔文這樣的安排,郭宋十分欣賞,所以他在蘇州呆的時間也最長,他基本上對這種雙季稻十分了解了。

在太湖邊的一片稻田內,郭宋挽着褲腿和衆人一起忙碌,他們用剪刀剪掉有蟲害的葉子,江南水源充足,沒有什麼天災,最大的危害就是蟲害,各種螟蟲對水稻破壞極大,農民們在稻田養魚,養青蛙,都是爲了對付各種蟲害。

“殿下,休息一下吧!”王叔文在旁邊笑道。

郭宋擡頭看了看驕陽,抹去額頭上的汗水笑道:“去休息一下,喝口水吧!”

衆人走出稻田,在旁邊水渠裡洗了腳,穿上鞋襪來到一棵大樹前坐下,郭宋擺擺手,招呼一羣老農也過來坐下。

第二百九十章 永豐新縣第九百三十一章 蒲津相遇第七百八十八章 世家之憂第二百九十七章 名士談仙第二百六十三章 驅蝗大戰第七百五十六章 發財新路第一百六十三章 月夜偷襲第九百四十四章 關鍵人物第五百六十六章 循循教導第三百六十九章 新年大宴第一百一十三章 上門售皮第一百五十八章 身份問題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無米之炊第八百三十九章 緊急事件第九百零一章 財富置換第四百三十七章 交換戰俘第五百四十四章 血戰庭州(中)第八百六十章 倉惶北撤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虛晃一槍第二百九十四章 關心則亂第八百六十七章 八百勇士第九百三十三章 假酒報案第一千一百章 唐州商會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保守勢力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隱刺暗伏第三百零六章 暗度陳倉第四百五十四章 故地重遊第二百二十五章 夜截航船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欺君罔上第四百四十七章 出兵之爭第七十二章 人情難挽第二百一十三章 趙府壽宴(二)第六百五十五章 巡視疫情第一千二百一十零章 外圍之戰(上)第一千零五章 韓滉進京(下)第四百二十二章 粟特鉅商第三百八十二章 迎親前夕第四十三章 黑月混戰第六十九章 痛失良才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兵圍洛陽(下)第六百九十六章 草原斥候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宋城瘟禍第五十九章 黑市覓刀(上)第九百九十一章 朝堂激鬥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夜襲城頭第三百五十五章 乘船出川第四百零八章 軟硬兼施第六百三十章 淮西變天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秋後算帳(下)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忍無可忍第二百八十五章 七成勝面第五百三十章 休而不退第一百二十七章 首次任務第九十八章 滅族之戰(上)第一千一十章 兵臨江南(下)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泉州之行(上)第三十四章 武道大會(十四)第四百二十四章 秀才之軍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酒眉壽第七百一十八章 鳥擇良木第三百零九章 佳婿攻勢第六十七章 段君訓女第五百零四章 面臨選擇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喜臨門第五百四十七章 借勢促亂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王宮救人第五十六章 人要衣裝第一百七十四章 遠征之軍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故地重遊第四百六十七章 幕後老狐第三章 修仙之術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波三折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巡視琉球(上)第六十七章 段君訓女第六百四十章 截斷退路第八百三十一章 三個方案第十九章 重色輕友第一百四十二章 深入虎穴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外圍之戰(中)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泉州大案(下)第七百一十七章 枕戈待擊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百官投票第八百九十章 活字租賃第三百四十八章 再返成都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登門座談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擺脫罪責第二百八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六百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三百四十八章 再返成都第七百三十九章 困獸之鬥(中)第四百八十四章 連夜出京第六百五十三章 東遷太原(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市酒坊第六百九十八章 將軍本色第六百七十七章 施壓加倍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擺脫罪責第四百九十一章 宦官讀心第九百四十章 秘密爭取第一百六十七章 鎖死勝局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