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節 整編前後九

“退思,此番上京師,一切順利?”

“總體還好。兵部已全盤批准了我呈報的各部官佐的任命。見了太后與慶親王,也見了北洋大臣袁世凱,臨行前太后再次召見,等了兩天,由此耽擱了數日。怎麼樣,家裡一切都好吧?”

“臨行前,聽說了一件事。想必你已經知曉了。魯山究竟是怎麼回事?”

“沂州那邊有什麼傳聞嗎?”

“有些謠言。說是魯山帶着幾個人跑了,這不是真的吧?”

“是真的。不過,魯山不是叛逃,而是執行一件重要的任務。”

“原來如此。就說嘛,魯山怎麼會叛逃呢?”陳超終於放下心來。

“消息是江雲故意散佈的。這是沒辦法的事。爲了遮人耳目嘛。畢竟魯山是在朝廷掛了號的,陡然失蹤,總得有個說法。這件事我會很好地處理,你放心吧。”龍謙解釋的過程中想起了在京師德勝門大街秘密接頭點與魯山的會面,估算行程,他們大概已經出關了吧?跟着魯山第一批北上的都是真正的精銳,不知何時才能再見面,等再見面時,又會消失那些熟悉而親切的面容……龍謙的面色陰沉下來,“魯南的情況一切正常吧?算來已經快五個月了。”

“華源那邊事情多,好幾件事需要你做主……不過,我更關心京師的情況……”

龍謙搓搓臉,“先說你的那一攤子吧。以後華源的業務,除掉軍工方面的項目。你和周學熙商量着辦即可,你是董事長嘛。以後我怕是沒精力顧及這一攤子啦。此次請你來。是想將華源公司總部遷至濟南。爲此,中興和華源要做一些產業上的調整,華源大部分廠子將移交給中興實業旗下。但中興的西藥廠要置換給華源。當然,資本置換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按照公司的章程,必須取得多數董事的支持。更要精密計算資產淨值及預期盈利。超出部分,按照股份折算給另一方。

“華源或者中興,在我軍接掌全省防務後,至少有一家要移出魯南。這是大勢所趨,我想無論是公司的股東或者經營者,看清這一步都不難。之所以選擇華源遷出,是考慮中興的基業在於煤礦爲核心。將華源的鋼鐵交給中興比較合理,而且。張蓮芬那幫人更捨不得搬家。這樣,華源就需要第二次創業了

“今後華源移駐濟南後,要與機器局展開密切的合作。有周馥的支持,應該不難。機器局的情況你大概瞭解,它經過丁寶楨、李秉衡、袁世凱,周馥等幾任巡撫的苦心經營,已經可以生產黑火藥及步槍彈了,技術及管理人員大多來自江南製造局。其中徐建寅功勞最大。如果能將山東機器局抓在手中,事半功倍矣。”

“機器局的情況多少了解一些,但他們如何肯與華源展開合作?”

“資金。現在的情況下,無論是本省還是兩湖。抑或江南北洋的實業,無一受到資金的困擾。這方面我們最具優勢。上次周馥去沂州爲鐵廠剪綵時,曾提到徐建寅爲資金所困之事。這次華源向中興轉移一些實業,會變現大筆的現銀,拿着這筆錢去濟南,徐建寅會感興趣的!你想想張蓮芬就明白了。所以,你這次來,第二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跟徐建寅談這個。讓他放心,如果願意將機器局併入華源,我們自然會考慮他的位置,機器局有他的心血,我們不會將其排斥在外。其實周學熙在魯南,已經爲他樹立了榜樣了。如果不願意,合作的方式也很多,華源有技術,有資金,不怕他不動心。”

“退思,你的心思我清楚。軍火製造是最上心的。機器局搞的就是軍火,這玩意官方色彩極濃,你現在的身份去找徐建寅,不是更爲方便?或者說動周馥出面,不是更爲方便?”

“商業就是商業,必須以商業的手段去解決,我不方便出面。”

“好吧。”

“周馥那邊,我明天會去拜訪。該說的話我會說,也算爲你做些鋪墊。華源除了大力發展軍火工業,將側重於更高端的產業,特別是金融方面的業務。濟南捲菸廠很快就投產了,這是華源的廠子。你可以去視察一番的。捲菸這東西的利潤高的驚人,洋人早已盯住了這個肥沃的市場了。捲菸只是一方面,像車輛廠,服裝廠乃至紡織廠,都要劃歸華源的。這是民用部分,華源的另一個支柱就是軍工,現在的想法是利用機器局的基礎發展,重點是武器方面,槍廠炮廠,凡是蒙山軍需要的武器,華源都要能夠製造。所以,手榴彈和火炸藥也要歸華源,您不用心疼您的廠子歸了中興,眼下的攤子也不算小了。

“我的野心很大,要將華源和中興打造成國內最強最大,國際排名靠前的實業集團。利用今後十餘年的風雲變化,面向全國,面向世界,大把掙錢的同時,培育國家層面的研究機構,在多方面展開研究創新,而不是一味的仿製。我計劃將晉源票號在適當的時候改組爲現代銀行,並且納入華源旗下,成爲華源所需的鉅額資金的來源。要知道海外的實業集團,都是以銀行爲其支柱的。所以,你這個董事長要將眼光從魯南一隅展開,延伸至全省乃至全國,將來還要出去走走,實地看看人家美國人,英國人,德國人是如何打理他們的大型實業集團的。眼下最關鍵的是人才,大衛父子都會跟你過來,通過他們,要大量地聘請海外人才,同時還要吸收國內懂洋務,肯實幹的人才。更爲重要的,是培養自己的管理,技術及技術工人隊伍。華源的待遇一定是國內最好的,這樣才能養得住人。”

陳超目瞪口呆,半晌方道。“退思,我怕是不能勝任了。”

“何出此言?誰也不是生而知之。您掌管華源以來。我認爲做的很好。做任何事都是有竅門的,上位者和中層及底層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作爲董事長,主要的任務就是管好公司的經營方向,做到重大決策不失誤就蠻好了。其次就是管好人,聘好經理層就行。最後就是確定經理層的薪酬,給周學熙發多少錢。那是董事會的權力。公司的一般事務,您是不需要過問的。日常的經營問題是經理層的事,是周學熙他們的事。公司虧損了,管理出現重大問題,董事會就唯經理層是問。這就是西方摸索出來並且行之有效的資本所有者和經營者權力分離的做法,經營者必須是專家,但董事長是公司的所有者代表。不必是專家。說穿了,華源和中興是蒙山軍的財產。是我們團體的財產,您擔任董事長是最合適不過了。”

“你一定要具體的想法了吧?”

“我只有個大體的想法,等將他們幾個召集到一起後再具體商量,也要看你跟徐建寅總辦談的結果如何。現在先物色華源總部的地址,以及華源旗下各企業在省內的佈局,當然不能將計劃中的企業都搬到濟南來,像青州,登州。都是要布點的。這是董事會的事,你這個董事長怕是要忙上一陣子了。”

“我倒不怕忙碌……”

“另外就是又得搬家了。蒙山軍司令部及華源總部均設在濟南,搬家是肯定的了。這下子嬸子和淑兒怕是要不高興,您得幫我做做她們的工作。”

“婦道人家懂什麼?”陳超不以爲然。

“還有。延冰和小嫺的婚期怕是要延後了。延冰的部隊剛到東昌,招兵練兵諸事繁多,他手下只有一個老營,暫時離不開,跟小嫺說說吧,推上兩三個月,我看春節前就差不多了。”

陳超很高興龍謙與他商量家務,“這是應當的,你不要分心了,你的大事還罵不過來呢。這事我來辦。對了,這次去京師,太后怎麼說?”

“見了兩次。我一去京師,太后就召見了……”龍謙眼前浮現出當時的情景,跪在金磚上的龍謙偷眼瞧去,慈禧比兩年前蒼老了許多。

“龍謙啊,你可知道爲何將你的兵編爲第五鎮?”

“那是太后的信重。龍謙無以爲報,盡全力將第五鎮打造爲一流的精兵,太后指到那裡,龍謙就打到那裡。”在慈禧面前,龍謙自有一套拍馬屁的方法,好像還很靈。

果然,慈禧聽了龍謙“新潮“的表態,讚了聲,“好,你這樣想,本宮就放心了。”老太婆低頭擺弄着套在她手指上的指套,“來呀,給龍謙賜座!”

李蓮英瞟一眼龍謙,心想,這小子倒是每次都有座位,比那些軍機的待遇都高,搬過一個繡墩,放在龍謙身前,“請起吧?龍將軍。”

龍謙沒有動,依舊跪在那裡,“太后,卑職瞧着您清減了不少,兩年前庚子國難,雖然局勢危急,但太后您老人家精神比今日卻旺健的很。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大清決不能沒有太后,萬望太后以社稷爲念,善自珍重……”

李蓮英暗自吃了一驚,最近慈禧睡眠不好,食慾也差,的確精神不濟,但沒有人敢當面指出太后不如往昔。偷眼去看慈禧,見慈禧並未生氣。

這番話卻勾起了慈禧的回憶,特別是逃出京師夜宿破廟的那晚驚魂,龍謙銳身赴難,千里勤王的情景歷歷在目,嘆息一聲,“比起兩年前,並沒有讓本宮省心多少!如今革命黨在南方鬧得兇,康有爲和梁啓超躲在日本整天鼓吹還權於皇上……龍謙哪,這些你都聽說過嗎?”

“卑職亦有所聞。”

“你怎麼想?”

“卑職以爲,康梁日暮途窮,不足慮。倒是革命黨煽動無知愚民,值得警惕。不過,只要朝廷勵精圖治,自強不息,即使有少數跳樑小醜,只需派一旅精兵,不難剿滅。卑職所在的山東,絕不容革命黨鬧事,請太后放一萬個心。”

“你在山東做的很好,”慈禧欣慰道,“起來說話。便是此次率兵保護河防。做的好。都像你這般勤於王事,我就省心多啦。你的第五鎮組建的如何了?”

龍謙站起身。謝過太后,並未落座,開始一五一十地講述第五鎮組建及駐防山東要地的方案,李蓮英並不去關心第五鎮的組建,只是感覺到了慈禧對龍謙的信任並未減少,似乎更加看重這個驟然崛起的武將了。

“嗯。”慈禧聽罷龍謙簡要的敘述,“袁世凱幾次提及第五鎮,你就和那幾個鎮臺比上一比吧。過一段時間,兵部會去山東實地點驗,你可不要落了面子那。”

“第五鎮是太后的親兵,龍謙自然不敢丟了太后的人。請老佛爺放心,龍謙絕不敢懈怠絲毫……”

召見一切順利。至少看不出慈禧有何不滿。該送的禮也送出去了。包括給李蓮英及奕劻的重禮。在慶王府,龍謙談及第五鎮的軍費問題。希望第五鎮如同北洋諸鎮,由戶部直接支付軍費。

“第五鎮既是北洋六鎮之一,官兵軍餉應當一個標準。”奕劻捋着花白的鬍子,“可是,威勝軍右翼開了一個先例,軍費是山東負擔的,戶部便想循例而行。難那。”

“王爺明鑑。據卑職所知,北洋軍餉甚高。一個管帶,每月的軍餉就是一百兩,另發三百兩的公支費,最低的伙伕也要三兩半銀子。遠高於威勝軍的標準。這樣算下來。光是軍餉一項,全鎮每月近二十萬兩!這還不包括武器購置的費用!威勝軍右翼擴編爲第五鎮,武器缺額甚大,卑職又不敢辜負了太后及王爺的信任,萬一朝廷有事,第五鎮是要拉上去打的呀!所以,還望王爺代爲轉圜。”

奕劻拿人手短,儘管袁世凱強烈反對,但由於奕劻的活動,戶部最終與龍謙商定了第五鎮軍費的數額,每月足額撥付白銀二十萬兩,其中包含了第五鎮所缺武器的購置費。如果單發軍餉,以編制數額算,這個數字是可以了。但如果考慮到武器的購置及訓練費用,缺額就大了。何況第五鎮處於超編狀況,訓練的強度,特別是實彈訓練的力度大於北洋諸鎮,所以,即使中央每月支付二十萬兩,龍謙要維持蒙山軍的運作,每年至少需要補充150~200萬兩白銀!難怪有人說養兵難,簡直是在燒錢!

龍謙答應了這個條件。其實,他不希望中央足額發放,包括訓練費用。那樣的話,第五鎮將毫無自由。現在你們承認軍費不足是吧?那就別怪我自己想辦法了。

龍謙離開山東前,再一次被慈禧所召見。這一次慈禧是問及魯南實業了,龍謙如實彙報,當然他不會告訴魯南實業的資金來源。好在慈禧也沒有問。在慈禧讚揚龍謙新政辦的好的時候,龍謙謙虛起來,說魯南實業之所以有今日的規模,不是他龍謙的功勞,而是唐紹儀、張蓮芬諸人的運籌之功,當然也沒有忘記吹捧周馥的英明領導。官場鐵律就是花花轎子人擡人,這樣做是萬無一失之事。另外一個考慮是,龍謙不能讓慈禧認爲他善於經濟之道,萬一老太婆將他調入中樞,比如進入商部之類的機構當差,就算做個侍郎一類的高官,離開了部隊,這輩子他就算完了。

“東北也要搞新政,要設立總督及巡撫,軍政分家。唐紹儀在沂州做的不錯,已經議定其到奉天做巡撫了。龍謙,你認爲誰可接唐紹儀的知府之職?”慈禧問道。

“朝廷名位,非是龍謙敢於置喙者。而且龍謙身爲新軍統制,更當避嫌。”龍謙當然不上當。

“你這樣想很好。不過,魯南新政中你的功勞不小,本宮雖處深宮,卻也瞞不過我。這樣吧,用人不疑,馮國璋去了直隸,山東提督空缺,周馥提了好幾次了。本宮就任命你兼任山東提督吧,統籌山東軍事,不僅練好第五鎮,而且要將山東各地的巡防營管好,妥爲安置。朝廷今後將大力編練新軍,這些舊軍如果不安置好,總是個麻煩。”

“謝太后信重,龍謙必將鞠躬盡瘁,爲太后練好兵,站好崗。”龍謙心中大喜,翻身跪倒,連連叩頭。

“莫要讓本宮失望。山東地理重要,德國,英國勢力又糾結其中,莫要恃強鬥狠,擅啓爭端。但也不要示弱於人。”

說的容易。龍謙腹誹道,你來做做,如何能做到這點?但嘴上必須連聲答應,務請太后放心,有第五鎮在,山東必將安如磐石……

這些沒必要告訴陳超,倒不是不信任他。龍謙盤算着明日與周馥的會面,朝廷任命自己爲提督的文書大概已經到了山東了,以後自己將改換身份與周馥展開新的層次的合作了。如何將周馥牢牢地掌握在手裡,還要費一番心思,但這事必須辦好的事情,如果巡撫作梗,事情就難辦了。

第27節 軍械組第15節 再戰李純四第18節 王士珍二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9節 兗州行三第19節 視察第23節 袁世凱的心事二第4節 監獄第3節 端方第9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一第2節 陳超的心煩事第23節 春節前一第8節 肘腋之變四第32節 出征二第16節 陳豪的使命第17節 末日四第16節 整編第21節 曹錕的報告第38節 大勢七第18節 北京八第7節 要價第6節 政黨之議第27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四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13節 橡膠危機第31節 變化七第13節 軍法監督處第17節 王士珍一第10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二第9節 彼得堡五第11節 動員 動員第21節 分地和濟貧第13節 軍法監督處第26節 娜塔莉亞第5節 大衛的使命第23節 貪腐案二第9節 別離第27節 龍謙與周馥第3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一第12節 阻擊五第16節 新局面四第10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二第21節 敗露第2節 葉五與吳狗子第25節 變化一第30節 張前村談判二第6節 等待第6節 日俄戰爭爆發第5節 德國的條件第20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五第2章 小人物第一節鄭嬋第6節 袁世凱第13節 楊士驤三第23節 袁世凱的心事二第24節 貪腐案三第16節 軍餉制度的建立第28節 廣州會議一第4節 軍方第8節 連樹鵬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2節 國會二第28節 階級第4節 方聲遠第11節 回國二第7節 肅貪的思考第21節 拉帕洛會議第4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三第9節 戰後二第15節 大衛和江雲第8節 陳家崖第4節 黑溝臺二第1章 黑溝臺會戰第一節南滿支隊一第8節 彰德秋操四第4節 破莊四第6節 就職第4節 軍方第4章 再戰新軍第一節鄭家父子第3節 國會三第5章 和談前後第一節李鴻章出馬第34節 清廷第21節 曹錕的報告第8節 千里進軍一第3節 不是尾聲的尾聲第5節 西沽之戰四第17節 股份第20節 德州之戰二第35節 整編二第5節 洹上第12節 中樞第26節 風波一第7節 羅馬尼亞攻略二第8節 南轅北轍第15節 七月第3節 動員第3節 黑溝臺一第27節 清廷宣戰萬國第26節 平定第15節 波士頓協定第4節 失敗的偷襲二第7章 體制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