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節 紛亂的局勢二

北京城裡對發生於廊坊的戰鬥並無所知。無論是皇親國戚和販夫走卒,自九門大開放義和團進城,他們就被城裡發生的新鮮事所震驚,喜歡看熱鬧是中國百姓的特徵之一,京師的民衆更爲明顯的表現出這一點。

現在,京師的官員百姓可算是開了眼了。昔日警備森嚴的堂堂王府,竟然成爲了隨意出入的拳壇。堂堂王爺,竟然穿上了義和團的服侍招搖過市。就算是最下層的百姓,也覺得這個世道有點兒不對勁了。

端郡王府和莊親王府,都成爲了義和團的主要“指揮部”。

洋人們壞了端王的事,讓他的兒子坐不上龍椅,端王仇恨洋人,無論是官員還是百姓,都理解。你說莊親王載勳你折騰個什麼勁呢?看起來載勳對於讓人的仇恨更加的狂烈。他的位於西皇城根太平倉的親王府邸成了義和團“坎”字團的總部,王爺本人每日間騎了高頭大馬,身穿義和團鮮豔醒目的服侍,在一大羣團衆的簇擁下,亂闖於北京的大街小巷。京師的所有城門,都貼上了以他名義發佈的告示:殺一洋人,賞銀五十;殺一女洋人,賞銀四十,殺一洋嬰,賞銀二十。

從義和團大隊進京,莊親王府前的空地,便成爲了刑場。取代了菜市口了。洋人不好殺,都躲進教堂或者東交民巷了,那就殺“二毛子”,凡是給洋人做事的人,都在可殺之列。殺人不過癮。莊王還帶人抄那些“裡通外國”官員們的家,抄家或許還是輕的,搞不好就被押至莊王府前砍了腦袋。

那段時間,莊王成爲了官員們最怕見到的人。

滿洲貴族,都統恆慶,據說還和載漪素來交好,這次竟然被義和團殺光了全家,一家十三口死於非命。滿族尚書立三,與載漪不和,被下獄。貝子溥倫。大學士孫家鼐,尚書陳學棻,副都御史曾廣鑾被抄家。最爲奇特的是,連一向支持義和團的大學士那桐的家也被抄了。金銀珠寶損失無算。

官員們驚恐萬狀。他們忘記了。農民們之所以背井離鄉。揭竿而起,從根本的動機上說就是痛恨高官們的家財萬貫,仇視人世間的貧富不均。他們纔不管被炒的家庭主人是什麼政治態度呢。住這麼大的房子,藏着這麼多的金銀珠寶,不抄你抄誰?

如果不是京城內圍攻使館的戰爭很快打響,矛盾和注意力及時得到轉移,搞不好連西苑、紫禁城都有可能受到攻擊。

6月16日,慈禧在儀鸞殿召集了一次重要的御前會議,光緒皇帝也參加了。

根據掌握的情況,西摩爾的聯軍被擋在了廊坊,可能已經開始撤退了。但京師的情況極其複雜,義和團們開始攻擊教堂了,著名的西什庫教堂昨日已經遭到了攻擊。義和團以及許多激進的官員們已經喊出攻佔東交民巷,殺光洋鬼子的口號。

作爲最高決策層,必須對局勢作出決策了。

臣子們不發一言。多聽少說本就是做官的常識,尤其是在現在的情況下。但誰也沒想到,竟然是皇帝先開口了,“國家動亂,亂民遍佈京師,爲何不彈壓?”

這就是給義和團定性了,不是什麼愛國神團,而是亂民。

禮部尚書許景澄是帝黨,立即接話,“中國與外國結約數十年,民教相仇之事,無歲無之,然不過賠償而已。惟攻殺外國使臣,必召各國之兵,合而謀我,何以御之?主攻使館者,將置宗社生靈於何地?”

許景澄話音未落,端郡王載漪的大嗓門即響起,“好嘛,這便是失去人心的法子。”

大臣們都在偷偷去看端坐御座上的老佛爺,但慈禧一言不發。

因級別低跪在了殿門外的太常寺卿袁昶大聲叫道,“臣袁昶有話上奏。拳匪不可恃,外釁不可開,殺使臣,悖公法!”

這位是堅決反對進攻使館,殺戮外交人員的大臣代表,但他的話被慈禧訓斥回去了,“法術不足恃,人心也不足恃嗎?中國極弱已久,所倚仗者,唯人心耳!如果失卻人心,何以立國?”

她訓斥了袁昶,接着徵求大臣的意見,已經練就了明哲保身神功的滿清臣子們只有唯唯而已,哪裡還有什麼高明的主意?於是慈禧做出了兩項決定:一是安撫亂民;二是派侍郎那桐、許景澄立即出京,去和西摩爾聯軍交涉,讓洋人不要派軍隊來京。

這又是一個荒唐的決定。西摩爾的聯軍爲何來北京?是因爲使館受到了威脅,你這邊不制止對外交人員的攻擊,那邊怎麼交涉?

真是悲哀。滿清朝廷何時依靠過人心?當初八旗兵殺入山海關,殺奔江南,搞出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哪裡想過人心?憑恃着不是武力嗎?等自己武力衰弱不堪了,卻想起了人心?

自辛酉年聯合鬼子六政變成功,慈禧這個大清朝最尊貴的女人把持朝政已經三十年了,也算是和外國人打交道的老手了,如何想不到眼下局勢的發展趨勢?擋不住西摩爾的聯軍,朝廷失敗,京師遭殃。擋得住西摩爾的聯軍,換來的是列強更多的軍隊登陸,就算英法美德意等國遠隔重洋,調兵不易,那日本、俄國可是近在咫尺啊,憑藉着強大的海軍,可以迅速調集兵力過來。甲午之敗不過過了五六年,慈禧怎麼就忘記的乾乾淨淨?甲午之戰,中國理直氣壯,單獨對付日本一國,尚且海陸兩路大敗,割地賠款。如今攻擊外國使館,屠戮外國神職人員,正是袁昶所言“悖公法”之舉,不佔一點道理,卻對着十一國聯軍,勝算在哪裡?何必再徵求大臣的意見,又何必做出白癡般的決定?

還是有敢說話且頭腦清醒的臣子的,在會議結束,光祿寺卿曾廣漢、大理少卿張亨嘉、侍讀學士朱祖謀和惲毓鼎留了下來,重新跪在太后和皇帝面前,張亨嘉首先發言,認爲必須鎮壓義和團,辦法很簡單,殺幾個頭領即可。而朱祖謀竟然大着膽子責問起了慈禧,皇太后信任奸臣,憑藉亂匪抵抗列國,大禍就在眼前。如此重大之事,靠亂匪怎麼能行?慈禧說,董福祥可靠。朱祖謀斷言,董福祥大話炎炎,老奸巨猾,絕不可恃。慈禧大怒,你叫什麼?是什麼官?竟敢肆無忌憚至此!朱祖謀報了自己的名字,說自己心憂社稷,即使刀斧加身,也必須進此忠言。這時,惲毓鼎說,山東巡撫袁世凱忠勇有謀,手下又有強兵,可速調袁世凱進京平亂。

一直留在殿中的榮祿急忙打圓場,說朝廷已經準備調袁世凱入京了。

四個膽大的臣子這才叩頭而退,慈禧“怒目送之”。

江雲和田書榜在前門外的大柵欄便宜賣了兩件裘衣,揣着十五兩銀子離開了大柵欄。衣服是抄家抄來的,他們在大柵欄換了銀子。身上的義和團服裝早就扔掉了,江雲一副書生打扮,而田書榜則藍衣小帽,變回了江雲的隨從。

天氣炎熱,江雲抹了把額頭的汗,“老田,你回德勝門那裡坐守,等待聯繫,我這就去天津。”

“這就走嗎?讓張小丁跟你去吧。聽說廊坊那邊打的激烈,多個人安全些。”

“不用。北京的事情很要緊,你和小丁要注意安全。”江雲警覺地朝周圍看看,都是紛亂的人羣,沒有人注意他們,“咱們就此分手吧。老田,北京這邊的事,就交給你了。”

“請科長放心,我一定辦好差事,迎接咱們的人進來。”田書榜鄭重地說。

留下張小丁,其實還是有些不放心田書榜。張小丁是蒙山老兵,負過傷,比起田書榜這個東北佬,小丁的忠誠度(這個詞是龍謙教的,江雲經常琢磨,每個人對於蒙山軍的忠誠度是不同的)沒有任何問題。但田書榜﹍﹍但願他能經受此次考驗。

江雲想,經過這件事,他就算是進入了蒙山軍的核心了。到了這一步,以田書榜的聰明,已經猜出了龍司令計劃的大致要點。最近發生的事,可把這小子嚇得不輕,他怎麼能料到,龍司令在幾個月前,就料到北京如今的這一幕?

“還是帶的人少了些。將來,一定在北京建一個大大的情報站。像這種地方,纔是收集情報最好的場所。”江雲心思電轉,看到田書榜還站在那裡,朝他揮揮手,轉身朝永定門方向走去。

江雲當日便出了京。他不知道,就在他離開北京的第二天,義和團放火燒掉了大柵欄。等他再來此處,已然是一片廢墟。

這裡是京師最著名的商業區,之所以叫大柵欄,是因爲一百多年前,由於反清復明的政治騷亂持續不斷,清廷爲加強京城防衛,下令京師內外大街小巷設立護門柵欄,前門外這條商家雲集的街道上,柵欄被打造的格外高大漂亮,成爲京城一道最著名的風景,所以被稱爲大柵欄。爲什麼要燒大柵欄,據說是要燒老德記洋藥房。別忘了,凡是沾了洋氣,一概在義和團的清除範圍內。

結果,老德記洋房連累了整個商業區,四千多家商鋪連同老德記洋藥房化成了廢墟,連正陽門的箭樓都着了火。

第11節 封國柱第11節 動員 動員第10節 唐紹儀第14節 平叛四第41節 初聞革命黨第10節 沈旦堡二第21節 曹錕的報告第17節 刺殺第10節 彰德秋操六第9節 整編第5節 外交第15節 大衛和江雲第2節 中國的應對第2節 懷來第3節 破莊三第17節 再戰李純六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4節 同盟會成立第16節 東北局勢一第7節 武昌二第1章 京師第一節趙舒翹第11節 伍廷芳第36節 鑾駕回京第3節 干涉第29節 慈禧對龍謙的態度第3節 潘亮第16節 肅奸第4節 普洛耶什蒂一第23節 袁世凱的心事二第3節 無錫一第13節 阻擊六第12節 彰德球操八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9節 天津三第11節 整編前後一第12節 阻擊五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42節 龍謙的思考第4節 春節三第17節 平叛七第31節 出征一第4節 上海第21節 整編前後十一第10節 這一仗四第6節 戰火重燃第1章 骰子已經轉起來第一節軍事代表團第14節 整編前後四第24節 俘虜們一第2節 西沽之戰一第10節 千里進軍三第6節 武昌第8節 奉天第21節 德州之戰三第2節 疑惑第6節 許家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2節 汀泗一第7節 肅貪的思考第6節 彼得堡二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2章 立憲風雲第一節次子出生第21節 外交第27節 龍謙與周馥第2節 初戰一第11節 回國二低二十九節廣州會議二第42節 龍謙的思考第2節 美國特使第37節 起步第21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六第25節 招商會一第5節 太原第11節 特種作戰第25節 德州之戰七第2節 初定軍律第9節 戰後總結一第7節 慈禧在太原的日子第29節 變化五第10節 升允第13節 繳獲與獎賞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2節 軍歌嘹亮二第26節 俘虜們三第13節 軍法監督處第3節 唐努烏梁海三第7節 羅馬尼亞攻略二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39節 第十鎮第3節 端方第7節 外交沙龍第40節 誓師出山第10節 繁雜的頭緒四第29節 變化五第4節 破莊四第8節 彰德秋操四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27節 清廷宣戰萬國第12節 布爾什維克第5節 抗洪五第5節 海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