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 大俄羅斯國

俄國內戰的確如龍謙預料的那樣發展了。

在喀山戰役仍激烈進行的當間,在莫斯科的南方,鄧尼金指揮的聯盟南方軍和伏龍芝指揮的紅軍圍繞着庫爾斯克展開了殘酷的攻防,戰役一直延續至五月底,鄧尼金部隊最終沒有守住庫爾斯克,向哈爾科夫方向實施了總退卻。布瓊尼指揮的紅軍第1騎兵軍打出了漂亮的穿插,在哈爾科夫以北重創了鄧尼金所部。經此一役,聯盟軍奪取奧廖兒、圖拉進逼莫斯科的計劃算是失敗了。

哈爾科夫——庫爾斯克戰役就血腥程度不下於歐戰的任何一場戰役,雙方的損失都極其嚴重。據雙方披露的戰報,此役雙方陣亡失蹤負傷總計超過了50萬。這個數字比起歐戰那些重大戰役或許不算什麼,但對於兩支初建的軍隊是難以承受的。令人唏噓的是內戰特有的殘酷性彰顯無遺,鄧尼金部隊將俘虜的紅軍軍官及傷兵一律處死,自庫爾斯克向哈爾科夫的大路兩旁,到處立着絞刑架,上面吊着處死的紅軍軍官們。一名跟隨鄧尼金軍隊做戰地採訪的法國記者的報道真實再現了庫爾斯克戰役的殘酷,那些真實的細節令人毛骨悚然,不忍卒讀。

鄧尼金部隊在庫爾斯克的失利客觀上加快了俄羅斯愛國者聯盟建國的步伐。之前,鄧尼金與高爾察克之間就建國問題和戰略協作一直存在巨大分歧,現在鄧尼金的本錢縮水了。意識到布黨的力量,雙方終於互相做了讓步,使得建國的主要分歧暫時消除了。

5月底,在中國的策動下,愛國者聯盟主要首腦齊聚辛比爾斯克以南的薩馬拉召開了愛國者聯盟代表大會,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終於就國體、首都、最高執政者等問題達成了一致。鄧尼金放棄了原先一直堅持的尼古拉二世復位要求,轉而贊同建立成立君主立憲國體,國名確定爲大俄羅斯國,尊尼古拉二世爲大俄羅斯皇帝。這是各方妥協的結果。會議草草擬定了臨時憲法。由就任大俄羅斯國皇帝的尼古拉二世委任高爾察克爲政府總理兼武裝部隊最高司令官,鄧尼金爲南俄特別行政區最高執政兼南方軍司令官,在彼得堡十月事變中被趕下臺跑到了加拿大的克倫斯基也被缺席委任爲副總理兼司法部長,以換取西方主要國家的支持。

薩馬拉會議的主要成果不是選舉首腦。而是確定首都。首都的選定意味着大俄羅斯國戰略重心的確定。現在。整個南俄和西伯利亞都在愛國者聯盟的控制之下。可以建都的地方的確不少,但卻都不甚理想,比如出任大俄羅斯武裝力量總參謀長的阿爾傑米耶夫將軍所建議的在符拉迪沃斯託克建都的建議遭到了包括中國代表範德平將軍在內的所有人的反對。位置實在是太偏了!鄧尼金希望將臨時首都設在羅斯托夫,但高爾察克主張建在自己的老窩鄂木斯克。當範德平肯定了中國遠征軍將撤出南俄後,高爾察克的意見就佔了上風。選擇鄂木斯克更有利於得到中國的經濟和軍事援助,如果將首都建在羅斯托夫,一旦軍事上失利,新帝國的外部援助將斷絕。

範德平作爲龍謙特派的全權代表全程參與了大俄羅斯國建國會議的全過程。目前情況下,包括鄧尼金在內都意識到只有依靠中國的軍事和經濟援助方能將戰爭進行下去。

這個問題被高爾察克急不可待地提出了。範德平就此提出了中國進行經濟及軍事援助的先決條件,即先解決由帝俄時代修建的中東鐵路線的歸屬問題。範德平指出,中國東方鐵路是帝俄強加於中國的產物,應當無償歸還中國,以表示大俄羅斯國對中華共和國的友誼。不然,中國人民很難理解在自身國力尚弱的情況下爲何要對大俄羅斯國進行大規模的軍事和經濟援助。

這個問題如果在以前是很難溝通的。在1916年中國決定加入協約國一方並派遣遠征軍支援俄國時就曾向俄國提出過,被帝俄政府斷然拒絕。時過境遷,這條事實上已經控制在中國人手裡的鐵路幹線的所有權和經營權都不是什麼大問題了,比起新帝國取得內戰勝利從而佔領莫斯科和彼得堡來說就不值一提了。談判只進行了兩個小時就確定了原則,新帝國原則同意將中國東方鐵路的所有權歸還中國,以換取中國高達1億美元的經濟和軍事援助。相關的細節再具體商定,遺留問題主要是大批管理經營該鐵路線的俄羅斯公民的歸屬問題,不過已經無關宏旨了。

薩馬拉會議公佈了成立大俄羅斯的公告,中國第一個承認了大俄羅斯國。幾天後,美國政府宣佈承認大俄羅斯國是俄羅斯的唯一合法政府。在美國的斡旋下,英法意加澳等國先後承認了高爾察克政府,一個與布爾什維克對峙的俄羅斯政權終於成立了。

彼得堡立即作出了強烈反應,將關押在監獄的尼古拉二世的眷屬全部槍斃了,不分老幼。罪名是叛國罪。聞此噩耗,尼古拉二世當即病倒,反正他不過是一個傀儡,在大俄羅斯國的內政外交上不起什麼作用。

布黨中央強烈譴責高爾察克鄧尼金等“匪徒”分裂俄羅斯出賣祖國利益的罪惡行徑,發誓用武力統一俄羅斯,建立一個人民真正當家作主的新國家,將所有賣國賊全部緝拿歸案。高爾察克政府則反脣相譏,以佈列斯特條約爲例,指出布爾什維克纔是全俄羅斯的敵人,號召在布黨統治下的俄羅斯公民行動起來,徹底消滅萬惡的布爾什維克,重建民主、自由、幸福的俄羅斯。

西歐戰事仍酣,主宰世界的各主要國家無暇顧及俄羅斯的鉅變。只有日本媒體對中國“分裂”俄羅斯的行徑進行了強烈抨擊,指出中國已經成爲東亞乃至世界的禍胎,中國媒體立即對日本發動了一場筆墨戰爭,兩國本來就緊張的關係更加緊張了。

俄羅斯出現兩個並峙的政權符合英美等國的利益,如果就此長期存在下去是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樂於看到的,特別是百餘年來飽受俄國威脅的歐洲更是如此。所以,除了日本,沒有人站出來指責中國。英美法等國主流媒體哀嘆,歐洲戰爭是一場地道的災難,傳統的強國倒下了。一些新興國家卻乘勢而起。後者無疑是指在俄羅斯鉅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中國。

但誰都清楚,俄國真正分裂只能建立於雙方軍事對對等的前提下,否則一統的俄羅斯還是會出現的。在1918年的夏季,雙方的實力真的對等嗎?

布黨對尤登尼奇部隊的進攻開始做出回答。

庫爾斯克戰役結束後。布黨軍隊暫時沒有向南方繼續發動大規模進軍。但伏龍芝指揮的南方方面軍兵力一直得到加強。所有人都看出了布黨準備先解決南方問題了。布黨在其統治區實行嚴厲的管制經濟,主要原因是糧食緊缺,而要長遠解決糧食問題。必須奪取南俄。這是稍有眼光之人就可以判斷出來的。

在中國遠征軍主力尚留在東烏克蘭的情況下,布黨是否有所顧忌成爲了英法軍事代表團爭論的焦點。現在英法軍事代表團隨着其政府與布爾什維克的決裂,已經撤出了彼得堡和莫斯科,除了一部分經芬蘭瑞典回國外,大多到了中國遠征軍控制的地域。他們向各自國內發回的報告中幾乎一致認爲,俄羅斯內戰(現在應當稱之爲蘇維埃俄國與大俄羅斯國之間的戰爭了)的下一個戰場必定是南俄,命運將在這裡做出最後的抉擇。

誰也沒有料到,托洛茨基並沒有向南方動手,而是於6月秘密集結了14萬人向尤登尼奇部隊發起了總攻。經過16天激戰,至6月底,紅軍重創了尤登尼奇的部隊,將大俄羅斯之西北方面軍趕出了國境線趕至了東普魯士,徹底解除了彼得堡的威脅。

到1918年6月,托洛茨基指揮的紅軍已編組爲三個方面軍共26個軍,總兵力超過了80萬,後備部隊仍在源源不斷的組建中。不僅基本掌握了帝俄海軍,還在帝俄薄弱的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的空軍。布黨卓越的組織能力得到了完美體現,他們不僅徹底掌握了佔領地域的城市,而且組織大批工作隊開赴農村,按照其理論實施嚴酷的階級鬥爭,鎮壓地主和富農,收集餘糧,動員貧苦農民加入紅軍。在協約國嚴密的經濟封鎖和軍事幹預下,創造了令所有人瞠目結舌的奇蹟,印證了龍謙對藍辛的預言,在軍事上消滅布爾什維克是困難的。

仍在基輔的王明遠上將在6月初給龍謙寫了封報告,他非常擔憂布黨武裝向南線進攻,那樣遠征軍將不可避免地發生與紅軍的全面衝突。目前,遠征軍的佈勢非常不利於應對與布黨可能發生的戰爭,熊勳指揮的第1集團軍和石大壽指揮的第2集團軍仍擺出了與德軍作戰的態勢,在兩個集團軍後方,出現了大片的空白地域,一旦紅軍佔領哈爾科夫繼續南下,可能會切斷遠征軍主力與吳念之第3集團軍之間的聯絡。因此,王明遠建議放棄文尼察,將第2集團軍撤過第聶伯河,填補與薩馬拉之間的真空,控制交通線,留第1集團軍於第聶伯河右岸,監視德軍,只要德軍不越過文尼察一線,我軍就不做出反應。目前情況下,我軍似應做好與紅軍作戰的準備,如果紅軍南下奪取哈爾科夫擊潰鄧尼金主力,我軍就必須做出反應了。

王明遠在報告中分析了南俄形勢,認爲局勢對聯盟方(他仍不習慣稱呼其新國名)不容樂觀。他認爲鄧尼金所部不是伏龍芝的對手,“庫爾斯克戰役表明,紅軍作戰極爲勇敢,其下級指揮官的犧牲精神令人欽佩,鄧尼金部隊完全不擁有對手的犧牲精神,而且聯盟軍後勤方面的壓力日益增大,加上聯盟軍內部矛盾並未因建國而消除,聯盟軍的前景黯淡。

王明遠重點分析了鄧尼金集團,“科爾尼洛夫在與鄧尼金的內鬥中失勢,但聯盟南方軍仍有科爾尼洛夫舊部對鄧尼金不服,此其一。其二是擁有10萬人馬的彼得留拉集團軍成爲最大的不穩定因素,此次彼得留拉拒絕參加薩馬拉會議已經彰顯了內亂的苗頭,彼得留拉和蓋特曼勾結在一起,一直圖謀烏克蘭的,跟鄧尼金越來越疏遠,有消息說彼得留拉在和德國人勾搭,雖然未能覈實,但必須做出預防性準備。庫爾斯克戰役後,彼得留拉的部隊因損失很小,成爲鄧尼金南方軍的主力,卻一直縮在東烏克蘭休整補充,不肯奉鄧尼金之名接管哈爾科夫戰線,更證明了聯盟南方軍內部的危機,我已以個人的名義提醒鄧尼金注意彼得留拉,他是否會採取必要的措施還不得而知。”

在報告的最後,王明遠指出鄧尼金的仇華思想,“因遠征軍執行了國內的指示(指將烏克蘭工業設施搬遷一空),鄧尼金對我軍流露出仇視情緒,將遠征軍視爲了侵略者。他曾對親信軍官說,‘中國人根本不是來幫助我們的,他們是強盜,將南俄搶劫一空,使得南俄的工業基礎倒退了二十年……’這個情報是準確的,因此必須對其加以警惕,從長遠上看,如果判斷聯盟不能穩定南俄,不如放棄之,重點經營西伯利亞。”

龍謙回電王明遠:在德國未敗之前,遠征軍主力不宜做大幅度撤退,仍應留置烏克蘭一線。同意調整遠征軍佈勢,具體部署,由你根據實際情況統籌安排。遠征軍留在南俄對新俄國有直接的幫助,對聯盟支援事宜,仍按原定方略執行,唯應區分親厚對待,對於任何挑釁我軍的行爲,均應嚴厲處置,不假寬容。歐戰結束在即,望激勵士氣,以竟全功。

西歐的戰役一場接着一場,王明遠完全看不出德國的敗象。但根據龍謙的指示,王明遠對遠征軍各部迅速做出調整,以熊勳上將之第1集團軍(轄1、3、5軍)留第聶伯河右岸,石大壽上將指揮的第2集團軍(轄11、15、16軍及1個鐵道兵師)全部渡過第聶伯河,控制基輔至盧甘斯克一線,確保交通線之安全。吳念第3集團軍負責盧甘斯克以東地域。爲指揮上的便利,王明遠決定將遠征軍總部西撤至頓涅茨克,熊勳第1集團軍司令部進駐基輔。相應地,第1集團軍所部之第1、3、5軍做有限的撤退,主力集結於基輔附近,將文尼察交還給聯盟軍。

自基輔至盧甘斯克,有兩條交通線相連,一條是北線,即基輔——波爾塔瓦——哈爾科夫至盧甘斯克。另一條是南線,基輔——斯梅拉——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頓涅茨克至盧甘斯克。爲了不直接介入俄國內戰,遠征軍開放了北線,將其交給了鄧尼金部隊,而將南線牢牢控制在手中,也等於將主力置於了鄧尼金的後方。

就在石大壽第2集團軍放棄文尼察東渡第聶伯河,突然發生的事件將中國遠征軍捲入了俄國內戰中。

第6節 最血腥的一夜第6章 加入一戰第一節輕舟已過萬重山第30節 情報處一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35節 沂州三第36節 大勢五第22節 貪腐案一第16節 雜音第11節 動員 動員第19節 視察第19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二第7節 羅馬尼亞攻略二低二十九節廣州會議二第27節 龍謙與周馥第29節 慈禧對龍謙的態度第30節 變化六第7節 初識方聲遠一第25節 招商會一第14節 突圍一第16節 平叛六第4節 南京一第16節 王明遠第19節 犧牲三第30節 軍火採購第8節 千里進軍一第7章 體制與軍銜第16節 王明遠第3節 蒙山第21節 拉帕洛會議第35節 社會調查第15節 再戰李純四第4節 陳超第29節 戰長沙二第27節 龍謙與周馥第10節 兗州行四第18節 東北局勢三第21節 外交第7節 這一仗一第14節 文尼察第20節 德州之戰二第16節 逆襲一第7節 天津一第12節 再會陳超二第31節 變化七第14節 軍規三第23節 韶關會議第8節 人才第8節 南轅北轍第12節 軍規一第6節 就職第4節 初見李鴻章第3節 端方第25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二第32節 洪粵誠一第27節 招商會三第6節 最血腥的一夜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12節 條件第8節 彰德秋操四第14節 突圍一第19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一第6節 孫娟們一第3章 唐紹儀第31節 出征一第2章 魯南新春第二節周氏父子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9節 國慶日二第10節 生意第9節 江雲的愛情一第10節 沈旦堡二第2節 西沽之戰一第2節 西沽之戰一第13節 軍法監督處第19節 犧牲三第七節第10節 唐紹儀第5節 大俄羅斯國第15節 演習第6節 許家第33節 出征三第34節 新廠第20節 中興實業第6章 出巡第一節濟南第20節 波東戰役一第8節 初識方聲遠二第16節 再戰李純五第8節 湖北第16節 北京會議第10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二第29節 參謀第14節 末日一第26節 招商會二第17節 股份第13節 軍規二第10節 寺內第5章 和談前後第一節李鴻章出馬第7章 體制與軍銜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4節 藍辛,北京協定第35節 沂州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