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喇叭翁

一路上,張國忠想來想去都覺得整件事似乎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首先,那個黃仙留詩說找到建文帝也就是朱允炆的去向,就能找到蘇鐵力的屍體,而在“八仙鎮妖”的傳說中,朱允炆最後的去向與“寒骨洞”有關,也就是說,找到寒骨洞,就能找到朱允炆,就能找到蘇鐵力的屍體,但以目前的狀況論,寒骨洞、朱允炆、蘇鐵力這三樣似乎是一點關係都沒有,首先,小山坳裡一沒古墓二沒房子,朱允炆在哪?難不成也在寒骨洞裡羽化了?除非那小山坳底下根本就不是什麼寒骨洞。..

其次,不論那個小山坳下面是不是寒骨洞,蘇鐵力的屍體都沒有理由出現在湖北啊,誰會吃飽了撐的沒事幹,把一個平頭老百姓的屍體跨省運輸?用意何在?目的何在?

越往下想,張國忠腦袋越亂,看來只有挖開那個小山坳一探究竟了。

武當山,復真觀。

見到張國忠,晨光道長也是很不好意思,因爲直到目前爲止,所謂寒骨洞的消息還沒有任何眉目,聽說張國忠自己找到了一個疑似寒骨洞的地方,晨光道長也是不大相信,但不信歸不信,找到點線索總比你這啥也沒找到的強吧?

聽說張國忠想借一把像樣的傢伙去探秘那個疑似的“寒骨洞”,晨光道長也是一臉的愁容,古往今來,武當山的歷代高人擁有神兵利器的不在少數,但按武當山的規矩,在這些高人羽化歸仙的時候,其隨身兵器是要與其金身一起入葬的,除非仙師有傳兵刃於後人的遺訓,否則後輩若想搞一把厲害傢伙就只能靠自力更生,尤其是到了現代社會,道人身上已經鮮有佩劍這種東西了,即使有也是擺設,連刃都沒開過,拿着這種東西闖寒骨洞還不如直接找根繩子吊死來的痛快。

“晨光道長,其實也不必非得什麼上古名刃,過得去的就行”張國忠本也沒抱什麼希望能借到巨闕這種量級的傢伙,“能主持一般法事的就行。”按張國忠的預計,這寒骨洞雖說傳的神乎其神,但跟以往去過的“巴山藏寶洞”或“磔池”那種要命的地方肯定不是一個量級的,充其量與巴山的某個鎮臺類似,當年秦戈還拿殺豬刀進過藏寶洞,眼下自己不論經驗還是修爲都比去巴山那陣子有了質的提高,下一個“寒骨洞”帶巨闕是沒有太大必要的,當然有此類神器最好,沒有的話,哪怕是普通的“殺生刃”應該也能應付。

“這個嘛……”張國忠這麼一說,晨光老道臉上似乎更掛不住了,“張掌教,不瞞您說,現在實在是……”

“您這……不會全是木頭的吧?”張國忠一皺眉,多少也是武當的祖庭啊,雖說當年被紅衛兵洗劫過,也不至於一把真傢伙都找不出來吧?看來實在不行只能回趟天津取傢伙了,倒不是在乎火車票錢,關鍵是太折騰啊,那艾爾遜老兄還在牀上躺着呢……

“這……”晨光道長眉頭緊皺,“也不能說沒有,我以前收藏了一把,只怕……只怕張掌教你嫌棄啊”

“唉晨光道長你說到哪去了?”張國忠一聽這晨光老道果然有存貨,還挺高興,“能用就行,我就是下去看看,又不是去做法降妖,能防身就行,只要不是木頭的就行”

“既然這樣……那張掌教請隨我來”晨光老道說罷起身,帶着張國忠來了自己的住室,一進屋,張國忠算是徹底被震撼了,只見屋裡除了一張單人牀外,屋子裡大彩電、空調器、音響一應俱全,甚至還有影碟機,整個屋子弄的跟賓館一樣,跟前幾年自己來時的樸素風格簡直是大相徑庭,看不出來這晨光老道外表挺正統的,但內心深處原來是個老玩鬧啊……

“這都是我那個寶貝徒弟給我置辦的,我平時也不看……”晨光道長似乎看出了張國忠的驚愕,一個勁的解釋,“張掌教,不瞞您說,當年我師父曾經有一把像樣的傢伙,叫長情劍,抗戰那會鬼子上山,用一把沒撞針的‘王八盒子’硬是把我師伯的佩劍強換走了,我師父怕寶劍也被鬼子搶走,就把這劍藏在了大殿的琉璃瓦之下,結果直到他老人家羽化,仗都沒打完,這件事也就被忘了,直到前不久大殿重修,才發現這把劍竟然還藏在瓦片底下,長年累月的風吹雨淋,已經鏽的不成樣子了……”一邊說着,晨光道長從牀底下扒拉出了一個裝空調器用的紙盒子。

“長情劍在武當?”張國忠一愣,當年自己惡補明史的時候,曾經讀過一本關於王室密史的古體小說叫《大內雜事》,作者是一個叫“張雙金”的太監,在這本書中記述着這麼一件事,就是成祖皇帝晚年曾授命當時非常有名的鑄劍師楊古云鑄造一把神劍,準備用於太子登基之用,沒想到這楊古云剛把劍鑄到一半忽然染病死了,劍的後半截是楊古云的妻子楊孟氏替丈夫鑄造完成的,因爲嫌這把劍晦氣,成祖皇帝並沒將此劍用於太子登基,而是將劍回賜給了楊孟氏,併爲寶劍賜名“長情”以此來肯定楊孟氏替夫鑄劍的忠貞情懷。此時晨光道長提到“長情劍”,張國忠立即想到了《大內雜事》中提到的那把“長情劍”。

“怎麼張掌教你聽說過那把劍?”晨光道長打開空調箱,只見一團團的廢報紙中躺着一把鏽跡斑斑的鐵劍,只見劍柄的木料已經糟的不成樣子了,劍穗也已經沒有了,劍刃似乎比普通的寶劍更寬也更厚,劍刃已經鏽成了呈黃黑色,有的地方甚至鏽出了裂紋,看來媳婦畢竟是媳婦,在鑄劍的火候把握以及後期的劍身防腐抗氧化方面的技術還是不怎麼過關,如果此劍從頭到尾皆由楊古云本人鑄造的話,僅僅幾十年的風雨侵蝕應該不會鏽成這樣。

“此劍隨我師父走南闖北三十餘年,雖說與湛瀘巨闕比不了,鋼口也一般,但也算得上是一把好劍……”晨光老道從紙箱子中取出鐵劍,隨手取了個抹布把劍柄劍刃都擦了擦,“如若張掌教你真不嫌棄的話,不如就把它送給張掌教你,也不枉你爲雲凌子前輩昭雪洗冤”

“這……”張國忠接過鐵劍,放在手裡掂了掂,還算合手,用手一摸劍刃,一大塊鏽皮竟然被帶了下來,整個劍刃似乎已經鏽透了。“我就是借用一下,道長不必如此客氣……”

“誒……”晨光道長一皺眉,“張掌教,喜歡就收下,何必如此見外?”

“哎?我……”張國忠也懵了,自己什麼時候說過喜歡?“晨光道長,你誤會了……”

“說實話,這把劍放在我這,也一直是我的一塊心病,能把它送給像張掌教你這樣的人收藏,也算了了我一樁心事張掌教,你就別推辭啦……”晨光道長語重心長的握住了張國忠的手,話說到這份上,張國忠也不大好推辭了,再推辭的話,明顯就是看不起人家啊,說實話,理論上講,開過刃的寶劍絕對算是管制刀具,但這把“長情劍”絕對是例外,就算大搖大擺的背在背後,不被當成是收廢品的纔怪。

拿着長情劍,張國忠和楊舟回到了李家灣,此時李老2已經按着張國忠的安排準備好了繩子和手電並且聯繫好了同村的幾個壯小夥子,張國忠也沒耽擱,當天便帶着人再次來到了那個小山坳,一陣忙活之後,先前的碎石下面果然挖到了一個洞口,約麼有半米見方,勉強能下去一個人,洞口往下約麼兩三米的地方還有一個鐵柵欄,看鏽跡應該不是近代的東西,柵欄下面黑咕隆咚深不見底,用手探在洞口只感覺洞內寒氣逼人,讓人有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

“張半仙,你真要下去?”蹲在洞口,李老2似乎有些不放心,“用不用我找人給你學摸點像樣的傢伙?”

“怎麼?您有門路弄到好兵器?”一聽李老2能找像樣的傢伙,張國忠心中也是一動,說實在的,對於這把鏽透了的“長情劍”張國忠也沒什麼信心,沒準還不如當年秦戈下巴山藏寶洞時拿的殺豬刀呢。

“我親家兄弟是道上的人,用不用我找他給你弄把火槍來?”李老2把嘴湊到張國忠耳根子底下,“您要是用,我打個電話,一個鐘頭就能送過來……”

“這個……算了吧……”張國忠也無奈了,心說自己又不是去搶劫綁票,拿火槍有個屁用啊……

“如果我兩個小時出不來,就打電話報警”用麻繩拽出了鐵柵欄後,張國忠把麻繩子栓在了腰間,臨下洞之前,把手機留給了李老2,“你們不論如何都不要下來,也不要往上收繩子”

下了十幾米,張國忠忽然發現身邊的空間越來越大,剛下來的時候洞的直徑最多不到一米,而眼下已經兩米有餘了,用手電往下照,發現洞壁是傾斜向下的,越往下越寬,儼然是個上窄下寬的“倒喇叭”形狀,“喇叭翁?”張國忠心中一動,這種倒喇叭形狀的地下空間在道術裡稱之爲“喇叭甕”,是根據戰國時期的墓葬原理反向推倒出的陰陽佈局理論。

春秋伊始,大周王室衰微,中原的一百多個小國各自爲政自給自足,日子過得不亦樂乎,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一些溫飽思yin逸的小國的王室開始信服墓葬對於後世子孫甚至國家興衰的影響,開始盲目的將國興家旺的希望寄託於王公的墓葬,並不惜花重金聘請一些民間“能人”參與墓葬的設計與建造,不少民間術士因此大發橫財,其中不乏一些“國庫殺手”級的人物,有不少小國就是因爲造大墓導致國庫空虛,被其他國家趁機剷平的。

春秋早期的王墓,大都是“箱墓”,就是墓室四周直上直下,像箱子一樣,整個墓室上方的封土重量全部由墓室中的木質柱子承受,在短時間內,這種設計的確可以聚斂大量的陰氣,保證墓主屍身不腐,但時間長了卻很容易坍塌,一旦有地震就更不用說了,到了春秋後期,陳國人“卞磯”發明了一種“鬥墓”,地上佔地面積與“箱墓”差不多,但墓室四壁卻是傾斜向下的,整個墓室就像舀米用的“鬥”一樣,比起“箱墓”而言,“鬥墓”的承重設計由柱子變成了木質框架結構,在承重能力、抗腐蝕性與抗震性等諸多方面都有了質的提高,且工程量小造價低廉,除此之外,“鬥墓”還有一個“箱墓”所不具備的特點,便是可以藉助四壁傾斜的特殊結構讓死者怨氣得以快速發散,也不知道是“卞磯”真的水平超前,還是本着省時省力的初衷誤打誤撞,但不論如何,在那個尚無“超度”一說的年代,“散怨”這種優勢對於王室宗族而言無疑是一種巨大的誘惑。此後,勞民傷財的“箱墓”被迅速淘汰,而物美價廉的“鬥墓”則一直風靡到了後漢時期,甚至說中原地區的盜墓賊都將自己的行當稱之爲“倒鬥”。

到了後世,隨着中原的統一、各朝各代綜合國力的提高與生產力、建築技術的發展以及道術、陰宅風水理論的最終統一,鬥墓的設計理念漸漸的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在道術圈子裡,“鬥墓”發散怨氣這種誤打誤撞的功能卻並未被遺忘,既然上大下小的結構能夠發散怨氣,那麼上小下大的結構能不能封禁冤孽呢?相傳唐初,陝西安康曾有一處古墓遭盜,因墓址所在地爲聚陰池,故怨魂肆虐無人能治,後來一個叫柴芳的道士在正午時分指點百姓將古墓改造成了一個反向的“鬥墓”並在墓底放置了大量屬陰的礞石粉,冤孽果然沒在出現過,此後又有不少人利用相同的方法治住了冤孽,事實證明,反向的“鬥墓”,確實也具有相反的功能,時至明初,茅山派將此法正式編入“最新版”的《茅山術志》並起名“喇叭翁”,雖說此法得到了茅山派的首肯,但因其工程量很大,所以在具體法事中並沒有多少人真正採用,此刻這個地洞,在視覺上是具備“喇叭翁”的結構特徵的,而且這種天然形成的“倒喇叭”洞穴在規模上要比人造的“喇叭翁”打出不少,封禁冤孽的效果勢必也與那些人工“喇叭翁”有着質的不同。

“看來這的確就是寒骨洞……”張國忠自言自語,在張國忠看來,張三丰之所以把趙金舟的屍身往這個洞裡放,根本就不是因爲洞裡陰氣大,而是因爲這個洞本就是個天然的“喇叭翁”,自己原本以爲“喇叭翁”這種東西的實際效果是被茅山派首先“認證”的,而此時看來,張三丰對“喇叭翁”的認同應該早於茅山派。

繩子繼續往下放,直到頭頂的洞口變成了黃豆粒那麼大,洞底纔出現在手電的照明範圍之內,此時的石洞已經不能稱之爲“洞”了,解開腰間的繩子,張國忠打着手電四外照了一下,發現四外空間面積足有二十米見方,腳底下的地面似乎也被人工修砌過,比外面山坳的地面平整了許多,整個洞裡潮氣拂面,不用問也知道這個洞確實與地下水脈相通,水屬陰,與礞石粉一樣,整個洞穴從結構上講與當年柴芳道士最先發明的那個反向的“鬥墓”可以說是如出一轍,只不過這一切都是天然形成的。“莫非那個蘇鐵力的屍首也被人扔到這裡面了?”環視着四周傾斜向上的洞壁,張國忠又是一陣胡思亂想,如果蘇鐵力的屍首真被扔到了這裡,倒也不難解釋爲什麼老劉頭招不到其魂魄……

在洞底的中間,張國忠還發現了一個石牀,整個石牀在手電光下呈黑灰色,似乎燒過什麼東西,“這是幹什麼用的?點火取暖?”張國忠繞着石牀轉了幾圈,發現石牀上除了一些木炭的碎屑混雜着一些灰白色的奇怪粉末之外便沒有其他東西了。

順着四周的石壁找了一圈,張國忠果然找到了一處四尺來高的小洞口,潮氣似乎就是從這個洞口冒出來的,“莫非這裡通着地下暗河?”張國忠俯下身子,用手電朝洞裡照了照,只見洞裡竟然還有一個鐵柵欄,柵欄外黑咕隆咚一片,“莫非趙金舟的屍身和朱允炆的金身還有蘇鐵力的屍體都在裡邊?”此時此刻對於張國忠而言,比起心虛,更多的則是好奇,兩層鐵柵欄,弄的跟動物園一樣,難不成孫悟空在裡邊壓着?說實話,但在經歷過“巴山藏寶洞”與“磔池”的洗禮之後,張國忠對於這種“小場面”也已經見怪不怪了,“他孃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張國忠俯下身子鑽進小洞口,一隻手握住鐵柵欄猛的一較力,只聽嘎巴一聲,年久鏽蝕的鐵柵欄連着框一起被拽了下來,深呼了兩口氣,雖說明知道蘇鐵力的屍體有的可能性根本就不可能出現在這個洞裡,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張國忠還是一把拽出了鏽的掉渣的“長情劍”,俯下身子鑽進了小洞口……

————————————————————————————

註解:

王八盒子:即日本8毫米十四年式南部自動手槍,是日本軍隊配發的制式武器。

第28章 賣國第31章 深夜來電第4章 布袋中的詛咒第6章 半個腳印第50章 9022房間第22章 封卦第60章 濟北雙塔陣(上)第41章 生死素骱位第57章 將軍廟第11章 鬼扒皮第36章 虎子出山第40章 骴氣第37章 俘虜第6章 河堤第9章 阿皮範第44章 菩提詩第26章 香港第41章 水落石出第6章 舊案重提第57章 頓足六道第50章 遽魂大陣第22章 古圖之疑第23章 惡鬥第25章 援兵第40章 赤流陣第45章 董爺的崛起第16章 萬事俱備第55章 強弩之末第40章 死灰復燃第52章 死玉疊影第11章 端倪初露第53章 絕書第3章 阿努比斯之子第41章 魙*孽第22章 丁神相第18章 磔池第28章 虎毒不食子第18章 磔池第50章 煙霧彈第44章 深度打擊第58章 啓屍招魂第30章 席子村第41章 失而復得第43章 剔骨案第64章 遺願第34章 千魂魈第52章 死玉疊影第32章 馬陽的報復第15章 黑瘡第28章 李代桃僵第40章 赤流陣第16章 三煞天棺第13章 小山洞第41章 魙*孽後記第5章 下鄉第59章 業餘特工隊第61章 敲門磚第14章 “警犬”第61章 血債血償第12章 頭七第53章 夜守趙宅第41章 生死素骱位第47章 南北雙石第18章 墮落之井第59章 業餘特工隊第63章 鐵屍第68章 遺憾山中第54章 無骨屍第66章 死玉的秘密第44章 逃出生天第50章 遽魂大陣第35章 倖存者第10章 長生殿第35章 鐵像玉衣第15章 黑瘡第61章 血債血償第12章 火熾局第45章 分工第30章 捐軀第40章 包圍第47章 來世再見第3章 勤屍檢報告第26章 香港第11章 端倪初露第10章 亮子之死第52章 來電第31章 養魚池第40章 人皮邪影第64章 人胄第4章 曲青青第14章 突破第15章 祝由術第38章 巴山藏寶洞第13章 走廊鬼聲第59章 鐵中玉第13章 過敏第17章 借陽第8章 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