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節 波士頓協定

在俄國原遠東軍司令官、現大本營副總參謀長阿爾捷米耶夫中將看來,中國遠征軍的組建並未刻意隱瞞俄方,已經確定,位於山東的中央軍區一個參加過中日山東戰爭的軍已經調至北滿,位於長春、四平間的華軍第9軍也北調了,已經集結於哈爾濱附近。而位於外蒙古庫倫的第5軍也開始了集結。

在阿爾傑米耶夫將軍看來,中國人在英國特使訪華後雷厲風行地開始了軍事集結,既表明了他們加入俄國戰線的誠意,也給遠東俄軍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所以,阿爾傑米耶夫中將給尼古拉二世——現在親自出任俄軍總司令官的沙皇報告說,從遠東抽調2個軍7個師給勃魯西洛夫將軍的西南方面軍尚需延遲,以防加拿大會談破裂而出現的最壞結果。在阿爾傑米耶夫看來,中國人突然“轉向”的背後隱藏着陰謀。

但沙皇否定了阿爾捷米耶夫的建議,鑑於西南方面軍的形勢,勃魯西洛夫將軍必須得到那7個師,所以,遠東俄軍必須將那7個師調給西南戰線。同時,尼古拉二世用書信的方式回覆他發現的“新星”——新任命的擔負重大使命的副總參謀長阿爾捷米耶夫將軍,俄國將促使加拿大會議取得俄國希望的結局。如果中國成爲俄國的同盟者,俄軍將騰出遠東至少20個滿員師,而且還會獲得中國至少15個師的部隊。這是一支足以改變戰局的力量,有了這些師,勃魯西洛夫將軍將可以在西南戰線進行一次大的戰略進攻。以滿足協約盟國對俄國提出的要求,履行同盟之義務,甚至改變戰爭的走向,以取得這場令俄國不堪重負的戰爭。爲此,沙皇指示在西南戰線代表自己視察局勢的阿爾捷米耶夫將軍儘快去一趟遠東,跟中國人進行一次提前的接觸,瞭解華軍集結的詳細情況。並就華軍進入俄國戰線進行提前協調。

相關的命令已經下達給了外交部,駐華大使及相關人員將促成阿爾傑米耶夫將軍與中國高層的秘密會晤。

戰爭進行到1916年5月。除了海上,協約國總體仍處於下風。十天前,德國的公海艦隊終於跟擔負封鎖德國的英國大艦隊來了一次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列艦決戰,儘管德國艦隊在噸位損失上少於英國。德國軍艦獨有的防護技術也優於英艦,但並未打破英國的海上封鎖,英國仍在控制着大西洋。但在陸上,英法意俄各國仍然處於被動,凡爾登戰役仍在激烈地進行着,法國人在抽調了大量的援軍後鞏固了戰線,未能使德軍取得突破,卻耗幹了法軍的戰略預備隊,使得策劃中的索姆河戰役變成了英軍獨挑大樑。在索姆河進攻並非單純爲了減輕凡爾登方向的壓力,它其實是協約國於1915年12月即確定的計劃,是1916年戰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預定在拉西尼至埃比泰恩長達70公里的正面上達成突破,計劃將佔領法國北部地區的德軍擊潰,戰役將由英法共同實施,是一次離心攻擊,法軍向東,英軍向北。鑑於英軍的力量不足,戰役預定投入的法軍高達39個師。1700門大炮和200架飛機。法軍承擔的進攻區段爲45公里。但由於凡爾登極爲不利的局勢,法軍從3月份起陸續向凡爾登增兵,將預定用於索姆河進攻的部隊大部調走了,導致戰役的計劃一再縮減,成爲了英軍唱獨角戲,使得這個希望改變西線戰局的進攻戰役真的成了一次“救火”行動。爲此,英法方面連續催促俄國進行一次帶有戰略性質的突擊,以牽制德軍,最好能將西線德軍調動一部分到東線去。但由於俄軍在1915年蒙受了巨大的損失,特別是兵器方面存在的巨大缺口,俄軍的三個方面軍,西南、西及西北方面軍的實力都不足以實施一次戰略性的進攻,三方一直在扯着皮。

但更壞的情況出現了,1915年加入協約一方的意大利遭受了失敗,奧軍在特蘭提諾方向的進攻是在5月16日拂曉發起了的,投入了23個師、2000門大炮(其中約280門重型火炮),奧軍取得了重大進展,奧軍前出至威尼斯平原,意大利政府面臨垮臺的危險。如果意大利人退出戰爭,奧軍將騰出最少50個師轉入東方戰線,將對俄國形成巨大的壓力。所以,俄軍必須在西南方向進行一次突擊,以挽救意大利人不至於垮臺,也爲了間接支援西線戰局。極具進攻精神的勃魯西洛夫將軍雄心勃勃,希望在得到遠東援軍後實施進攻。在中國人的態度未能確定前,遠東是不能抽調部隊的,現在終於可以了。

尼古拉二世對於自己國內極端困難的局勢不是很在意,但對於旅行盟友職責卻一直不含糊。

這就是當前的形勢。誰也想不到,從來沒有被各大強國看得上眼的中國竟然成爲了舉足輕重的力量。在前往中國的火車上,阿爾傑米耶夫中將仔細研究了局勢,認爲中國人選擇的時機實在是好,這就是“勢”的應用,代表沙皇前往北京的自己將加重中國人在戰爭中的籌碼,這卻是無可迴避的結果。

相關的報告已經轉給了前往加拿大會談的俄國代表,阿爾傑米耶夫將軍非常擔心會談的結果,非常擔心中國人就此開出令俄國不能接受的條件。

阿爾捷米耶夫是在5月底達到哈爾濱的,他沒有允許在哈爾濱會見中國北方軍區的主要首腦,而是被直接送往了北京。他甚至沒有下車,只是在站臺上見到了北方軍區副司令官熊勳中將,熊中將沒有回答他任何關於華軍集結的問題。說他並未得到上級的任何指示。熊勳甚至沒有透露自己已出任遠征軍第一集團軍副司令的消息。

但阿爾捷米耶夫卻看到了源源不斷開向北方的軍列。中國人並未採取夜間調兵的措施,那些蒙着帆布的大炮清晰可辨。

在北京,接待阿爾捷米耶夫將軍的是國防部長王明遠上將。王上將告訴客人。總統不在北京,但援俄遠征軍確實組建了,目前正在等待加拿大會議的最後消息。如果達成協議,遠征軍的第一批部隊將在協議簽訂後的一個月內出動。

“相關的細節還不是細談的時候,”王明遠對客人說,“我們掌握並充分理解戰局的急迫性,但是。沒有外交方面的結果,總統不會採取提前行動。現在您只能等待。讓我們一起企盼加拿大傳來令我們雙方都滿意的消息吧。”

一直到6月12日,終於傳來加拿大會議的消息,參加這個秘密會議的國家共五個,英、法、俄、中、美。就中國加入協約國問題進行了爲期十天的秘密磋商,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終於達成了協議,該次會議也被稱爲渥太華會議,因爲會議的大部分問題是在渥太華舉行的,最後的階段才“移師”美國波士頓。

之所以確定會議的地點是加拿大而不是美國,是威爾遜總統的建議。鑑於美國大選的臨近以及國內激烈的反戰情緒,威爾遜總統建議將會議放在屬於英聯邦的加拿大召開,如果一切順利。對於中國方面提出的援助問題可以回到美國細談,他將組織一個專門的委員會進行討論,最後報國會批准。

威爾遜的建議是。因爲美中兩國良好的外交關係,說服國會對中國進行工業建設方面的援助或貸款不是很大的問題,但不要將此事與中國參戰扯在一起。目前美國政府上層基本傾向於加入協約一方,但近一千萬德裔是支持德國的,這股勢力不小。而且,普通民衆中反對參戰的呼聲仍是主流。而他連任競選的口號就是力爭早日恢復世界和平。爲了順利實現連任,目前不能刺激美國民衆的情緒。

會議的主題是討論中國參戰。其中又包含兩三問題,第一是中國加入協約國後的地位問題,涉及關稅自主、庚子尾款及治外法權等有關中國主權歸還的討論。第二是中國參戰的問題,涉及兵力、戰場選擇、指揮體系、後勤供應等一系列問題;其三是對中國的援助問題,主要是跟美國談。

在會議的第一階段就基本解決了中國主權的歸還的一攬子問題了,俄國在獲知中國將直接出兵俄國戰線後,立即同意了他們最在意的賠款尾款問題。在辛丑條約所確定的3億兩白銀的賠款中,俄國佔比最高,雖然中國已經賠付了約三分之一(含利息),但餘款對於財政極爲拮据的俄國還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關稅自主是更重要的問題,英法俄希望中國在獲得關稅自主權後將關稅確定在不超過10%的水平,現在的關稅統統定在5%的低位,這已經翻了一番了。方聲遠答應了英法俄的要求,其實,更在意關稅水平的不是英法俄而是美國。但美國的態度很積極,這個問題也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給中國巨大傷害的治外法權也無可奈何地取消了,美英法俄四國承諾,在中國加入協約國參戰後,中國將享受外交上的平等待遇。

租界問題暫時擱置。

方聲遠在確定了外交方面必須堅持的原則後任務即將會談的主要任務交給了司徒均,後者將與參加會議的英法俄三國代表團的軍事專家進一步討論中方參戰後的軍事問題,涉及的方面很廣,但主要是牽涉俄國。方聲遠的精力轉到了與美國人爲主的經濟援助方面。方聲遠帶來的方案胃口很大,要求協約國及美國展開對華經濟援助——它是中國參戰的必要前提。這方面將主要由美國承擔。

在司徒均與俄國方面基本達成有關軍事協議的同時,經濟援助的一攬子方案也基本確定了。美國及英國承諾在三年內向中國提供高達5.3億美元的低息和無息貸款用於加強中國的軍事工業建設,其中英國承擔0.8億美元的份額。貸款將用於購買美英兩國的技術及設備——涉及130個工廠的新建和改建,涉及鍊鋼、造船、發電、採礦、化工、機械、電子諸多行業,引進的各類機牀高達9000餘臺。

這些項目的落地將使得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中的工業建設目標超額完成,項目建成後,中國的工業化將奠定基礎,軍工能力能得到大幅加強。就鍊鋼能力將突破400萬噸大關,發電能力提高1.5倍,填補了一批中國工業的空白。

龍謙在對兩院議員彙報“波士頓”協議時針對貸款問題解釋說,迄今爲止的歷史上,尚無一個國家的工業化進程不需要引入外部資金,即便是最早實現工業革命的英國,也得到了來自荷蘭的大筆資金。無息貸款已經非常難得了,如果不是抓住了世界局勢的機遇,即便是已經確定中國爲全球盟友的美國也不會答應如此優厚的條件。

美國爲了培養自己在遠東的盟友,大力促成了這個協定的簽署。在威爾遜領導的美國政府看來,加強中國的工業實力符合美國的利益。損失的利息將從企業的利潤中得到補償,高達4.5億的訂單將落在美國人頭上。而英法俄最爲擔心的領土交涉中國並未提及,這是協約國主要國家最爲滿意的。

協定是在波士頓簽訂的,史稱“波士頓協定”。不過,當時並未使用這個名字,這是美國人要求的。

因爲協定中關於工業援助的內容超過了自己的預期,方聲遠代表中國政府於1916年5月10日正式簽署。協定的正文是中國加入協約國的有關條款,規定了中國的權利和義務。有關軍事及經濟的條款是以附件(秘密協定)的形式簽署的,這符合外交的慣例。

中方在獲得協議簽訂的消息後,龍謙接見了焦急等待的阿爾傑米耶夫將軍,向他通報了中國遠征軍組建的詳細情況,承諾在7月5日前,第一集團軍的前鋒部隊將正式出動。遠征軍將根據波士頓協定中有關軍事問題的秘密協定加入俄國西南戰線,接受俄軍總司令部及西南方面軍指揮。總參謀部將派出一個聯絡組與俄方具體商定部隊的投送和後勤供應問題,並且承諾在秋季之後開始轉交俄國總量達120萬噸的穀物,這部分糧食的費用將由俄國承擔一半。

阿爾傑米耶夫將軍在6月14日離開了北京返回彼得堡,與他同行的是由新任副總參謀長範德平中將帶領的有23名精選軍官組成的聯絡組。()

第17節 逆襲二第32節 變化八第25節 俘虜們二第21節 整編前後十一第34節 大勢三第4節 國會四第4節 抗洪四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12節 軍規一第23節 沂州遇伏三第5節 膠州灣第7節 武昌二第2節 喀山一第6節 肘腋之變二第6章 加入一戰第一節輕舟已過萬重山第12節 再戰李純一第29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六第15節 根據地的變遷三第13節 洪粵誠與宋教仁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19節 視察第18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一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7節 魯山的思考第3章 彰德秋操第一節山東出現了同盟會第28節 神槍隊的成立第14節 再戰李純三第31節 文尼察之戰三第2節 喀山一第7節 魯山的思考第25節 俘虜們二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29節 變化五第3節 蒙山第5節 周毅回來了第34節 沂州二第13節 整編前後三第8節 陳家崖第2節 中國的應對第4節 陸軍整編第12節 進京二第13節 再戰李純二第29節 張前村談判一第16節 北京會議第34節 初會陳超二第3節 無錫一第1章 蒙山賊第一節曹錕進剿第21節 秋瑾二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15節 黃興入粵第2章 青島第一節要塞一第7節 彼得堡三第2節 召見第25節 自治委員會的設想第15節 大衛和江雲第23節 韶關會議第11節 插曲和演變第28節 變化四第7節 兗州行一第2節 唐努烏梁海二第5節 外交第3節 司徒均二第8節 陳家崖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15節 再戰李純四第7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一第14節 突圍一第18節 初遇義和團一第16節 東北局勢一第9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一第4節 普洛耶什蒂一第24節 德州之戰六第5節 破莊五第17節 新兵連第34節 清廷第12節 這一仗六第3節 生計與編隊第5節 膠州灣第8節 兗州行二第5節 國會五第2章 第一節陳嫺第21節 分地和濟貧第2節 懷來第22節 擴編與擴張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8節 阻擊第18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三第32節 大衛要求入夥第9節 江雲的愛情一第11節 戰後四第33節 出征三第31節 展望第2節 西沽之戰一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3章 彰德秋操第一節山東出現了同盟會低二十九節廣州會議二第8節 陳家崖第13節 根據地的變遷第28節 廣州會議一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