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節 春節前一

李純被撤職,王士珍暫代沂州鎮守使,這些消息,龍謙在年關前就得知了,慣例,商鋪在年關前要歇業,沂州、兗州、曹州等情報站都是以商鋪飯鋪的名義建立的,所以,江雲傳令各情報站的主要負責人都返回司令部述職。綜合他們帶回的情報,龍謙判斷官軍在節前再次進攻的可能性不大了。

這是蒙山軍離開蒙山後的第一個春節。當時出山的三四百人經過半年的奮鬥,部隊發展爲一千五百餘人,裝備更遠非蒙山整軍時期可比,甚至建立了炮兵。而所佔的地盤擴大至十幾個村莊,衣食基本不愁。

部隊連續打敗了官軍的進攻,連費縣都被他們打開了。雖然司令下令撤出了費縣,讓官兵們有些惋惜。但有了炮兵,官兵們堅信,他們可以打開任何一座城池了(他們沒有見過真正的大城是什麼樣子),所以並不很是捨不得。因爲實力的擴大和連續的勝利,原先只求一飽混吃了事的蒙山老兵們紛紛走上了指揮崗位,成爲了班長、排長甚至連長,全軍士氣高昂。更因爲蒙山軍的將士們開始擁有了自己的土地,開始逐月發放軍餉,部隊開始建立立功受獎制度﹍﹍總而言之,蒙山軍官兵對他們的司令官建立了足夠的信心,對蒙山軍的未來充滿了期望。

傷情好轉的周毅仍住在醫護所,向看望他的龍謙提出,快過年了,大夥兒這半年很不容易,既然情報科說官軍最近很是消停,不大可能進攻咱們,是不是拿出點銀子,好好過個年?

龍謙說可以,但要先集中軍官們開個會,最近有些需要注意的情緒,要講一講。不解決將來會吃大虧。

周毅心底對龍謙不時露出的“書生氣”有些好笑。對龍謙總喜歡用開會的方式解決問題,重視所謂的思想問題不那麼贊同。不管是蒙山寨還是蒙山軍,出現什麼不符合大當家心意的事,直截了當解決就是!何必這樣婆婆媽媽呢?但他又不敢當面反駁,龍謙在部隊的威信不是他能比的,就是他原先三隊的老部下們,現在也對龍謙心服口服了。

官長威信來自於以身作則,要求下面做到的,人家樣樣做到了,而且比下面做的還好,下面就沒有不服氣的理由。這方面,他自認比不上龍謙。他有時也想,如果他是蒙山軍之主,他絕不會像龍謙那樣依舊過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每日早早起牀,跟隨部隊出操,親自檢查部隊出操的情況;親自參加訓練並指導糾正士兵們的戰術動作;跟士兵們吃一樣的飯菜,一日三餐,最少有兩頓是與士兵們一起用的;從早到晚,不停地在各個部隊轉悠,晚上回到司令部,洗澡,讀書,一成不變的節奏和內容。

周毅還有一件事想在節前辦,就是討老婆。在養傷期間,指名要鄭嬋護理他,鄭嬋不能拒絕。而看出他心思的部下們也有意撮合他們。幾個“老”女兵就給鄭嬋做了工作。

而另一方,鄭經的嬌嬌女鄭嬋在第二次秋村之戰後似乎也認命了,原先希望父親兄長將其救出來的心思已徹底毀滅,對於自己的未來,她似乎已經心死。

即使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少女們也會懷着綺色的春夢,她無數次在漆黑寒冷的夜裡獨自飲泣,恨父親沒有將其早一點嫁人。當初可是有無數提親的人上門來着。鄭家豪雄一方,父親對於夫婿未免便左挑右撿。這下倒好,自己被響馬頭子盯上了,等待自己的只能是壓寨夫人的命運。

鄭嬋不是沒有想過反抗。對於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少女而言,所謂的反抗也就是出逃和自盡兩條路。出逃想也別想,就算是未纏過足的姨娘,她也逃不出莊子,更別說自己了。那麼自盡呢?一條白練就可以結束自己的性命。簡單是簡單,但她真是下不去手。何況還有一個母親。

姨娘王月蟬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規勸道,千萬別辦傻事!不想你娘,也要想想自己!花朵一般的年紀,以後的路子長着呢!你沒聽她們講嗎?這個世界上還有你不知道更沒見過的好多事呢:不用油就可以點亮的燈,不用牛拉馬拽就可以跑的飛快的車子,還有一根管子就可以流出水來的神奇玩意﹍﹍多啦。我相信這些東西真有,那個洋鬼子大衛的國家就有,他你是認識的,他就親口證實過這些都不是胡說。這些東西,你不想見了嗎?

還有更重要的,洋鬼子大衛不是說了嗎?他們國家女人的地位就很高,可以唸書,可以出來做事,還有,不願意跟男人過,可以離婚另嫁!哪像咱們,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根扁擔挑着走。女人就是從一而終的命!你不是也挺信龍司令的話嗎?龍司令可是說過,咱們好多的習慣都是落後的,會逐步改進,向着文明進步。比如女人裹腳,比如討小老婆﹍﹍如果真的有他們所說的世界,哪怕只過上一年,這輩子也值了!你別想着下輩子會好,我覺得還是人家龍司令說的對,人死了,就什麼也沒有了,什麼靈魂呀,轉世呀,都是騙人的鬼話!關鍵是過好這輩子!所以,千萬別想傻事。

姨娘轉述的這些話鄭嬋都是聽到過的,並非姨娘的杜撰。她在姨娘的規勸下加入蒙山軍後,鄭嬋發覺這支響馬隊伍有很多稀奇之事,比如女兵問題。起初見到那些女兵時,母親、姨娘都以爲那些女人不過是婊子身份,是供土匪們開心的玩物。但現實顛覆了她的認知,這些女人從來不陪男人們睡覺,兵們對她們算是有禮貌,最多偶爾有熟悉的開個玩笑。當她得知孫娟們的境遇後,跟孫娟們一樣,鄭嬋也對這支響馬的大當家產生了敬意。這種敬意是出於人的本能,你做不了聖人,但你不能鄙視道德高尚的人。

對於周毅的求婚,王月蟬進一步規勸道,“周副司令其實也不錯,沒娶過老婆,長的不賴,還是蒙山軍的二把手。就是年齡雖比你大着幾歲,但也不算離譜。大男人吃饅頭,小男人吃拳頭。男人大一些,懂得疼老婆。你若是違逆他,後果會很嚴重。誰能保護你?如果他硬來呢?如果他們將你隨便給一個男人呢?還不如周毅呢。在蒙山軍中,我看最值得嫁的就是龍謙了,可是怕高攀不上。現在周副司令既然看上你,那就明媒正娶!也不辱沒了你。如果周毅看上我,我會答應的。但是我不能跟你比啦,我是殘花敗柳,你卻是黃花閨女。”

“他們是土匪呀,我若是從了,這輩子不就徹底完了嗎?”因爲姨娘的確與她關係密切,所以鄭嬋還是願意說說自己的心裡話,“如果那樣,我這輩子也沒法子見父兄了。”

“你不從他,就可以見到你爹了嗎?”王月蟬冷笑道,“官軍連敗兩陣,那可是上千人的正規官軍!自古以來,有槍就是草頭王。或者佔據一方稱王稱霸,或者被官軍招安,首領們一轉身就是大官了。只有從了他,你才能見到你父兄。說不得,將來你父兄還要沾你的光呢。”

鄭嬋彷徨無計,但死的念頭算是打消了。

話題不覺得轉到了龍謙身上。鄭嬋經常在醫護所見到龍謙的身影,最多兩天他一定會露面一次。除了慰問傷兵,也跟女兵們聊聊天,看上去孫娟跟龍謙最慣,孫娟與陳家崖孫裁縫的事已定了,龍謙當着大家的面說這或許是咱蒙山軍的一樁喜事,他要親自爲孫娟操辦。鄭嬋不像姨娘一樣,每次都湊到龍謙面前有說有笑的,她只是悄悄地觀察那個男人氣十足的漢子,看上去他的年齡不小了,可據孫娟說他年紀很輕,比周副司令還小一歲呢。鄭嬋當然也研究過周毅,比起龍謙,周毅就像個白面書生了,但他當土匪的經歷比龍司令長的多,據說殺過很多人。

怎麼辦呢?這件事,她是當事人,卻做不得自己的主。

周毅已正式向溫氏提出了娶鄭嬋的要求,在王月蟬的解勸下,溫氏沒有拒絕。如果不是有傷在身,周毅甚至想在節前就娶了鄭小姐。他多年的響馬生涯,對於俗禮根本不在意,倒是鄭嬋的上司宋晉國勸他,人家鄭小姐可是嬌滴滴的黃花閨女,出身大戶,這件事啊,不能馬虎了。不然,將來會後悔。還是把該走的步驟走過纔好。龍司令不是贊同嗎?我給你當這個媒人,咱可以快,但不能讓村民們說咱沒見識。

周毅只好等待。但現在龍謙卻要解決什麼思想問題了,隻字不提他的婚事。

部隊在擊退李純的第二次進攻後,產生了一些情緒,情緒主要由軍法科帶了出來,集中到了龍謙這裡。爲此,龍謙在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的這天下午,召集了排長以上軍官開了一個會,專門解決“不健康”的情緒問題。

首先是輕敵。連續擊敗沂州方向官軍的進犯,全軍上下都有視官軍爲無物的情緒,包括一向冷靜的參謀長寧時俊亦是如此,曾放言說,憑着蒙山軍現有的兵力和裝備,別說一個沂州,就是曹州、兗州的官軍一起來,照樣可以擊敗他。而一直主管部隊訓練的魯山則說的更細:論行軍能力,我軍絕對超過了官軍;論射擊水平,我軍也在官軍之上;論白刃戰的勇氣和技巧,我軍足以以一敵二;論野外築工,官軍也不成。

這些“結論”性的東西,極大振奮士氣的同時,也使得全軍上下瀰漫着一種驕傲情緒。

第二次反進剿戰後的總結會上,龍謙以肯定和表揚爲主,畢竟打了大勝仗嘛。但這次的會議氣氛就嚴肅多了,龍謙列舉了戰後出現的種種現象:

早操不認真,尤其是1、8和11三個連隊,連長不親自帶隊出操,自己睡大覺,將部隊交給排長們管;

警戒哨在崗睡大覺,4連一起,7連一起。

因爲發了軍餉,開始亂花錢,嫌伙食不好,鄭家莊的酒館生意幾乎全讓部隊給包了。還美其名藉口慶祝勝利,士兵們請軍官,軍官請軍官,簡直不像樣子;

酗酒打架的,已經發現二營、三營和後勤科各有一起。主官們處理的輕描淡寫,渾然不認爲這是多麼嚴重的問題,還責備軍法科小題大做;

調戲婦女。不是說姦污褻瀆,而是在言語上撩逗人家大姑娘小媳婦;

最爲嚴重的,是軍事訓練的放鬆。幾個藉口,剛打完仗,部隊累的慌。天寒地凍的,工事不好挖。更有甚者,說什麼既然敵人節前不來了,過了節再練吧。四營10連的一次緊急集合,竟然比規定的時間晚了四分鐘!

第27節 清廷宣戰萬國第11節 插曲和演變第14節 楊士驤四第3節 動員第23節 貪腐案二第16節 新局面四第15節 方時俊第5節 要塞五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第12節 平叛二第10節 不可能的重逢二第31節 出征一第15節 軍法裁判所第2節 艱難的決斷第8節 奉天第39節 第十鎮第23節 波東戰役四第15節 大衛和江雲第10節 彰德秋操六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17節 再戰李純六第6節 袁世凱第10節 升允第11節 大衛,叛逃第2節 要塞二第22節 波東戰役三第12節 整編與任命第13節 洪粵誠與宋教仁第6節 中國成了香餑餑第13節 阻擊六第3節 失敗的偷襲一第7節 李純的進剿六第34節 大勢三第43節 莫理循的報告第1章 蒙山賊第一節曹錕進剿第6章 加入一戰第一節輕舟已過萬重山第13節 繳獲與獎賞第6節 中國成了香餑餑第15節 演習第七節第16節 提親第2章 第一節陳嫺第15節 新局面三第8節 日本第3章 權力中樞第一節國會一第5節 西沽之戰四第6節 彼得堡二第3節 周毅一第5節 膠州灣第4節 萊州第16節 肅奸第34節 初會陳超二第6章 加入一戰第一節輕舟已過萬重山第12節 平叛二第38節 大勢七第14節 危機與變局六第5節 大俄羅斯國第6節 比武放對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3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二第41節 初聞革命黨第12節 布爾什維克第12節 政治版第13節 洪粵誠與宋教仁第4節 同盟會成立第16節 王明遠第6節 肘腋之變二第13節 軍規二第3節 李純的進剿二第15節 演習第9節 國慶日二第8節 如願以償第3節 龍口第15節 突圍二第23節 縱論一第21節 北京十一第2節 繼位爲誰第12節 這一仗六第31節 變化七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22節 北京十二第17節 刺殺第22節 軍旗與軍歌第22節 擴編與擴張第17節 山東政務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3節 生計與編隊第13節 德軍的計劃第29節 變化五第23節 整編前後十三第20節 通信與戰局第14節 再戰李純三第9節 戰後總結一第37節 大勢六第5章 和談前後第一節李鴻章出馬第7節 初識方聲遠一第31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二第11節 危機與變局三第18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三第6節 政黨之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