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中國的應對

“陶姐,這張報紙你看了嗎?”徐怡遞給陶靜一張《中華報》。

陶靜放下筆,看了眼報紙,“看過了,有什麼問題?”

“陶姐,日本爲什麼要我們放棄青島?自由港?自由港是什麼意思?”

“那不過是日本的花招。他們明知道政府絕不會答應的。”陶靜站起身,挽住了嬌小的徐怡,她知道徐怡爲何擔心,“走,到院子裡說話。今天太熱了……”

學校已經放假,但臨時招收了一個短期班,陶徐兩人就需要加班了,不過收入不菲。無錫美專的生源是越來越好了。

院子裡不比辦公室涼快,正是午後最熱的時分,沒有一絲風,當凝視院子裡的水池時,可以看到氣紋的波動,魚兒沉於池底,蟬兒在樹上鳴叫。

“你那位還是沒消息?”

“沒有……”

“軍隊規矩大。”陶靜安慰道,“或許是爲了保密,或許是要轉移,你那位已經是一營之長,管着好幾百號人,戰後的事情不比打仗少,不要過於擔心了。”陶靜輕聲說。

“陶姐你真的沒有在軍隊待過?我覺得你對軍隊很瞭解……說好來信的呀,戰前他的信一直很準時,雖然不提那邊的情況,但我能看懂。16旅是6師的王牌旅,他那個團是16旅的主力團,青島之戰他們肯定參加了……”

青島之戰後,官方宣傳報道披露了中央軍區第6師奮勇作戰一舉奪取青島要塞的新聞。引發了政府對參戰部隊家屬的慰問之舉。徐怡因此獲得了無錫市政府發放了100元慰問金。她丈夫是第6師營長不是秘密,但戰後卻一直沒有她丈夫的消息。

“那也不一定。越是王牌,越要用在最關鍵的時候,你不懂的。”陶靜其實也很擔心,她是經見過戰事的,所謂王牌,就是一場場血戰獲得的地位,是無數忠勇將士用生命、鮮血和傷殘換來的榮譽。奪取青島,軍方豈能捨棄主力而用替補?

“我就是擔心他。哪怕他負傷都不要緊……”徐怡的眼睛裡蓄滿了淚水,“可是總該給我來封信呀。看報紙所說。如果咱們不答應。日本人真敢打咱們嗎?”

“不知道。咱們都是老百姓,哪裡曉得那些大人物們如何決策?不過,我覺得政府不會答應的。青島是我們的,國防軍收復青島是天經地義的事。就是政府答應。老百姓也不會答應。”

是的!老百姓不會答應。無錫雖然遠離戰場。但徐怡深切地感受到了國民因國防軍收復青島的狂熱。學生們知道了她的丈夫是中央軍區的軍官,竟然籌錢買了禮物讓她轉交丈夫表示敬意。而一向不關心政治的父親竟然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親自跑到駐軍司令部送去了200元的捐款。但部隊沒有收。他又寄給了國防部,請求轉交陣亡軍人家屬。徐怡知道,父親那個小圈子裡的所有人都捐了款。實在是太振奮人心了,原先只有割地賠款,什麼時候見過自己的軍隊從列強手裡收復失地?一向吝嗇無比的父親竟然拿出了200元的鉅款來“勞軍”。

可是,自己的丈夫就在山東。他所在的師號稱國防軍三大主力,是中央軍區的擎天玉柱!就算青島之戰沒有參加,如果日本打過來,第6師豈能置身局外?

“老百姓尚在其次,關鍵是總統絕不會屈服於列強。”徐怡擦擦眼,“父親說,總統的性格是絕不會屈服的,你沒有看總統的講話嗎?如果列強將戰爭強加於中國,國防軍將戰至一兵一卒,絕不屈服!”

絕不屈服!陶靜耳邊響起軍歌激昂的旋律:從無畏懼,絕不屈服,英勇戰鬥!直到把敵人消滅乾淨!鮮紅的軍旗高高飄揚!

那是他作詞並譜曲的作品。的確,自從他手創蒙山軍,確實做到了從無畏懼,絕不屈服!別說是日本,便是再來一次八國聯軍侵華,她相信他仍然會帶領國防軍奮戰到底!

父親說,他不是一個好父親,更不是一個好丈夫,但是他是一個好的統帥……

“陶姐你想什麼?”

“對不起,想起了別的事。你不要想那些不着邊的事了。我想,他很快就有消息了。”陶靜說這番話時心裡也在打顫,消息或許不能接受,如果那個俊朗的青年軍官陣亡,政府很快就會將通知書送達徐怡手裡了,“相信大姐的話,安心等待吧,一定會有好消息的,你那位心上人會給你帶回高級別的軍功章的!”

“多謝陶姐吉言了!”或許是因爲陶靜的安慰,徐怡的心情開朗了許多,“我不求他立功,只要平安就好。”

陶靜便是許思了。因爲許文夫來無錫定居後化名爲陶道明,戶籍登記也沒有恢復原名,許思便跟隨父親改了姓,甚至連名字也改了。

這樣做,也是和過去徹底決裂。但是,有時面對兒子,她的心情還是很複雜,兒子總體上像自己,但鼻子和嘴巴仍看到那個人的影子……其實父親對他的評語也不完全對,他仍關心着兒子,用他自己的方式關心着這個“流落民間”的“皇子”(母親玩笑語)。

他或許不是一個好父親,但責任不能全推給他……孩子已經懂事,曾問及爸爸是誰,她明確告訴他,爸爸是大英雄,但他已經犧牲了,犧牲就是死亡,你永遠也見不到他了……

許思在離開學校回家的路上,思緒飄到了北京。想着那個曾經深愛過的人,她不能完全體會那個人巨大的權勢,但深切地體會到了他肩上的責任。

“他一定在爲急劇惡化的中日關係焦慮吧?但這一切都跟我沒什麼關係了。他曾經不止一次地向我描述過他心目中的中國,他的理想正在一步步實現。雖然距離他描繪的那幅美景距離還很遙遠,但所有人,包括對一切都持懷疑態度的父親,都承認已經發生了太多的變化,其中絕大多數變化是百姓們所稱讚的,每當聽到百姓特別是青年學子們對他的讚譽,自己都有一種特別的激動,但跟自己沒什麼關係了……”

許思以爲龍謙在北京。就在徐怡向許思傾述自己的思念和擔心的時候,龍謙已經秘密抵達了濟南中央軍區司令部。龍謙出京巡視戰區採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只有極少人知道總統的行蹤和此行的目的。

9月7日。中央軍區司令部戒備森嚴。龍謙召集總參、海軍、航空兵、聯勤總部、兵工總署、中央軍區相關高級將領以及山東省長等高級文武,檢查了中央軍區的備戰情況,審覈了總參和中央軍區聯合擬定的戰役預案並部署相關工作。

“已經確認,日本準備攻擊青島了。兵力是三個師團。其中第18師團。也叫久留米師團。已經完成了集結。其餘兩個師團應當是第6和第3師團。請注意這個第6師團。號稱日軍第一精銳,名氣很大,與第2師團並稱爲日本陸軍的兩大王牌師團。兵員基本來自南九州。那裡經濟較爲落後,民風剽悍,戰鬥力極強……海軍方面,具體的情報尚未得到。不過可以肯定,日本海軍會全力配合其陸軍的行動的。”在中央軍區司令部會議室,總參謀長司徒均上將向中央軍區參會的將領們通報了最新戰略級別的情報。

“我們可以拿到如此級別的情報了?”問話的是聯勤總長宋晉國,他是跟龍謙一同抵達濟南的。

“其實沒那麼神秘。”軍情局長田書榜少將回答道,“日軍師團以地域編成,補充兵員基本來自同一地域,這點和我們的動員機制完全不同,很容易拿到證據。國安總局所獲得的情報也證實了這一點。宋部長不必懷疑。”

國安總局副局長王之峰點點頭。局長江雲去了承德,自1912年滿清皇室搬出北京居住承德避暑山莊後,江雲每個月都會親自去承德一趟。

“三個師團就來打山東?大正天皇那個傻貨的腦子確實壞掉了!他以爲我們是八旗兵嗎?”封國柱上將在接到總參軍情局的情報後簡直不敢相信,“三個師團,滿打滿算也就七八萬人,視我中央軍區爲無物?狗東西!這回我要讓他片甲不回!什麼王牌,什麼‘黑黑的皮膚紅紅的血’,在我眼裡已經是一堆臭肉了!請司令放心,中央軍區保證達成總參戰令,全殲侵犯之日軍!”

“輕敵是爲將者之大忌!國柱你要時刻給我記着!不要以爲打贏了青島就目空一切!”龍謙冷聲道,“論日軍的頑強,尤在德軍之上!不要以爲跟俄軍和德軍交過手了就自以爲天下無敵,我們還差得遠呢。論大兵團作戰的經驗,我們比不上他們。北方軍黑溝臺和唐努烏梁海痛擊俄軍,第6師攻擊青島,都算不上真正的大戰。有關日軍的編制,訓練,裝備、將領履歷等你們要認真消化,多準備幾套預案。但封司令說的不錯,這次我們就是要讓日軍片甲不回,將這三個師團從日軍戰列中給我抹去!”

“日軍輕敵之心完全可以利用。但是要估計到另一種情況,那就是他們增兵!日軍現在有二十個師團,其中大半參加過日俄戰爭。他們的動員能力比我們強,海路暢通,隨時可以增援……要充分做好敵人增兵的準備才行。”司徒均對於中央軍區上下明顯的輕敵情緒也有些擔心。

“寧司令,”封國柱對海軍總司令方時俊笑道,“海軍這次不準備露一手嗎?如果你的潛艇部隊可以擊沉他幾艘運兵船在海上可就好玩了,我不相信他們能游到青島。”

寧時俊早已恢復了本姓,但封國柱還是習慣稱呼他的舊姓。

“海軍當然不會置身局外。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怎麼能讓陸軍獨抗大梁?”

“不要寄希望於海軍。”龍謙擺擺手制止了兩位老部下的談話,“總參要顧及全局。山東戰事就交給中央軍區了。這是我們建國以來最大的一仗,也是決定性的一仗。此役勝利,將徹底改變東亞的局勢,爲我們和平建設贏得二十年寶貴時光。如果輸了,一切都需從頭來過……總參敲定的總體方案我批准了。青島必須堅守,不容有失!瞿鴻翔!”

“在!”第6師師長瞿鴻翔少將起立大聲回答。

“你帶6師主力堅守青島,有沒有信心?”

“請總統放心。6師定可完成任務。像一塊磁鐵,牢牢將日軍吸在青島周圍。”

“6師有國防軍頭號主力之稱,但主力不是自封的,我說了也不算。而是敵人授予的。德州戰役成就了6師善守的威名。但16旅已經證明6師攻擊力的犀利。我很滿意。這次我不要你攻擊,而是頑強守備。拿出守衛德州的勁頭來,給我牢牢守住青島,期限爲兩個月!”

“保證完成任務!”瞿鴻翔大聲回答。

“很好。現在我任命你兼任青島警備司令官。命令即可生效。等此戰勝利。我親自爲6師有功將士授勳。晉瑞功!”

“在!”總參工程兵副司令官晉瑞功少將立正回答。

“工兵全力以赴加固青島工事。特別是南部防線被16旅所破壞的工事。一分鐘都不許耽擱!中央軍區要組織督察組,高標準地驗收工事,不得馬虎!”

“是。保證完成任務。”晉瑞功大聲答道。他雖是工程兵副司令。但他的出身決定了他比司令官張孝準更有威望。龍謙點名讓晉瑞功負責青島防線的修復和加固,對這位參加過蒙山整軍的老部下表示了極大的信任。

“晉國,青島相關物資的轉運就交給你了,料敵從寬,儘量滿足瞿鴻翔的要求。”

“是!請司令放心,絕不會讓瞿師長缺了糧彈。”坐在龍謙身邊的宋晉國欠身答道,“我就坐鎮濟南,親自部署。”

“樹鵬,青島繳獲德軍大批彈藥軍需,你要親自過問。那些損壞的大炮要想辦法修復。山東軍工的生產要加速。”

“是。兵工總署已經制定了具體的方案,可以滿足中央軍區的需求。”

“戰事一開,進口彈藥,特別是大口徑炮彈就靠不住了,美國人也不一定靠得住,要立足自身。這是檢驗兵工總署的最好機會,讓我相信你不是吹牛。”

“我願立軍令狀。如果封司令缺了武器,唯我是問。”

“好,要的就是這句話。”龍謙滿意地點點頭。

“請注意,守住青島,此戰就勝了一半。從常理上講,日軍必須奪取青島,方可轉運兵力和物資,所以青島守備是關鍵。現在我們兵力充裕,如果感覺到兵力不足,可以提出來。”司徒均對瞿鴻翔說。

總參擬定的作戰計劃是以青島爲磁石將日軍吸引於青島周圍,大量殺傷之,然後相機分割包圍入侵之敵,打國防軍前所未有的打殲滅戰。所以青島守備是整個戰役計劃的核心。

“報告總長,兩個旅加師部直屬部隊,夠了。再多就展不開了。這個,軍區作戰部和我師已經做了詳細的論證。”

“很好。”龍謙微笑着點點頭,“據說17旅因爲沒有上場而抱怨不止,18旅被充作總預備隊更是怨聲載道。你告訴他們,這次給他們展示本領的機會來了。”

在場的高級將領們發出輕笑。從龍謙以下,很滿意部隊急切求戰的心態,這是取勝的必具條件。

“爲什麼他們必須攻取青島?海岸線那麼長,可供登陸的地點甚多,他們會不會借用英國人的基地?”第1師師長杜三立輕聲問身旁的16師師長高虎子。

“登陸當然沒有問題,”高虎子看一眼正在跟司徒均輕聲交談的總統,“但沒有大型碼頭和鐵路,近十萬人馬的後勤就很難跟得上了。至於威海,一來英國人未必敢明目張膽讓給日本,二來嘛,那邊距離青島遠了些,又沒有鐵路相連,不可能的。”

封國柱聽見了兩人的對話,“如果英國人敢那樣做,老子立即將威海打下來!別他媽給臉不要臉。”

“大致就這樣了。最後我交代幾件事,”龍謙站起身。“這次日本跟我們算是攤牌了,他們意識到了我們的發展速度已經對他們構成了威脅,所以用軍事手段來解決威脅了。自朝鮮事變引發甲午戰爭,日本就是我中華民族的頭號大敵!他們是踩踏着我無數同胞的屍體,吮吸着中華民族的血肉發展起來的。囿於其島國限制,資源缺乏的問題無法從自身找到解決辦法,所以我國就成爲其覬覦侵略的對象。地緣政治決定了中日矛盾的不可調和性,那種希望和平解決問題的人要麼是糊塗,要麼是別有用心!在東亞乃至亞洲,只能有一個強國!我們還是日本?”龍謙目光炯炯地望着衆人。“當然是我們!這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用一代人的奮鬥犧牲,爲中華民族奠定和平發展的基礎。青島之戰之所以打的好,是16旅展現了一種有我無敵的英雄氣概,嚇倒了號稱天下第一的德軍。這是我最爲欣賞的。蒙山軍就是要保持這種精神。要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敵人所壓倒。青島之戰後聽到一些聲音。有人分析了我們和日軍裝備上的差別。認爲我軍在步槍、機關槍、迫擊炮等方面優於日軍,必勝無疑。這種論調我是很討厭的,我們發展軍工。研究最新的最好的武器來裝備部隊是應該的,但絕不能丟掉一往無前有我無敵的拼命精神,否則我們就不要打仗了,列數一下對手的武器就決定是受降還是投降了,豈不荒唐?很高興看到16旅在強攻小湛山陣地顯示出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再加上好的武器,就是如虎添翼。如果丟掉了這種精神,即便裝備再多的優良武器,打敗仗是必然的。比日本強?未必!日軍的訓練水平是很高的,我諮詢了好多留學日本的軍官,出任副總參謀長的蔣方震將軍就不止一次對我說過,就國防軍的總體而言,單兵素質還比不上日軍。日軍的吃苦精神,射擊技術,土工作業都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追趕的地方。這種話聽起來不那麼舒服,但是有用!是忠言!比那些自認爲武器優良的糊塗話利國利軍。

“第二是要明白,國戰不同於內戰,我們可以和北洋談和,可以團結國內一切曾經的反對派,但外敵不同。對外敵的仁慈就是對同胞,對民族的犯罪!但打日本又不同於德國,從長遠看,我們和德國沒有根本的利害衝突,我們可以和德國談友誼,談合作,今天兵戎相見,明天可以繼續做朋友。可以善待德軍戰俘及僑民,但日本和德國不是一類國家,對於即將開始的戰爭,中央軍區參戰部隊要做好最充分的準備,要有不同於對德作戰的方式,既要認識到此戰對於中國的意義,更要認識到對手的不同。這是兩個註定要倒下一個的生死決戰,雖然此戰不能決定中日的最終勝負,但可以極大地改變中日的力量對比!我要的是此戰讓日本痛徹肺腑,讓他很多年緩不過氣來!讓他想到山東之役就做噩夢!最近國防部宣傳局編撰了一本《總體戰》的秘密小冊子,想必在座的都收到了,希望你們認真讀一讀,什麼是總體戰?簡單的講就是國家間的對抗不只看戰場的勝負,更要關注經濟、民力的損失。每陣亡一個士兵,國家就損失一個可以創造財富的人,國家就要爲此付出撫卹金,還要供養他們的妻兒老小。傷員還要負責治療,或許是終身治療撫養。這個帳仔細算起來是很可怕的。日本是個小國,註定他的恢復能力弱於我國。我們損失十萬士兵不算什麼,它就有些受不了。大國跟小國的區別就在於此,當講人均時,我們很尷尬,當集中國力辦大事時,我們的優勢就明顯了。想一想吧,我們每個人出一元錢就是四億多元,足夠我們跟他們大幹一場了。所以,此戰既要戰勝日本,更要消耗日本,讓他們明白,從現在開始,謀劃中國再沒有好處了,最終獲得的註定是國破家亡!

“同志們,山東之戰關係全局,這邊打好了,遼南、京畿及上海就不會有大問題。其他戰區不需要你們考慮,專心準備迎戰日軍吧。爲了以防萬一,東南軍區已經補充完畢的第18師立即移防鄭州,轉隸中央軍區以厚兵力。國防部那邊已經打過招呼了,總參下令吧。從現在起,山東進入戰時狀態,青島居民立即轉移,沿岸各城鎮的戰備工作立即開始,封國柱負全部責任!各級政府要全力配合軍隊,服從軍隊的命令,對於延誤泄露軍機者要嚴厲處置,絕不容情!”龍謙對望着站起來的山東省長吳永和封國柱,“這次我不去看部隊了,日本已經正式提出將青島設爲自由港,英國人也在幫腔,這是煙霧彈,他們需要時間,我們也需要。方總理和唐外長正在跟日本人扯皮,但決定外交談判的不是總理,也不是外交部,而是你們!今天我就和司徒總長回京了,我在北京等着你們勝利的消息。”

第23節 行刺第8節 人才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16節 整編第21節 北京十一第19節 莫理循與陳超第3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一第22節 擴軍第4節 藍辛,北京協定第27節 龍謙與周馥第11節 戰後四第19節 袁世凱的盤算第15節 黃興入粵第8節 兗州行二第30節 變化六第33節 出征三第4節 方聲遠第5節 普洛耶什蒂二第3章 困難的抉擇第一節日本的要求第8章 俄國,俄國第一節北京一第4節 陸軍整編第27節 軍械組第2節 初戰一第2節 喀山一第7節 蔣繼英第14節 俄國戰略二第11節 整編前後一第16節 整編前後六第23節 春節前一第32節 大衛要求入夥第3節 失敗的偷襲一第8章 俄國,俄國第一節北京一第8節 南轅北轍第5節 失敗的偷襲三第5節 北滿十八鎮第4章 山東第一節自治委員會第17節 新兵連第38節 山東提督第4節 起因第24節 德州之戰六第2節 葉五與吳狗子第43節 莫理循的報告第9節 戰後二第13節 陳超和葉延冰第25節 變化一第24節 縱論二第26節 變化二第24節 俘虜們一第26節 林家橋戰役第4節 上海第28節 戰長沙一第13節 整編前後三第12節 中樞第32節 大衛要求入夥第5節 黑溝臺三第15節 同盟會分裂第5節 南京二第2節 光緒與慈禧第32節 情報處二第8節 彼得堡四第10節 戰後三第4節 起因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5節 國會五第30節 情報處一第17節 東北局勢二第12節 中樞第21節 整編前後十一第22節 擴軍第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第一節方向第26節 林家橋戰役第8節 交底第27節 清廷宣戰萬國第8節 陳家崖第7節 羅姆內戰役一第9節 天津三第21節 曹錕的報告第18節 東北局勢三第6節 沂州軍議第6節 破莊六第30節 張前村談判二第18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一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43節 莫理循的報告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39節 周馥一第5節 北滿十八鎮第10節 戰後三第11節 彰德秋操七第2節 中國的應對第16節 陳豪的使命第33節 出征三第11節 江雲的愛情三第7節 天津一第7節 孫娟們二第10節 升允第3節 春節二第25節 自治委員會的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