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鏨龍陣

“我已經說了,這是一回事。”秦戈看出張國忠的鬆動,話也比以前多了起來。“首先,這可能有點危險…”

雖然張國忠和老劉頭對“五代”這個亂七八糟的時代有一些瞭解,但真是沒想到這個秦戈竟然對“後晉”這個不靠普的年代竟然瞭解如此透徹,而這塊相傳在後唐滅國時失蹤的由傳說中的和氏璧雕琢而成的秦漢傳國璽,竟然莫名其妙的能和後晉掛上鉤。

據秦戈講述,在正史的記載中,和氏璧在秦滅趙後,落到了始皇嬴政的手裡,贏政遂將其雕爲“天子璽”,秦末劉邦率軍攻破咸陽後,秦末代皇帝子嬰將這枚玉璽獻給了劉邦,這塊玉璽又成爲漢朝的“傳國璽”,三國鼎立時,這塊玉璽在魏國,後魏國統一天下,改國號爲晉,這塊玉璽自然也就成了晉朝的玉璽。西晉末年,玉璽被前趙皇帝劉聰得到。但這個劉聰沒踏實幾年,前趙就被後趙滅了,後趙皇帝石勒又得到了玉璽;後來石勒的兒子石鑑繼位,被叛將冉閔所殺,玉璽又落到了這個冉閔手裡,南朝梁武帝時,降將侯景反叛,搶到了這枚“傳國璽”。不久侯景兵敗,在棲霞寺(位於南京市東北22公里處的棲霞山上)攜傳國璽跳井自殺,後來幾個和尚撈出了玉璽,獻給了陳武帝。

隋朝統一中國後,這枚“傳國璽”便一直被隋、唐兩朝王室視爲國寶,唐末時,這塊玉璽落到了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手裡,後唐國破時,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率兵攻入洛陽,後唐末帝李從珂*懷揣玉璽*殉國。

從此正史便再也沒有關於傳國璽的記載,但在野史中,宋朝有一位名叫段義的咸陽人冒死向朝廷進獻了一塊寶玉,經以蔡京爲首的僞專家辨識,確認爲秦制傳國璽(也有傳說蔡京只不過是想哄皇帝開心),在宋朝滅亡的時候,陸秀夫揹着小皇帝跳海自盡,相傳也是揣着傳國璽跳海,但有關傳國璽的這段歷史在正史中並沒有提及。

從明朝統一中國,平息四方戰亂之後,明清兩朝歷代皇帝都在動用朝廷的力量在民間尋找傳國璽,相傳皇太極攻打蒙古的時候,曾經從林丹汗的察哈爾部搶回來過一塊玉璽,相傳就是傳國璽,一直到溥儀被馮玉祥趕出故宮,這塊玉璽才又告失蹤。

本來,和氏璧也就是秦傳國璽,作爲中國最大的千古之謎,連大明朝廷以國家之力都未能探得究竟,大清朝廷也只能搶個真不真假不假的玩意充當心理安慰,一般人若想探個虛實,即便家裡開銀行的,也保證如數全打水漂,張國忠對這個秦戈天南海北的知識倒是蠻敬佩的,但對於他找傳國璽的野心,卻很是不屑一顧,你秦戈縱然有倆錢有點古貨,弄個字畫還算可以,想找傳國璽可能還是差了點…

“張掌教,你似乎不相信我。”在秦戈眼裡,張國忠始終就是個生瓜蛋子,他的一言一行秦戈基本上不用看就知道他在想什麼。

“這段歷史我研究了一輩子,宋朝和清朝玉璽的可能性已經被我排除了。”秦戈冷冷道,“在正史中,傳國璽與李從珂一起被大火燒,李從珂可能會化成灰,但傳國璽不會。”

“那你是說,傳國璽可能在石敬瑭手上?”

“不是可能,而是必然。在美國,一位朋友曾經讓我爺爺看過一本明代的古書殘部,按上面的記載,石敬瑭曾經把宮廷一半的財寶秘密藏在現在的大巴山脈,但具體位置沒說,但按書上的說法,傳國璽也在這批財寶中,這也是我爺爺下決心去尋找財寶的原因。主持修建藏寶洞的人叫趙三格,是一個道士,藏寶洞修好後此人便失蹤了。寫這本書的人是石敬瑭的嫡傳子孫,這件事是後晉的宮廷絕密,在當時,知到這個秘密後仍然活着的人只有石敬瑭本人和他的兒子石崇貴。國破後,石崇貴曾經也想取出這批財寶以作復國之用,但可惜找不到趙三格,就連石崇貴自己也取不出財寶。”

“既然是山脈,少說也得有個幾千裡,你怎麼能確定圖上標的地方在哪?”

“我爺爺和我父親找了兩代,不會有錯,我爺爺在大巴山生活了20年。總之你們要相信我。”

“這麼值錢的寶貝,你幹嘛找我們?就算你嫌東西太多自己搬不過來,也得找倆身強力壯的啊…”這老劉頭起初就看秦戈不大順眼,時刻不忘諷刺挖苦。

“中國有句諺語,叫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秦戈並不理會老劉頭的懷疑,“其實從我父親開始,便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兩位請看”秦戈此刻又拿出了一張薄紗,張國忠用手摸了摸質地,也應該是頂尖級的紡織工藝的產物,同樣幾近透明。只不過比趙樂腹中瓷瓶裝的那張差了不少,只見薄紗中有九個黑點,秦戈把薄紗覆在了那張後晉的古圖上,然後擡頭望着張國忠。

張國忠仔細看着這幅圖,覺得眼熟,仔細看了看山的走勢,又看看這九個點的位置,腦袋翁了一聲,心裡暗罵,他孃的這個老不死的,我說他自己怎麼不去獨吞財寶呢,原來是想讓我們幫他破“鏨龍陣”。

鏨龍陣,起初是衆閣教的葬地陣法,其中混雜了衆閣、茅山兩教的精髓,是一種以山河之靈捍衛墓葬的陣法(而並非墓局),後世的一些風水先生曾經把鏨龍陣當作墓局來看待,更將其與一些降墓混爲一談,其實完全是一種誤區。

所謂山河之靈,便是自然界陽氣或陰氣的總稱,按科學解釋就是自然界的磁場,在地上,地心磁場與太陽磁場達到平衡,當人體適應了這種平衡後,倘若這種平衡遭到破壞,身體便會迅速發生一系列的症狀,而常年在地下睡眠的人,由於適應了地磁場強、太陽磁場弱的環境,在太陽黑子爆炸或是其他天文現象導致太陽磁場忽然增強時,身體便會產生異常。

有些長期居住在地下室或是古代的地牢中的囚犯,常出現一些類似於前文“撞客”的現象,例如手腳忽然抽搐,口吐白沫失去知覺,便是受此種影響所至。(這是最貼近科學的解釋,當然,毛山術中有很多科學解釋不了的東西,這樣解釋絕非絕對,僅爲“最貼近科學”而已。)

茅山術認爲山河與生物一樣,也有陽氣與陰氣之分,山爲陽則水爲陰,衆閣教也有同樣的認識,所謂“臨山則陽盛,衰不惑焉”,(就是說靠着山,陽氣盛,任何邪靈都不能把你怎麼樣)所以後世的中國人總認爲靠山而居便不用懼怕任何邪靈惡鬼,漢語中的“靠山”一詞便由此而來。

在茅山術看來,山河之靈是天地間最厲害的力量,非人與畜牲、惡鬼的力量所能抗衡,所以以激發山河之靈解決畜牲或惡鬼的方式方法層出不窮,相傳明朝萬曆年,河北有一民夫糟陽溺,便隨一道者入太行數日,始得安寧。

在漢代,宿土、衆閣教潛研修基之術,尤其是衆閣,將茅山的馭鬼之術與宿土的修基之術進行了完美結合,至隋唐,已經積累了相當的學術基礎,由於唐代始興的開山爲墓之風,故衆閣教的某位能者便發明了這個“鏨龍陣”,便是專門利用山河之靈守護古墓的方法,但這“鏨龍陣”僅爲方法,並非一個固定陣法,真正的“鏨龍陣”有“九臺”(分別是“鑑臨臺”、“定落臺”、“星吮臺”、“坤殂臺”、“真仙台”、“合仗臺”、“空榻臺”、“空虡臺”和“燧門臺”,這九座臺僅是九座法臺,並無關鍵作用,關鍵的作用點在於九種器物,名曰“鎮臺”,但這“鎮臺”究竟爲何物概無定論,大體上以各類玉石、煞器爲主,“鎮臺”厲害,威力就大,“鎮臺”一般,威力就小,如果按山脈走向正確安鑄“九臺”的位置,哪怕放上一個石頭子也會有效,只不過威力小而已)之說,這九宮的位置依山勢的變化而變化,依“鎮臺”的效果的不同而不同,“鏨龍陣”與毛山術的墓局有很大的區別,就像前文所說的,與降墓一樣,“鏨龍陣”的作用重在防盜,不會對死者產生任何影響。

而唐朝以後,達官貴族不再開山爲墓,“鏨龍陣”的布法也便漸漸失傳,在《茅山術志》中僅對“鏨龍陣”中用到茅山術的部分進行了示意性質的原理說明,並未詳述尋找“九臺”的方法。

與降教墓局不同的是,“鏨龍陣”不必在主墓周圍再弄配墓,更不像單降墓,找一些活物,威力受年頭限制,這“鏨龍陣”只要九臺不被破壞,威力就永恆存在,但對付降墓,例如三煞局,單純破壞每個墓局都會面臨整個墓局的威力,而就“鏨龍陣”而言,僅對他要保護的墓有威力,九臺隨便破壞,同樣是破一個威力弱一層,直到消失,所以,“鏨龍陣”中九臺的每個臺大都被藏的很隱蔽,而且有機關保護。

這次這個後晉的寶藏,顯然是利用“鏨龍陣”,按墓來處理的寶藏,不論是直接挖寶藏,還是破壞設有機關的“九臺”,都有很大危險性,每個“鏨龍陣”路數都不一樣,這個以後晉之國力佈下的“鏨龍陣”,九個“鎮臺”想必都是以傾國之能遍中華大地尋得的至玄至煞之物,如果未破“鏨龍陣”而擅闖“陣眼”,哪怕僅有一臺沒破,可能都是九死一生的事。

“這是我父親的畢生精力。”秦冷冷道,“他曾想請你師傅出山,但被你師傅拒絕了。”

“然後呢?”看到這“鏨龍陣”後,張國忠剛剛燃起一點發財之火又被澆滅了一半。自己師傅都沒把握去的地方,自己要是硬闖,那李二丫年紀輕輕,豈不是要守寡?“秦先生,說了這麼半天,這塊玉到底是幹什麼的你倒是說啊。”張國忠忽然明白過來了,光聽這死老頭子講歷史課了,正事差點忘了。

—————————————————————

*注:李從珂 (885年—937年),鎮州(今河北正定)人,五代時期後唐皇帝,本姓王,小字二十三,因此又被叫阿三。曾任河中節度使之職,此人發家史此處省略3500字。

第43章 上善三生第43章 燈芯草第32章 星吮臺第3章 勤屍檢報告後記第11章 端倪初露第36章 巡山者第17章 盲點第60章 濟北雙塔陣(上)第7章 協查通告第1章 實話實說第21章 牌位第47章 廖七第16章 法老墓室第49章 以命鬥命第33章 再上娘娘山第10章 長生殿第30章 一屍兩命第4章 巧合第23章 誤國之謊第10章 長生殿第42章 盜魘第5章 羊皮地第3章 撞客第46章 鬼陣第27章 旁嗣第53章 鑄鐵管線第46章 收徒第56章 七星連珠第35章 突然襲擊第40章 骴氣第23章 三審劉常有第65章 圭鬼第24章 港商第40章 包圍第1章 萬煞劫第56章 秦戈的發現第55章 黃老漢第24章 圈套第51章 蛛絲馬跡第23章 三審劉常有第37章 以毒攻毒第64章 遺願第8章 調查第16章 普文鎮第34章 遇襲李村第39章 神秘關係第22章 封卦第15章 無底洞第69章 洞徹殄文第34章 喇叭翁第45章 禁陣第47章 廖七第56章 七星連珠第6章 半個腳印第38章 再探寒骨洞第24章 惡鬥第23章 誤國之謊第40章 人皮邪影第34章 新的線索第35章 威脅第37章 魂不附體第45章 雙乳山第40章 包圍第55章 黃老漢第59章 鬧子第30章 捐軀第59章 鬧子第4章 符第13章 走廊鬼聲第18章 天破第26章 雲凌子第69章 洞徹殄文第30章 捐軀第45章 禁陣第28章 斷句詩第48章 《天荒衍典》第48章 中計第17章 引龍符第47章 無名神劍第46章 鬼陣第35章 釋艮陣第16章 萬事俱備第43章 密室第36章 虎子出山第35章 釋艮陣第30章 迫不及待第69章 洞徹殄文第14章 萬魄魑祟第55章 乾坤易位第20章 鐵鎖屍第8章 冥界之梯第42章 癘子病第47章 廖七第60章 巧合第34章 喇叭翁第40章 光榮負傷第34章 怪 夢第20章 馬糞紙第56章 老五