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節 初遇義和團一

繳獲了大量軍資的蒙山賊們人手一槍有餘了,他們裹脅着健壯的俘虜(官軍的傷兵果真如約沒有侵犯,更沒有帶走),趕着十幾輛裝滿東西的大車,在戌時舉着火把撤出了毛陽鎮。他們是從南門走的,在毛陽鎮居民複雜的注視下,浩浩蕩蕩地沿着朝平邑寨的官道而去。後的沒有直接向東返回蒙山,而是向南走出十幾里路,故意讓村民們看到撤退的方向,這樣做的目的是可能地給官軍對這支部隊的來歷造成假象,能不能騙過曹錕龍謙也不知道。

由於打了大勝仗,部隊情緒高昂。幾個小隊長在鎮上便聽見龍謙冒充抱犢崮的人馬,此刻從南門出鎮子,大家曉得這又是龍隊長的疑兵之計,所以,誰也沒問此行的目的。但沿着官道一直向南而不停,便有人起了疑。

寧時俊的什是負責看押俘虜的,但這傢伙跑過來問走着隊首的龍謙準備往哪裡。龍謙有意考考隊上唯一的秀才,“喔,這個問題問得好。你來說說,咱們去哪裡合適?”

“啊,”寧時俊顯然沒有深入考慮過部隊的去向,“這個嘛,雖然咱們打了大勝仗,但還是不要跟官軍硬拼。哪裡的官軍少,咱就去哪裡。”

“唔,有道理。看來你真是讀過兵書的。那你來說說,哪裡的官軍少,適合咱們落腳?”

“這個……”寧時俊答不上來了。他突然意識到,離開蒙山,真的難以尋找這樣一個地方,把毛陽鎮作爲長期駐紮的地方,大家連想都不想,爲什麼?因爲那個地方官府絕不會容忍山賊霸佔。同此理,前面不遠的平邑寨更不行。其實平邑寨比毛陽鎮更繁華,之所以官軍選擇毛陽鎮作爲補給基地,完全是因爲毛陽鎮距蒙山更近,“平邑肯定是不行的。”

“讀兵書要聯繫實際,”龍謙揹着一支步槍,邁着平穩的大步前進,寧時俊就得小跑纔跟得上,“古來造反者,不外兩種辦法,一如劉邦劉秀,建立自己鞏固的根據地,對抗朝廷大兵。有了根據地,就有糧有錢,有了錢糧,就不愁招兵買馬。第二種呢?就是黃巢李自成,流寇做派,像蝗蟲過境,吃光再找別處。你說哪種好?”

“咱們比黃巢李闖,過了吧?”

“官府看咱蒙山賊,和黃巢李闖有區別嗎?”

“當初三當家不招惹官府就好了……”

“虧你還是個秀才!”龍謙哂道,“官字兩張口,它說你是黃巢李闖,你就是黃巢李闖。再說了,換做我是朝廷,也不會對山寨強人客氣。沒空沒力那沒辦法,得空還是要剿滅的。拿土匪的血染個紅頂子,何樂不爲?”

寧時俊啞然。

“所以,上山做強人,或者等着有朝一日被官軍消滅,或者去當黃巢李闖,哦,還有一條路……”

“你是說招安?”

“是。若要官,殺人放火受招安。自古以來,這就是一條捷徑。但是,你沒實力,誰招你的安?”

寧時俊早已領教過龍謙的犀利,自從認識龍謙,寧時俊就發現自己對過去讀的史書產生了極大的懷疑,他知道,龍謙對於朝廷沒有半分的尊敬,但對於扯旗造反,他也從未流露過。

“隊長,再前面就是平邑了。”封國柱趕上來。就是這一帶的,對道路還算熟悉。

“哦,那就找個地方休息下。江雲,”龍謙喊過江雲,“你去偵察下,看附近有沒有歇腳的地方。”

龍謙離開毛陽鎮之前,嚴令不得虐待俘虜,更不得隨意殺害俘虜兵。他將看押俘虜的任務交給了封國柱和王明遠兩個小隊,因爲封國柱服從性好,而王明遠比起有些暴虐的魯山來溫和的多。

“國柱,你去檢查一下俘虜,不准他們串聯,交頭接耳,你的人要警醒一些,特別是看住那些軍官們!”

“待會兒將狗日的們捆起來就放心了。”

“可以。”

隊伍就在大道上停了下來,二百來人的隊伍稀稀拉拉地形成了一字長蛇陣,龍謙從隊前走到隊尾巡視了一遍,打頭的是魯山的小隊,跟進的是馮侖,中間是王明遠和封國柱看着超過自己兵力的俘虜和十幾輛大車,押後的是葉延冰的小隊,沒發現什麼大問題。

龍謙在俘虜羣中找到那個叫樑華達的輜重隊隊官,“粱隊官,我跟你說清楚,我這個人跟一般的山賊不一樣,說話算數。你跟你的兄弟們說清楚,不要打什麼歪主意,不然,受傷害的肯定你你們。”

“還望龍先生信守諾言。”樑華達冷冷答道。

“前提是你們服從命令。我可沒講過無條件地受諾言。”

龍謙回到隊首等了一陣,江雲回來了,說左前方有一片樹林,可以藏得下隊伍。

“大車進得去嗎?”

“應該進得去,地還凍着呢。”

“那好,就去那裡。你帶路吧。”

將隊伍安置進樹林,龍謙決定就在這裡露宿一晚,安排了崗哨和執勤的順序,吩咐以小隊爲單位吃飯,然後好好睡一覺。從鎮子裡出來時,最大限度地收集了乾糧,也帶了足夠的水,因此,龍謙吩咐不準生火,他不願意暴露目標。

“隊長,咱們去哪裡?”魯山問。

“剛纔時俊已經問過了,目前只有一個去處,回山!”

“好咧。”魯山歡快地答道。

“回山?”馮侖有些吃驚。

“人無信不立。山上還有咱們的兄弟,我不能說話不算。但不知道官軍走了沒有,所以,要派人先回去探一探。你們誰願意跑一趟?”

當下便有好幾個人齊聲答願意回山探路。

“不需要人多。這樣,二虎帶兩個穩妥的弟兄,加上江雲回去,你們辛苦下,現在就動身往回趕。如果官軍還在山上,千萬不要驚動,也不要去咄咄寨找老宋,想辦法查清他們是常駐還是在山上休息,然後江雲留下觀察,二虎趕回來。明白了?”

“放心吧。”

“那好,帶上乾糧和水,這就去吧。大隊不在平邑,也不會走遠。”龍謙叮囑道。

等程二虎和江雲離開,魯山問,“咱們打平邑嗎?”

“至少要讓平邑寨的人看到我們!問過俘虜了,那邊沒官軍。既然冒充抱犢崮的好漢,就要裝的像一點……”龍謙答道。

“爲什麼回蒙山?好不容易突出來﹍﹍”說話的是一個叫熊勳的什長。

“咱們要找一個能長期落腳的地方,除卻蒙山寨,你還知道哪裡可以容納咱們?”黑暗裡瞧不清熊勳的面容,但憑着聲音,龍謙不會聽錯。

“要不,咱就乾脆去投抱犢崮,聽說那邊好生興旺。憑着咱們的家當,他們一定會收留咱。”

熊勳是封國柱小隊的人,有些頭腦,不是那種只知道打打殺殺的莽漢。

“幾百裡山路,你能保證咱安全到那邊?另外,寧爲雞首不爲牛後的道理,沒聽說過?”黑暗裡龍謙笑了,露出潔白的牙齒,“我知道你擔心蒙山不安全。但我肯定,官軍不會留在山上,他們留山上幹什麼?”

王明遠心思活,從下午龍謙在毛陽鎮謊稱是抱犢崮的人馬就猜到了十有八九還要回山,“隊長說的是。官軍不會留在山上的。但眼下就回,是不是早了些?”

“嗯﹍﹍”龍謙嗯了聲沒再說話。他望着在計算着時間,白天,曹錕一定攻山,當發現蒙山大隊失蹤,八成會搜索山寨後朝東路追下去。因此,他估計現在山上已經沒有了官兵。唯一擔心的,是老宋等人的安全。

這是沒辦法的事。

“你們說,咱們打下毛陽鎮的消息,會不會傳到平邑?”龍謙拋出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另外,鎮上將消息送給附近的官軍,需要多長時間?”

“平邑那邊不會得到消息,”說話的是封國柱,“從毛陽到平邑,只要咱們腳下的這條大道,咱們從這邊走,鎮上的百姓不敢去平邑報信,再說,他們爲什麼去報信?”

“兩邊自然有親戚,怎麼不會報信?”魯山反問。

“如果下午咱們搶了毛陽,八成會冒死去傳信。但現在,我看不會﹍﹍”王明遠的聲音,“隊長想的真遠﹍﹍”

“你說錯了,從現在起,只要我是你們的頭領,再不許搶劫百姓了。”龍謙的聲音,“大家都是苦出身,搶劫百姓,心裡好受嗎?”

不搶劫百姓,山寨吃什麼?幾個小隊長什長嘴上沒有反駁,但心裡都不以爲然。

“有吃有喝,當然不願意去搶百姓商戶﹍﹍”王明遠嘀咕了一句,“可咱哪有這好的機會去搶官軍啊。”

下午的作戰是大家從未經見過的,只傷了一人便搶了十幾大車物資,還繳獲了那麼多洋槍,現在每人都背上了洋槍,子彈也鼓鼓的。可是,王明遠說的是,這種機會,八輩子也碰不到第二次了。

“這就是帶兵的水平了,”龍謙笑了,“你們放心!跟着我,不一定吃好喝好玩好,但餓肚子不會,更不會憑搶劫行旅客商和百姓爲生。大家警惕些,注意查哨,好好休息,一些的事,明日再說。”

第9節 兗州行三第5章 戰後第一節軍事觀察員的結論第3節 唐努烏梁海三第27節 軍械組第41節 初聞革命黨第23節 行刺第17節 犧牲一第6節 家事國事第32節 沂州一第34節 清廷第5節 彼得堡一第14節 文尼察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4節 陳超第20節 整編前後十第20節 波東戰役一第23節 趙舒翹的悲哀第14節 構想第7章 體制與軍銜第38節 初會陳超六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8節 連樹鵬第2節 抉擇第7節 孫娟們二第4節 軍方第10節 天津四第3節 喀山二第26節 招商會二第8節 終戰協定第6節 家事國事第4章 關東風雲第一節伏擊第6節 袁世凱第4章 開國第一戰第一節唐努烏梁海一第12節 反擊計劃第4節 鍾火星和英阡陌第21節 分地和濟貧第20節 範德平第40節 誓師出山第32節 大勢一第32節 大勢一第30節 軍火採購第12節 危機與變局四第5節 楊度第9節 王士珍第6節 抗洪六第7節 魯山的思考第3節 初戰二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19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四第18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三第2節 北京二第5節 彼得堡一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34節 清廷第14節 新局面二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8節 陳家崖第9節 千里進軍二第28節 招商會四第7節 武昌二第15節 軍法裁判所第31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二第14節 末日一第14節 王月蟬與鄭嬋第16節 整編前後六第11節 這一仗五第3節 失敗的偷襲一第20節 軍委會第10節 危機與變局二第32節 出征二第6章 加入一戰第一節輕舟已過萬重山第10節 千里進軍三第9節 國慶日二第3節 蒙山第4節 上海第1章 黑溝臺會戰第一節南滿支隊一第14節 再戰李純三第12節 再會陳超二第20節 袁世凱的解脫第1章 蒙山賊第一節曹錕進剿第29節 張前村談判一第34節 沂州二第8節 天津二第24節 春節前二第13節 北京三第7節 新軍第28節 戰長沙一第8節 千里進軍一第31節 蔣繼英與橡膠第5節 太原第6節 武昌第30節 文尼察之戰二第7節 兗州行一第33節 出征三第6節 中國成了香餑餑第18節 十月第6節 武昌第36節 大勢五第16節 提親第20節 範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