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第3裝甲師縮編爲第3裝甲旅之後,坦克數量減少到不足以前的一半,主要是99A,最次的是96式坦克,至於那些59式、**都被留在國內。所有坦克在入朝前被運到瀋陽的後勤修理廠,換裝新式裝甲,除內層換裝中國自己的貧鈾裝甲外,還要加掛一層30毫米厚的複合裝甲板,外面再加一層反應裝甲。同時,配發了中國自己研製的貧鈾穿甲彈和炮射導彈,這兩種彈藥都能保證摧毀M1A2坦克的需要,不過由於炮射導彈成本太高,及訓練不足,僅有配發給少數坦克。換裝完裝甲,這些坦克再次被裝上火車,直接運過了鴨綠江。

諸葛子龍剛剛升任坦克團副團長,正準備受命到軍校受訓,可一聽說要參戰,馬上自願降職爲營長,回到坦克營準備參戰。當時自願降職以換取參戰機會在軍官中非常流行。

諸葛子龍指揮的99A式坦克營因擔心敵機的空襲,越過中朝邊境不久即從火車上卸下,開始履帶行軍。

由於該營行動速度快,距離美軍右翼快速突擊羣最近,因此解決美軍右翼快速突擊羣的任務就交給該營。

當該營經過急行軍趕到戰場時,發現師偵察連先他們一步趕來。“這次我們要與師偵察連的人配合行動了!”剛到偵察連了解完情況的諸葛子龍回來之後,把車長們召集到一起開會,“敵人的情況如何?”有人問道。

“美軍就在前面的村子裡,有不少坦克,好象是M1A2,還有裝甲車。看樣子他們正在休息,沒有行動的跡象,也不知道我們來了。”這是師偵察連剛剛偵察到的情況,偵察可是偵察連的本職工作之一。

“還猶豫什麼?下命令吧!太陽馬上就要出來了!”“好吧!我打算只帶劉曉光的車從正面接近,1連跟着我們,其他人從側面進攻,師偵察連將配合我們行動。”諸葛子龍擔任該營營長時,劉曉光是營參謀,其實諸葛子龍離開該營僅幾天時間。劉曉光也是一名優勢的99A坦克車長,而且兩人長期共事過,配合起來不成問題。

“不行!你們就兩輛,太危險了!”有人提出反對意見。

“聽我說,”劉曉光解釋道:“敵人正在休息,是實施偷襲的好機會。如果我們去的坦克太多了,可能引起敵人的注意。好了!就這樣定了。”

對於這樣的決定,劉曉光不會反對的,於是大家各自準備出發。師偵察連則在北朝鮮村民的引導下,沿着田間小路,繞到村子側面埋伏下去,準備在坦克衝入村子時,發動進攻。

對坦克進行了最後一次檢查確認沒有問題之後,劉曉光的6號車與諸葛子龍的8號車,沿着公路,一前一後全速衝向村子,其它坦克也隨後跟着衝了出去。

此時美軍並沒有感到危險的存在,昨天晚上,他們剛剛到達這個村子時,發現村農全逃走民,剩下一個空村。M1A2坦克是有名的“油老虎”,一天需要加3次油,出發前帶來的油料快用完了,一路上又沒有遇到過象樣的抵抗,所以指揮官決定在這裡休息,等後勤車隊運來油料之後,再繼續前進。

藉助路邊的樹木和農田中長得很高的玉米的掩護,99A坦克接近了村子。同時99A坦克打開了發動機的消聲器,使坦克發出的聲音可以變得很小。也許是由於一個晚上都沒有發現異常情況,也許是太輕敵、太大意了,守在村口的兩輛M1A2上的乘員離開坦克正與幾個哨兵圍在一起,一邊聊天,一邊享受着初升的太陽光照射。當他們聽到坦克發動機的聲音,意識到危險時,已經晚了。

事情發生的太突然或者太意外了,哨兵立即開火射擊,可惜他們用的是M16,而不是反坦克導彈,更要命的是,他們沒有在村口部署任何障礙物,更沒有構築工事。M1A2的乘員跑向自己的坦克,可沒跑多遠,就與那幾個哨兵一樣被99A坦克上的機槍“放倒”。

“前方150米,目標:M1A2,穿甲彈,開火!”諸葛子龍大聲命令道,接着“砰”的一聲,瞄準鏡內的目標被摧毀了。幾乎是同時,另一輛M1A2也被摧毀了。

“幹得好!劉曉光!我們別閒着,衝進去!”他大聲命令道,實際上,根本不用他說,他們的坦克已經衝進村子。

由於這幾天連繼作戰太累,同時爲了躲避蚊蟲的叮咬,大部分美軍人員都住在朝鮮人留下的屋子裡,坦克關閉發動機之後停放在外面,僅有少數人在外面擔任警戒。當戰鬥開始時,當人們才從睡夢中被驚醒,衝出屋子準備戰鬥。劉曉光與諸葛子龍在車內操縱着車頂的機槍,瘋狂的掃射,大開殺戒,許多人沒等拿起武器就被擊斃。無需車長指示目標,炮長自行決定目標,自動裝填機的裝填速度比人工的速度快,可炮手還是感覺太慢了。村裡四處停放着美軍的各種車輛,可供射擊的目標太多了。駕駛員也沒有閒着,駕着坦克橫衝直撞,見人就撞,再車就壓。

埋伏到村子東面的偵察連這時也投入了戰鬥,他們在村子邊上架起了幾挺機槍,對子村子猛烈掃射,接着衝入村子,這可真是火上加油。

幾輛M1A2終於開出了村子,不過馬上就遇到麻煩,原來這幾輛坦克是從村子西面衝出去的,而村子西面是水稻田,重達70多噸的M1A2坦克在水稻田中走,可不是容易的事。正因爲村子西面是水稻田,不利於隱蔽,志願軍才決定從長滿了玉米的北面和東面發動進攻。還沒等這些坦克開出水稻田,就被突然飛來的炮彈擊中。原來,負責跟進的其它99A坦克趕來了。

整個戰鬥呈現一邊倒的局面,美軍被打得暈頭轉向,以爲遇到了敵人的大部隊,可實際上對手的數量比他們少得多,美軍很快就潰退而去。志願軍沒有追擊,上級禁止他們追擊。戰鬥一結束,志願軍坦克營帶着戰利品撤出村子。在距村子不遠處的一片樹林中,他們親眼看趕來報復的美國飛機將村子炸成平地的,這時人們才明白諸葛子龍爲什麼會要求部隊儘快撤出村子。後來因爲發生這場戰鬥的村子的名子叫“北平川”,所以這場戰鬥被稱爲:北平川村突襲戰。此戰美軍第2師先頭部隊損失慘重,志願軍方面僅有師偵察連有幾個人受輕傷,繳獲了大量戰利品,包括2輛完整的M1A2坦克。

威斯特接到兩個快速突擊羣都受到中國軍隊突然襲擊的報告之後,非常震驚,然而中國軍隊如同“暴風雨”,來的突然,打的猛烈,可去的也快,突然間脫離戰鬥,去向不明。

一時間他陷入迷惑之中,不明白中國的真正意圖,就在這時,剛剛獲得的情報幫他解決了問題。來自華盛頓的一份通報說中國人正借剛剛取得的小勝之機,一邊大肆宣揚中國的強大,另一邊向美國政府提意:雙方立即停戰,韓美聯軍停止前進,雙方展開和平談判。接着情報部門送來分析報告,報告認爲中國軍隊主力短期內無法入朝,並隨報告附帶一大堆證據,如:中國的第39、40集團軍的大部分人員和裝備依然留在原駐地內等,來證明其結論的正確性。

基於多方面的情況,威斯特得出結論:中國人想利用他的疏忽,製造幾個“小勝利”,虛張聲勢以阻止美軍前進,爲其主力入朝爭取時間。得出這一結論之後,他迫不及待地下令:“各部隊加快前進!”

美軍部隊接到命令之後,立即採取行動,但行動顯得有點猶豫,必竟中國人剛剛重創他們,不過很快發現情況並非想象的那麼遭,中國人好象突然間消失了。於是美韓聯軍各部隊加快行軍速度,其中尤以第十山地師爲最快。該師在師長菲捨爾的率領部隊一馬當先,衝在了最前面。一下子被對手消滅一個整營,可是該師歷史從來沒有過的,2000多人的增援部隊竟讓對手跑掉,更讓第十山地師的全體官兵臉上無光,急於尋找一個機會去洗雪這個恥辱。

接獲各部隊沒有發現志願軍主力的報告之後,威斯特就愈加相信自己的推斷,不繼催促部隊加快前進。

這時俞登開心的笑了,因爲他的製造了各種假像,正成功引誘對手進一步深入。他成功的掩蓋其入朝真正兵力數量,讓美國人相信排着長隊過江的車隊只不過是中國人制造的“嚇人”假像。

突襲美軍的目的之一,就是想試探一下,雙方部隊的真正戰鬥力,必竟雙方陸軍已經幾十年沒有交過手了,各自的部隊的戰鬥力到底如何還不清楚。

最重要的一點是爲解救數萬名人民軍士兵的生命爭取時間。如果美第十山地師與第2師形成合圍,那麼將有至少3萬的人民軍被包圍,當務之急就是將這一情況通知人民軍突圍到安全的地區。這一工作很自然的就落在藍語煙等人身上。

狄青龍率隊出發後,藍語煙與盧頓開始安排撤退方案,至於向那裡突圍的問題,他們認爲向西撤退困難太大,敵軍主力正從他們西面經過向北推進。向北撤退也不行,他們已經損失了大部分運輸工具,也缺少足夠的燃料,也就無法擺脫機動性很強的敵人,只有向東突圍,東面的敵人力量較弱。

由於時間緊迫,藍語煙與鍾無影馬上研究作戰計劃,有關作戰的事,盧頓全交給了志願軍。藍語煙雖是俞登的學生,可惜經驗有限,不過有鍾無影的幫助問題不大,按狄青龍的話法:“讓他當助手決對不會有問題,工作經驗豐富,分析能力強,細緻入微,就是猶豫不絕,缺乏主見,當不了主官。”

與此同時,爲尋找人民軍主力,盧頓與志願軍聯絡小組繼續南下,對接下來的行軍,盧頓在回憶錄中寫道:“大地就像被犁了一樣,四處都有空襲過的景象。被遺棄的各種武器、彈藥及軍用物資散落處路邊,還不時可以看到已經或將要死去的人。不斷有人加入我們的隊伍,他們是剛剛從前方退下來的。我們不繼受敵機空襲,不時有人員傷亡。”

盧頓很快找到幾支部隊的人民軍指揮官,當時人民軍陷入無上級指揮的境地之後,指揮官們意識到恢復協同作戰的重要性,當時他們準備開會討論部隊重新編組的問題。盧頓等人的到來,對於他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盧頓向他們介紹了情況後大家一致同意突圍,然後迅速指揮部隊。

藍語煙使用手中有限的兵力佈置了阻擊陣地,以掩護部隊突圍的道路。當時她手中只有1000多名人民軍士兵和幾十名志願軍,裝備基本上都是步兵武器。由於不繼有撤下來的人民軍加入,人員才增加了一點,又增加了一個擁有8門122毫米加農炮的炮兵連,那是一個炮兵團的餘部。以這點兵力要想阻擊美軍太困難,不過美國給了他們許多準備時間。第十山地師第87步兵團第3營的全軍覆沒後,美軍因一時間情況不明,沒有馬上進攻,甚至進行了一次戰術後退,等情況弄清,藍語煙已部署完畢,人民軍已開始向東部山區轉移。

人民軍突圍行動無法瞞天過海,可惜美軍封鎖突破口的一切努力都以失敗告終。確切一點是各方不能齊心協力所至。由於被志願軍空軍糾纏着,無論韓國空軍,還是美國空軍都不想爲這個“非絕對重要的戰鬥”提供過多的空中支援。錯誤的情報也使美軍以爲西面有志願軍主力,不願將過多的兵力投入這個方向,沒有調其它部隊支援。

這樣的結果可想而知,人民軍順利突圍,此戰雖不是什麼大勝,損失也不小,可這個一直處於不利地位的人民軍來說,無異於興奮劑。

人民軍突圍到朝鮮中部的山區之後,暫時擺脫了敵人,開始進行休整。爲方便協同,志願軍總部決定將該地區的中朝軍隊統一編組爲朝鮮西部集羣,使這一地區的中朝兩國軍隊得以實現統一指揮,並納入志願軍總部的指揮範圍之內。

盧頓中校指揮的3000多人民軍與狄青龍指揮的志願軍步兵營合編爲中朝混編旅。這個旅基本上都是步兵,只有一個擁有8門122毫米加農炮的炮兵連。名義上盧頓擔任旅長,但他將實際指揮權交給狄青龍,不過狄青龍並不願擔任這一工作,而是將指揮權交給藍語煙。藍語煙成功指揮突圍戰鬥的表現讓人們對她的軍事才能充滿信心,不再心存疑慮,盧頓也不反對將指揮權交給她。

人民軍向東突圍之後,美韓聯軍北上的道路變得暢通無阻,由於急忙揮軍北上,根本沒有派兵追擊突圍的人民軍的意思。確切一點說是沒有足夠的兵力實施這場追擊,韓美聯軍也不重視他們,正如柴狼所說:“同胞相殘沒有任何好處,還是把他們封鎖在東部山區吧!很快他們就會投降的!我們還是集中兵力解放平壤和北進與中國人決戰吧!”也確實如此,突圍之後的人民軍建制已亂,急需休整與補充,暫時無力再戰,不過對於韓美聯軍來說,他們雖爲殘兵敗將,但始終是一個不小的隱患。

朝鮮西部集羣雖被封鎖於有限的空間內,但還沒有被消滅。尤其是當敵人主力北上,對他們的進攻放鬆之後,有了休整的機會。此時朝鮮西部集羣不僅不急於發動進攻,還擺出一副弱小的樣子,因爲要等待正面的大規模進攻的開始。這些情況並沒有引起韓國人或美國人的注意,實際上這幾天不斷有情報證實這些部隊還擁有很強的實力,可惜有關情報內容存在着許多矛盾之處,非常混亂,戰時的情報工作非常容易出現錯誤的。情報的收集很容易,問題在於對情報進行的處理。雖然人類社會進步了許多,辦公室內多出了許多現代化的辦公用品,可情報分析工作最終還是需要人工完成的,因爲情報資料不是簡單的數據,不能進行加減乘除式的計算。每天收集到的情報資料數以萬計,不要說每份都仔細的閱覽,就是簡單的翻一翻都不可能。情報分析本身就是一種消耗時間的工作,尤其是在情況正不斷髮生變化的條件下,要在短時間內上交報告,除了偷工減料之外,絕對不可能。

如何正確分析和判斷,這些內容相互矛盾的情報是一名優秀的將軍所必須據備的條件,可惜此時的聯合國軍總司令威斯特(美國是超級大國,聯合國總司令一職當然要由美國人來擔任了)被不斷取得的勝利衝了暈了頭腦,犯了輕敵的毛病,這可是將軍們最愛犯的病之一,把側翼的強敵當成了“烏合之衆”,僅派兵封鎖,等着他們投降。雖有人對此有不同意見,可惜持相同意見的人太少了,沒有能影響他的決定。

讓威斯特頭痛的事還真不少,由於推進的太快,補給線越來越長,補給困難的問題開始顯現出來了。由於人民軍撤退時對鐵路進行了破壞,並在港口內布放了水雷,所以上述設施一時間都無法使用。補給的運輸完全依賴於公路,但北朝鮮境內公路的條件並不是很好,戰爭中又受到破壞,所以通過能力不高。可作戰部隊對物資的需要特別大,無論是美軍部隊還是韓軍部隊,都裝備有大量機動車輛,這些車輛每天都要消耗大量油料,彈藥的消耗也不少。西方人重視自己的生命,打仗死的人越少越好,當然這是對己方而言,只要少死人,消耗多少彈藥都可以。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作戰部隊只知道拼命消耗除已方人員生命之外的一切東西,結果各種物資的消耗都特別快。他還要受到來自國內的反戰壓力,自開戰以來,每天都有美國士兵陣亡與受傷,而且一天一天在增加,這對於重視自己生命的美國人是受不了的。隨着傷亡的不斷增加,美國國內的反戰力量不斷增強。儘早結束戰爭的呼聲越來越高,尤其是中國宣佈出兵之後,失敗的陰影又一次出現在美國人的心中。經過海灣、科索活、阿富汗等戰爭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自信心再次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已經由瀋陽轉移到中朝邊境城市丹東市郊外的一處軍營內,附近都是山,所以環境相當不錯,俞登每天起牀之後都要到附近的山上散步,活動一下身體。雖然每次都不超過15分鐘,但這已經是一種“享受”了,因爲前方戰事緊張,需要處理的事情也多,再沒固定的時間表,餓了隨便找口東西吃,困了找個地方眯一會,不存在按時吃飯,按時上下班的概念。每天報紙依然會按時放在辦公桌上,可惜已經沒人有空翻一下,都堆放在那裡了。大家還象以前經常喝茶,只不過以前是一口口慢慢的細品,現在是一杯杯往嘴裡倒,一是解渴,二是提神醒腦,放下茶杯就要接着工作。

昨天晚上,俞登忙了一夜,天亮前才睡下,等他起來時已經是上午10點了,睡了大約5個小時,本來他還可以再睡一會,然而他沒有心情再睡下去了,不過他沒有放棄散步的習慣,於是約了幾個人就出發了。每次出去散步,他都會讓一些人同行,希望借這個機會讓大家出來從緊張的工作中“解脫”一會,可惜這個想法從來沒有實現過,大家總是一邊散步,一邊討論問題,散步實際上成爲早間碰頭會。

“李參謀,介紹一下情況吧!”李參謀是負責情報方面工作的,每次出來散步,俞登都讓他先介紹一下情況,然後大家再討論,今天也爲不例外。

“是,敵人正在加緊北上,正按你的計劃行事。還有接到通知,朝鮮方面已經同意將人民軍全部納入你的指揮之下,正式的通知已經下來了。”

“很好,這樣就可以統一指揮了!突圍部隊的情況如何?”

“一個小時前,接到藍語煙的電報,她說一共有4萬人成功突圍,敵人已經停止追擊,部隊急需休整,請求指示。”

“好的,通知她,部隊要抓緊時間休整,下一階段的行動我還需要他們。”俞登接着又補充道:“反正他們已經被封鎖在敵後,撤不回來了,正好在敵後安一枚釘子,”想了一下又補充道:“再想辦法給他們送點補給。”

還沒等李參謀回答,旁邊的王參謀就說道:“有這個必要嗎?他們處於山區,無法海運,只能空運,可是困難很大。”王參謀是空軍的人,因爲這次出兵朝鮮是三軍聯合作戰,所以志願軍總部中有許多來自海空軍的人,以便於各軍種協同作戰。

“海軍是不是活動一下?海軍不正準備有所行動嗎?”上次朝鮮戰爭海軍直到戰爭快結束了纔派出一支由魚雷艇組成的部隊,沒有參加了一次戰鬥。人們一談起當年的抗美援朝只提陸軍與空軍,根本不提海軍,因此海軍方面的態度是:“就是打敗仗,這回我們也要露個面!”

19日下午,一支由導彈艇組成的“101”編隊集結於鴨綠江口附近,待夜幕一降臨,立即沿朝鮮海岸南下,正在尋機出戰。

“101”的編隊出發不久,就與一支由旅順基地出發,代號爲“102”的艦艇編隊會合,“102”編隊是由“拉薩”號驅逐艦與2艘“江衛”Ⅲ型護衛艦,4艘導彈艇組成。其中“拉薩”號驅逐艦是中國最先進的導彈驅逐艦,排水量近萬噸,裝有1座130毫米艦炮,128個單元的導彈垂直髮射裝置,4座7管30毫米近防炮,2座3聯反潛魚雷發射裝置等。“江衛”Ⅲ型護衛艦是“江衛”級的最新型號,主要是加裝了導彈垂直髮射裝置。4艘導彈艇都屬於以“紅星”級,其反艦導彈已由C-801改爲C-802B,是C-802的抗干擾能力加強型。“101”編隊由4艘導彈艇組成,全部是最新式的水翼艇,排水量不足60噸,每艘裝有4枚C-701導彈。

不久“101”編隊轉向東南,沿着朝鮮的海岸線南下,“102”編隊則繼續南下。

“102”編隊的南下很快就引起了注意力,引來了許多美韓軍艦與之對峙。自開戰以來,雙方的軍艦就在朝鮮外海上展開對峙,但誰也不想首先開火,因爲都不想擴大事態,否則就不會形成什麼“君子協定”,劃定什麼作戰區域,並保證遵守了。可在朝鮮沿海地區則不同了,這裡屬於作戰區域之內,所以此時“101”編隊是相當危險的,好在“102”編隊吸引住了敵人的注意力,再加上此時的天氣不太好,一時間沒有人注意這支小部隊。雖然一路上有驚無險,但“101”編隊還是非常小心,必竟已進入敵艦艇出沒的地區。

“報告,發現不明目標!”導彈艇上的雷達兵報告道,“準備戰鬥!”指揮官大聲命令道,“來的真不是時候!”導彈艇編隊發現接近敵人,於是志願軍海軍的第一場戰鬥開始了。

遭遇到的是一支韓國海軍的快艇編隊,大大小小有11艘之多。因爲他們偵察到這個地區有人民軍海軍艦艇,準備借當夜風浪較大的機會,對停泊於海峽內避風的人民軍艦艇實施偷襲。韓國海軍並沒有發現正在秘密靠近的4艘護衛艇,原來天還沒有亮,無法用肉眼觀察,只能用雷達。這個型號的護衛艇在設計時就注重隱身概念,當時又處於低速情況下,不僅反射的雷達信號不強,而且顯得很“亂”,惡劣的天氣條件和附近海岸、海島的反射波也干擾了雷達。再說韓國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附近的一處小海灣,人民軍海軍的艦艇常出沒於這裡。正當韓軍艦艇準備衝入海灣,發起突襲時,隱蔽於暗處的4艘護衛艇突然發射了C-701導彈,每艘各發射2枚。韓國人雖馬上發現了來襲的導彈,可惜太晚了,還沒等實施有效的攔截與干擾,導彈就命中目標,擊中7艘韓國快艇。被擊中的快艇立即燃起大火,火光隨即將整個編隊暴露出來。緊接着,4艘導彈艇衝過去,開始用艇上的艦炮實施近距離攻擊,這時再用導彈無疑是浪費,25毫米口徑艦炮射速是非常可怕的,雖的威力是小了點,不過對付快艇之類的目標足夠了。當他們退出戰鬥返航之時,11艘韓國快艇不是沉沒就是被擊成重傷。隨後聞訊趕來人民軍的3艘快艇將落水的韓軍救起,隨便還俘獲了2艘沒有沉下去的韓國快艇。

這次戰鬥的勝利讓志願軍海軍有了信心,於是快艇編隊藉着夜色掩護,不斷出擊,打起了“海上游擊戰”,取得了不小的戰果,當然損失也不算小。可惜戰鬥的規模太小了,不足以影響整個戰局。各型運輸船連續突破封鎖,將各種物資運到朝鮮西部集羣手中,只是數量太少了,因爲韓美聯軍依然掌握着制海權。對於“海上游擊戰”美國人有點無可奈何,夜幕爲對手提供了最好的掩護,星羅棋佈的沿海島嶼,衆多的小海灣是快艇最好的隱蔽所,明明知道對手的後方基地在那裡,而且就是不能攻擊,因爲那是中國的遼東半島。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手之後,美國人發現對付這些神出鬼沒的快艇,大型軍艦顯得笨手笨腳,最好是以快艇對快艇;最好的方法是佔領島嶼,使對手失去隱蔽所和出擊陣地;空中打擊也是不錯的方法。可惜這些發現並沒有讓情況有多少改觀,因爲陸地正打的熱鬧,沒有精力,也沒有多餘地兵力到海上去對付這些四處“搗亂”的敵人,反正這是一個不影響大局的戰鬥。

更’多‘小’說,‘盡’在‘星’月‘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