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考較

這聲音?

柳婧回頭,她對上了一臉驚喜,卻因驚喜太過而顯得做作的陽子遠。

柳婧瞟過陽子遠,目光掃過他身邊時,突然一僵!

卻見走在陽子遠身前的,正是那閔氏兄弟二人,而被閔氏兄弟畢恭畢敬簇擁着的,可不正是身形修長,有着一張江南水鄉似的蒼白俊美的臉,神態高雅,氣質疏離中透着神秘的顧呈顧二郎?

在柳婧一僵時,兀自保持着驚喜的表情的陽子遠,目光飛快地掃過顧呈。剛纔,他就是看到這位洛陽來的大人物朝這個方向看來時,目光有點異樣,最善於察顏觀色的他,馬上順着看來。而這一看,他就認出了柳婧。於是,他也顧不得與柳婧早就鬧翻,馬上裝出親熱熟稔的樣子開口叫喚。

而現在,這柳文景看向顧家郎君的眼神也是不對。陽子遠心中格登一下,奇道:難道這兩人還有什麼淵源不成?

對上顧呈的目光,柳婧雙眸略垂。

她想,他派人送上那請貼,她是欠了他情的,只是她實在無法忍受他的冷言冷語,不敢上門道謝,這般偶爾遇上了,是應該行一禮的。

當下,她朝着陽子遠點了點頭後,提步朝這一行人走來。

在陽子遠大步迎來時,她再次禮貌性地衝陽子遠一笑,然後轉向顧呈等人。

顧呈正在緊盯着她,陽光下,他的眸子過於深濃,深得彷彿裡面泛着紫光,這眸光便與他的聲音一樣,有種說不出的勾魂蕩魄。

在他這樣的目光盯視下,不止是陽子遠,便是一側的閔氏兄弟兩人,也感覺到了異樣。

柳婧實是上次被他譏諷得體無完膚,已不敢與他直視。當下,她垂着眸,朝着顧呈便是深深一揖,低着頭朝他輕聲說道:“柳文景見過顧家郎君,多謝顧郎援手之情。”

援手之情?什麼援手之情?陽子遠雙眼一亮,更好奇了。

顧呈的臉上沒有絲毫表情。

他對上低着頭的柳婧那一頭烏髮,過了一會,才聲音輕而冷地徑自問道:“你來這裡做什麼?”

他聲音太冷,要不是那音質過於動聽,幾乎就是質問了。

柳婧先是‘啊?’了一聲,轉眼她老老實實地回道:“我那簫破了,想修一修……”

她回答完這句話後,便是一陣沉寂。

直過了一會,顧呈才冷淡地說道:“那你去吧。”

“是。”柳婧低下頭向後退去。直到她退出老遠,陽子遠才驚醒道:自己與柳文景打了招呼,卻忘記多說幾句套近乎的話了……

柳婧一直走入銀樓,還能感覺到,那顧呈若有若無投來的目光。

她在心中暗歎一聲,腳步有點亂地朝着銀樓裡的櫃檯走去……

望川亭是吳郡一景。這亭子一面朝着太湖,一面卻是茫茫山脈,那山脈起伏如龍,雲霧纏繞,一眼望去讓人心中一清。而太湖煙波浩蕩,波浪在陽光下泛着銀光,也是一望便讓人心折。

在這樣的美景中,建一座九曲迴廊般的木橋,橋中有大小五個亭子,共同構成了望川亭的盛名。

因是吳郡太守設宴,此時的望川亭,閒雜人等不得入內。柳婧掏出請貼才被放行。

在一個僕人地帶領下,她朝着湖中最大的那個亭臺走去。

而此刻,那亭臺裡,已坐了十數個儒生,儒生們的高談闊論聲遠遠傳來,混在這風聲水聲中,充滿了閒情逸致。

那僕人領了一會後,停下腳步,他朝着柳婧行了一禮後,恭敬地說道:“我家大人說了,此處是文人墨客,孝子忠臣聚會之所。我等廝僕不得靠前。小人只能止步於此,前面的路,還請柳家郎君自己過去了。”

柳婧點了點頭,朝他還了一禮後,整了整衣冠,提步朝前走去。

這時,她行走的是木廊,這木廊有個特點,那就是會把腳步聲擴大無數倍。

亭臺處,衆儒生正在斯文地談笑着,柳婧到來時,頗有一些人回過頭看來——她的步履輕而優雅,於不疾不徐中透着一種韻律,彷彿來者是精通樂藝之人,更彷彿來人從小便受着極好的教養,舉手投足間,都極有講究。

在衆人地回望中,一襲青衣布袍,卻玉樹臨風般身姿修曼,面目俊秀精緻中有麗色的柳婧,正不緊不慢地走來。

她腰背挺直,步履優雅中透着閒適,這般走在造型古樸的木廊中,面目呈現在午後折射的陽光下,真有一種說不出的溫潤優雅和美麗。

倒真真是山水如畫,他如畫中人。

不知不覺中,幾個儒生交頭接耳地議論起來,“此子何人?”“我不曾見過。”“難道是個不曾遊過學的?”

這時刻,便是倨坐在衆儒生當中的幾個戴着高冠的中年人,也回頭瞟了柳婧一眼。

在這種注目中,柳婧來到了亭臺前。

見衆人都在看着她,她微微垂眸,朝着衆人便是深深一揖,說道:“陽河柳文景,見過太守大人,見過諸位君子。”

“陽河柳文景?不曾聽說過此人。”“怪了,無論是秀才還是孝廉,都是有名之人。這人怎地沒人聽過名頭?”

議論聲中,坐在中間的其中一個官員雙眼一眯,他撫着長鬚,朝着一個儒生瞟了一眼。

那儒生會意,當下站了起來。朝着柳婧施了一禮後,這儒生嚴肅地說道:“敢問柳兄所舉何業?”儒生乾脆利落地問出這話,令得四下一靜後,又慢條斯理地解釋道:“此間之人,都是世間有才名之人,我等卻從不知柳兄名諱,不知柳兄有何出衆之處。”

這人地問話雖然直接,卻因語氣文雅,而不給人咄咄逼人之感。

柳婧知道這些人的疑惑,當下,她上前一步,朝着那問話的儒生深深一揖後,清雅地說道:“文景所舉之業,雜學也。”

她這“雜學”兩字一出,饒是這裡的人都是大有修養之人,也嗡嗡聲成片。

雜學這兩字,可不是容易說的。雜學雜學,顧名思義,便是所學又雜又廣。可一來世間重儒學,你學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出頭的機會還不如只專精儒學中的一門。二來,這人的精力畢竟有限,你門門都學,也就意味着你門門不精。

所以,這嗡嗡聲中,還頗有點輕視之音。

柳婧自是聽出了衆人的輕視。

她這次能來,可是機會難得的。於情於理,她也不能放任衆人對她的輕鄙。

當下,柳婧垂眸含笑,神情溫文爾雅,卻吐詞清冽地說道:“文景自小有過目不忘之能…………”一句話令得四下再無聲息後,她靜靜地說道:“家父怕我浪費才智,便廣收百家之書,讓文景雖不能專精於一門,卻也可多識博聞……剛纔這位君子問我才能,好叫君子得知,文景治《易經》,通星相,長於算術,知曉陰陽五行,懂音律,會歌賦。”

這是一個皓首窮經的時代,這也是一個信奉‘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的時代。這麼一個時代裡,每一個有着過目不忘之能的天才,最後都會成爲一代大儒。

所以,柳婧那句‘文景自小有過目不忘’之能的話一出口,四下便安靜下來。

當她把話說完後,吳郡太守開口了,他喚道:“柳文景。”

“學生在。”

“此是我一朋友新作之賦,你把它背下如何?”

“是。”

柳婧恭敬地應了,伸手接過那賦。

這賦是另行抄寫的,墨跡才幹,顯然是剛傳到吳郡不久。賦名寫着《二京賦》,下面標明爲:南陽張衡作。

張衡?看來是同時代的俊彥了,在衆人地盯視下,柳婧慢慢展開賦文,認真地閱讀起來。

她看得很快,看賦時,脣瓣微動。不過一刻鐘,柳婧便把賦文收起,恭敬地交給吳郡知府——在這衆目睽睽之下,她考的不止是記憶,還有速度。她是可以拖延時間,把賦文記上二遍,直到沒有半點遺漏,可那樣就達不到讓人震撼的效果了。

吳郡知府收起賦文後,微笑道:“我這位朋友,出身於南陽望族。他才智非凡,精於算術,地理,繪畫,有魯班之能。他最擅長的,莫過於天文。”在這位長者滔滔不絕時,柳婧臉帶恭敬的微笑,心中則在努力地摒棄掉他的聲音,默誦着剛纔記下的賦文。

吳郡知府顯然談起那個姓張的朋友很是興奮,繼續說道:“他製造了指南車、自動記裡鼓車。所做木馬可飛行數裡,現正在琢磨一種叫侯風地動儀的神秘之物。柳文景,如果你真能通曉雜務,老夫或許能把你到他的門下。”

說到這裡,吳郡知府撫須笑道:“好了,現在文景可以把剛纔看到的那篇《二京賦》誦一誦了。”

柳婧知道他剛纔提到張衡的出身學識是什麼意思。強行記下的東西,最怕是耽誤時間。耽擱得越久,忘得也就越多。吳郡知府這麼故意耽擱,還是在考較她的記憶力。

第321章 鄧母讓步第139章 結果第163章 是不是要走?第140章 **?懲治?第196章 死了第277章 王夫王夫第288章 新任交州王第30章 你怎麼盡犯事兒?第100章 汝南的下馬威第92章 回來第233章 你什麼都不知道第333章 局面第84章 你是我的門客了第22章 回家第328章 和離二第299章 懷孕了第34章 成功第301章 承認第109章 逼她來見第92章 回來第299章 懷孕了第12章 洛陽來的貴客第123章 條件第155章 鄧九郎來了第105章 第三次慘敗二第84章 你是我的門客了第198章 鄧九郎和柳婧(2)第180章 見面第1章 柳婧第35章 街上第274章 鄧九郎前來第59章 與顧呈的交談第18章 見面就逃第165章 宣佈第292章 最後的處理第3章 路遇第146章 揚州柳白衣第124章 提親一事第164章 回答第299章 懷孕了第308章 他原來在第287章 兩個人的決心第278章 王夫2第13章 打扮第304章 原因第320章 鄧九的真正心意第146章 揚州柳白衣第105章 第三次慘敗二第205章 被發現第265章 補償第50章 瞞了什麼?第164章 回答第69章 相對第134章 主權第57章 誰說不是好事?第91章 顧呈三第197章 柳婧和鄧九第121章 別看他第2章 頑劣的柳婧第310章 平靜的番禺城第152章 新的路第85章 秋後還是要算帳第148章 她來洛陽了第147章 都在念着她第150章 對峙第309章 鄧九大軍圍城第214章 尋找柳婧第304章 原因第338章 絕路第29章 勝出第25章 換回女裝第40章 虛驚一場第120章 假如第19章 見面第266章 想得美第143章 溫馴?同意?第9章 還清債務第298章 突然被他囚第97章 一起出迎二第311章 對話第37章 計策第81章 我是女的第303章 被擒第305章 懷疑的人第201章 柳婧是公主第213章 知道消息的鄧九郎第181章 誰脫了我的衣裳?第190章 聖旨聖旨第303章 被擒第22章 回家第11章 他是誰?第56章 賣身吧第43章 我非常喜愛第43章 我非常喜愛第7章 黑衣人第27章 失望而回第51章 變化第177章 換回女裝第214章 尋找柳婧第47章 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