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達成共識(下)

刑部尚書郭曙問道:“啓稟殿下,微臣聽說朱滔軍隊也在進攻新羅,而且佔據上風,攻勢正盛,如果我們也進攻新羅,三者之間的關係又怎麼處理?”

這也是所有人關心的問題,原本是新羅承受不住朱滔大軍的猛烈進攻,不得不向大唐求援,現在卻反過來,他們也要參與滅亡新羅,這是背信棄義,還是想分一杯羹?

郭宋明白衆人的擔憂,他微微笑道:“所以一開始我就說了,我們討伐新羅必須師出有名,我之前也找不到合適的藉口,但刺殺案就成了最好的藉口,我們必須出兵追責,這就談不上背信棄義,也談不上落井下石,是他們作惡在先。”

郭曙又繼續道:“但如果以救援新羅爲藉口出兵,豈不是更佔據了道義?如果新羅被朱滔所滅,也就不是我們責任了,殿下不覺得這個藉口更好?”

這次不等郭宋解釋,張裘安便反駁道:“這樣做是作繭自縛,如果我們是出於救援新羅的道義出兵,那麼滅了朱滔後,我們是不是該繼續扶持新羅?

如果我們並了新羅,那是不是更顯得我們虛僞?在道義上更被人恥笑?索性一開始就是興師問罪,我們將來吞併了新羅,對他也是一種懲罰,是他們罪有應得,我就不用揹負任何道義上責任,對子孫也有交代。”

偏殿上頓時爭論起來,十分熱鬧,郭宋擺擺手高聲道:“各位請安靜!”

偏殿上安靜下來,郭宋又道:“今天只是通報,也不會做什麼決策,即使要攻打新羅也會到明年開春以後,還有時間給大家思考,不過兵部要提前進行準備,所以時間也不是很充足,我希望十天後我們能做出決定。”

........

衆人都起身離去了,張謙逸也和杜佑一起走出去,杜佑笑道:“能感覺到殿下的決心了吧!”

張謙逸點點頭,“他找政事堂議事,只是給我們一個面子,兵部的調糧令昨天就發出了,從黎陽倉調集五十萬石小麥和十萬套兵甲到登州。”

“其實殿下說得不錯,如果我們不動新羅而拿下遼東,遲早是給新羅做嫁衣,我一點我很贊同。”杜佑緩緩道。

張謙逸正要說話,忽然聽到身後有人叫他們,兩人回頭,卻是蘭臺郎中韓愈在叫他們。

杜佑很欣賞韓愈,認爲他有成爲相國的潛質,踏實,穩重,能力很強,做事講原則但又不失靈活,杜佑甚至認爲韓愈出任蘭臺郎中有點可惜了,他應該去地方上繼續歷練。

“韓郎中,什麼事情?”

韓愈跑上來行禮道:“殿下請二位相國到官房一敘!”

兩人點點頭,跟隨韓愈來到蘭臺官房,郭宋的官房已經搬到紫微殿後面了,就是原來代宗皇帝的御書房,徹底改造了一番,完全變樣,變成一座房間密度很高的三進院子。

外面是從事們的公務房,中院是蘭臺侍郎和蘭臺郎中的官房,按照分工,韓愈負責戶部和兵部,黃禪負責禮部和刑部,按理應該還有一個負責吏部和工部的郎中,現在被楊天華兼任了,每個郎中配兩名員外郎,再配八名從事。

內院就是郭宋的官房了,中間是一座百餘平方的天井,假山堆砌,花木茂盛,天井周圍分佈着正堂、議事堂、參謀堂以及茶房,內院除了郭宋外,還有一個小茶童,負責煎茶跑腿。

此時郭宋正負手在天井內來回踱步,漸漸到了年底,事情比較多,很多瑣碎之事他都交給政事堂處理,只有比較重大的事情才向他彙報。

他的精力主要是放在大事上,新羅只是一個開始,他要考慮的是整個遼東,各種錯綜複雜的勢力,軍事上他不擔心,他考慮更多的是政治方面,還有國力的承受能力。

這時,韓愈帶着杜佑和張謙逸走了進來,“殿下,杜相國和張相國到了!”

郭宋從沉思中驚醒,點點頭笑道:“兩位相國請裡面坐吧!”

他把兩人請入正堂坐下,茶童及時給他們上了茶,郭宋問道:“其實我想知道新羅特使樸恩澤情況如何?”

張謙逸連忙道:“他前些天去登州了,走得很匆忙,微臣算了算時間,很巧,正好就是刺殺案的當天,讓人不得不浮想聯翩,他很可能也是知情人,殿下要不要把他帶回來?”

郭宋搖搖頭,“刺殺案已經有了定論,抓不抓他也無所謂了,我現在考慮的是戰爭準備,張相國,兵部那邊和戶部聯繫了嗎?”

張謙逸點點頭,“老張和我說過了,今天下午兵部和戶部要召開一次協調議事,把一些錢糧的細節定下來。”

“還有中原的瘟疫,軍隊給我的反饋,最先爆發瘟疫的宋州以及兗州、徐州,已經快一年沒有再發生染病情況,現在主要是汴州、滑州和曹州還有零星病人出現,軍隊已經封鎖了這三州,不準人口遷徙,江淮那邊可以允許難民先回宋州了。”

杜佑躬身道:“殿下,根據曹萬年的報告,徐州那邊逃走的難民不多,兗州難民也不多,主要是宋州和亳州,基本上大半都在江淮落戶了,還是少數一心回家的難民,政事堂可以安排他們回家。”

張謙逸還有事情,便先走一步,大堂上只剩下郭宋和杜佑,郭宋負手走出大堂,來到天井,杜佑在一旁沉聲道:“吏部這兩天在朝廷中做了一個初步摸底調查,超過九成的官員都希望殿下上位,尤其是中低層官員,幾乎全部都支持。”

郭宋點點頭,朝廷他不擔心,朝官的利益和他是一致的,他關心的是地方官,畢竟地方官受地方豪門的影響較大,他們的態度很重要。

“地方也要進行調查,安西、河西、豐州那邊就不用了,那是我們起家之地,我有足夠信心。”

郭宋對杜佑非常信任,尤其這次政事堂議事,杜佑表現出的果決和忠心讓郭宋很感動,所以在杜佑面前,他有時也能袒露心扉。

“回稟殿下,如果不考慮河西、安西,那時間就能大大縮短,這個冬天就能調查完成,卑職已經着手安排了。”

停一下,杜佑又道:“如果殿下能在奴隸制度上稍稍讓步,微臣相信會更多人支持殿下。”

“不行!”

郭宋果斷道:“延緩十五年,已經是巨大的讓步了,我心裡有數,反對奴隸改革最強烈的是河北地區,如果他們還要繼續反對,那我正式頒佈《禁止追捕奴隸條例》和《籍貫登記條例》,我看他們怎麼辦?”

杜佑心中暗暗苦笑,這兩個條例非常狠毒,對各地奴隸主基本上是摧毀性的打擊,奴隸逃走,官府不再追捕,逃到任何一個地方,可以重新登記籍貫,那奴隸身份也就消失了。

這兩個條例雖然沒有正式頒佈,但實際上已經在執行了,首先是廢除了逃奴罪,奴隸逃跑不再是罪犯,官府也不再追捕,就靠奴隸主人自己追捕,如果打死打殘奴隸還要獲刑。

至於籍貫,只要自稱是中原難民,想在哪裡落戶,官府都會接收,重新編撰戶籍,這就是變相的消除奴隸身份了。

晉王態度堅決,杜佑也不再多勸,便道:“反正只要超過五成官員支持,就讓天下人無話可說了,微臣還是很有信心。”

郭宋又問道:“杜相國對出兵遼東怎麼樣看?”

杜佑沉思片刻道:“微臣肯定支持殿下的遼東之策,如果說微臣還有擔憂,那就是國力能支持多久?

畢竟藩鎮割據多年,天下早已羸弱不堪,如果是像隋煬帝征伐高句麗那樣,那我們國力確實無法承擔,微臣並非把殿下比作隋煬帝,只是希望殿下心裡明白這一點。”

郭宋微微笑道:“放心吧!我心裡有數,有朱滔大軍替我滅掉新羅,我會省力得多,更重要是,我的遼東策略是軍事和政治相結合,軍事延續的時間不太長,關鍵是各種政治手段,時間跨度會很長,最後完成遼東策略,至少要幾十年的時間,那就是由我們的子孫來最後完成它。”

杜佑有點明白了,他遲疑一下道:“殿下是想把新羅和遼東百姓完全漢化?”

郭宋點點頭,“軍事是對付貴族和軍隊,直接肉體消滅,而政治是對付普遍百姓,對他們慢慢進行漢化,這就需要兩三代人的努力。”

杜佑豎起大拇指讚道:“殿下深謀遠慮,乃天下人之福也!”

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新相人選第四百七十五章 內務反擊第三百九十六章 途聞警訊第七百五十六章 發財新路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四路大軍第六十一章 黑市覓刀(下)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新羅公主第六百三十五章 無法迴避第二百三十八章 靈州上任第四百七十五章 內務反擊第七百六十一章 價高者得第八百四十三章 兩敗俱傷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春江水暖第五百五十一章 意外發現第四百一十五章 最後戰備第五百九十四章 靈州來客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獨孤隱患第一百三十五章 情報掮客第九百四十章 秘密爭取第五百七十七章 沙州夜訪第五百三十六章 沙州之戰(中)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布棋落子(四)第五十二章 靈州城外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山古道第四百四十六章 沙州吐蕃第八百四十二章 千里追蹤(下)第三百五十七章 長安哀訊第二百四十章 九原縣城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兵圍洛陽(上)第七百七十二章 高原爭鋒(上)第六百六十章 關內攻勢(上)第四百八十八章 曉以利害第三百八十八章 薛勳之憂第三百二十七章 給人嫁衣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意外來客第九百三十九章 軟硬兼施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武館突破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外收穫第四百一十四章 戰爭來臨第四百一十章 張掖內應第七百八十七章 輕騎夜襲第九百五十四章 積怨已久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禍起蕭牆第四百七十八章 河西監軍第三百七十章 酒樓偶遇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秋後算帳(上)第七百五十章 田宅開發第五百一十三章 銀箭警告第四百六十章 夢醒時分第二百九十一章 凶信傳來第三百七十章 酒樓偶遇第一百一十八章 酒鋪底蘊第二百零四章 雪夜東進第五百六十四章 新人舊婦第三百三十六章 以毒攻毒第二百四十章 九原縣城第七百九十二章 魏國來使第五十六章 人要衣裝第四百六十一章 慘痛代價第三百三十一章 倦鳥歸京第六百六十五章 關內收尾第一百七十二章 招攬手下第四百六十六章 退閣者死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銀票疑雲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異國斥候第五百四十四章 血戰庭州(中)第六百四十章 截斷退路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風險太大第八百九十三章 酒館交易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稽私風暴(下)第五百一十七章 火藥初鳴第一百九十章 被迫撤軍第四百五十八章 盧杞探病第八百五十章 提前接見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稽私風暴(下)第四百六十四章 宣召進京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忍無可忍第六百九十三章 視察雲州第八章 胖子甘雷第七百七十五章 溫酒話別第六百五十六章 重聚晉宮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蕭關滅蝗第九百七十六章 兩個空缺第六百零二章 以牙還牙第八百二十三章 道宮上香(下)第二百一十章 高陵報喪第七百五十六章 發財新路第二百零六章 城門風波第八百零五章 全家出遊第三百八十章 清虛求願第五百三十四章 兵臨于闐第一千一十三章 王侑獻謀第三十一章 武道大會(十一)第一百七十章 神策兵變第二百三十一章 又見薛濤第九百零七章 除夕家祭第一千零三十章 涇縣設餌第一百二十七章 首次任務第三百六十五章 灞上新軍第五百五十四章 中原異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