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不見的秦媽媽,一見到她,就拿出帕子抹了抹眼角,說道:“姑娘在山上受苦了,回來就好,回來就好!老奴這就去廚房,給姑娘弄點好吃的補補,寺裡只有清湯寡水的!”說着,就要往外走。
妙如一把抱住秦媽媽,撒嬌道:“一回來,就找理由躲開我,媽媽不喜歡妙兒了嗎?”
這句話把秦媽媽逗樂了,停住剛要跨出去的右腳,進退兩難。妙如隨勢就把她攙了回來,拉着在軟座藤椅上坐了下來。體貼地安慰道:“媽媽不要着急,妙兒回來後,又不會馬上再走了,補品有的是時間吃!”
秦媽媽無法,只得留下和妙如敘話,閒聊她不在的時間裡,家中發生的事情。
“姑娘不在的這些日子裡,正屋那邊的人,也沒有顧得上咱們這兒。就是前天六月六曬書,太太派步搖來,把錦緞借了過去,幫了一天的忙。”秦媽媽一一道來,“老爺每天在教二姑娘讀書寫字,晚上就回正屋休息。咱們五房因在孝期,也沒怎麼跟其他幾房往來。連端午,也沒有相互送過糉子。老奴怕姑娘想吃家裡的糉子,就特意包了幾個,讓人送上山去的,姑娘吃到了?”
“嗯,吃到了!一入嘴裡,就知道是媽媽的手藝。媽媽有沒有準備其他點心等我回來?山上什麼都好,就是少了媽媽做的糕點,想起來就特嘴饞!”妙如邊說,還邊咂咂嘴兒,一副回憶美味的樣子。
?“有!有!就等着姑娘回來!”秦媽媽一邊說,一邊起身拿出放在櫃子裡的糖果糕點。
西廂房裡的幾個丫鬟婆子重新聚齊了,又是一番契闊後的問候。
聊起山上的日子,跟着上山住過一段時間的煙羅和範媽媽,就有話題說了。煙羅把山上有趣的事,嘰嘰喳喳一咕嚕全倒了出來,引得大家驚聲一片。一番重逢相聚的熱鬧過後,留守的人體諒歸家的人,車馬勞頓的辛苦,都早早地散了。
接下來的幾天,妙如驚奇地發現,自己不在的這兩個月裡,家中發生了不少變化。
首先是,父母終於和好了。回來後,去母親那裡請安時,楊氏竟然對自己和顏悅色起來,讓她有些受寵若驚。楊氏讓她帶着妹妹好好讀書,過了孝期,再幫她們姐妹倆請個女紅師傅。
妙如應諾退下後,發現正屋裡的奴僕們,對她也開始恭敬起來。這真是個稀奇的事,她們終於把自己當大小姐看待了?妙如決定先不動聲色,靜觀其變。
然後是二妹妤如也開始啓蒙了,每天呆在父親書房外間裡描紅,成了妙如的同窗。妤如的進度,是按照一個四五歲兒童,正常啓蒙教育該有的步驟,從描紅學《弟子規》,講故事開始。跟妙如從《千字文》直接跳到《幼林瓊學》,再跳到《論語》完全不同。所以這兩姐妹的學習進度也不一樣,就練字時在一起。
四歲的庶妹嬋如也能上桌,跟大家一起坐着吃飯了。雖然還是要乳孃在一旁守着,嬋如已經能拿着勺子,自己動手了。秦媽媽的兒媳婦,被提拔成嬋如屋裡的管事媽媽了。在兩個月裡,對嬋如屋裡原先伺候的人,進行了一番清理和調教,整頓過後,她們對小主子盡心了不少。
?看到這些變化,妙如在心底鬆了一口氣,暗自佩服起老爹的能耐。想來他之所以會同意把她單獨放在山上,長達兩個月之久,想必是爲了集中精力,來規勸妻子,整頓家務!以免殃及池魚。
原先自己以爲回到家中,煩惱又要隨之而來的。妙如實在不喜歡,家中原先那種壓抑的氛圍。放在哪個時代,父母不和,最受影響的就是子女。她這個現代來的靈魂,還有一定的抗壓和自我調節能力,都覺得憋得慌。更何況是妤如、嬋如兩個幼小的心靈呢!
夏日炎炎,回到鍾府沒過上幾日,妙如就開始後悔了。應該在山上,再多呆兩個月纔下來的。
山上的時候,在慧明師叔的指引下,妙如發現,她是陰虛體質,容易心煩氣躁、形體消瘦,最怕過夏天。可能是雙生子的原因,這具身體在體質上,有點先天不足,加上後來落水的影響,更加孱弱了。穿越過來這一兩年,對生存環境的擔憂,使她長期心情鬱結,又損耗了不少心神,故此妙如養得不是很健壯。在山上的日子,每天除了爬山之外,還幫同門們幹活,加上師叔幫着她調養,山上空氣清新,心情開朗愉悅,她的身體倒是進益了不少。
不過,還沒等註定要苦夏的她來喊熱,就被父親捉到書房裡,開始了學生的苦難生涯。對需要耐心和心緒寧靜的練字、學畫,炎熱天氣下的大忌是心浮氣躁。只見妙如一邊揮汗如雨,一邊凝定心神地握穩筆桿,認真地在練習。
?難怪俗語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個磨礪就像過通關一樣,非得要經過寒暑的考驗,才能修成正果。
同樣苦不堪言的,還有剛啓蒙的妹妹妤如。
“琉璃,還有沒有冰鎮酸梅湯?給我再端一碗來。熱死了!”妤如吩咐旁邊的貼身婢女。
過了不一會兒,琉璃就端來一碗酸梅湯。可她不是端放在妤如桌上,而是直接放在了妙如的案上。
望着姐妹倆摸不着頭腦的樣子,琉璃硬着頭皮解釋道:“廚房裡已經沒有多餘的冰鎮酸梅湯了。奴婢去的時候,秦媽媽幫大小姐留的份子,還放在那裡,聶媽媽讓奴婢順便幫着端了過來。”
妤如臉色立即黑了下來,正待發作。妙如見了,趕緊吩咐織雲,把酸梅湯端回妹妹的書案上,要請她喝。妤如臉上這才烏雲轉晴,拾起湯匙,正打算往嘴裡送,就聽見身後一聲咳嗽。
“妤兒,把爲父講《弟子規》裡的“兄道友,弟道恭”時,說的小故事,你再講一遍!”鍾澄突然從書房裡間邁了出來,不動聲色地吩咐着二女兒。
妤如只得從凳子上跳下來,站直了身子,開始講“孔融讓梨”的故事。末了,把還沒來得及入口的酸梅湯,小心翼翼地端回到妙如的案頭上,恭敬地對妙如說道:“還是姐姐喝了!”話雖如此,臉上的表情,卻暴露她心中的不捨。
妙如像第一次認識自己的妹妹一樣,愣了半晌才反應過來。見到她放置在自己面前的湯盅,忙起身又端了起來,往妤如手上遞:“姐姐不渴,你剛纔講了故事,說得口都幹了?姐姐獎給你喝!”
這碗酸梅湯,最終又回到她的手中,妤如顯然沒料到,不知所措地望向父親,一時間躊躇着,不知該怎麼辦纔好!
?“姐姐請你喝的,就接下!還不快謝謝你姐姐!”鍾澄隨後發了話。
妤如依言道了謝,妙如回了禮,妤如纔敢喝那酸梅湯。父女三人隨後其樂融融地度過了一下午的學習時光。
晚上,鍾澄回到正院。睡之前,拐進了楊氏的房裡,把今天兩姐妹間的故事,特意告訴了她,隨後感嘆道:“咱們五房,人丁稀薄,她們姐妹間相親相愛,姊友妹恭的,這樣多好。從小培養起了感情,將來相互間也好有個幫襯!一家人互相忍讓,和樂融融,這纔是正道!”
楊氏那晚沉思了良久。
日子轉眼就快到了中元節。
一天,堂兄鍾明信來了,是向鍾澄討教院試的應試技巧來了,關在書房裡間,兩人聊了半天。
臨走時,他看見妙如正在畫畫,隨口就告訴她一個消息:中元節晚上,在趣園的幽溪澗那裡,族中姐妹準備放河燈祈福。他的二妹明婧也要參加。妙如她們也想去的話,到時可以一起,正好有個伴兒。
妙如還沒來得及應聲,一旁妤如的興趣,給勾起來了。吵着也要做河燈去放。鍾明信就答應,回去後讓二妹找她倆來商量。妙如拉着妹妹謝過堂兄,表示到時一定好好準備。
讓妹妹向母親申請後,妙如就開始帶着這個小跟班,着手做起蓮花燈來。接下來幾天,在請教不少人後,蓮花燈終於有了雛形。被父親考了盂蘭盆節的來歷時,妙如突發奇想,準備最後給蓮花燈加個燈罩,畫上“目連救母”故事,旁邊再寫上給往生親人的祝福禱詞。
?在中元節的前兩天,鍾明信的妹妹鍾明婧,果然來找妙如姐妹倆了。共同商量着,一起參加放燈活動的細節。
鍾明信和鍾明婧兄妹倆,是大房五奶奶的兒女。他們的父親在四年前去世了,在當家的親伯父三爺一家的照料下,母子三人在鍾家祖宅裡的日子,過得還算安穩。如今鍾明信已經到了十三歲了,準備今年秋天下場考秀才。妹妹鍾明婧今年才十歲,跟着族中的姐妹們,一起在閨學裡上學。她是個活潑開朗的小姑娘,尤其熱心。
三個小姑娘互相廝見後,就開始討論後天的放燈活動。
在七夕時,和族中姐妹乞巧時,剛落了下風的鐘明婧,正打算藉此次中元節放燈的機會,扳回一局。
當她看見妙如做的,有燈罩的蓮花水燈時,馬上就被吸引住了,忙討教燈罩的做法。妙如也不藏私,把具體的方法,大方地教給她了。
三人就關在妙如的房間裡,商量了半天。臨走時,約好七月十五那天,大家於酉正時分,在趣園的幽溪澗邊相聚,不見不散。
妙如姐妹倆送走鍾明婧後,就開始對各自的作品進行了修改。鍾澄問起來的時候,姐妹倆的河燈製作基本已完成,準備閃亮登場。
求推薦票、求留評、求收藏!恢復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