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八章

李密這時候真的着急了,不停的勸諫楊玄感,讓楊玄感儘快向大興方向前進。

可是楊玄感也是相當倔強的,認爲自己受到了侮辱,不將這份恥辱洗幹,自己就無法繼續統領大軍,所以執意要將弘農城攻下來。

這時候的西京大興城中,刑部尚書衛玄,整頓軍隊正在準備前去攻擊楊玄感。有人對衛玄說道:“大人,楊玄感之父對安西大都護秦瓊有知遇之恩,安西大都護如今坐擁重兵,若是大人帶兵前去阻擋楊玄感,秦瓊大餅從後方殺來,關中危矣!”

衛玄看着面前這人說道:“若是安西大都護心有反意,數十萬大軍攻伐關中,你覺得我們能擋住麼?”

衆人都是一陣沉默,關中就這麼一點人,而且秦瓊久在大興任職,如果秦瓊真的殺過來,會發生什麼事,卻是誰也說不清楚。

衛玄看到衆人都不再說話,便接着說道:“秦大都護若是真的帶領大軍前來,我們是無論如何擋不住的,還不如現在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更何況,秦大都護深受國恩,本官相信秦大都護是不會有反意的。”

說完之後,衛玄不再理會這些人,帶兵前去阻擊楊玄感了。

三天,雖然在弘農城下僅僅耽擱了三天的時間,楊玄感就感覺到了危機。西面有刑部尚書衛玄帶領地兩萬大軍阻擋。

武賁郎將陳棱於黎陽發兵。武衛將軍屈突通屯河陽,右驍衛大將軍來護兒也快速向着楊玄感殺來。

這時候的楊玄感方纔問計於李密,李密說道:“如今追兵已至。我等退無可退,只有奮勇向前,擊敗衛玄進入關中,有潼關天險相護,方纔能獲得一線生機。”

楊玄感這時候心中也是相當的後悔,後悔自己以前沒有聽李密地。現在讓自己墜入了危機之中。

不過現在已經不是後悔的時候了,若是不能將衛玄擊敗,自己攻破潼關突入觀衆的話。他們這些人就真的都要死在這裡了。

衛玄的軍隊到來之後,楊玄感指揮着自己的軍隊與衛玄的大軍連戰三天,卻是連戰連敗。

使得衛玄對楊玄感的能力極爲地鄙視,認爲楊玄感也不過如此,自己可以很輕鬆的將楊玄感擊敗,一時間也有些躊躇自滿,不免有些大意。

可是衛玄不知道的是,這幾天能夠輕易的取勝,乃是楊玄感故意讓他的,是詐敗而不是真正戰敗了。

這是李密所定下的詐降之計。李密這一生最厲害的並不是打勝仗,而是打敗仗。敗中取勝。

先戰敗數場,然後利用敵人驕傲之後產生的麻痹大意,將敵人擊敗。

雖然是很老套的計策,但是李密的詐敗之計使得極爲地巧妙,根本就讓人看不出破綻,在原本的歷史上,連張須陀這等身經百戰的名將都沒有識破,被李密的詐敗之計給擊敗,衛玄自然就更加不行了。

“主公。敵軍連戰連勝,士氣已驕,該是我們反擊的時候了。主公可挑選精銳士卒,衝殺敵陣。自可一舉破敵。”

這時候的楊玄感已經將李密當做最後的救命稻草,自然是言聽計從,第二天就帶着精選出來的始祖,對衛玄的大營突擊。

衛玄根本就沒有想到已經連戰連敗,看起來已經沒有什麼抵抗能力的楊玄感竟然會突襲,被打了個搓手不急,大敗而回。

可惜,這時候已經遲了。屈突通等人地援軍已經出現在了楊玄感的後方。

雖然擊敗了衛玄。但是楊玄感麾下畢竟都是剛剛從農夫轉過來的士卒,根本就不是屈突通等人的對手。很快就被擊敗。

楊玄感不堪忍受被俘虜地命運,讓自己的兄弟楊積善將自己殺死。而楊積善在自殺之時手一軟,沒有死成,被追兵抓獲。

韓世諤一路疾奔,來到張掖之後,便去求見秦瓊,說是故人前來相見,將自己的名帖交給門口的守衛讓給帶進去。自從秦瓊成爲安西大都護這個大隋首屈一指的封疆大吏之後,前來相見的“故人”是絡繹不絕,門口的守衛也都已經習慣了。

不過由於秦瓊希望在前來投靠自己的人之中能夠找到一些有用地人才,所以告誡自己地衛士,對前來見自己的人不得無禮。

所以門口地衛士對韓世諤說了一聲稍等,便帶着名帖進去見秦瓊了。

韓世諤在門口也是等的極爲的心焦,他這一次實際上是在賭,賭秦瓊不會用自己的腦袋去請功。

過了許久,就在韓世諤覺得自己有些等不住,想要離開的時候,就見安西大都護府的大門打開,秦瓊笑着從其中走出。

來到韓世諤面前,拉着韓世諤的手說道:“未曾想到世兄竟然遠道而來,前來探望愚兄,實在是讓愚兄有些汗顏。”一邊說一邊拉着韓世諤的手向裡面走去。

秦瓊剛看到韓世諤的名帖的時候,也是吃了一驚。韓世諤作爲楊玄感麾下的大將,也已經是傳遍了天下。現在突然來見自己,要麼就是來勸降,要麼就是來避難。不過以自己和韓世諤的私人關係,怎麼着都要見上一面。

秦瓊一路帶着韓世諤來到書房,等下人上過茶之後,便讓韓世諤坐下。

韓世諤看到秦瓊將自己帶到書房還是相當高興的,在這個時候,招待客人一般都是在客廳招待,除非是關係相當好地纔會被帶到書房。

秦瓊將自己帶到書房也算是表明一種態度。

韓世諤也是有些渴了。將手中的茶喝完之後對秦瓊說道:“叔寶,小弟有些話要對你說,可不可以……?”

秦瓊聞言輕輕嘆了一口氣。讓書房中的下人下去,對韓世諤說道:“賢弟,你若是前來避難地,不說韓公對愚兄的知遇之恩,就是以你我之間的關係,愚兄也是責無旁貸,定然會保你無恙。

若你是前來替楊玄感做說客的,那就不必再開口了。”

韓世諤沒有想到秦瓊竟然就這麼直接拒絕了。連自己說話的機會的都不給。但是既然已經來了,總不能一句話不說就走吧。

所以沉默了一會,韓世諤開口說道:“叔寶,雖然你不願意聽,但是小弟還是要說一遍。想必你也知道,小弟現在在楊公玄感麾下做事,楊公氣度非凡,有人主之象,仰慕兄長的才華,特派小弟前來招攬兄長。”

說着將懷中的書信掏就來。交給秦瓊。

秦瓊接過書信之後,看也沒有看就放在了一邊,對韓世諤說道:“賢弟,楊玄感不過一無謀之人,何以能夠成事?

當初陛下遠在出徵高句麗,遠在遼東,懸隔千里之外。南有巨海之限,北有胡戎之患,中間一道,理極艱危。

楊玄感若是能帶領大軍出其不意。長驅入薊,直扼其喉。前有高麗,退無歸路,不過旬月。齎糧必盡。舉麾一召,其衆自降,當今陛下就會不戰而擒。

若是不願意冒險,還可西入大興,佔據關中之地。關中四塞,又有天府之國,雖有衛文升守衛,但也不足爲意。

等獎關中拿下之後。天子雖還。失其襟帶,據險臨之。故當必克,萬全之勢。

這兩條路雖然都有一些兇險,但是成功地可能性都是很大的。可惜那楊玄感竟然選擇了攻打洛陽這條下下之策,焉能不敗?

更何況我秦瓊深受兩代天子大恩,怎麼可能背叛朝廷?他楊玄感當初沒有選擇西進大興,若是選擇了西進大興,他現在應該已經死在了我的西域鐵騎之下!”

韓世諤沒有想到秦瓊的想法竟然也是如此,和李密、李靖沒有一點的區別。或許這就是所謂的英雄所見略同吧。

不過從秦瓊的話中來看,楊玄感當初實際上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北上!因爲一旦進入關中,楊玄感就會面對秦瓊的西域鐵騎。

以楊玄感剛剛成軍的軍隊根本就不可能擋得住秦瓊的大軍。

黯然嘆了一口氣,韓世諤起身說道:“既然叔寶你不願意,那小弟也沒有什麼話可說,這就離開了。”說着便起身準備離開。

韓世諤剛剛站起,就聽秦瓊說道:“賢弟且慢!”

韓世諤轉身說道:“難道叔寶你還要將小弟留下,用小弟地頭顱去請功麼?這麼一點點的功勞你也不需要吧?!”

秦瓊笑着說道:“世諤,你既然已經知道跟着楊玄感是死路一條,又何必再回去呢?”

韓世諤說道:“叔寶,雖然按你和藥師所說的,楊公是必敗無疑,但是楊公對我有至於之恩,我不能丟下楊公不管。

雖然明知道回去是死路一條,但是大丈夫有所不爲,有所必爲。就算是死,也要回去陪着楊公一起死。”

說完便準備出門,就聽秦瓊說道:“栓柱,攔住他。”

只見從書房門外閃進來一位青年將軍,將韓世諤的去路擋住。正是秦瓊的義子秦用。

韓世諤雖然說有些勇力,但是與秦用相比,差的實在是太遠了,根本就不是秦用的對手。不過三五個會和,便被秦用拿下。

被秦用凡擒着雙手的韓世諤漲紅着臉說道:“秦瓊!你這是什麼意思!?”

秦瓊搖搖頭說道:“雖然你想陪着楊玄感一起赴死,但是我卻不能看着你就這麼去死。韓公對我有知遇之恩,我不能看着韓公的後人就這麼前去送死。

而且你現在回去也已經遲了。楊玄感估計已經死了。你這段時間就先在愚兄這裡呆着吧。“說完便讓秦用將韓世諤帶了下去。

三日後,楊玄感兵敗被殺地消息便傳到了秦瓊這裡,秦瓊將邸報交給韓世諤後便離開了。韓世諤看着邸報一聲不發。

楊廣心中地楊玄感的恨意是怎麼都消除不掉地。眼看着遼東城馬上要被攻陷,可是由於楊玄感的原因,自己不得不撤兵,丟棄地糧草輜重不計其數,就是楊廣自己看着都有些心疼。

等回到東都之後,下令將楊玄感三族盡誅,幫助楊玄感的一干人也都一個沒有跑掉,全部被誅殺。

等風暴平息的時候。因爲這件事死去的人足足有三萬之衆,因爲楊玄感而被髮配邊疆的更是不計其數。

這時候的大隋已經可以說是遍地烽火,到處都是反賊。

靈武人白瑜娑本就是嘯傲山林地馬賊,看到大隋遍地烽火的情況之後,也是大肆地招兵買馬,圖謀不軌。

可是白瑜娑心中始終是壓着一座大山,那就是近在咫尺地安西大都護府。秦瓊這些年來的名聲越來越大,已經不是任何人可以比擬地了。

白瑜娑身在邊塞,對於秦瓊的能力自然是更加的清楚。知道一旦秦瓊過來攻伐自己,自己萬萬不是對手。心中可以說是忐忑不安。

思忖良久,白瑜娑卻是派人前往東突厥牙帳。請求東突厥的援助。

啓民可汗之子始畢可汗這些年來,一直沒有忘記當年秦瓊加諸在他們東突厥身上的恥辱,一心想着報復秦瓊。

白瑜娑派人前來請求援助,雙方自然是一拍即合。不但派人給白瑜娑送去了一批戰馬,更是派人前去替白瑜娑訓練士卒,使得白瑜娑地戰鬥力上升了不少。

白瑜娑需要東突厥強大實力的援助,東突厥希望白瑜娑能夠給秦瓊添一些亂子。至於說讓白瑜娑擊敗秦瓊……,始畢可汗也是從來沒有指望。

白瑜娑覺得有了強大的靠山,開始變得目空一切起來。大肆搶劫周圍的州縣。不過白瑜娑心中對秦瓊始終還是有顧忌的,並沒有敢進入安西大都護府的範圍。

靈武郡郡守對有了東突厥支援的白瑜娑根本沒有一點辦法,無奈之下只得向近在咫尺的秦瓊求援。

秦瓊一邊派人想東都洛陽送上奏表,說明出兵的原因。也沒等楊廣的回信。便直接派程咬金帶着五萬騎兵前去征討白瑜娑。

在餘杭之地相應楊玄感叛變地劉元進,在知道楊玄感戰敗之後,心中極爲的惶恐。可是這時候也已經是沒有退路了,只能強撐着。

可惜劉元進也是相當的倒黴,他遇上了大隋開國五王之一的魚俱羅,被魚俱羅打地節節敗退,數次僅以身免。

可惜這時候無家可歸的百姓已經相當多了,每次戰敗之後。劉元進都能以最快的速度拉起一批人來。讓魚俱羅也是不勝其煩。

不過楊廣卻不知道這樣的情形,只知道劉元進這個反賊一直沒有被消滅。認爲魚俱羅老了。不行了。所以派江都丞王世充帶淮南兵數萬人前往征討。

王世充也是才能不煩,運氣更是相當的好,渡江之後連戰連捷,很快就將劉元進斬殺。被王世充擊敗的賊人,眼看陸地上待不住了,便準備入海爲盜。

這時候突然傳來了王世充在通玄寺瑞像前焚香爲誓,約降者不殺。畢竟故土難離,既然可以保住性命,還不用離開故土,這些人便都回去投降。

令這些人沒有想到的是,王世充等賊盜差不多都來投降之後,突然背棄諾言,將三萬多名反賊全部坑殺。

雖然王世充這樣做敗壞了隋朝官員的名聲,使得以後官軍招降反賊將不會是那麼地容易。但是王世充卻憑藉着短時間內平定劉元進地功勞,得到了楊廣的賞識。

而日後橫行江淮地杜伏威也開始嶄露頭角,讓秦瓊詫異的是,此時的杜伏威竟然只有十六歲,與他記憶中的形象根本就不相符。

第二次征討高麗依然沒有成功地楊廣還是不死心。在楊玄感的叛亂平息後沒有多長時間,便又開始準備第三次親征高麗了。

這一次,朝中衆臣之中已經沒有人敢反對了。都是沉默不語。

大業十年春節剛過,楊廣便下令全國的始祖再次在涿郡聚集。

二月,扶風賊帥唐弼立李弘芝爲天子,有衆十萬,自稱唐

三月,楊廣來到涿郡。

四月,榆林太守成紀董純與彭城賊帥張大虎戰於昌慮,大破之。斬首萬餘級。

五月,延安賊帥劉迦論自稱皇王,建元大世,有衆十萬,與稽胡相表裡爲寇。楊廣命左驍衛大將軍屈突通爲關內討捕大使,發兵攻打,戰於上郡,斬迦論並將卒萬餘級,虜男女數萬口而還。

七月,楊廣帶領大軍前往攻打高麗。來護兒連戰連捷。很快就來到了平壤城外。

高句麗國主高元這時候也真地害怕了。三年時間三次攻伐,雖然前兩次自己都僥倖勝利了。但是自己高句麗也損傷不少。

這一次的征討,自己國內已經出現了疲憊的態勢,無法阻擋大隋的進攻。就算是自己這一次任然能將大隋擊敗,可是下一次呢?下下一次呢?

自己高句麗總共就這麼大的一點地方,這麼一點人口,大隋如果再來幾次這樣的攻擊。自己高句麗就要讓老人、婦女、小孩上陣了。

更何況當年給高元留下慘痛回憶的秦瓊一直沒有出現,想到秦瓊的心狠手辣,高元也是一陣地膽寒。而高句麗一衆大臣也都被大隋給打怕了。聽到高元準備投降的時候,都沒有說什麼。

當高元的降書送到楊廣面前的時候。楊廣心中是相當的高興的。楊廣之所以三次親征高句麗,不過就是爲了爭一口氣。現在高麗王高元已經認輸了,楊廣的氣自然也就消了。

派人前去召來護兒返回。

來護兒接到聖旨之後對麾下衆將說道:“我大軍三次出征,未能將高句麗滅國。此次收兵之後可能就不會再來了。勞而無功,吾竊恥之。如今高麗已然是國困民乏,我以大軍攻伐,數日便可將平壤城拿下。吾欲進兵徑圍平壤,擒高元,獻捷而歸,不亦善乎!”

長吏崔君肅聞言忙說道:“大總管,陛下已經下旨讓我等回師。若是我等抗旨不尊。恐怕極爲不妙。我們還是按陛下的聖旨行事吧。”

來護兒說道:“賊勢破矣,獨以相任。自足辦之。吾在閫外,事當專決,寧得高元還而獲譴,舍此成功,所不能矣!”

崔君肅見來護兒一意孤行,便不再勸解,而是將軍中衆將召集起來,說道:“若是我等隨從大總管抗拒陛下的詔書,日後恐怕都不免受到陛下的責罰。”

衆將聞言心中都極爲地惶恐。來到來護兒的大帳之中,請求來護兒遵旨回師。

來護兒雖然心中相當不甘心,可是看到所有人都反對,只好輕嘆一口氣,帶軍返回。

八月,楊廣大軍發揮西京大

九月,孟讓自長白山寇掠諸郡,至盱眙,衆十餘萬,據都樑宮,阻淮爲固。

十月,王世充帶兵前往征討,大敗孟讓,斬首萬餘,孟讓孤身逃遁。

這一年的時間,秦瓊帶兵西進,將盤踞在高原上的党項、嘉良、孫波、附國、彭域、工布、達波諸國全部消滅,將青藏高原全部控制在手中。將這些地方何謂一郡,名爲藏域。

雖然說由於高原反應,使得秦瓊攻佔藏域的時候,花費的功夫相當的大,但是藏域數國的實力實在是太弱了,根本不足以抵擋秦瓊的進攻。

西域的一些國家雖然秦瓊也想要拿下,可是西突厥地實力並不弱,自己在短時間內讓西突厥亡國的可能性並不是很大。自己日後是一定要回到中原進行中原的戰事的,一旦現在和西突厥鬧得太僵,等自己帶兵迴轉中原之後,西突厥萬一在背後搗亂,對自己來說可是一件相當不妙地事。

所以對於西域諸國。秦瓊所做地僅僅是勒索了一些財物、馬匹等物,並沒有侵佔領土。西域諸國對於藏域發生的事還少知道的。

看到秦瓊並沒有攻伐自己,而僅僅是提出了一些物質上地要求。所以西域諸國還是都很爽快的答應了。

畢竟損失一些物資,以後還有可能補回來,可是一旦因爲這一點點事惹怒了秦瓊,被秦瓊的大軍滅國,那可就一點都划不來了。

當秦瓊的奏表來到楊廣面前地時候,楊廣又是一陣地鬱悶。自己不過是將高句麗擊敗,並未曾爲大隋增添半分的國土。可是秦瓊一年地時間爲大隋擴地千里。比自己地功績不知道大了多少。

不過秦瓊既然已經立下了功勳,那就不能不賞。

可是如何賞賜秦瓊卻是讓楊廣一陣的爲難。秦瓊現在已經是從一品的安西大都護。官職已經是無法提升了。財物的話,秦瓊估計也不稀罕。

剩下的也就只有爵位了。在與蕭皇后商量之後,秦瓊被封爲上柱國、護國公,依然是從一品的官職,不過是風光了一些而已。

得到藏域之後,秦瓊拍了一些農夫、工匠進入藏域,幫助藏域的人改善勞作的方法,改變各種習性等等,努力讓藏域的人將自己十位大隋人。

此時的藏域實際上還是屬於原始社會,比之大隋不知道落後了多少。秦瓊在藏域施行大隋地政策之後。藏域的百姓都是歡呼雀躍。

雖然那些貴族對於秦瓊的政策極爲不滿,但是在秦瓊大軍的壓力下也只能是忍氣吞聲。再加上普通的百姓都得到了實惠,對秦瓊也是極爲的擁護。使得這些貴族就算是想反抗也沒有一點的辦法,因爲他們根本就招募不到士卒。

秦瓊攻陷藏域的目的並不是看上藏域的土地人口、這時候地藏域所有人加起來,也不過數十萬而已,對秦瓊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

真正讓秦瓊動心攻打藏域的原因是秦瓊看上了藏域獨有的犬中之王——藏獒。

藏獒雖名爲犬,卻與猛獸無異,史書記載能生裂虎豹,端地是厲害非凡。若是能夠馴化,放到戰場上。不知道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當然訓練藏獒的工作是相當保密的,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這些藏獒在秦瓊是準備作爲秘密武器使用的。

時間跨到大業十一年,大隋國內還是亂哄哄一片,到處的反賊。這邊剛剛撲滅,那邊又起來了,大隋的國力一點點地被消耗。

秦瓊看在眼中,急在心中,可是卻沒有一點地辦法,只能在一邊默默的積攢實力。

到八月地時候楊廣突然興起,想要再次巡視北方,帶着官員、宮娥來到了雁門郡。

年前。裴矩認爲始畢可汗漸漸的越來越強盛了。需要制約了,再次使出了風化離間的計策。欲以宗女嫁弟叱吉設。拜爲南面可汗。叱吉不敢接受,始畢聞而漸怨。

始畢可汗最爲器重的一個臣子名叫史蜀胡悉,聰慧異常,智謀極爲不凡。裴矩對此人也是相當的忌憚,認爲這樣的人留下來一地會對大隋造成很大的威脅。

所以詐稱要與史蜀胡悉商量互市之事,將史蜀胡悉誘騙到馬邑,殺之!派人告訴始畢可汗說史蜀胡悉叛可汗來降,我已相爲斬之。

始畢可汗自然是知道事情的原委,心中極爲的憤怒,從此以後便不再朝見楊廣。

始畢可汗雖然極爲的憤怒,但是一則顧忌大隋強大的國力,另外一方面則是顧忌自己身邊的秦瓊,所以並沒有什麼動作。

當楊廣來到馬邑的消息傳到東突厥牙帳的時候,始畢可汗一陣哈哈大笑,對身邊的各部落首領說道:“天欲使我報仇,所以才讓楊廣來到馬邑。

如今我們距離大隋皇帝不過千里,大軍數日便可到達。那大隋皇帝也太自大了,沒有帶多少的士卒,只要我大軍一到,一定能將大隋皇帝抓住。到時候我突厥就可趁着中原慌亂的時候,大軍南下佔據中原了。”

雖然有人想起了在自己身邊地秦瓊。但是看到始畢可汗如此的高興,已經開始調兵遣將,知道說也不是白說。所以也都沒有多說什麼。

爲了能夠一戰成功。始畢可汗可以說是調集了全國之兵。六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想着馬邑殺去。

當楊廣得到消息地時候,東突厥的大軍已經連下五原、榆林兩郡,迅速向着馬邑郡殺來。楊廣是倉皇逃竄,逃到雁門郡的時候,被突厥大軍包圍。

爲了能夠守住雁門郡,士卒甚至將雁門郡內的民屋拆除,用來製作守城的器具。更重要的是,雁門郡城中兵民十五萬口。可是糧草僅僅可以支持二十天時間。

數天時間內,雁門郡四十一城,被突厥攻陷了三十九座,僅僅剩下雁門、崞兩座城池。

突厥急攻雁門,箭矢差點射到親自督戰的楊廣身上。

尚書左僕射宇文化及這時候也着急了,害怕城破之後自己也被突厥人殺死,忙向楊廣說道:“陛下,如今突厥大軍圍城,城內沒有糧草,守軍也不足。不如由小兒宇文成都率領驍果護衛陛下出逃。

納言蘇威聞言忙說道:“陛下,萬不可如宇文丞相所言。城守則我有餘力,輕騎乃彼之所長,陛下萬乘之主,豈宜輕動!一旦出城恐怕難免遭到不測。”

民部尚書樊子蓋說道:“陛下乘危徼倖,一朝狼狽,悔之何及!不若據堅城以挫其銳,坐徵四方兵使入援。陛下親撫循士卒,諭以不復徵遼,厚爲勳格。必人人自奮,何憂不濟!”

內史侍郎蕭搖搖頭說道:“突厥之俗,可賀敦預知軍謀;且義成公主以帝女嫁外夷,必恃大國之援。若使一介告之。借使無益,庸有何損。又,將士之意,恐陛下既免突厥之患,還事高麗,若發明詔,諭以赦高麗、專討突厥,則衆心皆安。人自爲戰矣。”

虞世基、裴矩等人也都勸楊廣重賞軍中將士。讓士卒抵擋突厥的進攻。

蘇威看着這些人一人一個主意。可是真正有作用地卻沒有多少。遂說道:“陛下,雁門乃是邊塞。城池堅固,非突厥短時間內可以突破的。

北平王羅藝鎮守北平,距離此地並不是很遠,大軍急行一日便可到達,以北平王鎮守北地多年,向來爲突厥人所懼。

北平王大軍到達之後,縱然是不能將突厥擊敗,也可震懾突厥人,是突厥人不敢出全力攻城。到時候各地的勤王之兵也應該都到了,突厥自然會退去。”

聽到蘇威的話,楊廣眼前一亮,說道愛卿所言極是,可速派人出城讓天下各路兵馬前來救駕。”

蘇威又接着說道:“陛下,如今雁門郡城被突厥人團團包圍,非勇猛之士不能衝出。驍果衛大將軍宇文成都素有勇力,可命其出城前往北平郡北平王處求援。

其他人隨同宇文將軍一齊殺出,向四處求援。就算是這些人無法衝出去,只要宇文將軍到達北平王處,陛下的聖旨便也可傳遍四方。”

宇文化及雖然說對讓宇文成都出門冒險極爲的不願意,但是現在的情形宇文化及也很清楚,若是沒有人出城求援,自己這些人遲早會被困死。所以也沒有反對。

宇文成都聽到蘇威的話,卻是立馬出班,說道:“陛下,臣向來受陛下寵信,卻無大功傍身,今陛下遇險,臣願出城求援。”

看到宇文成都沒有一絲的遲疑,直接出班請戰,楊廣心中也是極爲的欣慰。認爲自己沒有寵信錯人,這位宇文成都還真是一個真正地忠臣。

楊廣親自上前將宇文成都扶起說道:“愛卿請起,朕親自爲愛情送行!賑災雁門度日如年,望愛卿早日返回!”

宇文成都說道:“定然不負陛下所託。”說完便走下城樓,披掛完畢,大喝道開城門!”

等雁門大門一開,剛好夠一人一馬衝出去的時候,宇文成都便衝了出去,其他的信使也都隨在宇文成都的身後向着門外衝去。

門外的突厥將士見雁門郡城門突然打開,都有些發愣,等看到宇文成都衝出來的時候,都吶喊一聲向着宇文成都殺去。

可是宇文成都的勇猛又豈是他們所能阻擋的,只見殘肢斷體不停的飛出,但凡靠近宇文成都的突厥勇士沒有一個能夠活命地。

緊隨在宇文成都身後的信使見狀忙拍馬追上,一起向着包圍外殺去。

雖然突厥一衆勇士極力阻擋,可是他們怎麼能擋得住宇文成都呢?密密麻麻的突厥人海之中就彷彿被大幅劈開了一條道路,劈波斬浪,迅速向着外面衝去。

正在遠處督戰的始畢可汗看到宇文成都地勇猛,也是大吃一驚,對身邊的衆將說道:“中原猛將何其多也。

此人此時殺出想必是隋帝派出去求援的,決不能讓其衝出。一定要將之擋住。”

而站在城樓上的楊廣、宇文化及等人看着下面的宇文成都一路上如入無人之境的在突厥人之中衝殺,也都是興奮不已。

宇文成都坐下的戰馬乃是千里良駒,奔跑速度相當的快。其他地信使卻沒有這樣地好馬,與宇文成都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離開了宇文成都地庇護,這些信使卻是無法阻擋源源不斷的突厥勇士。

雖然說這些信使都是碗中挑一的猛士,但是面對着無窮無盡的人海還是沒有一點的辦法,沒有了宇文成都的庇護,一個個的都死在了突厥人手中。

宇文成都雖然知道自己身後的人都一個個死去了,但是此時的他沒有那個精力去幫助這些人,只能蒙着頭向外衝去。

第118章 崩第146章 鬧花燈(下)第203章 逃逸第134章 戰南陽1第151章 突厥牙帳第197章 分道揚鑣第83章 出征遼西第79章 認親4第191章 洛陽之爭第24章 伐陳4第113章 齊人之福第124章 轅門第196章 分道揚鑣上第109章 除患(上)第86章 互傳1第26章 伐陳6第30章 伐陳10第36章 箭術2第95章 李元霸第2章 太平郎第16章 列陣第144章 鬧花燈(上)第50章 強攻1第174章 三雄揚威1第118章 崩第69章 平叛第一功第六十八 掌泉州第187章 秦瓊到來第139章 戰南陽6第180章 雙刀會1第60章 水戰(上)第126章 招降第100章 火第181章 雙刀會(2)第192章 緣由第172章 議事第186章 槍絕姜永年第137章 戰南陽4第82章 五年第145章 鬧花燈(中)第105章 出征東突厥4第12章 習武第155章 兩伐高麗第55章 破敵第4章 擒齊將楊林顯威第104章 出征東突厥3第117章 紛亂第164章 紫陽真人(上)第66章 揚名第172章 議事第162章 元慶(上)第114章 廢立第92章 回京第200章 回京第29章 伐陳9第3章 起雄兵北周伐齊第186章 槍絕姜永年第103章 出征東突厥2第60章 水戰(上)第85章 初到臨渝關第86章 互傳1第11章 學文第36章 箭術2第130章 姐妹相逢第176章 三雄揚威3第208章 亂!亂!亂!第67章 援兵第168章 最後的時刻4第186章 槍絕姜永年第178章 花刀第88章 初戰第28章 伐陳8第202章 楊廣之死(下)第33章 進城第6章 國破家亡2第39章 麥鐵杖第108章 出塵(下)第84章 招攬第62章 相遇第96章 拉攏1第131章 五招第10章 大帳內羅藝套話第77章 認親2第199章 父子對話第116章 宰相之才第134章 戰南陽1第65章 勝第27章 伐陳7第33章 進城第69章 平叛第一功第152章 牙帳宴飲第90章 新城第156章 楊玄感第12章 習武第101章 邊關急報第112章 小登科第145章 鬧花燈(中)第47章 不戰而勝第150章 安西大都護第47章 不戰而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