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箭術2

秦瓊雖然知道韓擒虎讓自己這樣做,一定有他的道理。可是心中還是有些不太明白。便開口問道:“大總管,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

韓擒虎說道:“你現在面臨的,不是力量不足。而是力量過大,你無法控制的問題,這個問題如果一直不解決,你的武藝恐怕永遠就是這個樣子了,無法有一絲一毫的進步了。

你現在出招之時,幾乎都是全力而出。雖然由於你的力量極大,普通的敵人就算是發現你招式之中的破綻,也無法抓住。

而且你每次都是全力而出,對於體力的消耗是相當的大的。短時間內你或許感覺不到什麼,可是當你和敵人長時間鏖戰的時候,這樣的問題就會讓你陷於險境。

讓你用一石弓練習箭術,就是爲了讓你學會控制力量。當你可以輕鬆如意的用一石弓射出箭矢的時候,你也就能夠輕鬆如意的控制你的力量了。

那時候你的武藝也就有了一個新的境界,老夫恐怕也就不是你的對手了。”

秦瓊忙再次對韓擒虎躬身一禮,說道:“末將這段時間發現武藝一直沒有進展,還以爲是不夠努力,原來是末將的天資不足,原來問題是出現在這裡。那末將從現在開始就用一石弓來練習箭術。”

韓擒虎笑道:“此事不急,你現在的武藝已經是頂尖的了。就算是現在開始學習控制力量的方法,短時間也不可能見效。

而且你現在的任務是學習箭術,先將箭術學會之後。然後等你練習騎射的時候,再用一石弓,那時候效果也更好一些。”

這時候韓擒虎的親兵也已經將韓擒虎的金絲寶雕弓取了過來,韓擒虎從親兵手中接過寶弓,交到秦瓊手中說道:“你這段時間就用這張弓來聯繫吧。其他的弓你也用不成。”

秦瓊接過韓擒虎手中的寶弓,依然是輕鬆的就將之拉開。一箭射出,雖然未中紅心,卻也在箭靶上,未曾脫靶而出。

韓擒虎點點頭說道:“你的箭術也還可以,在軍中當個弓箭手是合格了。”

秦瓊在射完之後,本來心中極爲的忐忑。聽到韓擒虎說可以,心中一塊大石算是放下來了。想道:“總算是沒有丟人。”

可是沒想到韓擒虎的話,還沒有說完。接下來的半句話,卻讓秦瓊面上一陣發紅。

韓擒虎笑了笑,說道:“叔寶,你也不必氣餒。你現在才十八歲,就已經有了如此的武藝。想必你這十多年來,大多數時間都花在了練習武藝上面。箭術一般,也是情有可原,以後勤加習練就是了。”

說着就把秦瓊剛纔射箭之時出現的一些動作上的錯誤指出來,然後讓秦瓊再射。這樣一下午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韓擒虎將還在繼續練習箭術的秦瓊叫住,對秦瓊說道:“箭術的一些基本的口訣我都已經交給你了,你後你自己練習就是。

記住,箭術沒有什麼秘訣,只有手熟而已。

你可曾聽說過塞外的突厥、鮮卑、室韋等族,有什麼射箭的秘訣麼?沒有!只有我們漢人才會搞出秘訣這種東西來。

塞外諸族之所以箭術超人,是因爲他們從能走路就在馬背上。我漢人子弟學習文字、耕種的時候,他們已經在學習射獵。

數十年下來,就是再笨的人也能夠成爲神射手了。”

秦瓊點頭表示自己知道了。隨後便告辭離去。

待秦瓊離去之後,韓擒虎身邊的親兵問道:“大總管,您爲什麼對這個秦瓊這麼好?我跟了您好幾年了,還從來沒見過您對誰這麼的上心。”

韓擒虎看着秦瓊遠去的身影,說道:“叔寶有大才,以後定然能夠成爲我大隋的頂樑柱。所以老夫纔會對他如此的重視。

我們這些人年紀都不小了,就像老夫已然年過五旬。遲早都是要死的。大隋的以後還是要看這些年輕人。只要我大隋能夠多出一些像秦瓊這樣的年輕人,我大隋纔會真正的千秋萬世屹立不倒。”說完便與親兵回到自己的營帳去了。

此後數天,秦瓊一直在苦練箭術,而韓擒虎也會偷空過來教導一番。使得秦瓊的箭術突飛猛進,雖然還無法做到像韓擒虎那樣,隨手一張弓就能射中目標。但是與以前相比已經強了不知多少。

突厥自從在大隋的內外交攻下,分裂成東西兩個汗國之後,大幅削弱。洞突厥啓民可汗爲了了結大隋的國情,特派了使臣來到大興城。

借參拜大隋皇帝的機會,探查大隋的虛實。

隋文帝對於啓民可汗的意圖也是十分清楚的。在*的使臣到來之後,隋文帝便召集羣臣,在宮內宴請*的使者。

酒到半酣,隋文帝醉眼迷離的對*使者說道:“你等在塞外可曾聽說過江南有南陳皇帝陳叔寶?”

使者將手中的酒杯放下,拱手說道:“南陳乃是大國,下臣自然是聽說過的。”

隋文帝讓內侍將韓擒虎叫到面前,說道:“這位乃是我大隋行軍大總管韓擒虎、韓子通,便是替朕擒得陳叔寶之人。”

韓擒虎橫眉怒對*使者,身上殺氣四溢。

*使者在*也是一名勇士,可是在韓擒虎沖天的殺氣面前,只覺得渾身汗毛聳立,唯唯諾諾竟然不敢直視。

隋文帝暗暗一笑,又說道:“朕欲封子通爲涼州總管,駐紮金城(今甘肅蘭州),替朕守衛國門,使者看可能勝任?”

*使者諾諾說道:“自然是能夠勝任。”說着又擦了一下額頭上的冷汗。

隋文帝見狀一陣大笑,賜韓擒虎御酒一杯,便讓韓擒虎歸位。

遠在登州駐守的靠山王楊林,在得知隋軍在晉王楊廣的帶領下滅掉了南陳,同意了全國。心中也是極爲高興。

可是在高興之餘也有些遺憾,遺憾的是自己沒能參加這場大戰。

在這位老爺子遺憾的時候,海上的那些海盜卻是到了大黴了。老爺子心中不爽,自然要發泄,便派兵四處討伐海盜。

把這些海盜追的是四處逃竄,楊林一直派人追,一直追到了琉求(今臺灣。秦漢時稱夷州,隋朝開始稱琉求,明朝稱爲東番或小琉球,直到清朝才改稱臺灣),將琉求也納入了大隋的國土。

在攻佔了琉求之後,楊林送上奏表,請隋文帝派官吏前去管理。

隋文帝接到奏章之後,笑着對羣臣說道:“朕這位叔父,卻是不服老。眼見衆人伐陳立下功勞,便也攻城拔地,爲我大隋開拓疆土。

我大隋幅員遼闊,要這區區一座海島也是無用。不過卻也是靠山王的一片心意,不能就這麼荒蕪,吏部選派官員前去管理吧。”

而此時的秦瓊已經隨韓擒虎一起出發,前往金城,替大隋鎮守關隘。

(關於楊林的問題,有些書上寫是楊忠的兄弟,楊堅的叔父。有些書上寫是楊堅的兄弟楊廣的叔父。小何我取的是第一種說法,各位書友也就不必再深究了。

至於臺灣,雖然現在臺灣極爲的重要,可是在隋唐時期,對於中原帝國來說,臺灣確實是一塊可有可無的領土,並不受君主重視。俺並沒有看不起臺灣的意思。)

第211章 李元霸之死第175章 三雄揚威2第102章 出征東突厥1第63章 士氣第169章 危機解除第97章 拉攏2第175章 三雄揚威2第38章 舉薦第138章 戰南陽5第86章 互傳1第191章 洛陽之爭第15章 參軍3第134章 戰南陽1第184章 單錘掛金鏜第94章 宿命第60章 水戰(上)第201章 楊廣之死(上)第148章 機關算盡第38章 舉薦第169章 危機解除第62章 相遇第177章 成都掌軍第171章 三下揚州第179章 好快的刀第129章 姨父第36章 箭術2第59章 謠言第119章 漢王反第82章 五年第一四章 戰南陽7第56章 糧草第17章 校場比武1第211章 李元霸之死第13章 參軍1第129章 姨父第201章 楊廣之死(上)第75章 親事第204章 江淮第5章 國破家亡1第91章 乞降第161章 得信第83章 出征遼西第78章 認親3第192章 緣由第7章 宿命的相逢第63章 士氣第31章 伐陳(完)第164章 紫陽真人(上)第87章 互傳2第5章 國破家亡1第18章 校場比武2第180章 雙刀會1第99章 惡少2第57章 偷襲第42章 破城第188章 李元霸第53章 猛於虎!第73章 回家第208章 亂!亂!亂!第192章 緣由第154章 無題第15章 參軍3第126章 招降第163章 元慶(下)第43章 軍法第172章 議事第106章 預兆第161章 得信第一六〇章第191章 洛陽之爭第109章 除患(上)第46章 傷愈出戰第138章 戰南陽5第25章 伐陳5採石磯第66章 揚名第43章 軍法第112章 小登科第176章 三雄揚威3第171章 三下揚州第73章 回家第164章 紫陽真人(上)第164章 紫陽真人(上)第49章 設計第63章 士氣第178章 花刀第97章 拉攏2第61章 水戰(下)第101章 邊關急報第188章 李元霸第200章 回京第90章 新城第29章 伐陳9第111章 除患(下)第一五八章第167章 最後的時刻(3)第165章 最後的時刻1第171章 三下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