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節 整編前後四

散會後,寧時俊找上了龍謙,要求與龍謙談一談。

龍謙以爲寧時俊盯上了協統的位子。“二一”整編取消了副司令職務後,參謀長已經是名義上的第二把手,但實際權力卻不如標統。

“時俊,坐,有什麼話你就直說。”

龍謙爲寧時俊預定的職務還是參謀長,儘管他在軍事上的造詣不如司徒均,但卻是處理事務性工作的好手,承擔了司令部大量的日常雜事,解脫了龍謙事務上的壓力。尤其是在建設魯南的過程中,寧時俊承擔了軍隊與兩個實業集團的聯繫人,發揮了極爲重要的作用,已經是蒙山軍事實上的大管家。

“司令,我考慮這次整編就不要任命我的職務了。我想去東北。既然司令決心圖謀東北,我願意去東北替司令打出一片基業出來。”

此言一出,龍謙胸中滾過一陣熱流。之前,魯山和王明遠均表示了相同的要求,以他倆的位子,升上協統都是有希望的,卻寧願放棄到手的富貴尊榮,卻寧願冒着生命危險區冰天雪地的陌生地域爲自己開創一番事業。如今,寧時俊也表示了相同的願望。

“這個,我沒有考慮……”龍謙盯着寧時俊俊朗的面龐,蒙山軍高級軍官中,只有他和王明遠尚未娶親了。

“司令,論打仗,我的本事不如明遠和魯山,這個我有自知之明。但我想,你一定會從他倆之間選一個去東北主持大局。除掉作戰,還有大量的建立根據地的事務,我自認從你這裡學到了不少經驗,我願意去東北協助魯山或者明遠……”

龍謙打斷了寧時俊,“時俊,你這樣想,我很感動。要知道,這次整編,你至少是第五鎮的參謀長,這個位子。目前還沒有人比你更合適。”

“司令。司徒完全可以接替我的職務了。另外,你刻意培養的幾個參謀人才,比如清華,心治。胡宗玉。都蠻好了。便是延冰也足以勝任參謀長一職。我可以離開的。”

“東北的重要性。你們目前還不是完全認識到位。說實話,這樣做是有風險的,搞不好就會全軍覆滅於彼。但搞好了。我們就建立了一個不弱於山東的強大根據地。下圍棋想活棋,至少需要兩隻眼,對於我們蒙山軍所下的這盤棋,山東只是一隻眼啊。你和明遠,魯山,都是老八隊的人,走到現在不容易啊……另外,你已經進入朝廷的視野,之前就是充當與官府的聯繫人……時俊,先不談你,咱們正好聊聊派誰去東北,你一定想過了,說的不錯,首先要考慮軍事上的本領,打不贏仗,一切都免談了。誰去合適?”

⊕ ttκΛ n⊕ c o

“咱蒙山軍軍事上可以獨當一面的,我認爲只有四個人,魯山,明遠,國柱及馮侖。其餘都次一等。即使是延冰,比起他們四個,似有欠缺。魯山應變快,腦子靈,打仗有靈氣。明遠持重,量不回米,絕對丟不了口袋。國柱的特點和明遠相仿,韌勁十足。馮侖作戰兇狠,有膽略,但略顯莽撞。如果讓我提,首選是魯山,其次是明遠。但要給他們配備最好的助手班子……”

龍謙大感欣慰。歐陽中突然報告,說王明遠和魯山求見,龍謙一笑,“得,田鎮這地方地面邪,說誰誰到。好吧,請他倆進來吧。”

“你倆來的好。我正跟時俊談你們呢。來,坐。”

“談我們?談我們什麼?”魯山狐疑地看着寧時俊。

“時俊願意領銜去東北,你倆以爲如何?”龍謙親自給兩人倒了茶水。

“你?不成不成。”魯山一擺手,“時俊,不是我老魯小看你,你協助司令鞏固山東,我比不上你。若要去東北打開一個局面,你可不如我老魯。”

“哈哈,魯山,你說話倒直。也不怕參謀長生氣。”龍謙笑道。

“都是司令的老部下了,想必時俊不會怪我,”魯山咧嘴一笑,“司令,這些天反覆想過了,去東北,我是頭一個。這次整編,你就不要考慮我了。”

龍謙扭頭看着王明遠。

“這個差事,我是要跟魯山搶的。魯山說的對,時俊不能離開司令。他留在山東,我去了東北也放心。魯山行,我一樣行。另外,魯山老婆剛生了娃娃,我呢,光棍一條,沒啥牽掛的。家裡父母均好,還有同遠照顧,司令,東北還是交給我吧。”

龍謙眼睛裡蒙上了一層水霧,藉着起身添水的機會擦掉了。

“好兄弟!你們搶這個苦差事,令我很是感動。咱們發展到如今,全靠你們幾個了。有這個勁頭,咱們蒙山軍前途無量。這件事,我要好好琢磨下,先不定。既然你們來了,咱們就扯一扯整編的事,先說兩個協統,給誰好?放開說,說了什麼,都不會出這間屋子。”

魯山沉吟片刻,“周毅應當佔一個,另一個,應該是明遠。”

“不,魯山和周毅各佔一個,時俊還當參謀長。”

“標統呢?”

“國柱,馮侖,延冰及大壽。”魯山答道。

“我覺得國柱,馮侖和延冰沒問題,第四個人選,應該考慮二虎。”王明遠道。

“你的意見呢?”龍謙轉向寧時俊。

“這幾個都行。其實杜三立,盛光,熊勳及張玉林也不錯。但要考慮去東北的人選,不能只派一個光桿司令去。”

“是呀是呀,咱們一面擴軍,一面分兵,確實是難呀。可用之人還是少了啊。很好,我大致有譜了。不過,爲了遮過朝廷的耳目,不管誰去東北,都不再與蒙山軍產生聯繫了,這個。你們想過沒有?”龍謙拋出一個最關鍵的問題,“我軍借日俄衝突而插手東北,絕不能公開,因我軍在山東立足未穩,不能橫生枝節,對內引起以袁世凱爲首的北洋集團和滿清貴族的警惕,對外引發與列強未可預料的衝突。我的總體計劃是用兩至三年的時間,將山東省打造成爲我們鞏固的根據地,建設起比較完善的軍工系統,以應對國內一般性的衝突。這個計劃。必須依託一個相對平和的環境。利用滿清大辦新政的契機,打着滿清朝廷的旗號行事。你們或許想到了,或許沒想透。之所以朝廷將我部擴建爲第五鎮,實際上是沾了我們和袁世凱有矛盾的光。蒙山軍在山東與武衛右軍大打出手。對於慈禧及滿清貴族而言。第一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第二是好事。滿人無能,又對漢人不放心,袁世凱越是折騰。越是表現出他的能力和慾望,朝廷就越對他不放心。這時候,出現一支對袁世凱不服氣的漢人武裝,朝廷當然要籠絡。這一節想明白了,我們在山東的所作所爲大體上就有譜了。我琢磨着,朝廷不會放手第五鎮掌握在我手裡,估計最近會派人來點驗第五鎮,或許還要派幾個中級軍官過來任職也說不準。默察天下大勢,我們還有一點時間,這個時間裡,山東我軍主力將繼續在魯南的政策,軍事上低調,經濟建設上高調是既定的方針。但在東北,我們要秘密完成佈局,不管是誰去東北,我都會做最大的支持,第一是軍官上的支持,要選派忠誠,有能力,對我軍總體戰略有明確認識的兄弟過去。當然,山東和東北的聯繫要建立,陸路上的,海路上的,那邊急缺的物資,只要山東有的,會全力支持過去。但不能大規模調兵,只能是將軍官團派過去。要學習我們蒙山整軍以來的經驗,學會招降納叛,就地募兵,學會建設根據地,學會抓經濟建設。送去東北的人員,將按照分批進行的原則,將各方面的骨幹送過去。結果嘛,不外三個,站不住腳,被人家趕回來,但也沒什麼了不起;站住腳但不成氣候,那就積蓄力量,等待時機;最好的呢,就是在東北打出一片天空來。等關內局勢動盪,山東大旗一舉,關外起兵呼應,大勢可定!”

龍謙一番話,說得三人熱血沸騰。

“司令,派我去吧,我一定爭取第三種結果,在關外練就一支精兵,待司令登高一呼,部隊揮軍西進,破關而入,與我山東主力南北夾擊,聚殲北洋主力於直隸境內,那時候,國內其他勢力,怕是無人敢擋我蒙山軍之兵鋒!”魯山慨然應道。

“好,志氣可嘉!但進軍東北,絕不只是軍事問題。實際上,在山東乃至全國,也不只是軍事問題。方聲遠來投,之所以我對其重視異常,正是因爲此人熟悉海外反清勢力的情況,且對局勢有着超越我們團體諸人的認知。政治的精髓在於妥協,要學會在把握總體目標的情況下團結利用各方面勢力的本領。千萬不要小看了天下英雄,說實話,自庚子之亂後,滿清其實已經亡了,現在的時代,就是天下羣雄並起,逐鹿中原的時代。據說袁世凱當初曾自撰一聯:‘大野龍方蟄,中原鹿正肥’,足見其野心不小。關外豪傑衆多,如果不能善加接納,是完不成第三種目標的。另外,要學會與洋人打交道,你們已經見識了美國人和德國人的厲害,假如沒有德國的武器,沒有美國的技術,我們蒙山軍不會有現在的局面。洋人都是逐利的,你實力越強,他就對你越尊重。”

“我明白了。”寧時俊道。

“明白什麼?”

“明白司令爲何要讓大家寫出對出兵東北的態度,你是想將明白大局的人派過去。”

“是啊,強扭的瓜不甜。我們根子還在山東。東北站不住腳,退回來就是,山東丟失了,蒙山軍就完了。所以,周毅他們說的也不算錯。可是,機會從來就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不冒險,就沒有收穫啊。我也想穩穩地站住山東,靜觀局勢之變化,但山東地理位置極爲關鍵,爲連接南北之樞紐,圖謀蒙山軍的,絕不止是袁世凱一路啊。我是認爲,只要我軍擁有了東北,即使丟掉山東,也是划得來的。但現在的情況,沒有山東,就不能圖謀東北。所以,留在山東的兄弟,擔子一樣很重。這樣,不管我點將到誰,走的,痛快地走,留下的,做好艱苦奮鬥建設根據地的準備。說山東,其實,我們手裡只有魯南兩州,連子彈都造不出來,更別說槍炮了。就算能造槍炮,你們估計都想不到打一場仗得花多少錢。咱們從北京搶的那些銀子,差不多都用在魯南建設上了,後面的事情多着呢。”龍謙臉色陰沉下來,“就這樣,天色不早了,我就不留飯了,你們回去吧。關於東北的事,讓我再想一想……”(……)

第6節 抗洪六第14節 楊士驤四第28節 變化四第19節 視察第19節 袁世凱的盤算第25節 變化一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5節 聖旨到山東三第2節 齊河第34節 清廷第28節 戰長沙一第17節 王士珍一第17節 股份第17節 龍楊會第7節 初識方聲遠一第33節 洪粵誠二第2節 軍歌嘹亮二第27節 軍械組第4節 楊士驤示好第40節 考察第38節 山東提督第27節 風波二第13節 大幕拉開第8節 羅馬尼亞攻略三第5節 洹上第9節 整編第6節 肘腋之變二第14節 陳豪第5章 戰後第一節軍事觀察員的結論第4節 萊州第10節 回國第41節 初聞革命黨第31節 蔣繼英與橡膠第6節 破莊六第2節 破莊二第40節 周馥二第2節 抉擇第4章 山東之戰第一節海軍第36節 風起二第12節 條件第12節 政治版第22節 德州戰役四第6節 彼得留拉反了第17節 刺殺第32節 大勢一第4節 練兵之始第35節 沂州三第4章 開國第一戰第一節唐努烏梁海一第15節 張作相第7節 意外第6節 李純的進剿五第6節 家事國事第31節 變化七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5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四第8節 連樹鵬第37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第4節 周毅二第4節 初見李鴻章第2節 唐努烏梁海二第32節 文尼察戰役之收尾第5節 楊度第17節 末日四第23節 袁世凱的心事二第20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五第8節 彼得堡四第6節 彰德秋操二第4節 藍辛,北京協定第21節 外交第10節 民黨第19節 初遇義和團二第20節 軍委會第3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二第17節 規勸第9節 阻擊二第6節 彼得堡二第4章 再戰新軍第一節鄭家父子第23節 德州之戰五第5節 南京二第25節 德州之戰七第17節 新兵連第8節 連樹鵬第4節 陸軍整編第12節 楊士驤二第12節 進京二第3節 春節二第19節 對策第9節 天津三第2節 陳超的思考第31節 情報處二第3節 軍歌嘹亮三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2節 小洛克菲勒第5章 整肅第一節文武第5節 吳祿貞的試探第34節 新廠第2節 汀泗一第18節 平叛之後第31節 變化七第18節 榮軍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