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發現心靈深處的自我 (3)

煩惱少年愣了一下,想了想,有些明白了:是啊!又沒有任何人捆住了我,我又何須尋找解脫之法呢我這不是自尋煩惱,自己捆住自己了嗎

少年正欲轉身離去,忽然面前成了一片汪洋,一葉小舟在他面前盪漾。

少年急忙上了小船,可是船上只有雙漿,沒有渡工。

“誰來渡我”少年茫然四顧,大聲呼喊着。

“請君自渡!”老人在水面上一閃,飄然而去。

少年拿起雙槳,輕輕一劃,面前頓時變成了一片平原,一條大道近在眼前。少年踏上大路,歡笑而去。心靈感悟

所謂“想開些”。就是放開度量,不被凡事所困擾。許多煩惱都地自尋的煩惱。當知道煩惱不僅毫無意義,還會負面影響自己時,當能做到虛懷若谷時,煩惱就會蕩然無存。

保持一顆覺察的心

要做一盞照亮自己的燈,我們必須找出自己真正的路——

康菲爾德

當野心、物質主義以及個體的孤立成爲這個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生活在困境中的人們開始變得浮躁、焦慮、進而迷失自我。在此情狀下,保持一顆覺察的心,深入地認識自我便顯得尤爲重要了。

近年來,佛教、禪宗方面的書籍開始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青睞,許多中外哲學、心理學以及神學界人士的思想被重新再版,諸如,肯·威爾伯、靜香·貝克、傑克·康菲爾德,以及印度的克里希那穆提等。其實全世界的深奧宗教對靈魂、大精神以及終極同一性的本質都有基本上的共識,學者們稱之爲超越世界深奧宗教的一體性。它們反映出人類靈性的一致性和在現象上所揭露的定律。生活中的我們雖不能像道元禪師所說的那樣,研究自我進而遺忘自我與萬物合一被萬物所解脫。假若我們學習保持一顆覺察的通透的心,帶着禪味去生活,便可在城市的喧囂中擁有一分自由。

生活中的我們,多數時候內心都是封閉、緊縮和以自我爲中心的。就是因爲如此認同這個緊縮的自我,所以我們無法發現真正的自己,這個與世界隔離出來的我,把外在的一切當做自我生命的對立面,這樣的生命顯然不能展開自己,而是把自我完全孤立在的牢牆中。事實上,人們容易陷入身心事務當中而忘記覺察。如果能夠身體力行地進入覺察,人們不難發現,建立這種時時刻刻覺察的心,可以大幅提高智慧;同時,持有一顆覺察的心,在世間的層面上也有很大的助益。

保持對當下的覺察是一項能力,需要培養才能形成。心的習氣是牢固的,每當我們面對事物時,可能會一再地忘記覺察。以往形成的不良習慣阻礙當下的覺察,對此,只有不斷地重拾覺察,培育新的覺察習慣。每當意識到自己並未覺察時,只要振作起來,重拾覺察即可。不要因此而譴責自己,其實,能夠意識到自己並未覺察,已經是在覺察了。

心從目標上跑開了,那是正常的,只要覺察到這種情形,其本身就是一種覺察。讓心培育出一種觀照當下的態度。建立覺察的習慣需要從當下這一刻開始,一次一次地訓練對當下覺察的能力,久之,這項能力就會被開發出來。

覺察的重點在於當下,面對當下的身心,保持專注,這就是覺察了。當你喜悅時,覺察它;當你生氣時,覺察它;當你憤怒時,覺察它;當你平靜時,覺察它。覺察意味着沒有評價,真切地對當下的情形留心察覺,就是覺察。

假如我們覺察念頭,會看到它流動不止,如果你不干擾它,只是留心地看着它,這就是覺察了。面對念頭,當你能夠反覆地進行覺察,那些喋喋不休的念頭就會失去一部分力量,它對你的干擾會減弱,這是因爲你使用了覺察。我們知道,那些無休無止的念頭與覺察出於同一源頭;若能保持覺察,那些念頭的力量會被削弱,覺察會更有力。在持續的訓練下,那些製造念頭的力量會有一部分被轉化爲覺察,這就是轉化——更多的能量被轉化爲覺察的力量。

從根本上說,覺察的力量來源於心。如果心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念頭的製造上,那麼會有更多的念頭被滋生出來;在人們還不清楚念頭的本質時,諸多的念頭會給心帶來混亂。但當你傾注力量進行覺察時,心的力量被調動在覺察上,念頭的力量被削弱。你將體會到,覺察的力量愈強,念頭的力量愈弱;在強烈的覺察下,念頭就會顯出它的基本狀態,念頭變得單一而清晰——這是覺察的結果。

現實中,許多人想盡辦法,希望自己的心能夠清淨一些,能夠不受念頭的干擾;在這方面,最好的方法是面對念頭,不評價,不抵抗,只是覺察。人們心理上的諸多問題與弱點,都與不瞭解念頭有關。當我們太過執著念頭的內容,煩惱會不斷地被引生出來;而覺察念頭,就可以瞭解念頭的本質,同時也可以阻止煩惱在當下生起。我們可以在自己內心進行測試,只要你對念頭保持覺察,念頭的力量就會被削減,執著的情形同時也會減弱,而煩惱很難從你的覺察中生起。

也許你會認爲,這種覺察也許會讓你丟失一部分意念,丟失的意念可能會有價值;但有經驗的人會認爲,意念並非越多越好,諸多錯誤與混亂的念頭纏繞在一起,並不會製造智慧,反而是產生錯誤的源頭。只有智慧才能帶來平靜,清淨的心理是產生智慧的最佳環境。

觀念就是發現念頭的整體運作模式與結構,不再受它的迷惑,不再身陷其中而受念頭的束縛。如果你發現自己已經深陷意念之中,只要立刻重拾覺察,當下你就能保持清醒,遠離煩惱,並繼續你的工作。覺察並不需要另外花費時間,在工作與生活的同時,覺察與其同時進行,它們互不相礙。

對現階段的大多數人來說,只要能時時保持覺察,對自己的一言一行保持覺察,便能更深入地認識自我。我們一直在使用念頭,而不知道它的本質;在你使用念頭的時候覺察它,真正的智慧將從這種覺察中升起。心靈感悟

當你行走在路上、與人交談……無論你在做着什麼,你身體的每一個毛孔都是開放的,自然地接收着這個世界的每一個信息,注意你的每一個雜亂無序的念頭,尋找念頭下真實的自我。心向這個世界敞開,專注而透明,你將發現露珠在花瓣上折射出整個世界。

沉睡的熊

他心底的那隻熊並沒有沉睡,不時地咆哮着咬傷他身邊的親人,也咬傷他自己——

佚名

兒童時期是一個人的個性性格、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從童年長大的我們,天真浪漫的笑臉、星光、搖車、媽媽的臉、父親的肩頭、暗夜中母親伸過來的雙手。恰如一筆不竭的財富,成爲我們一生中的力量與智慧的源泉。然而童年的一些傷害卻如一粒粒帶有毒藥的種子,雖然表面上會隨着時間而淡化,但它們卻會隱藏進人的潛意識裡,並慢慢滲透到性格形成之中。隨着青春期的到來,部分自我控制力不強的人遇到一些問題,就有可能激活那些原本就存在的內在心理問題,導致疾病。

小A出生不久,父母因爲她是個女孩便將她送到姨母家寄養,姨母、姨父工作忙沒時間照顧她,這使得幼年時的小A很孤獨,幾次跑回家裡,都被父母打罵回去,沒有一點親情可言,小A漸漸習慣了貼着牆一個人行走,一個人玩,餓了自己找吃的,在她幼小的心靈中多希望媽媽能抱她一下,看到同齡的孩子偎在母親懷裡撒嬌,小A就會默默地流淚。她在孤獨與失落中漸漸長大。求學過程中的小A就表現出了強烈的佔有慾,和她要好的同學若稍露出對他人的好感,她的反應就特別強烈,甚至會打擊報復。時間長了,朋友們都開始疏遠她。成年後小A交了男友,兩個人感情日篤,即使這樣小A仍然經常檢察男友手機短信,跟蹤男友,查看他的聊天記錄,白天上班時規定男友必須定時給她電話,有一點疏忽她就以爲是男友不愛她了悒鬱難當,哭鬧好幾天。男友被她捆綁得幾欲窒息,最終悶然離去。其實這就是小A心裡沉睡的熊在做怪。潛意識中的孤獨感不時地侵擾着她,讓她表現出一種對他人的強烈佔有慾,總想擁有一件真正屬於她的事物來填補心靈的那一處蒼白。然而沒有什麼是真正屬於你的,除了你自己,建議小A面臨空虛不安時,不妨問一下自己:“我對這種失落起反應時,內在的感覺是幾歲?”

精神分析的理論認爲,人類的精神活動傾向於躲避痛苦。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理論認爲,壓力之中的我們常常會因爲自身防禦功能而向早年退化,深層潛意識裡希望自己能回到童年,像孩子一樣生活。童年期間的幸福程度、被關愛程度常常影響成年後的行爲和思維。

某男6歲時父親去逝,母親改嫁後繼父長期對他進行虐待,母親性情懦弱,逆來順受。成年後的他性格孤僻、愛恐慌、易激惹,常在噩夢中醒來。心理治療中有一種療法可以嘗試。

試着跳出自己來看自己的過去,可以用兩個木偶做道具,幫助你回到以前的記憶,一個是那個欺負你多年的繼父,另一個則是那個忍氣吞聲的被欺負的小孩,

重回當年給你造成傷害的情境,與你的“繼父”形成互動。那個繼父做錯了,你批評他,指責他,有什麼樣的憤怒都對他說出來,如果可以,就告訴他,你原諒他了,如果你感覺不能原諒,還可以再試幾次。然後換個角度,扮演六七歲的小孩,被欺負了,要堅強,試着堅強,怎麼做才能不被欺負,努力着不去怕他,你可以跟這個孩子對話[一人分飾兩角]現在的你可以扮演這個孩子的監護人,幫他想辦法走出困境,然後再回到小時候的角色,試着去堅強。

這是個有淚水和決斷的心理歷程,最好是有個心理醫生在旁邊幫你。

兒童時期是維護心理健康的最佳時期,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影響一個人的美好未來。不要再帶着童年的框框“行走江湖”了,試着看清你心裡沉睡的熊,瞭解它,不再恐懼它,接受它,如果你嘗試去做了,它就會慢慢從你記憶中淡化直至消失。心靈感悟

如果在你的心裡也有一隻沉睡的熊,那麼千萬不要讓它不時地,叫囂着主宰你的生活,給你製造災難,試着與它和解,接受它,也許終有一天你會發現它只是你成長過程的一部分而已。

故鬼重來

我所願意的善,我不去行;

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反倒做了——

聖保羅

很多時候你會發現,許多在別人身上你所反感的事情會於某個時候在你身上不經意地表現出來,讓你詫異、憂傷。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受遺傳因素影響和生活習慣的浸染,這主要來自你的家庭。你的親友對你的影響是最直接的;另一方面則是來自你周圍的人羣,包括你的朋友、同事、或者只是一個給你留下強烈反響的過客。

就拿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吧,初中時有一同桌總是和我笑話數學老師走路的樣子,直到有一天我忽然發現不知什麼時候起他走路的樣子竟然和我們的數學老師神似,而自己卻渾然不覺,我心裡非常不好意思卻又不知該怎樣提醒他,心想,真是應了那句話:笑話人不如人,趿起鞋子趕上人。其實很多時候只是我們在侮辱別人時,那些形象、念頭已經不自覺地進入我們的潛意識,雖然我們的外在反應是抵悔的、負面的,卻沒有對此觀念形成防禦意識,於是在某些適當的場合這些念頭和形象就會不經意地以言語或行爲表現出來。讓你恢復意識時驚詫莫名。宗教哲學上講人是有原罪的,從亞當與夏娃在偷吃善惡樹上的果子被逐出伊甸園開始,人類就帶着他的原罪開始了充滿救贖和苦難的旅程。惡的形成一方面的解釋爲這是人類在用上帝賦予我們的自由意志在反抗上帝。常常的在面對生活的繁雜與重複時我們會很無奈,科技時代已經把人衍化成機器,人類的精神焦渴與無奈的呼聲越來越深沉,人們在放鬆精神防禦的同時許多過去的陋習和發生在他人身上的噩夢開始在自身上演。故鬼重來。

第4章 只有一個獨特的你 (3)第17章 你是值得他人崇拜和驕傲的 (2)第25章 應對人生的困境與挑戰 (4)第19章 永遠都要坐第一排 (1)第16章 你是值得他人崇拜和驕傲的 (1)第7章 發現心靈深處的自我 (3)第2章 只有一個獨特的你 (1)第4章 只有一個獨特的你 (3)第19章 永遠都要坐第一排 (1)第20章 永遠都要坐第一排 (2)第24章 應對人生的困境與挑戰 (3)第22章 應對人生的困境與挑戰 (1)第17章 你是值得他人崇拜和驕傲的 (2)第5章 發現心靈深處的自我 (1)第16章 你是值得他人崇拜和驕傲的 (1)第24章 應對人生的困境與挑戰 (3)第20章 永遠都要坐第一排 (2)第28章 誰都可以擁有意義非凡的人生 (3)第15章 發揮你的最大優勢和潛能 (3)第7章 發現心靈深處的自我 (3)第24章 應對人生的困境與挑戰 (3)第18章 你是值得他人崇拜和驕傲的 (3)第27章 誰都可以擁有意義非凡的人生 (2)第6章 發現心靈深處的自我 (2)第20章 永遠都要坐第一排 (2)第3章 只有一個獨特的你 (2)第1章 前言第4章 只有一個獨特的你 (3)第9章 用心靈的力量獲得成功 (1)第19章 永遠都要坐第一排 (1)第16章 你是值得他人崇拜和驕傲的 (1)第4章 只有一個獨特的你 (3)第1章 前言第17章 你是值得他人崇拜和驕傲的 (2)第16章 你是值得他人崇拜和驕傲的 (1)第14章 發揮你的最大優勢和潛能 (2)第3章 只有一個獨特的你 (2)第2章 只有一個獨特的你 (1)第11章 用心靈的力量獲得成功 (3)第28章 誰都可以擁有意義非凡的人生 (3)第1章 前言第16章 你是值得他人崇拜和驕傲的 (1)第10章 用心靈的力量獲得成功 (2)第27章 誰都可以擁有意義非凡的人生 (2)第4章 只有一個獨特的你 (3)第20章 永遠都要坐第一排 (2)第19章 永遠都要坐第一排 (1)第12章 用心靈的力量獲得成功 (4)第12章 用心靈的力量獲得成功 (4)第27章 誰都可以擁有意義非凡的人生 (2)第7章 發現心靈深處的自我 (3)第24章 應對人生的困境與挑戰 (3)第2章 只有一個獨特的你 (1)第2章 只有一個獨特的你 (1)第20章 永遠都要坐第一排 (2)第12章 用心靈的力量獲得成功 (4)第23章 應對人生的困境與挑戰 (2)第1章 前言第28章 誰都可以擁有意義非凡的人生 (3)第17章 你是值得他人崇拜和驕傲的 (2)第26章 誰都可以擁有意義非凡的人生 (1)第28章 誰都可以擁有意義非凡的人生 (3)第2章 只有一個獨特的你 (1)第19章 永遠都要坐第一排 (1)第8章 發現心靈深處的自我 (4)第26章 誰都可以擁有意義非凡的人生 (1)第2章 只有一個獨特的你 (1)第18章 你是值得他人崇拜和驕傲的 (3)第22章 應對人生的困境與挑戰 (1)第16章 你是值得他人崇拜和驕傲的 (1)第15章 發揮你的最大優勢和潛能 (3)第3章 只有一個獨特的你 (2)第7章 發現心靈深處的自我 (3)第6章 發現心靈深處的自我 (2)第20章 永遠都要坐第一排 (2)第2章 只有一個獨特的你 (1)第14章 發揮你的最大優勢和潛能 (2)第18章 你是值得他人崇拜和驕傲的 (3)第26章 誰都可以擁有意義非凡的人生 (1)第12章 用心靈的力量獲得成功 (4)第18章 你是值得他人崇拜和驕傲的 (3)第9章 用心靈的力量獲得成功 (1)第22章 應對人生的困境與挑戰 (1)第16章 你是值得他人崇拜和驕傲的 (1)第21章 永遠都要坐第一排 (3)第17章 你是值得他人崇拜和驕傲的 (2)第2章 只有一個獨特的你 (1)第25章 應對人生的困境與挑戰 (4)第17章 你是值得他人崇拜和驕傲的 (2)第8章 發現心靈深處的自我 (4)第27章 誰都可以擁有意義非凡的人生 (2)第6章 發現心靈深處的自我 (2)第19章 永遠都要坐第一排 (1)第15章 發揮你的最大優勢和潛能 (3)第25章 應對人生的困境與挑戰 (4)第25章 應對人生的困境與挑戰 (4)第16章 你是值得他人崇拜和驕傲的 (1)第24章 應對人生的困境與挑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