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鹽政】

五位內閣大臣,包括王瓊在內,都不知該說什麼纔好。

良久,毛紀開口道:“王尚書,也不能這樣算。邊商開中,需長途跋涉,來回成本大大增加,朝廷還得給他們引價補償。”

王淵冷笑:“開中還剩多少,諸君心知肚明。若開中制真有效果,弘治朝葉尚書(葉淇)就不會搞運司納銀製了。”

毛紀沉默,這問題真的無解,說實話他也想改,可牽涉的利益團體太多。

楊一清說道:“改革一事,需慎之又慎。葉尚書當年改革鹽政,短期內爲國庫納銀百萬兩,卻導致開中制被徹底敗壞,同時還催生出囤戶這個頑疾!王尚書,你可有全權之策?”

現在誰掌控大明鹽政?

不是朝廷,而是囤戶!

葉淇改革出於好心,但官商勾結太會玩了,竟把鹽引搞成類似於“食鹽期貨”的東西。

鹽商已經細化爲邊商、水商、內商三類,邊商開中運糧獲取鹽引,將手中的鹽引賣給內商,內商憑藉鹽引向官府購買食鹽,再通過水商運送到各地販賣。

這套模式似乎沒啥漏洞,偏偏葉淇改革之後,內商可以直接向官府購買鹽引。

內商裡面的一羣財大氣粗、背景深厚者,突然蛻變成囤戶,趁機大量購進鹽引,因爲鹽引每年有定額,導致普通內商弄不到鹽引。

接着,這羣囤戶又大量支鹽,導致普通內商有鹽引也買不到食鹽,更無法讓水商運去給邊商。

邊商手裡握着鹽引,卻無法換成食鹽,只能把鹽引賤賣給囤戶。內商發現邊商沒鹽引了,也只能向囤戶高價買鹽引ꓹ 再拿着鹽引去購買食鹽出售。

囤戶等於啥都不幹,就是瘋狂囤鹽引ꓹ 再勾結官府控制食鹽出貨量,人爲造成階段性鹽引、食鹽奇缺,以此壓榨邊商和內商賺取差價ꓹ 鹽引已經被他們玩成了“期貨”。同時,每年朝廷發放鹽引ꓹ 實質上變成囤戶發放鹽引,整個國家的鹽政都被操控在囤戶手中!

囤戶是哪些人?

以徽商爲主ꓹ 特指兩淮鹽商ꓹ 包括跟王淵做生意的黃崇德。他們背後又有無數權貴撐腰,比如黃崇德的靠山,便有王淵在內!只不過,黃崇德沒給王淵輸送販鹽利益,他囤積鹽引是勾結的其他權貴。

就像楊一清所說,改革必須謹慎。

葉淇當年改革,初衷是很好的ꓹ 也確實取得效果。卻催生出“囤戶”這種怪物,還他娘不如不改呢!

而且這羣囤戶還沒犯法ꓹ 人家只是在搞期貨操作ꓹ 即便官商勾結擾亂市場ꓹ 大明也沒有相關的法律在約束。甚至ꓹ 人家修橋鋪路、辦學興教、樂善好施,在家鄉的名聲好得很呢。

嚴嵩以前當了好幾年戶部主事ꓹ 正好分管天下鹽課ꓹ 他雖然不知道怎麼改ꓹ 但對鹽政積弊卻知之甚深。

王淵跟嚴嵩經常討論相關問題,由此整理出一套改革方案ꓹ 他說:“第一,降低課稅!”

內閣大佬們都聽迷糊了,說好的想增加鹽稅呢,怎麼張口又要減稅?

明朝相比於宋代、清代,鹽稅已經定得非常低了,還減稅簡直無法想象。

“爲何減稅?”楊廷和問道。

王淵說:“此稅並非商稅,而是竈戶的課稅。竈戶辛苦燒鹽,爲朝廷繳納正課,按照大明規制,餘鹽應該向他們高價購買。可實際如何呢?竈戶辛辛苦苦繳納正課,餘鹽還被朝廷低價強行買走。如此,竈戶苦不堪言,只能偷偷販賣餘鹽,這些餘鹽賣出去全是私鹽,朝廷根本收不到鹽稅。改革鹽政,首先要從根子抓起,讓燒鹽的竈戶有活路。否則不論如何改革,都是他孃的瞎搞亂搞!”

無人接話,降低竈戶鹽課,比之前的改革鹽政更可怕。

歷史上,整個明朝多次改革鹽政,沒有一個官員敢降低竈戶鹽課的。因爲所有鹽稅項目中,竈戶鹽課最好收取,是非常穩定的稅收,怎麼可能拿這玩意兒動刀子?

越到後面,越不敢動竈戶鹽課。

不要以爲鹽稅逐年降低,大明鹽稅是逐年提升的,國家財政越緊張,鹽稅就能收得越多。正德年間,中央鹽稅收入不足百萬兩,只相當於中央財政收入的五分之一。到了崇禎年間,中央鹽稅已增長到二百五十萬兩,佔據中央財政收入的一半以上!

因爲其他稅收不上來,萬曆、崇禎等皇帝,只能對着鹽稅動手。萬曆朝爲了收鹽稅,爲了打擊囤戶,甚至搞出鹽商世襲制,囤戶確實被打擊了,壟斷經營卻造成更大的麻煩。

王淵說道:“第一,全國竈戶正課降一成,減輕竈戶負擔。第二,竈戶所產餘鹽,允許賣給商人,官府不得強行低價收購。正鹽給引目,餘鹽給小票,下場關支,招商收買,價銀解部(上交戶部)。”

啥意思?

降低竈戶需要繳納的正課,禁止官府惡意壓價收購,提高竈戶的生產積極性。正課之外的餘鹽,以前不得私賣,現在可以賣給商人。

爲了順利收稅,商人獲得的每張鹽引,都搭載相應的餘鹽小票。商賈拿着鹽引向官府買正鹽,憑小票直接去鹽場收購餘鹽,這樣餘鹽也能順利收稅。否則的話,餘鹽全都得流進走私市場。

如此,直接讓食鹽出貨量翻倍,而且餘鹽不經過官府,囤戶很難再官商勾結制造階段性鹽荒。沒有階段性鹽荒,邊商手裡的鹽引,就能順利與內商交易,打破囤戶對市場的操控,激發整個鹽業市場的活性。

這個方法看似簡單,前提是要提高竈戶的生產積極性。提高積極性就得降低正課,而正課又沒人敢動,因爲牽扯到邊鎮軍糧,因此對大明官員來說是無解的。

只有王淵敢衝破阻力,直接從根子處開刀。

此言一經說透,不但楊一清、王瓊讚許,就連毛紀、蔣冕都心生敬佩。當然,他們不敢自己動手,一旦出事兒承擔不起。

而且,敬佩歸敬佩,利益歸利益,囤戶能夠操控市場,怎麼可能沒有權貴罩着?

毛紀提醒道:“王尚書,鹽政之事,非同尋常。竈戶正課,直接關係九邊軍糧,你降低正課就是減少軍糧供應。稍有差池,九邊不穩,你可擔待得起?”

王淵冷笑道:“開中制在納銀製改革之後,早就可有可無了,能供應多少軍糧?邊商手裡的鹽引,有幾分是運糧所得,又有幾分是權貴出售?別說減一成竈戶正課,就算減他三五成,九邊軍糧也不會有什麼大變化。”

楊廷和此時萬分糾結,他很想按王淵的說法改革,但又怕改革失敗背鍋。即便改革成功,也要得罪無數太監、勳貴、外戚、武將和文官,甚至楊黨內部許多官員都會仇視他。

“此事,再議吧。”楊廷和還是無法下定決心。

王淵怒道:“什麼再議,此時就在議,何必再尋他日!”

蔣冕出聲道:“王尚書,此乃文淵閣。你身爲禮部尚書,藩國之事可以建言。鹽政之事屬於戶部,等你當上戶部尚書再說。”

王淵說道:“吾乃大明之臣,大明之事自可議之。吾雖無權在文淵閣議事,卻可回去上疏朝廷,你還能堵住我的嘴巴嗎?”

毛紀嘆息,開始掏心掏肺說話:“王尚書,我等知你心意,誰又不想一心爲國呢?可改革鹽政,關係重大,稍不注意就要弄得沸反盈天。你就不爲自己的身後事考慮?若是滿朝皆反,你這禮部尚書又如何當下去?”

“哐!”

王淵突然站起,踢開椅子,疾呼道:“苟(和諧)利國家生死以,豈(和諧)因禍福避趨之!汝等身爲大明重臣,國家積弊至此,竟不思改革之事,反而想着如何籠絡人心、穩定朝堂。十年之後,百年之後,爾等都是大明罪人!”

內閣大臣,面面相覷。

楊一清本身就是支持改革的,他年輕時還自己改革了馬政,很快恢復過來,拍手讚道:“苟(和諧)利國家生死以,豈(和諧)因禍福避趨之!好詩,好句!憑這兩句詩,我也該支持改革鹽政。”

王瓊說:“我也支持王尚書。”

王淵又說:“改革鹽政,第三步,地方論斤納稅,不再論丁納稅!”

楊廷和的臉色更難看,得罪權貴了還不停手,王淵這是要把地方官也得罪完啊!

鹽稅有很多種,從燒鹽竈戶那裡就有鹽課,這是鹽稅的起點,相當於生產稅。

而鹽稅的終點,則是地方官府賣鹽,徵收零售增值稅。最低一級是縣,鄉鎮級別不允許開設鹽鋪。按照每個縣的人口數量,固定徵收鹽稅額度,即按丁繳納鹽稅。也即是說,地方官府不管賣了多少鹽,只要上交固定稅額,剩下的都能自己分掉。

這簡直屬於扯淡,大明規定,十年一次人口普查,而地方怎麼可能真的去查?報上的戶口人數,跟百年前沒啥差別,地方鹽稅也是按百年前的人口規模收取。

王淵想要按斤納稅,等於鹽政改革中的“攤丁入畝”,直接從地方官手裡划走一塊大蛋糕。

清朝中前期,也是按人口納鹽稅,直至乾隆四十七年才改成按斤。單拿梅縣舉例,乾隆改革之前,全縣鹽稅幾百兩,改革之後猛增至七千四百量,中間的差額全被地方官吃了!

楊廷和被“鹽政版攤丁入畝”嚇到了,連連擺手道:“此事再議,此事再議。”

547【八省旱災與稅制改革】113【瓊林宴】179【天文望遠鏡】192【兩個佞臣】072【對上頻道】715【最後一課】512【榮譽內閣大學士】324【無極斬】034【修命】552【全員二五仔】245【氣理合一】780【腦袋抽風的波斯皇帝】162【乾隆附體的朱大將軍】298【官民反應】498【探親】053【病來病去】504【就硬衝】669【教皇接待】199【資本家道路】175【莫名其妙的麻煩】372【好戲連連】740【戚繼光投軍】289【還得繼續求官】278【西域後事】366【一代英主窩囊死】366【一代英主窩囊死】722【要兵】172【完美配合】509【主人的任務】107【殿試考題好難】(求訂閱)568【Cosply】375【威懾與恐嚇】030【一刻鐘交卷】714【君臣秋獵】068【烏騅?阿黑!】200【徽商求見】265【攻佔吐魯番】597【宗室改革】408【智障總督與智障使節】346【處理瑣事】650【出使墨西哥】328【打着紅旗反紅旗】300【強拆隊】538【學霸】236【一言不合就抄家】751【佛爺威武】706【清平驛】687【今夕何夕】219【錄取考生全憑喜好】570【太子選妃】728【獻城】021【亂武之輩】562【拔城】394【爲何不練好本事再造反?】080【寶刀與烈弓】189【王門心學之物理學派】772【墨家治國?】506【林石屹與魏獨眼】216【新一批學生】054【今夕何夕】412【甘泉心學】496【治國便是治民】721【三方結盟】502【繼續鬧,繼續兵變】070【巨嬰才子】457【弼馬溫】677【英國公主名朱芝蘭】374【錢寧下崗】265【攻佔吐魯番】592【打開天窗】266【香香】560【守靈者】258【燒殺搶掠】482【慈不掌兵】101【末世之象】380【太皇太后死啦】664【大明欽賜葡萄牙國王金印】311【表面順服】229【煉神還虛哪兒去了?】653【新航道】216【新一批學生】036【自省】553【商人和賤民】632【印度來了留學生】245【氣理合一】530【與西班牙殖民者交鋒】443【兵指西建州】484【憋屈的皇帝】238【李知府和李兵憲】274【陽奉陰違與討價還價】378【喜峰口】615【死不悔改】296【突然襲擊】【大運河——爲了青史留名而奮鬥】537【白澤】407【寶船窘事】767【真正的天朝盛世】325【後宮干政】573【明武帝】164【女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