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洛陽之爭

看着張須陀出班請戰,蘇威是一陣的嘆息。張須陀乃是一位真正忠於大隋的將領,而且軍事才能相當不錯,可是他對於政治的敏感度是相當的差勁啊。

現在的形勢很明顯是朝堂上秦瓊的勢力佔據主要,任何一項措施沒有秦瓊留下人的同意是沒有辦法實施的。

不說其他的,只說洛陽城中的二十萬精銳步騎軍,全都是秦瓊從西域帶來的。這些士卒常年在秦瓊的麾下效力,對秦瓊的認同感比對大隋要高不少。

秦瓊當時走的時候,將自己的大軍留在城內,而將其他人的軍隊全部都撤出城外,放在外圍防守義軍。秦瓊的本意應該是自己的親信留在城內,王與長孫無忌應該就能更好的控制,不會讓洛陽城遇到什麼危險。

可是現在造成張須陀想要出戰,可是他手中沒有可以調遣的士卒,從長孫無忌等人的表現來看,他們根本就不想發兵。

這一段時間,秦瓊留下的這幾位親信沒有掣肘他張須陀,乃是因爲張須陀沒有做出什麼事來。現在張須陀想要出兵,挽救即將崩潰的大隋,這幾位很明顯準備看着大隋亡國的人,怎麼可能去配合張須陀呢?

沒有王與長孫無忌的手令,他張須陀根本就不可能調出來一兵一卒。沒有士卒,張須陀就算是再厲害,又能怎麼樣呢?

房玄齡與杜如晦在當年隋文帝廢除太子的時候,就曾經說過,大隋要亡,而且時間並不會太久。所以看到大隋變成現在的樣子。兩人本本就沒有一點的意外,甚至可以說已經讓這兩位有些吃驚了。因爲楊廣三徵高麗耗費了大隋大部分地實力,竟然還能堅持到現在,已經讓房玄齡與杜如晦感覺到意外。

只能是說隋文帝楊堅當年爲大隋打下的底子太深厚了,就算是楊廣這麼一位擅長於敗家地皇帝,一時間也消耗不完。

而且這兩人乃是正經的士大夫。所謂的士大夫,考慮問題的時候是從家、國、天下來考慮的,先有家然後有國,最後才考慮怎麼治理天下。

對於他們來說。一個王朝的衰敗是很正常的事,只要能夠保證自己家族的利益,損害了國家地利益也是無所謂的。

現在很明顯的是,自己跟隨秦瓊,只要大隋完蛋了,秦瓊遲早會被推上那個位置。===不管他是不是願意,都已經不由他了。因爲他身後的人不允許他秦瓊不作爲。

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裴仁基這些人,是準備取代現在最大的家族,成爲新的天下最大地家族。韓世諤則是希望自己能夠擺脫反賊的名號。爲家族正名。普通的士卒則想成爲有功之臣,脫去庶民的外衣。

這些人是秦瓊軍中地中堅力量,雖然他們之中任何人都不可能取代秦瓊的地位成爲西域的代表,但是他們能夠推動秦瓊,做出一些他本來不想做的改變。

而王乃是王僧辯之子,王僧辯作爲當年南朝梁國的大將,可是與南陳的開國皇帝陳霸先共同把持南樑的朝政地。不過在最後輸給了陳霸先而已。

所以王對大隋根本就沒有歸屬感。大隋是不是亡國,對王來說沒有一點地意義。王心中想的只是如何將自己地能耐展現在世人面前。

現在的王已經是年近七旬地老人了。他並不確定自己還能活多長時間,現在大隋變的如此混亂。王心裡恐怕更多的是高興,因爲越混亂,自己就越能展現出自己的實力,讓自己在青史留名。

現在的王已經不怕死了,怕的是默默無聞的死去。

長孫無忌作爲秦懷玉的大舅子,心裡想的恐怕更加複雜。

長孫無忌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大隋現在爛到這個樣子,遲早會亡國。秦瓊控制整個西域,擁有天下最精銳的士卒,可以說在大隋亡國之後,秦瓊獲得天下的機會是最大的,作爲秦瓊長子的秦懷玉,自然理所當然的會繼承秦瓊的事業,尤其是秦瓊的另兩個兒子秦英、秦雄年紀還小,而且看起來只繼承了秦瓊英勇善戰的一面。秦懷英繼承秦瓊的事業那就是更加無可置疑的事。

尤其是當長孫無忌想到當年曾有相士說過,自己的妹妹長孫無垢乃是貴不可言的命格。對於一個女人來說,什麼命格才能算是貴不可言呢?答案自然只有一個那就是成爲那母儀天下的一國皇后。

長孫無垢想要成爲皇后,那就只能是秦懷英成爲皇帝。*****想到自己日後可能成爲國舅,長孫家族也將子自己手中實現復興,長孫無忌怎麼能不高興呢?

所以對於李淵進攻大興的事,長孫無忌根本不會去阻止,因爲只有這樣,才能讓大隋的威望降到最低,當秦家取代楊家成爲天下之主的時候,遇到的阻力也就不會太大。至於說李淵佔據了關中之後,實力大幅整張,會對秦瓊造成不小的麻煩,長孫無忌根本就不怕,在長孫無忌看來,秦瓊麾下的軍隊可以說是強悍到了頂點了,就算是他李淵佔據了關中,照樣不是秦瓊的對手,最終的結果是一樣的。

越王楊侗已經十六歲了,作爲一個沒有父親照顧的皇家子弟,楊侗可以說已經相當的成熟了,並不是什麼都不懂的孩子。他很清楚在洛陽城中是誰在做主,自己下令是沒有任何作用的,沒有安西大都護府的調令,自己一兵一卒都派不出去。

想到這裡,楊侗心中一陣的淒涼,自己現在的形勢,與當年的漢獻帝又有什麼區別呢?楊廣還活着,秦瓊這位被楊廣視爲第一心腹的人就幹這麼對付自己。等到楊廣駕崩了,秦瓊會怎麼對付自己也是可想而知地了。

蘇威雖然沒有準備表態。可是作爲留守東都洛陽官職最高的文臣,他是躲不過去地,遲早要表明自己的態度。看到張須陀看向自己,蘇威微微有些無奈的在心底發出一聲苦笑,準備出班說話。

在張須陀看來,雖然秦瓊留下了人,但是留下來的這些人很明顯是處屬於輔佐自己的性質。只要自己和蘇威都同意出兵,秦瓊留下來的人是不會反對的。

畢竟秦瓊不但是楊廣最寵信的臣子。還是靠山王地義子,無論公私,都應該是大隋最堅定的支持者,成爲大隋最後的屏障。

而作爲秦瓊下屬的長孫無忌等人,自然也應該是大隋最堅貞的臣子,沒有反對自己的理由。

蘇威正準備出頭。就見從張須陀身後走出一員大將,叩首道:“殿下,陛下離京之時,曾下令讓殿下監國。如今反賊進攻我大隋地都城。若不出戰將反賊擊退,不但我大隋國威盡喪,陛下日後回到東都,殿下也無法交代。

末將願意與張將軍一起,帶兵前去關中平叛!保證我大隋國都的安全,還我大隋一個朗朗晴空。^^^^”一番話說的很是慷慨激昂。

張須陀聽到王世充的話,高聲叫好。說道:“王將軍不愧是陛下看重地大將。值此危難之時,正需要王將軍這樣的大將。”

蘇威注目一看。原來是被封爲大將軍的王世充。不過王世充這個大將軍雖然是正三品的官職,手中卻沒有一兵一卒。是一個光桿將軍。沒有一點用處。

看到王世充的動作,原本閉着眼睛的王、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都睜開了眼睛,盯着王世充看。

王世充當年剿滅相應楊玄感的朱燮、管崇、孟讓,後來又鎮壓了格謙餘部及南陽盧明月。也可以說是一位身經百戰地大將,可是被這四位書生盯着後背看,王世充卻是覺得有些後背有些發麻,好像在戰陣之上有有數只強弩瞄準自己,隨時都有可能將自己射殺地樣子。

原來秦瓊在離開之前,想起在原本的歷史上,王世充也是作爲一方割據勢力而存在地,現在雖然洛陽城中到處是自己的士卒,王世充應該不會有什麼事,但是王世充也算是大隋現在有名地將軍之一,誰知道會發生什麼樣的事。

所以在離開洛陽之前,秦瓊特意叮囑王、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注意王世充這個人。

王、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幾人見王世充在秦瓊離開之後的這段時間,一直是安安穩穩的呆在家裡,沒有發生什麼狀況,表現的很是正常,王、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有些不明白,秦瓊爲什麼讓自己盯住王世充。

沒有想到王世充今天竟然在朝堂上說出了這番話,王盯着王世充,心裡對秦瓊又多了一絲的佩服。自己向來自認眼光銳利,可是也沒有看出這王世充是個不安分的主,而秦瓊卻是早就發現了,眼光之銳利不是自己所能相比的。

如果讓秦瓊知道由於自己知道的歷史,知道王世充不是一個安分的主,讓他們緊盯着王世充。結果讓王這樣想自己,不知道會產生怎麼樣的感覺。

蘇威看着王世充眼光復雜,從王世充現在跳出來的舉動來看,這王世充也是一個眼光光大的,不安分的主。^^^^也想要在這亂世分一杯羹,可是卻苦於手中沒有士卒,這次李淵起兵可以說是給了王世充一個機會,而且很可能是唯一的一個機會,王世充如果不抓住的話,等秦瓊回來,可就沒有一點的機會。

從心底,蘇威還是希望王世充能夠拿到兵權,然後跑出去的。這樣一來,至少能讓秦瓊麾下的這些人有一些顧忌,或許大隋還有救。但是大隋現在現狀卻是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人物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避免百姓再受到禍害。

而且當年的五胡亂華距離現在也不遠,蘇威很清楚五胡亂華對漢民族造成了多大的損傷。那時候真的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人煙。如果不是武悼天王冉閔奮起一擊,恐怕漢民族已經被匈奴、鮮卑、羯、羌、氐、丁零、烏桓、吐谷渾等蠻族當成兩腳羊給吃地乾乾僅僅。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現在大隋地北方並不平靜,有突厥、鐵勒、室韋、契丹、等蠻族作亂。而且一個個實力都不弱,甚至可以說比西晉五胡亂華時候的情況更危險。一旦中原戰亂不休,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重現當年的五胡亂華,讓漢人再次受到損傷。將漢人好不容易恢復的元氣再次衰落。

從這個角度來說,蘇威又希望秦瓊能夠在短時間內統一天下,秦瓊在經略西域的時候,滅國無數,一旦讓秦瓊成爲新的主宰。漢人才是最安全的。

懷着一種複雜的心情,蘇威不知道該怎麼說,有些彷徨失措。

聽到王世充地話,楊侗是相當高興的,這說明支持自己的人還是有的,只要支持自己的人多一點。就算是秦瓊留下來的王他們反對,自己也能強行讓張須陀、王世充帶兵出征,只要有大將率兵在外,自己也就是安全地。

想到這裡楊侗帶着笑容看向王。笑着問道:“王老愛卿覺得王將軍的話如何?”

王有些有氣無力的說道:“殿下,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這用兵之事小心一萬次也不嫌多,大意一次就可能遭受滅頂之災。

按說關中受到攻擊。\\*\\\我等當派兵前往救援。”

頓了一下。看了看聽到自己的話略顯地有些高興的楊侗,而張須陀卻是皺起了眉頭。王世充更是有一些心冷,那一句按說。已經表明了王的態度。

果然王接着說道:“救援大興乃是本分,可是如果派兵前往救援大興,東都洛陽的防守怎麼辦?

那李淵既然敢派兵前去攻擊大興,自己的老巢太原一定是做好了一切準備。李淵的性子大家應該都是知道的,李淵被陛下稱爲老婆婆,雖然說明李淵做事婆婆媽媽,不能及時作出決斷。

但是這也說明李淵做事是相當細膩地,一旦做出決斷,那就是說已經做好了萬全地準備。誰敢保證李淵在進攻關中的時候再晉陽作出準備,準備隨時進攻東都洛陽。一旦我們真地去救援關中,洛陽必定會空虛。晉陽的李淵軍隊前來進攻怎麼辦?

當初陛下離開東都地時候,可是吩咐殿下守好洛陽的,如果讓李淵佔據了東都,日後殿下你如何向陛下交代?大興有代王楊侑鎮守,自然有代王操心,殿下還是守好東都的好。”

楊侗有些愕然,不知道該怎麼說,王好像說的都對,都有道理。可是他就是覺得王說的有些不對勁,但是就是抓不住哪裡不對。不由一震的沉默。

張須陀突然轉身看着王說道:“王大人,你這話就不對了。大興雖然是由代王殿下鎮守,但都是我大隋的國土,我等身爲大隋的臣子,自然有責任替大隋守護疆土,大興、洛陽都是一樣的。不能說誰在那裡那裡就歸他管。

若是按照王大人的邏輯來說的話,秦大都護也用不找前去四明山解救陛下了。那裡不是秦大都護管轄的地方,秦大都護用不着去管。”

聽到張須陀反擊王的話,楊侗是一陣的興奮。自己覺得不對的地方,就是張須陀所說的,不過自己沒有說出來而已。

王對張須陀的話卻沒有什麼反應,笑了一下,說道:“張將軍說的也很有道理,不過老臣還是覺得我們不應該出戰。”

長孫無忌出班說道:“殿下,小臣也覺得我等不適合出戰,我等出戰必然造成洛陽空虛。不說晉陽的李淵留守軍力,竇建德距離我們並不遠,一旦竇建德大軍攻來,我等如何抵擋?”

房玄齡出班說道:“那竇建德的實力相當的強悍,乃是和瓦崗寨相當的勢力,我大隋攻打瓦崗寨折損了不少的士卒,和竇建德作戰,我們能保證戰勝麼。就算是戰勝了竇建德,能保證李淵不來趁火打劫麼?”

聽到房玄齡提起瓦崗寨。張須陀的臉上一陣的難堪,他張須陀自從從軍以來,大小戰役無數,從來沒有戰敗過,可是在瓦崗寨手上卻是吃了大虧。房玄齡將竇建德和瓦崗寨相提並論,讓張須陀一陣地無語。

許久,張須陀纔開口說道:“既然如此,我帶領本將原本的士卒前去救援大興。東都洛陽地士卒一人不動,如何?”

杜如晦慢吞吞的走出來說道:“張將軍原本屬下的士卒現在都在東都洛陽的外圍守衛,若是張將軍將這些人都帶走了,那洛陽外圍的城池守衛怎麼辦?洛陽東邊乃是瓦崗寨,現在全靠着將軍的舊部在守衛,若是將他們調走。瓦崗寨的大軍一夜之間就可以來到東都城下,如果北邊的李淵、竇建德再殺過來,那時候不但大興沒有救回來,洛陽也要面臨失守地危險。”

張須陀有些悲憤的說道:“難道我們現在就只能看着都城陷落而沒有一點辦法?什麼事都不做就守在這裡?”

高士廉出班說道:“從目前來看。我們只能是守着。瓦崗寨李密帶走了近二十萬大軍,可是瓦崗寨之中還有三十萬大

北邊的竇建德更是傭兵四十萬,若不是有北平王羅藝老王爺在後面扯着竇建德的後腿,恐怕竇建德早就打過來了。可是如果我們將洛陽外圍的人馬大部分調走,前去進攻李淵,救援關中,我敢打賭。竇建德一定會帶着至少二十萬大軍前來攻打洛陽。就算是我們守住了洛陽。可是沒有了洛陽周圍的土地,我們就等着餓死吧。

這還沒有算李淵隱藏在晉陽地守軍。我們怎麼敢輕易帶兵離開洛陽?”

張須陀想了想,好像高士廉說的很有道理。可是心裡怎麼都有些不甘心,不甘心大隋的國度就這麼失去了。

素日安大隋總共有西都大興、東都洛陽、以及江都揚州三座都城。可是作爲大隋建國所在的大興城,絕對是最重要地,象徵意義也是最大的。一旦失去了大興,對大隋造成的打擊是相當大的。

楊侗見狀就知道,秦瓊身邊的這一羣人是鐵了心不出戰了,有些悲觀的說道:“可是大興畢竟是我大隋的國都,如果就這麼失去了,我們如何向天下交代?”

長孫無忌說道:“殿下,我們並不是不管大興,而是現在我們實力不足,無法去救援大興,等大都護回來之後,我們可以講就近地瓦崗寨先剿滅,然後就有充足地兵力去收服大興。到時候大興依然在我大隋手中,沒有什麼大的影響。

再說大興城地堅固各位都是知道的,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被攻下來地,就算是沒有援兵,靠着城內的士民百姓,守個一年半載還是問題不大的。

再說大興城中的宋老生、屈突通都是世之名將,不會那麼容易就被李淵擊敗的,只要他們再守上一段時間,大都護回來,就算是不先去理會瓦崗寨,以大都護麾下的十萬大軍,也是足以對李淵造成打擊的。”

楊侗盯着長孫無忌問道:“那大都護什麼時候回來?現在又在哪裡?”

長孫無忌想了一下說道:“大都護現在應該已經到了四明山下,四明山上有反賊上百萬,大都護麾下十萬大軍,再加上靠山老王爺帶去的十萬大軍,總共二十萬大軍,擊敗四明山上的反賊想必也用不了幾年吧。”

楊侗長笑一聲,說道:“幾年?到那時候李賊已經再關中站穩了腳跟,我等如何才能收復大?恐怕那時候就是李賊想着怎麼消滅我們,而不是我們怎麼收復大興了吧?!”

長孫無忌看了楊侗一眼,覺得這孩子也夠可憐的。幼年喪父,又遇上楊廣這麼一個皇祖父,現在又是這麼困難的情勢。搖搖頭說道:“殿下,安西大都護府共有精兵五十萬,大都護前來東都的時候,帶來了三十萬步騎大軍,西域還留下二十萬大軍,雖然西域要防備東西突厥,以及西域各國的反撲,抽不出多少人馬。但是想來一兩萬還是能湊出來的。

這一兩萬雖然說做不了什麼大事,但是騷擾一下關中,讓他們無法安然發展還是能夠做到的。就算是李賊真的佔據了關中,他也不會有太大的發展前景。等我們小蜜了瓦崗寨等山東反賊,有了充足的兵力,還怕他李賊怎的?”

第32章 封賞第134章 戰南陽1第183章 三雄大戰天寶將1第101章 邊關急報第32章 封賞第180章 雙刀會1第190章 李淵起兵第33章 進城第112章 小登科第149章 出征吐谷渾第199章 父子對話第91章 乞降第18章 校場比武2第106章 預兆第45章 京口、晉陵第124章 轅門第203章 逃逸第24章 伐陳4第9章 回馬槍還看誰使第111章 除患(下)第一六〇章第190章 李淵起兵第130章 姐妹相逢第59章 謠言第66章 揚名第152章 牙帳宴飲第103章 出征東突厥2第90章 新城第188章 李元霸第139章 戰南陽6第76章 認親1第178章 花刀第147章 相府大戰第24章 伐陳4第109章 除患(上)第190章 李淵起兵第37章 遊山明志第116章 宰相之才第201章 楊廣之死(上)第46章 傷愈出戰第88章 初戰第一四章 戰南陽7第174章 三雄揚威1第168章 最後的時刻4第51章 強攻2第137章 戰南陽4第147章 相府大戰第18章 校場比武2第117章 紛亂第30章 伐陳10第2章 太平郎第184章 單錘掛金鏜第116章 宰相之才第92章 回京第76章 認親1第57章 偷襲第132章 禍端第188章 李元霸第138章 戰南陽5第12章 習武第130章 姐妹相逢第62章 相遇第126章 招降第13章 參軍1第15章 參軍3第62章 相遇第182章 暗箭第20章 傳藝第141章 天緣第84章 招攬第118章 崩第126章 招降第62章 相遇第208章 亂!亂!亂!第62章 相遇第35章 箭術1第15章 參軍3第164章 紫陽真人(上)第80章 太保(上)第109章 除患(上)第175章 三雄揚威2第210章 杜伏威引發的變局第197章 分道揚鑣第84章 招攬第191章 洛陽之爭第139章 戰南陽6第6章 國破家亡2第205章 朝議上第116章 宰相之才第97章 拉攏2第59章 謠言第147章 相府大戰第141章 天緣第202章 楊廣之死(下)第85章 初到臨渝關第77章 認親2第101章 邊關急報第184章 單錘掛金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