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7章 佛跳牆(四)

老酒燒好之後,田承潤拿着勺子,在罈子里加了一些進去。

放完之後,他又往裡面放了一小把冰糖和兩小勺魚露。

然後用泡軟的幹荷葉把罈子口封上,繼續煨制。

這次煨制的時間要更長一些,同時火也要更小一些,只有這樣,湯的味道纔會濃郁,纔會變得更加美味。

“佛跳牆的調味其實很簡單,有金華火腿在,基本上不需要放食鹽,一般可以放一點海鹽,或者放一點魚露進去,增加一下鮮味就行。

倒是冰糖,要多放幾顆,這樣能夠讓做出來的湯喝起來更加鮮甜,更加美味。”

田承潤不厭其煩的把每一個步驟都講解一下,這樣做的目的,自然是爲了讓更多的人瞭解佛跳牆這道菜品。

在很多人看來,所謂的佛跳牆,就是一道豪華版的麻辣燙。

做法什麼的,跟麻辣燙很相似,都是用濃湯,都是先把食材半加工,然後再放進濃湯裡煮一下。

但事實上,佛跳牆比麻辣燙複雜繁瑣多了。

而且佛跳牆這道菜,不像麻辣燙那樣靠調料取勝,這道菜的調味非常簡單,所有的味道全都來自於食材。

今天的拍攝很簡單,罈子煨上之後,今天的拍攝基本上就結束了,只等晚上再拍一下從罈子裡把湯倒出來就行了。

晚上,煨了一天的罈子被搬下來,徐拙和田承潤一道,把罈子裡的湯給倒了出來。

倒的時候跟昨天一樣,也是要用籠布進行過濾。

昨天的湯,倒出來就是奶白色的濃湯,但是今天,這些湯居然變得清澈了一些。

兩人把湯倒進盆裡,蒙上保鮮膜密封,然後放進冰箱的冷凍室進行冷藏。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湯汁能夠凝固,這樣會更加純粹一些,而且也比較方便儲存。

昨天的湯燒了滿滿一罈子,今天再用昨天的湯加入其他食材進行煨制,這樣做出來的湯濃度比昨天更高。

裡面的膠質之多,甚至達到了喝的時候不擦嘴,就會直接把嘴黏住的效果。

這樣的湯,用來做佛跳牆,才能讓那些名貴食材變得更加高端和美味。

第三天的時候,開始正式做菜。

海蔘鮑魚什麼的前些天都已經發制上了,這幾天一直在換水浸泡,現在總算到了要用的時候,而那些幹品的發制,也正好到了火候。

田承潤在做的時候,把時間把握得很死。

“佛跳牆的製作分爲兩種,一種是把這些食材分成兩次加入到罈子裡進行煨制,吃的時候一人盛一碗。

第二種就是比較講究的做法了,要用竹篾網把這些食材分別包起來放進罈子裡煨制,做好之後,再撈出來擺盤。

最後澆上罈子裡的原湯。

影視劇中和一些美食節目中,裡面之所以能把佛跳牆拍得花團錦簇的,用的就是第二種方式。

要是用第一種做法的話,那把罈子裡的食材一個個撈出來,再一個個進行擺放,湯早就涼透了。”

今天因爲是拍視頻,而且還是佛跳牆的推廣視頻,所以兩人自然選擇了第二種方式。

徐拙拿來一疊竹篾網,開始包食材。

這一步做起來倒是很簡單,把竹篾網鋪開,然後將食材放上去。

接着將竹篾網摺疊一下,讓竹篾網把食材包裹起來。

最後用竹籤,把竹篾網開口的地方串一下,達到封口的目的。

把所有食材全都封好口之後,田承潤將這些竹篾網依次放入罈子裡。

不過沒有放完,一些不耐煮的食材,比如海蔘鴿蛋之類的,他就放在外面,等快好的時候再放。

這樣能夠保持食材的完整性。

要是一塊兒放進去的話,這些食材要麼會被熬化,要麼會被煮碎。

放好之後,將凝固的濃湯也放進去,然後用荷葉封口,放在炭爐上小火煨制。

一直煨制十個小時,然後將剩餘的食材也放進去,再煨制兩個小時之後,這道佛跳牆就可以出鍋了。

打開罈子口,一股濃郁的香味兒隨即飄出。

這道菜好不好吃先不說,光這股濃郁的香味兒,就讓人非常饞。

徐拙小心的把裡面的竹篾網撈出來,一一打開。

田承潤拿着一個專門盛佛跳牆用的那種深一點的白瓷罐,開始往裡面擺食材。

下面放的都是排骨之類的比較便宜的食材,越名貴越往上放。

最上面一層,放的是鮑魚海蔘以及鴿子蛋,這樣擺成花型之後,看上去非常爽心悅目。

把這些擺好之後,田承潤拿着勺子,從罈子裡舀出一些金色的湯汁澆在白瓷罐中,這道佛跳牆就做好了。

“這就是佛跳牆啊?”

徐拙湊在邊上仔細的盯着看,覺得自己是和尚的話,也會跳牆還俗。

因爲這佛跳牆的香味兒實在是太濃郁了。

而且這香味兒很獨特,彷彿把時間所有肉的香味兒全都糅合在了一起。

聞起來肉香濃郁,非常饞人。

幾個攝像師拍特寫的時候,也被誘惑得不行。

這道菜品,幾乎把中餐中所有能夠用到的食材全都加了進去,光聞味道,就有種讓人說不出的美好。

再加上這道菜的歷史名氣和心理作用,哪怕不吃,就讓人沉醉其中。

拍完特寫,徐拙開始試吃。

其實得知要拍佛跳牆時候,很多人都表達了想拍試吃的願望。

比如季明宇和李浩,甚至連於可可也想嚐嚐正宗佛跳牆。

嗯,她總覺得於培庸做的,沒有田承潤做的好吃。

所以很想嚐嚐。

但因爲拍攝這道菜耗時太久,前兩天這些人還會來這邊看看,幻想能夠碰上出鍋裝盤,然後蹭個試吃什麼的。

然而前兩天拍的全都是發制幹品,別說佛跳牆出鍋了,甚至連熬湯還沒進行。

時間一長,加上大家都有這樣那樣的事兒,就沒再過來。

這下,全便宜徐拙了。

他坐在餐桌前,拿着筷子和碟子,從裡面夾出一隻完整的鮑魚,然後不客氣的咬了一大口。

鮑魚彈滑軟糯,口感綿密細膩。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徐拙點評兩句之後,隨即又嚐了嚐海蔘。

海蔘因爲放的比較晚,所以依然保持着那種脆而彈牙的口感。

加上裡面吸飽了湯汁,吃起來滋味十足。

不過最讓徐拙感興趣的,其實不是這些名貴的食材,而是那些不太起眼的湯汁。

這些湯汁太好喝了。

鮮香交織,潤而不膩,喝完之後最後還有明顯的回甘,不像一些肉湯那樣,喝完嘴裡有發苦的感覺。

這讓徐拙很是感慨。

他連着喝了好幾口湯,這才意識到大家都盯着看呢,便放下勺子說道:“別拍了別拍了,大家都一塊兒來嚐嚐,不愧是頂級名菜,這味道和口感,真是絕了!”

第206章 啥是定情物【月底求月票】第1561章 脫骨而已,簡單!【祝大家新的一年,平安喜樂】第1475章 新店名字確定再說一下六月活動的事第044章 魏君明來訪第879章 無骨泡椒鳳爪【求月票】第744章 後廚的管理,穩了!【求月票】第349章 好兄弟就是用來出賣的【求月票】第1044章 祝大家端午節安康!【求票】第178章 水煮肉片【求月票】第132章 超級大碗(求月票)第260章 氪無不勝【求月票】第358章 勺工技法上線【求月票】第567章 我跟他不熟【求月票】第1386章開始準備年夜飯第1077章 不愧是傳奇名菜!第130章 失蹤人口迴歸(求月票)第1423章 江米條酥脆的奧秘第1257章 老孟來送禮了第1614章 佛跳牆(一)第1619章 祝大家新年快樂!第356章 紅燒豆腐【求月票】第845章 這纔是親閨蜜【求月票】第495章 做黃燜雞【求月票】第995章 預料之外的獎勵【求票】第1438章 《打臉》第608章 韭菜盒子【月票1400加更】第173章 八寶釀梨【求月票】第929章 於可可的暗度陳倉【大章求票】第608章 韭菜盒子【月票1400加更】第159章 麻辣兔頭【求月票】第1323章 徐拙:原來我就是個工具人第410章 香,真香!【求月票】第492章 胡大寶的消息【求月票】第312章 靈魂攝影師再次上線【求月票】第939章 黑糖珍珠鮮奶【求票】第591章 新菜上線【求月票】第519章 幫石磊拿回戶籍【求月票】第1260章 繁瑣的準備工作第698章 偷吃喂貓的小魚乾【求月票】第275章 終於有車了【求月票】第1088章 腐乳雞【爲哈利波特yy加更5/11】第395章 又一個收徒弟的任務【求月票】第1536章 雞豆花【4500字】第1385章 真是親媳婦兒啊!第351章 小孩子才做選擇【求月票】第1007章 炒涼粉【求票】第1109章 好食材才能做出好甜品【爲品茗的豬加更3/11】第028章 真是親媽!第765章 “策反”季文軒【求月票】第1177章 袁康眼中的情感大師第594章 老趙,你先把凳子放下來……【求月票】第584章 捱打的胡大寶【求月票】第1206章 於可可:我有一個賽車手的夢想【推薦票26萬加更】第232章 我徐檸檬實名羨慕【求月票】第636章 老傳統【求月票】第1126章 開廠第864章 久違的支線任務【求月票】第650章 設計圖做好了【上月月票1700加更】第1616章 佛跳牆(三)第618章 口水雞技能到手【求月票】第745章 給於可可的“禮物”【求月票】第1512章 於爺爺,我想學鹽水鴨第636章 老傳統【求月票】第370章 人生真是寂寞如雪呢【求月票】第1377章 魚骨豆腐湯第661章 完成倆任務【上月月票1900加更】第988章 做一道冷門湘菜【求票】第513章 處理結果【求保底月票】第257章 天不生我徐濟民【求月票】第206章 啥是定情物【月底求月票】第103章 “巧了,我也是誒!”第1485章 扒雞和燒雞的區別第1126章 大夏天烤火的貓第494章 黃燜雞米飯上線了【求月票】第761章 甜燒白……什錦?【求月票】第1622章 燈影牛肉(下)第1271章 小拙,你想不想學紅糖餈粑?第1070章 季家烤鴨店【3K求票】第1465章 系統挖的坑第1618章 桃酥第1116章 紅扒秋鴨出鍋第1205章 於可可再考駕照第425章 做一道山西名菜【求月票】第830章 給熊仔開微博【求月票】第208章 連環任務【1600月票加更】第217章 開網店?【求月票】都442章 千萬別沾賭【求月票】第444章 做壯饃【求月票】第184章 喂她吃菠蘿【求月票】第797章 徐老闆的應對方式【求月票】第088章 這就是D級招牌滷肉?(三江加更)第479章 張老太爺的心願【求月票】第780章 想吃涼皮兒【求月票】第811章 奇葩的親戚【求月票】第265章 趙光明的心願【求月票】第959章 乾菜燜肉【求票】第1437章 老北京爆肚第528章 躺贏的感覺,爽!【求月票】第1436章 唐曉穎相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