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節 十年盤點一

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衆號“qdread”並加關注,給《蒙山軍》更多支持!

對於中國,1919年的新聞主題是裁軍和國會的中期選舉。

大俄羅斯國的行政首腦們拼命挽留也無濟於事,巴黎會議對中國的不公正態度決定了已經基本達成俄國戰略的中國要及早從俄國的內戰泥沼中脫身了。從4月起,中國遠征軍陸續奉調祖國。採取倒捲簾的姿態,最西邊的第1集團軍最先回國,將頓河流域開放給了逐漸恢復元氣的紅色俄國。6月底,遠征軍總司令封國柱元帥率第2集團軍亦返回了祖國。只留下吳念中將率第3集團軍留在西西伯利亞,將部隊收縮於伊爾庫茨克至赤塔一線。紅色俄國默契地配合着中國的撤軍,在1919年的春季,俄國戰場由於泥濘季節和中國的撤軍相對沉寂着,直到7月份,恢復了元氣的紅軍才發起了對哈爾科夫的第二次圍攻。那已經完全是俄國人之間的對決了。

7月份,在整個烏克蘭,沒有一箇中國兵了。連陣亡烈士的墳塋都做了處理,全部起出火化後帶回國了。連同回國的還有約3500名志願加入遠征軍的俄羅斯或烏克蘭人,其中有美麗的烏克蘭姑娘娜塔莉亞,她與中國工兵軍官的婚姻得到了時任遠征軍最高長官的王明遠將軍的批准,她的丈夫已經回國,娜塔莉亞滿懷喜悅踏上了嶄新的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娜塔莉亞和揚基生的中國式婚禮甚爲隆重,國防部長王明遠元帥借視察北方軍區的機會在長春爲一對新人舉行了隆重的婚禮。

9月,張北——庫倫——伊爾庫茨克鐵路正式通車。吳念上將(8月底授予其上將軍銜)率遠征軍最後的部隊自伊爾庫茨克返回了外蒙。中國徹底離開了戰火紛飛的俄羅斯。

國會的中期選舉結果並不出預料。依舊是農工黨和科民盟兩分天下的局面。不過,農工黨壓倒了科民盟,在衆議院和參議院,農工黨的席位都是最多,成爲了名副其實的第一大黨。而且,兩黨的政治分歧日益彰顯。代表廣大農民和新型階層——產業工人利益的農工黨更加主張肅貪和組建國家控股的企業集團。而代表知識階層和工商業主代表的科民盟則主張進一步制定鼓勵工商業發展的政策,繼續加大對教育的投資,興辦更多的私人企業,以加速工業化的進程。

國會兩院約20%的席位被七個政黨所瓜分,他們即使聯合行動也很難左右大政方針。原以爲可以在本次中期選舉大幹一場的民黨衍生出的小黨們深爲失望,選舉結果導致了小黨們的分化重組,新民主黨誕生,其政策偏向了右翼,激烈抨擊政府在俄國問題和日本問題上的“軟弱”。

中期選舉結束後的新聞發佈會上。繼續當選參議院議長的洪粵誠先生宣佈修憲擱置——現今憲法與現狀並無嚴重衝突之處,因此國會不支持修憲之議。

洪粵誠的談話堵死了龍謙連任的可能。引發了軍隊系統的強烈不滿。

但軍隊隨即陷入了“內亂”。根據龍謙的決定,國防部和總參謀部聯合擬定了裁軍方案,在8月份召開的最高國防會議上得到修改和批准,初步決定將陸軍總兵力裁減一半。

全軍將重新編組20個全訓師。這20個師將承擔國家的戰備值班任務,重新確定了編制,第一次實行了根據戰區特點的編組,比如西南軍區之第13師就體現了山地師的特點。而西北軍區之第19師則是重裝師,全師的各種火炮總數突破了300門。

國防軍在全世界範圍內首次編組了裝甲師。遴選了兩個戰功赫赫的師進行改編。即第9軍之25師和第6軍之第17師,都是名震全軍的王牌師啊。足以看出總部機關對組建裝甲師的器重。但每個師目前只編組了一個坦克團,距設計的編制差距還很大。

中國國防軍編組裝甲師是無法瞞過世界的目光的。一些國家,如英法,對此嗤笑不已。坦克不是中國人的發明,坦克在歐戰的表現也不如人意。中國人的做法讓英法軍隊感到好笑。

全訓師縮減了步兵數量,在全訓師中,除了承擔山地作戰的兩個師外,在其餘的部隊中,步兵這個最爲傳統驕傲的兵種總數第一次讓位於其他兵種。

其餘部隊重新整編。編爲乙種師,編成後的乙種師兵力只有全訓師的一半左右,重裝備不足全訓師的三分之一。

另外,全軍有11個師被撤銷番號。

20個全訓師自然成爲各軍區各部隊拼命爭奪的香餑餑。經過一個月的國防會議討論研究,確定了20個全訓師的歸宿,其中北方軍區5個師,西北軍區4個師,中央軍區3個師,東南、南方、西南及衛戍區各2個師。

鐵道兵部隊則全部轉業,劃歸了鐵道部管轄,成爲鐵道部直管的若干個工程建設局,成爲了國有的大型企業集團。

陸軍在裁撤,海軍和空軍卻在加強,最高國防會議在裁減陸軍數量、調整陸軍編制的同時,加大了對海空軍的投資。但兩個兵種的投資重點不同,空軍是加強了研發投入,不僅沒有擴大現役的飛行聯隊規模,反而壓縮了40%。但新組建了三所航校和五座航空廠。更多的飛機型號被列入預研,作戰飛機的設計方向更爲複雜,偵察、作戰、運輸等功能更加細化,和飛行相關的項目大批上馬並被列入絕密管理,比如爲了研製一種可以遠程探索飛機蹤跡的儀器,專門組建了航空第九所,其投入的人力物力和保密待遇極高。其代號爲ld,據說還是總統親自取名的。不過,程建國等在俄國有着實戰經驗的將領對此既關切又懷疑,如果可以提前半小時發現敵機的方位和數量,空戰立即變得簡單了。那種玩意兒真的能搞出來?程建國嚴重表示懷疑。

爲了更高效地管理航空企業(含航空研究所),龍謙提出的組建航空工業部的提議得到了通過,相關飛行器研製的部門被從兵工總署、重工業部中剝離出來。一直反對擴大政務院部門編制的龍謙主動提出組建航空工業部,足以看出龍謙對航空的重視。

海軍則實實在在擴大的規模。除了購買美國的兩艘歐戰前設計定型的裝巡外,海軍還上馬了一批驅逐艦,總計六艘,噸位爲三個級別,最高的爲3000噸,最低的爲1500噸,以檢驗海軍船廠的設計和製造能力。三種驅逐艦的使用方向不盡相同,反潛、破交等定位十分明確,海軍在作戰艦艇的發展方向上一直存在巨大的分歧,現在被批准開工建造的六艘驅逐艦則表明在水面艦艇上將走“專業化”而不是“綜合化”之路。

從建國初接收滿清那點可憐的海軍家底,經過十年的奮鬥,海軍在艦艇噸位增長緩慢根本不爲海軍大國所重視的情況下(除了潛艇),拼命加強基礎,將投資重點放在了研究所和船廠上,買入美國和德國的大批技術,特別是發動機和艦炮技術,按照龍謙確定的海軍發展總體思路隱忍地發展着。現在終於到了收穫第一批果實的時候了,六艘小噸位艦船其實算不了什麼,但這六艘船卻從裡到外完全是自己的設計,自己的技術,所有的零件,包括髮動機都是自己製造的。在小噸位軍艦上,中國海軍終於擺脫了購買和仿製,走出了自主研製的路子。海軍副總司令薩鎮冰上將爲此激動的老淚縱橫。他在海軍是主管裝備的,十年來付出多少銀子,耗費了多少心血,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現在他完全理解了龍謙對海軍發展的思路的正確性了。

“造船和買船完全是兩回事,中國是個大國,不能跟小國的國防思路一樣,決不能寄希望於盟國和友好國家之上,國家間沒有絕對的友誼和盟約,永恆不變的利益。所以,我們必須學會造船,不僅要造出民用的遠洋大輪船,還要造出一流的軍用艦船!不過,我們不能跟在別人後面爬,以我們的工業基礎,如果不採取些非常規手段,目光不能穿透時空看到未來的海戰形式而採取針對性的措施,我們就永遠不可能成爲海軍強國……”昔日總統在海軍發展研討會上的講話還言猶在耳,薩鎮冰將軍已經看到了海軍開始發力了。購買美國已經過時的裝巡,完全是爲了吃透大噸位軍艦的某些技術,即使總統的將來的海戰將是海底、水面、空中一體化的戰爭形式,而且飛機將扮演其中的核心武備角色的預言是正確的(薩鎮冰嚴重懷疑飛機可以攜帶魚雷並且投放攻擊),也離不開大型的水面艦艇,這個觀點已經爲總統所接受,所以在下一個十年,海軍將大力充實南北兩洋艦隊,特別是北海艦隊,假想敵即爲薩鎮冰朝思暮想着的日本。由於歷史的原因,北方艦隊取名爲北海艦隊,聽起來總不那麼威武,但這支規模遠比不上南海艦隊的內部名字是太平洋艦隊,而南海艦隊則爲印度洋艦隊。從這兩個雄心勃勃的名字上,薩鎮冰知道北海艦隊將得到更大的發展。

第3節 軍歌嘹亮三第11節 回國二第37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第1章 大人物第一節王月蟬第5節 抗洪五第8節 彰德秋操四第4節 普洛耶什蒂一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3章 風雲變幻第一節抗洪一第5節 要塞五第9節 千里進軍二第5節 狄文父子第2節 唐努烏梁海二第2節 陛辭第2節 陳超的心煩事第15節 外蒙第2節 南滿支隊2第5節 彰德秋操一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2章 小人物第一節鄭嬋第2節 召見第8節 千里進軍一第27節 愛國者聯盟第9節 秘子第3節 軍歌嘹亮三第30節 張前村談判二第5節 北滿十八鎮第24節 縱論二第8節 羅姆內戰役二第6節 等待第4節 無錫二第4節 軍方第3章 彰德秋操第一節山東出現了同盟會第8節 膠縣之敗第2節 齊河第36節 鑾駕回京第3節 和平堡壘第17節 新兵連第7節 許思一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21節 德州之戰三第13節 繳獲與獎賞第5節 北滿十八鎮第37節 起步第28節 戰長沙一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12節 進京二第33節 大勢二第2節 國會二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第32節 大勢一第32節 大衛要求入夥第28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五第21節 德州之戰三第7節 破莊七第5節 探路者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16節 北京六第16節 東北局勢一第7節 孫娟們二第2節 懷來第6節 周學熙與宋晉國第3章 風雲變幻第一節抗洪一第4節 去哪兒?第25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二第13節 平叛三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38節 大勢七第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第一節方向第3節 喀山二第6節 彼得堡二第21節 德州之戰三第9節 千里進軍二第15節 大衛和江雲第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第一節方向第4章 山東之戰第一節海軍第2節 疑惑第2章 精兵之路第一節誓言第13節 大幕拉開第23節 波東戰役四第5節 洹上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27節 龍謙與周馥第8節 千里進軍一第6節 讓步第15節 新局面三第18節 再戰李純七第10節 唐紹儀第22節 軍旗與軍歌第11節 大衛,叛逃第2節 抗洪二第3節 老袁賦閒和陸軍部計劃第3節 總統府第15節 新局面三第30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一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6節 隨營軍校第18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一第5節 肘腋之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